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夏季養生

夏季養生夏季養生常識:夏季養生小常識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食譜:夏季養生食譜 夏季養生菜譜 夏季飲食調整胃腸之3宜3戒茶:夏季養生茶湯:夏季養生湯粥:夏季養生粥 夏季宜食的葯粥疾病:夏季養心 夏季養脾節氣:立夏養生 小滿養生 芒種養生 夏至養生 小暑養生 大暑養生相關:夏季養生之道 夏季運動養生 夏季常見病癥狀及預防 夏季老年人該如何養生 夏季八不宜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傳統養生倡導夏養心、長夏養脾,夏天陽熱熾盛,應該儘可能的保持心緒寧靜,不要過於暴躁。另外,夏天的應該減少陽光的強烈輻射,調節炎熱的氣候,增添舒適安逸的生活情趣。夏季東南風微拂,適當的涼風對身體有益,但是不能讓強風直接進入室內,也不能讓室內空氣不流通,悶熱憋氣,同樣有害於人體健康,不利於夏天養生。在衣著方面,夏季衣料應具有較好的透氣性,有利於體內散熱,麻紗類作為夏季衣料為宜。夏季養生小常識 導讀:專家提醒,夏季養生要注意6要。 (1)清晨要早起清晨早起,深深呼吸幾口新鮮空氣。吸進空氣中的大量負離子,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有良好的作用,新鮮空氣中的負離子還能促進人體細胞代謝活躍,增強人體抵抗力。 (2)膳食要素凈夏季胃腸消化力較弱,飲食應以健...夏季炎熱多汗,夏季養生保健的小常識就需要注意諸多方面,總的來說,夏季養生要注意下面的6個要點:夏季養生小常識之清晨要早起清晨早起,深深呼吸幾口新鮮空氣。吸進空氣中的大量負離子,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有良好的作用,新鮮空氣中的負離子還能促進人體細胞代謝活躍,增強人體抵抗力。-夏季養生小常識之膳食要素凈夏季胃腸消化力較弱,飲食應以健脾、消暑、化津為主,如多吃些薏米、綠豆、豆腐、鯽魚、西瓜、南瓜和苦瓜等食品,不吃難以消化、過於肥膩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便減輕腸胃的負擔。夏季養生小常識之瓜果要衛生新鮮的瓜果,富含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有很大作用。要注意食前洗凈或削去外皮。夏季養生小常識之冷飲要少吃各類冷飲,雖可解熱,但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腸胃失調,冰鎮汽水、雪糕、啤酒等對胃腸黏膜都會產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腸血液循環減慢,腸蠕動變弱,甚至出現痙攣現象,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尤應注意。夏季養生小常識之午睡要稍短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的消耗也大,容易使人疲勞,加之夜間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1小時,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有利於繼續工作和學習。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小時左右為宜。夏季養生小常識之精神要調養夏季人們容易心煩易怒,睡眠不佳,甚至與他人發生口角,所以夏季應做到神清氣和,心情愉快,心胸寬廣,精神飽滿,切忌發怒,即所謂「心靜神自安」、「心靜自然涼」,以保持健康,度過炎熱的夏季。注意好上述各個方面,對夏季的養生有很好的幫助,所謂有病祛病,無病強身就是這個道理。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導讀:對大多數人來說,盛夏在一年四季中最為難過。但是,如能注意保養,不但能安度盛夏,而且對防病健身、延年益壽也大有裨益。 一、夏季的居養 夏季暑易傷氣,即炎熱的天氣易傷人體之氣,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所以,勞動或運動要避免在烈日...對大多數人來說,盛夏在一年四季中最為難過。