建築環境學的核心是中國風水學

建築環境學 (中國風水學)的定義

中國建築環境學是集天文、地理、環境、建築、園林生態、哲學等智慧學科為一體的自然學科。

中國古代建築活動是在風水學指導下實現,風水學是傳統建築文化的靈魂。

中國風水學是人與宇宙磁場和諧結合的藝術。

風水(即「堪輿」)這門學術,從選址與布局到建築奠基到室內裝飾,根據不同的人實施調理。有助於人們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陰陽之平衡,來獲得吉祥之氣,促進健康,增強活力,啟發頭腦智慧。

中國風水學遵循「理」「數」「氣」「形」的法則:

自然的法則 自然的數值比 自然的氣息 自然的外形

1.萬物都處在一個天地相應的整體關係中。古代中國人很早就發現了太陽,太陰(月亮),二十八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發現了它們同地球晝夜節令變化和災情間的關係,在把天象當作世界的真實的觀念下,試圖通過它來打開認識自然之門。這在宋代,被朱熹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製藥萬物的是「理」,它以一定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運動著,由最初的混沌,產生了陰陽,進而演化出天地及一切自然事物。

2.宇宙天體的存在和顯現,時空交替,類型各異,它們能夠和諧地共處,是由於處在適當的位置,有著一定的量和軌跡,使各種相互作用達到平衡,它被歸結為「數」。地球上的自然事物也反映著數的平衡,考慮到陰陽不停的運動,這種數的平衡也是動態的。

3.遵循著「理」,在一定「數」的平衡中,推動世界形成並作為一切存在物生命過程的能量,且釋放出來相互影響,被稱作「氣」。

4.「數」、「理」、「氣」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則以其外在形象,潛在地反映著理、數和氣。通過地和天的對應比較,可以發現其「形」,從而把握一定理和數之下的氣的作用。

英國著名科學史權威李約瑟曾高度評價中國古代的風水,稱之為中國古代的建築學。英國學者帕特里克* 阿伯隆比說:「在鄉村問題上,中國的風水名義處理上,以較歐洲任何國家前進甚多」,「在風水下所展現的中國風景,在曾經存在過的任何美妙風景中,可能是構造最為精美的」。

風水為天地之學,涉及天文、地理、易經、八卦、天干、地支、詩經、書經、洛書、河圖等。風水是一種文化,需學悟兼行,風水是一種認識上的「系統工程」,其全義,絕非斷章管窺所能理解,其效應也非一朝一夕所能驗證。

風水理論,在景觀方面,注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在環境方面,重視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其宗旨是,勘察自然,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選擇和創造出適合於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為需求的最佳建築環境,使之達到陰陽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環境、自然方位上,風水理論總結了與建築相關的天文、地理、氣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識和相應的生活經驗。如,把「背山、面水、向陽」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勢,重視住宅建築中「水口」(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氣口」(包括門、窗)的自然方位,主張居室空間的高矮大小、室內採光均應適可而止等。

風水理論則以河圖、洛書、八卦、五行等易學文化為基礎,通過建築布局、空間分割、方位調整、色彩運用、圖案選擇等隱喻和象徵手段,來實現其對於身心之和的環境追求。

建築環境學(風水學)與相關現代學科

建築環境學是在我國傳統文化及其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門分析人類居住選址、規劃、營造的一門實用技術,俗稱「相地術」。

隨著科學發展,西方科學由學科分裂,再次走向交叉綜合,出現了「人文地理學」,「人生地理學」,「行為地理學」等等。終於回歸到中國風水「天地人合一」的道路上來。

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係理論為核心,研究各種人文現象的分布變化、擴散和人類社會活動空間結構的學科。認為自然決定人類歷史發展。德國地理學家李特爾稱為鼻祖,是公認「環境決定論」的創立者,他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由環境主宰著人的活動、發展和分布。

人生地理學認為:自然為人類居住規定了界線並提供了可能性,但人們對這些條件的反映或適應,則因自身的傳統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這頗向中國風水的「天人感應」論。提出了「人地相關論」。由人生地理學不斷擴散,形成了地理學與眾多學科的交叉學科。如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歷史地理學等等。

行為地理學認為:所有影響人作出決策和行動的因素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源於60年代,它研究不同階級、階層、不同人對各種地理環境所作出的行為和決策。