但是,如能注意保養,不但能安度盛夏,而且對防病健身、延年益壽也大有裨益。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很多,從中醫角度來看,下面的這些注意要點應該謹記。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夏季的「居養」夏季「暑易傷氣」,即炎熱的天氣易傷人體之氣,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所以,勞動或運動要避免在烈日熾熱之時,並注意加強防護。最好在午飯後睡一會兒,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消除疲勞。-夏季炎熱,人體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故睡覺時不宜吹風扇,更不宜夜晚露宿。在有空調的房間,注意不要讓室內外溫差太大。納涼不要在房檐下、過道里,且應遠離門窗縫隙。可在樹陰下、水亭中、涼台上納涼,但不要時間太長。午睡要注意睡眠姿勢,可平卧或側卧,但不宜俯卧、伏在桌子上睡;俯卧和伏睡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納涼睡覺時,特別要注意蓋好腹部。夏季不宜長時間勞動,要防出汗過多,但也不能不出汗,如長期在空調下生活,常居於低溫之中,非時之寒,易致暑濕內困,影響正常生化,出現形寒、神乏、胃呆、骨痛等癥狀,人稱之為「空調病」,這是人體機能與氣溫失衡所致。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帘。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清神靜。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調飲食夏季炎熱,宜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或蔬菜,大魚大肉、油膩辛辣食物宜少吃,特別應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宜吃剩菜剩飯,不可暴飲暴食,採取各種預防措施,杜絕食物中毒。夏季的飲食應清淡質軟、易於消化,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養津液因酷暑出汗多而耗津傷液,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淡鹽水最好),不飲烈性酒,可適量飲些啤酒,有利消暑熱;西瓜能利尿、生津、止渴,為首選;綠豆能解毒、利濕、消暑,可常吃。李時珍說:「茶苦寒,能降火,火降渴止。」因此茶可常喝,但不宜過多。防中暑:如夏日過勞,暴晒太久,出汗太多,會引起餘熱蓄積而中暑,要充分利用散熱、降溫設施,居室要通風,多置些綠色植物也能起降溫作用。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夏季的「神養」酷暑季節,驕陽似火,熱氣蒸人。人體氣血運行都要與環境相協調。此時,人們宜靜心養神,避免情緒激動而生髮肝火。中醫學認為,心主神明為君主之官,中醫說的「心」,不僅僅指心臟,還包括了大腦神經系統的功能。養心,調節情志為先,養生莫若養性,貴在講究精神衛生。夏天,炎熱的暑氣往往使人心煩急躁,易怒發火,這對心身健身是有害的。因此,保持一個淡泊寧靜的心境,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要重視心神的調養,要神清氣和,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在萬物欣欣向榮的夏天,應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如下棋、游泳等。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參加夏令營、外出旅遊等活動,這樣既使人們心曠神怡,又可以鍛煉身體。夏季養生要注重一個「清」字祖國醫學有「天人相應」的養生之說,就是說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夏天的特點是「熱」,故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夏季養生的關鍵在於「清」。盛夏酷熱難耐,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心靜自然涼。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夏季運動應適宜夏季不可遠途跋涉,應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若漫步徜徉於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神怡如夢,滌盡心頭的煩悶,暑熱頓消。如若怕熱怕出汗,長期處於溫度穩定環境中,人的汗腺幾乎被閑置起來,該出汗的季節也不讓其出汗,這對於健康是有害而無利的。我國古代醫學講究內毒外排,祛邪安正,而汗腺不暢就喪失了一條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線。夏天,汗孔開張,外來之毒易於侵入,出汗可將這些毒素衝出,清理身體。當然,出汗過多也不好,出汗過多就要補充喪失的元素。夏天由於運動出汗多,血液濃縮,宜及時補充水分;汗液中含有較多的氨化鈉,出汗多應該補充食鹽和鈣。每天吃點西瓜大有裨益。另外還要注意保持皮膚潔凈,天天洗澡。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其實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注意好這些細微的方面,對我們的健康和長壽都有重要意義。夏季養生食譜夏季健康的飲食對養生大有幫助,採用適當的食譜可以對身體的調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黃帝內經.素問》中關於重視按季節調節飲食的記載:「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者災害生,從之者災害不起,是謂得道。」所以,中醫向來有四季五補之分。就拿夏季來說,初夏氣溫上升,暑熱較盛,適當吃荷葉、黃瓜、蘆根、綠豆等食物,能清熱生津;長夏酷熱,但與秋季相交,陽熱下降,水氣上升,濕邪易困脾胃,所以宜食健脾利濕的食品,如枸杞子、鴨子、鯽魚、山藥等均有此功效。夏季養生食譜之蓮子福圓湯材料:蓮子30 克,龍眼肉30 克,白木耳15 克,冰糖酌量。-功效:滋潤養顏,促進消化。做法:將蓮子和龍眼肉分別洗凈,白木耳用溫水泡6小時後洗凈,然後將所用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先用猛火煮滾,再用小火燉約半小時,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一段即可食用。夏季養生食譜之鮮荷蜜糖水材料:鮮荷葉100克,蜂蜜100克。功效:消暑清熱。做法:將鮮荷葉切碎,與蜂蜜加清水煮湯,代茶飲用。夏季養生食譜之黑米党參粥配料:党參、白獲等各巧克,生薑塊5克,黑米100克,冰糖6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黑米党參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作用。適用於氣虛體弱、脾胃虛弱、全身倦怠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病人。夏季養生食譜之蘆根綠豆粥新鮮蘆根100克,綠豆50克,粳米100克。蘆根切短,加水煎煮半小時後去渣,再加入綠豆、粳米同煮成粥。因為天熱易出汗,身體損失大量的氯化鈉,因此可以在粥中加適量鹽,能清熱養胃,消暑解渴。夏季養生食譜之枸杞茄子黑魚丁茄子250克,黑魚500克,枸杞子15克。茄子加油煸炒一下,黑魚去骨切成小粒狀,加入料酒、鹽、味精、芡粉拌勻,用油煸炒備用;待茄子快熟時與魚丁混合炒勻,起鍋前5分鐘放入枸杞子。可健脾開胃,助運利濕,補肝益腎。夏季養生食譜之党參茯苓白朮鯽魚湯鯽魚250克,党參、茯苓、白朮各10克,甘草3克。將党參、茯苓、白朮、甘草煎煮後備用;鯽魚洗凈去內臟,加油煸一下,再加入料酒、蔥姜,放入適量水煮沸後與以上三劑同煮,加適量調味品後食用。可健脾益氣,燥濕養胃。夏季養生食譜之冬瓜粥將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塊;粳米100克洗凈;少許熟火腿切末。取鍋上火,放入麻油燒熱,下蔥末熗鍋,加入冬瓜、火腿末、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後改小火煮至成粥,加鹽調味後食用。