環境心理學 起源於80年代,主要研究環境與人的關係,即從人文地理學、心理學、生態學、社會學的立場研究環境對人的行為、性格、感覺、情緒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認為:微觀行為是由環境的各個因素引起的;而宏觀行為則是由環境整體引起的。環境心理學將環境劃分為物理、社會、象徵環境。就是中國風水千百年來一再論證的「環境氣場」,傳統建築中的圖騰取象、室內屏風、中堂裝飾等證明了這種象徵環境的實際意義。

心理場理論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場」的鼻祖是德國人勒溫(Kurt Lewin 1890--1947),將心理場定義為「心理生活空間」,包括三個因素:准物理事實,即人類心目中的自然環境;准社會事實,即人類心目中的社會環境;准概念事實,即人類思想概念與現實的差異。勒溫採用數學、物理學、拓撲幾何學的方法,描繪了心理場的特徵,心理場為沒有大小尺寸、沒有固定形狀的無限柔軟的塑性體。與心理場對應的是物理場(環境空間)共處於一個大系統中,優美的環境空間應該是心理空間的物化體現。這不正是中國風水中所追求的「氣」與「形」的關係嗎?

老子稱氣為「其細無內,其外無大,充盈天地」,《莊子*外篇》:「氣變則有形,形變而有生」。在西方,判定「氣」的自然科學含義的是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1676--1716),他提出「氣」即以太的見解。因為物質最初是流動的,毫無硬度,無間斷,無終止,不能分兩部分。這是人們所想像的最稀薄的物體。

李約瑟引證《呂氏春秋*精道》後說:「在古代中國關於物理世界的構思中,連續性波和循環是佔優勢地位的。在這裡,『氣』有時差不多可以翻譯成為輻射能。」

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何祚庥對「氣」作出了更趨科學的評述:「自然科學裡的『以太』,只能作為傳遞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一種假想的介質而存在,『以太』和實物彷彿是隔絕的,『氣』與其說接近以太,不如說更接近現代科學所說的場。」

灌耕編譯的《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中提到:在中國哲學中,氣「明確表達了場的思想」。 西方人不得不承認「中國人在這方面是如此地領先於西方人,以致我們差不多可以冒險地猜測;如果社會條件有利於現代科學的發展,中國人可能首先通過磁學和電學的研究,先期轉到場物理,而不別經過撞球式的階段了」(李約瑟)。

從廣義上說,把『風水』作為科學比把它視為迷信更能理解其內容。」

中國祖先憑著肉眼凡身的直覺、體察和感悟,覺察到宇宙天地創造生靈、頤養萬物有一種神秘力量,並將她稱之為「氣」(古稱煞)。

老子將「氣」的性質和運行規律即其「理」稱之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中國人在五千年的歷史演進中,窮追不捨,試圖解開其中的奧妙。

中醫講「氣血、氣色」;道家養生練功講「丹田之氣」;佛家講求「浩然正氣」;建築為了尋求「好氣場」;京劇唱腔講求「潤氣」;中國書畫講究「凝神靜氣」------「氣」幾乎滲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

地球物理學認為人們所處的地球是由多種元素組合而成的,這些元素會產生不同方位與強度的地熱、磁場、重力場及各种放射性物質,加之地表的山川河流、動植物、微生物等等,這些物質與場信息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各種對周圍物體的有形無形的、有益無益的作用力,且會對人類產生一種特殊的有益或有害的影響力。

如某點的地球重力場強度高,生活的人就不容易長高。

俄羅斯科學院魯德尼克教授研究表明,生長在斷裂帶的動植物會發生病變,腫瘤病發病率比其它地區高2--3倍。

地層斷裂帶的公路上,交通事故發生率是其它地區的10倍以上。地質斷層還會釋放出放射性氣體,是引起人與動植物的病變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質條件比較好,對人體和動植物都會產生良好的作用,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綜合素質都很高,自然災害比較少,經濟發展快。其實,傳統風水學與現代地球物理學是相通的。

水文地質學告訴我們,地球上億萬年來演變而成的山川河流、自然地貌、地下水脈和地質構造,包含和產生著各種有機和無機的化學元素,對人體會產生各種有益或有害的影響,有的地方的人能長壽,而有的地方的人容易患病或早逝,這都與當地水文地質條件有關。

傳統風水學對所勘察的風水區位的地貌、水流、水質特別重視,有時還會聞嘗土和水的氣味,如水味甘甜應是吉地,水味苦澀是不吉之地。尤其風水學中的「龍脈」思想,就是現代地質地理學關於山脈、水流與岩層走向的學問,而風水中「保護龍脈」的思想,與現代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觀念相融洽。