可清熱、養胃、利尿,對暑熱煩悶、消渴、水腫、淋病等有療效。夏季養生食譜之西瓜皮粥將西瓜皮250克削去硬皮及殘留瓜瓤,沖凈切丁,用鹽稍腌。鍋內放入清水、西瓜皮丁、洗凈的粳米100克,旺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15分鐘,以鹽調味後進食。能消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腫,適用於暑熱解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腎炎水腫、糖尿病等。除了上述的這些夏季養生食譜以外,其他消暑祛濕的食譜都適合在夏季食用。有心、有空的時候,不妨犒勞犒勞自己,做上幾道夏季養生菜肴,體驗夏季食療的舒爽!夏季養生菜譜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很多夏季養生菜譜都可以起到清熱祛濕的效果,很多夏季的瓜果、蔬菜作為菜品都可以很好的起到相關作用。這裡收集了一些夏季適合吃的東西,炎炎夏日多吃一些這樣的菜、果對身體有很好的調理作用。中醫對夏季食療的相關論述:長夏暑邪最易損傷脾胃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脾虛濕困,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尤其是脾氣升降失合後,水液隨之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卧蠶狀。暑濕季節應適當選用一些健脾燥濕的食物,起到調理脾胃的功能。寒溫適宜、多清淡。夏季暑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出現乏力、倦怠、胃脘不適等癥狀及腸道疾病等,因此,飲食宜清淡。但是,清淡不等於素食,素食中雖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豐富的維生素,但長期食素人體會缺乏必需的蛋白質,容易導致營養失衡,因此,應當適當攝入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製品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暑、調和脾胃、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暑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還應該吃些健脾養胃、滋陰補氣的食物,如胡蘿蔔、菠菜、龍眼肉、荔枝、花生、番茄。多食雜糧、瓜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夏季天氣最熱,心氣旺盛,汗出頗多,易傷人氣陰,在這個季節里,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應以補氣養陰、清暑熱為主,例如冬瓜、西瓜、蓮藕、鴨肉等。夏季養生菜譜之冬瓜冬瓜與其他新鮮蔬菜相比,維生素C 含量高,含鈉量很低,不含脂肪,屬於清淡性食物,有清熱祛暑、利水消腫、解毒減肥的功效,為夏季清暑利尿佳品。 西瓜西瓜甘甜多汁,爽口解渴,是夏日的解暑佳品。西瓜全身都是寶,既是一種甜美的瓜果又是一味神奇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西瓜還可以降血壓。但是由於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夏季養生菜譜之綠豆綠豆有清熱解毒、清暑解渴、消腫利水的功效,是炎熱夏季的消暑佳品。綠豆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被譽為「濟世之良谷」。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湯時,開鍋後煮10分鐘左右即可,不要久煮,以顏色碧綠、清澈為度;若要清熱解毒,最好把綠豆煮爛。夏季養生菜譜之蓮藕蓮藕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口感清脆。生藕有清熱涼血、止血散淤的功效;熟藕有健脾開胃、養血止瀉、收縮血管止血、刺激胃腸道、改善便秘的功效,適宜炎熱夏季食用。長夏飲食稍溫辛,中醫營養學認為,長夏的飲食要稍熱一點,不要太寒涼;不要每次吃得太多,在次數上可稍多一些。在中國一些南方地區,夏季炎熱多雨,疾病多以暑病為多,不少人有食辣椒的習慣,這是因為吃辣可以促使人體排汗,在悶熱的環境里增添一份涼爽舒適感。夏季養生菜譜之生薑「冬吃蘿蔔夏吃薑,百病不生顏不老」。這是流傳在中國民間的養生之道,這說明夏季適當吃薑有益。中國傳統中醫學認為,生薑性溫味辛,能健脾胃、散風寒。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人體容易內生乾燥之氣,生薑不僅能夠刺激人體發汗,而且還具有暖胃祛痰、祛風散寒、解毒等功效。 臨床研究表明,生薑還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相當於血液的稀釋劑和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肌梗死等,均有特殊作用。生薑雖然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但夏季食用也應該適可而止。由於生薑中含有大量姜辣素,如果空腹食用,或者一次性食用過多,往往容易給消化系統造成很大的吸收壓力,引起口乾、喉痛、便秘等諸多癥狀。炎熱夏季出汗較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降低。酸味食物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人們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暑季應適當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夏季養生菜譜之番茄番茄,又名西紅柿、洋柿子、番李子等。番茄主要有兩種,大紅番茄和粉紅番茄,如要生吃,應選粉紅番茄,糖、酸含量低,味淡;要熟吃,應選大紅番茄,糖、酸含量高,味濃。番茄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的功效。還可以消除疲勞,增進食慾。夏季養生菜譜之石榴石榴,又名安石榴等,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果品。果實子粒多呈粉紅色或玉白色,晶瑩透亮,似珍珠瑪瑙,素有「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的美譽,很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的作用。凡夏季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石榴可用做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均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夏季養生菜譜之菠蘿菠蘿,又名鳳梨等,其外形美觀,汁多味甜,有特殊香味,深受人們喜愛。菠蘿與香蕉、荔枝、柑橘同稱為華南四大名果,有清暑解熱、消食止瀉、清胃解渴的功效;可利尿解酒、降低血壓,適宜於夏季身熱煩渴者食用。夏季養生菜譜之醋夏季食酸,醋是很好的選擇。醋有「瀉肝、收心、補肺」的功效。科學研究認為,醋有抑菌、殺菌,緩解疲勞,舒暢心情,增進食慾的作用。夏季是各種細菌滋生的季節,做菜時加點醋,不僅可以使菜肴味道更加鮮美,還能有效殺死食物及體內的病菌,提高人體的防病抗病能力。醋具有除邪熱,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夏季養生菜譜之蒲公英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利膽、健胃降壓之功效。取嫩葉涼拌、烹調均可食用,多吃不傷身。夏季養生菜譜之啤酒啤酒含有多種氨基酸,熱量高,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啤酒有較好的健胃清目、散熱解暑、利尿等作用,是消夏的良友。需要注意的是,啤酒雖好,但飲啤酒不宜過量,否則會引起口乾咽燥、全身發熱,加重口渴、出汗癥狀。夏季養生菜譜之苦瓜《本草綱目》載:「苦瓜味苦,性寒,無毒。具有除邪熱,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炎熱夏季,鮮苦瓜剖開去瓤,與茶同煎或沖泡飲用,可防治中暑發熱;也可用鮮苦瓜煎水代茶飲,能消熱止渴。 