環境景觀學 人類生存在自然大環境之中,山川水流,花草樹木各種組合,形成了各種自然的環境景觀。人們為了營造舒適、美觀的生存環境,還會創造一些人文景觀和人造園林等建築景觀,這些環境景觀都會對人類產生種種物理、生理和心理效應。我國古代非常重視庭院美化與庭院風水,認為庭院建築、花草樹木、假山流水的組合布局,要符合風水的要求,這樣就能有利於身心健康和財運事業,這是樸素的環境景觀意識。為此,我們不僅研究環境景觀的美學規律、建築學規律和植物學規律,更要研究環境景觀的結構、方位、材料、色彩、外形及其場態信息對人類生理、心理的各種影響,從而探索和營造出有利於人類自身健康和事業發展的環境景觀的科學規律和方法。

生態建築學是研究人類建築環境與自然生物共生關係的生態學,它一方面把人類聚居場所視為整個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要求建築物符合大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共生的規律,在建築規劃選址時,應考慮其自然生態環境的結構功能和對人類的各種影響。當西方學者偶爾把目光投向東方文化時發現:延綿發展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風水學理論,其環境觀、自然觀與建築觀,竟與當代生態建築學的新思潮理論產生了歷史的共鳴。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已不滿足能遮風避雨的洞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對寓所建築的實用性、安全性外,還增加了美觀性、密閉性、健康性的要求。西周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都,就召請周公「相宅」。

隨著人類建築多樣性發展,民宅、寺廟與宮廷建築對於生態環境的關係和要求各有不同,地理位置、建築材料、建造形態、規模、風格、方位與顏色等等,對於不同身份職業、不同生命信息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力。

為此需要探索人、建築物、自然生態三位一體和諧共生的客觀規律。

建築環境學(現代風水學),就是將傳統樸素的科學認識與現代地球物理學知識相互結合,探究風水學中一些看似神秘、玄奧現象的規律性,研究各種地球物理現象和作用力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利害關係和影響力,探索人類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利用、改造、順應這些作用力,使人與自然的能量信息形成和諧共振的最佳組合。

宇宙星體學 宇宙中各種光電信息、磁力、熱能、宇宙能對地球產生各種正負效應,人自然也會受到各種效應的影響。如太陽光能熱能效應使萬物得以生髮,而太陽黑子對人類及動植物產生負面影響。月亮的圓缺和運轉周期,對潮汐漲落產生作用力,也對女性月經周期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日蝕、月蝕、彗星的變化,對地球磁場、氣溫、地震、旱澇災害產生特殊的作用力,也對人的心理、生理、思維、情緒、疾病等產生多重影響,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動蕩與變遷,均印證了宇宙、人、地球的感應關係。

地球磁場學 磁力場對穩定地球自身的運轉平衡和表面物體的穩定性起著重要作用,磁場、磁向對與人類及住宅狀況也會產生影響。如北半球的人如果頭朝北睡,會有一種安定舒適感覺,因為磁場對大腦產生一種安定、調節作用,而南半球則以頭朝南最佳,若卧室床方位與地磁向不對應,則可能影響健康或家庭和睦。

人體生命信息學 人類每時每刻都受到地球和宇宙大自然中各種因素和信息、能量的正反影響,從中找出趨利避害、趨吉避凶的方法,就必須研究人體生命信息的規律。人體是由多種化學元素構成的有機生命體,在不斷產生各種信息與能量,若與自然界的信息、能量協調同步,才能達成和諧共振效應。風水學認為:不同生命信息能量狀態(命格)與所處不同點位和不同的自然能量信息相交換,就會產生不同的正負效應。

氣象學 中國南北溫差達攝氏50--60度,氣象差異對人體、起居的影響顯而易見的,如北方寒氣重,患哮喘病的人較多,但到海南生活,大多數可不治而愈。南方濕氣重,患風濕病較多,但到乾燥的新疆也可自然痊癒。

北方的房屋要防寒保暖,牆壁厚或挖窯洞,有冬暖夏涼之效。南方要防熱防潮,門窗多設天井,以利通風涼爽。從傳統風水學觀點看,北方的房屋建築方位一般要以坐北朝南為吉;南方則不一定,只要順勢,根據周圍山形水勢或路的走向來合理選擇為吉。

為此,將風水學與氣象學相結合,探索人類居所建築的布局和調整如何適應氣象、氣候的變化,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諧與事業發達。

微波與風水學 在科學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全息論、生物鐘、微波技術等新學科層出不窮,有助於逐漸揭去風水學神秘的面紗。有人認為微波技術是風水學的科學性表現形式之一。