含鉀食物補體力由於夏天人們出汗較多,致使體內丟失一部分水分、鹽分及一定量的鉀元素,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慾不佳、精神不振等癥狀。夏季養生菜譜之茶防止缺鉀可在日常膳食中多吃大豆、草莓、桃子、土豆、紫菜、芹菜、毛豆等含鉀豐富的食物。茶葉茶葉含鉀量大,其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氨基酸、咖啡鹼、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茶葉苦而寒,有清熱解毒、利大小便、降火的功效,是健身防病的良藥。夏季養生菜譜之桃子桃子,又名水蜜桃、蟠桃、佛桃等,被稱為「天下第一果」。桃含鉀多鈉少,有補心生津、解渴清熱的功效。夏季氣候炎熱,人們汗出較多,因此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如人蔘等補品。這些葯食材有辛熱的作用,炎熱夏季過多食用後,會使人非常煩躁,同時也容易引起消化道及全身性的一些疾病或不適,如便秘、痔瘡、口唇乾裂、咽炎等。 夏季飲食調整胃腸之3宜3戒 一宜多食豆類眾所周知,綠豆有清熱解暑的功效。豆類富含蛋白質,而且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維生素。與肉類所含的飽和脂肪酸相比,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更有益。另外,豆芽也是不錯的蔬菜。豆芽可以做菜吃,也可做湯。在夏季多吃點豆類,可有效解除夏季濕悶天氣對人體的影響。-二宜多食泡菜泡菜是選用白菜、紫甘藍或圓白菜及其他調料等,經過漬泡,在乳酸桿菌的作用下進行發酵而成。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澤鮮亮,香氣撲鼻,有開胃提神、醒酒去膩的作用,不但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以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酸菜發酵是乳酸桿菌分解白菜中糖類產生乳酸的結果。乳酸是一種有機酸,它被人體吸收後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同時,白菜變酸,其所含營養成分不易損失。此外,泡菜味酸,有養陰生津之效,與夏天氣陰損傷頗為相宜。三宜多食芥末芥末在中藥里名為白芥子,有溫化痰濕的作用。如果在拌冷盤、涼麵或是涼皮時,加點芥末,一來可以調味,二來可以起到溫脾暖胃、幫助消化、祛濕化痰的作用。此外,常吃芥末的人都有一個體會,就是吃下芥末後,一股辛辣之味直衝頭面,雖然有點難受,但過後可使頭腦清醒。所以人們在夏季時,不妨多吃點芥末。一戒過食生冷夏季,在氣溫升高的同時,大自然的陽氣日漸旺盛,自然界的濕度隨之增加。夏季暑濕較盛,各種冷盤、涼麵或是涼皮又容易損傷脾胃,致使濕氣留滯於脾胃。再加上各種冷飲和水果,吃多了也會生濕生痰,影響消化。相應地,人體內的濕氣也會相應增加。所以,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總喜歡吃點清涼爽口的東西。因此,各種冷飲、涼食、冷盤便大行其道。雖涼食爽口,但過食則損傷脾胃陽氣,加重體內的濕氣,則食慾更差,同時容易出現胃脘脹悶、大便稀溏等癥狀。二戒多食暴飲天氣炎熱,脾胃濕氣漸盛,濕困脾胃,導致食欲不振,而汗出過多,又損傷氣陰,所以胃腸消化功能明顯下降。因為天氣炎熱,人們喜歡邊吃夜宵邊納涼,無形之中便會多食暴飲。胃腸功能本就下降,再加多食暴飲,則胃腸的負擔更重,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三戒過食辛辣辛辣之物,有化濕通氣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加食慾。麻辣燙、烤肉等更是很多人喜歡的食物。夏天陽氣旺盛,而陽氣性動上行而散。有的人天氣一熱便覺得身軟乏力、多汗、精神不振,便是因為陽氣過盛,汗出過多,致氣陰兩傷。如果再過食辛辣,辛能散氣,熱能傷陰,會加重人體氣陰的損傷。雖然有爽口之效,卻埋下了耗氣傷陰的隱患。夏季養生茶 導讀:盛夏季節,喝冷飲、喝冰水,只能圖一時之快,卻不能解暑降溫,如果此時飲杯熱茶,則更能使人周身涼爽,解暑降溫。 在炎熱的夏季,當氣溫等於或超過人體皮膚溫度時,蒸發出汗便成為皮膚散熱的惟一途徑,體表蒸發1克水分可帶走0. 58千卡的熱量。喝熱茶後,一方...盛夏季節,喝冷飲、喝冰水,只能圖一時之快,卻不能解暑降溫,如果此時飲杯熱茶、涼茶,則更能使人周身涼爽,解暑降溫。在炎熱的夏季,當氣溫等於或超過人體皮膚溫度時,蒸發出汗便成為皮膚散熱的惟一途徑,體表蒸發1克水分可帶走0. 58千卡的熱量。喝茶後,一方面能促使汗腺排汗,帶走體內的熱量;另一方面,茶葉中的茶鹼具有利尿作用,隨著尿攘的排出,又帶走部分熱量,而且茶鹼也有提神醒腦的輕微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所以,飲茶後,隨著體內熱量的散發,皮膚蒸發時溫度的下降,便產生了涼爽的感覺。這便是茶能解暑降溫的道理所在。下面推薦一些適合夏季防暑降溫的茶給大家,炎熱夏季多喝一些茶對身體調養有很好的作用:-夏季養生茶之冰糖薄荷茶材料:薄荷葉5-10片冰糖或者是蜂蜜、果汁。製作方法:將剛買來的中藥薄荷葉用冷水洗凈後放到茶杯中,加入熱水200毫升,加蓋15-20分鐘直到葯香散出即可,等涼的時候根據個人的喜好加入冰糖、蜂蜜或者是果汁,可以使茶的口感提升。功效:據最近的研究報道,薄荷可以防止痙攣、放鬆肌肉、減輕肌肉僵硬與疼痛感。而薄荷茶可以刺激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運動,幫助消化,尤其適合腸胃不適或是吃了太過油膩的食物後飲用。工作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當感到精神不濟時應喝杯清涼的薄荷茶,這有利於提神醒腦、緩解壓力。另外,由於薄荷具有一種獨特的芳香,將薄荷茶拿來漱口或飲用,不僅能齒頰留香、口氣清新,還可以消除牙齦腫痛。夏季養生茶之玫瑰普洱茶材料:玫瑰花15克、普洱茶3克、蜂蜜適量。做法:先將普洱茶放在杯碗中,注入開水;第一泡茶倒掉不喝。第二泡加入玫瑰花,再注入水超聲提取壺提取15分鐘即可,待涼些加入蜂蜜即可。功效:一般人都飲普洱茶,也就是菊花加普洱茶,然而玫瑰花加普洱茶一起沖泡飲用,其芳香宜人更勝菊普,而且能疏解胸悶、氣煩的心情,夏天肝火旺,易發怒,不妨多喝點玫瑰普洱茶,效果不錯。夏季養生茶之烏梅五味子大棗茶材料:綠茶茶葉3克,烏梅10克,五味子5克,大棗30克(剖開)。做法:將上藥同放入茶杯中,以沸水沖泡蓋浸片刻,代茶服飲。日1劑。功效:生津止渴,斂肺止咳。適於「苦夏」症及肺虛喘咳等。苦夏,亦即「痙夏」,為陰虛之症。多發生於春末夏初,病人常感頭暈、頭痛,身體倦困,常常想打呵欠,腳軟無力,體熱食欲不振,心煩自汗等。夏季養生茶之冬瓜茶材料:冬瓜500克,紅糖適量,姜少許。做法:瓜去皮去籽洗乾淨,去皮,切成塊狀,在鍋內加水煮開後,加入薑片及冬瓜,燜煮40分鐘,熄火後蓋上鍋蓋再燜20分鐘即可。功效:冬瓜茶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清肝明目之功效,是延年益壽的理想飲品。這是一道眾所周知的飲料,而且被視為最佳解燥消腫的養生茶。冬瓜茶在台灣已有百年飲用歷史(與甘蔗汁、青草茶,堪稱台灣三大古早冰飲)。除了這些比較有特點的夏季養生茶以外,菊花茶、檸檬茶、金銀花茶等等都是常見的夏季優秀茶飲,根據不同口味可靈活選擇。-夏季養生湯導讀:夏天極熱,汗多,心悸,人容易煩躁、易怒,中醫傳統養生學認為,適當飲用夏季養生湯對夏季中身體的調理有非常好的食療作用,既可以降暑熱,又可以養心血。下面推薦幾種經典的夏季養生湯,大家不妨一試: 夏季養生湯之青紅蘿蔔煲豬心 材料和做法:青紅蘿蔔250...夏天極熱,汗多,心悸,人容易煩躁、易怒,中醫傳統養生學認為,適當飲用夏季養生湯對夏季中身體的調理有非常好的食療作用,既可以降暑熱,又可以養心血。下面推薦幾種經典的夏季養生湯,大家不妨一試:夏季養生湯之青紅蘿蔔煲豬心材料和做法:青紅蘿蔔250克、紅蘿蔔200克、豬心1個、豬展肉250克、生薑3片。-食療作用:中醫認為,夏季多食鹹味以養心,青紅蘿蔔煲豬心,有養心、安神、除煩的功效,有助改善夏天心煩失眠的情況。夏季養生湯之三花清暑湯材料和做法:取白殘花、金銀花、扁豆花各20克,開水沖服代茶飲。食療作用:具有清暑濕解熱毒之功效。 夏季養生湯之七樣止渴湯材料和做法:取金銀花、白菊花、玫瑰花各10克,麥冬、五味子、整玉竹各9克,酸梅50克,先用酸梅加水煮爛再將上藥和入加水煮沸調入適量冰糖,涼後飲用。食療作用:飲後感覺清涼無比,有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夏季養生湯之荷花冬瓜湯材料和做法:取鮮荷花二株,鮮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湯,湯成後去荷葉,加食鹽少許服食。