風水學中「山環水抱必有氣」,相當於鐵鍋狀的微波天線。

風水學的馬路、氣口,相當於微波技術中的「波導管」。

風水學的宅院,相當於微波技術中的「諧振腔」。

風水學的門前障礙物及化解法,相當於產生的「駐波」及「匹配元件」。

風水學中風對氣的影響,相當於微波技術中對流層對微波的影響。

風水學中的「氣」,就是超微粒子,是場、是電子波。

1978年諾貝爾物理獎發給美國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瑞典科學院頒獎時說:「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是一項帶有根本意義的發現,它使我們能獲的得很久以前,在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宇宙過程的信息。」

1964年他們在新澤西洲架設衛星天線(大鐵鍋)時,收到了來自天空3.5k(K是絕對溫度,273k=攝氏零度)的干擾信號百思不得其解,在反覆檢查天線後,利用一年時間,把大鐵鍋分別按不同季節朝向四面八方,這個干擾信號依然存在,說明它不受季節方向限制,不是來源於太陽系,而是瀰漫整個宇宙太空的輻射,即4080兆赫上的微波。後人把發現譽為「開啟了宇宙整體物性演化的大門。」

微波是電磁波家族中年輕的一員,按波長是光的「哥哥」,次序為:長波、中波、短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特點為:

1、微波類似光波在空間為直線傳播,遇到障礙物時傳播受阻。

2、微波可通過拋物面反射鏡聚焦接收,遇到鏡子會產生折射。

3、大氣上的電離層對電磁波產生折射,但擋不住微波。

4、微波是寬頻帶,它是短小頻帶的一萬倍,信息容量大。

5、抗低頻干擾能力強,能將雷電和星辰電磁干擾拒之門外。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宇宙創生時就充滿了太空的微波輻射,當然是光,看不見的光。它誕生在天地之始,它有能量,故名萬物之母。不妨可以認為光中有氣,氣中有光,光氣一體,氣是看不見的光,光是看得見的氣。物理研究表明,有電則有電場,有磁則有磁場,電、磁、場是一家。「場動生波」電磁場與電磁波也是統一的,而光是可見的電磁波,微波是見不到的光。

日本人在大小不同口徑鐵鍋中心點加裝一個轉換器,經調試竟能收到清晰的衛星轉播圖像。這使人聯想到「山石之鍋」——盆地為什麼富庶的奧秘,難道不是較好的吸收宇宙微波的緣故嗎?

地球上的植物要想較多接受宇宙之氣,也得具備一個喇叭狀天線,植物的葉子大多數是勺形,整株植物構成一個面向太空的環狀;花朵大多數是由湯匙狀的花瓣拼成喇叭狀。葉子和花朵的功能是光合作用,用傳統文化觀點看,是為了接受更多的宇宙之氣。

1990年5月科技雜誌發表一條消息,「印度科學家發現香蕉樹樹葉還是絕妙的微波天線。」也有學者發現:「鳥的羽毛起著微波介質天線作用。」而介質天線可以是非導體、非金屬的。這有助於理解為什麼石頭的「文筆峰」可以接受宇宙微波輻射,以及「天之氣為陽」故有「山地生男」的論斷;「地之氣為陰」,故有「澤地生女」的規律。

地球上的植物要想較多接受宇宙之氣,也得具備一個喇叭狀天線,植物的葉子大多數是勺形,整株植物構成一個面向太空的環狀;花朵大多數是由湯匙狀的花瓣拼成喇叭狀。葉子和花朵的功能是光合作用,用傳統文化觀點看,是為了接受更多的宇宙之氣。

1990年5月科技雜誌發表一條消息,「印度科學家發現香蕉樹樹葉還是絕妙的微波天線。」也有學者發現:「鳥的羽毛起著微波介質天線作用。」而介質天線可以是非導體、非金屬的。這有助於理解為什麼石頭的「文筆峰」可以接受宇宙微波輻射,以及「天之氣為陽」故有「山地生男」的論斷;「地之氣為陰」,故有「澤地生女」的規律。
推薦閱讀:

中國風水的地理結構之六 官鬼禽曜砂
民國風月:槍炮與玫瑰
中國風水最好的一塊地,五百平方公里密密麻麻全是古墓
噫,最近好喜歡中華少女系列
中國風水史:揭開風水的神秘面紗 (四)

TAG:建築 | 中國 | 環境 | 中國風 | 風水 | 風水學 | 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