食療作用:對夏季低熱、口渴心煩療效較佳。夏季養生湯之山稔煲大芥菜材料和做法:山稔5個,大芥菜500~1000克、生薑2~3片。食療作用:山稔煲大芥菜湯解暑,味道清潤、苦中有甘、微酸,喝下後頓感消暑醒胃。它還具去積膩、疏風熱、解暑邪的作用,同時還適用於高血壓、肥胖或風熱感冒輕症,頭痛發熱,咳嗽痰黃,口乾舌燥、消化不良等。夏季養生湯之銀耳明目湯材料和做法:取雞肝50克、銀耳10克、枸杞5克、茉莉花24朵,料酒、薑汁、鹽、味精各適量,將雞肝切片,銀耳泡發,與枸杞加水燒沸,放入料酒、薑汁、鹽和味精,待雞肝熟後,即可撒入茉莉花裝碗食用。食療作用:夏季是紅眼病流行的季節,如果經常服用銀耳明目湯則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夏季養生湯之綠豆湯材料和做法:將綠豆洗凈並控干水分,倒入鍋中,加入開水,開水的用量以沒過綠豆2公分為好,煮開後,改用中火,當水分要煮干時(注意防止粘鍋),加入大量的開水,蓋上鍋蓋,繼續煮20分鐘,待綠豆已酥爛,湯色碧綠時即可。食療作用:綠豆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的功效。夏季養生湯之酸梅湯材料和做法:干烏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兩)、甘草(一兩)、冰片糖或者紅糖。從乾貨市場買回家的干烏梅和山楂必須先加水泡開。連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將泡開的烏梅和山楂用紗布包起來。在大鍋里注滿水,放入紗布包,大火燒開。煮沸後,加入適量的冰片糖或者可以起到染色作用的紅糖。小火熬煮6到7小時,在水大約被熬去一半的時候,酸梅湯也就做成了。食療作用:梅子有極強的抗菌力,不但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又有清腸胃、驅蟲、止嘔吐、止肚瀉、止咳去痰等功效,還能收澀小便,止汗固液,抑制下痢,對於心臟激烈跳動、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肩膀酸痛、蛔蟲為患、夏天食欲不振,都有療效。它還令人迅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同時預防傳染病。總的來說,夏季養生湯多以降暑解熱、養心護心為目的,切忌不可過量飲用。夏季養生粥導讀: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容易食欲不振,這個時候適當的喝一些夏季養生粥將是非常好的養生選擇。從中醫上說,夏季首重養心,所以我們推薦的夏季養生粥大多具有消暑、養心的功效,並且製作簡單,味美可口,適合各年齡段食用。 夏季養生粥之綠豆藕粥 材料和做法:...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容易食欲不振,這個時候適當的喝一些夏季養生粥將是非常好的養生選擇。從中醫上說,夏季首重養心,所以我們推薦的夏季養生粥大多具有消暑、養心的功效,並且製作簡單,味美可口,適合各年齡段食用。夏季養生粥之綠豆藕粥材料和做法:做法是先煮綠豆,待綠豆要開花時,將粳米100g放入,煮至半熟後將切成薄片的藕放入,文火稍煮至熟,冷卻後即食。-食療功效:綠豆、藕均有清暑熱、增津液的功效,尤其適合在夏天食用。夏季養生粥之雞絲養心粥材料和做法:粳米100克,雞肉150克,草果15克,枸杞子10克,鹽2克。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雞肉洗凈切絲。枸杞洗凈,用溫開水泡軟備用。將粳米與草果放入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先用旺火煮沸,攪拌幾下,然後加入雞絲,用小火慢煮,待粥再滾時,加入枸杞、鹽,再稍燜片刻,即可盛起食用。食療功效:對失眠、神經衰弱、體虛、心煩有極好的調理作用。夏季養生粥之皮蛋瘦肉粥材料和做法:粳米150克,皮蛋2個,精瘦肉50克,油條25克,精鹽5克,雞精少許。先大火煮20分鐘,然後再轉小火煮20分鐘。食療功效:此粥綿軟入味,容易消化,咸鮮可口,黑白相間,溫補心血。夏季養生粥之南瓜小米粥材料和做法:小米100克,大黃米100克,南瓜500克,白糖適量。將南瓜去皮洗凈切成丁,兩種米洗乾淨,一起放入鍋內,文火熬煮20分鐘成粥狀。食療功效:此粥滑潤可口,有助於睡眠,適合晚餐來一碗,適合夏天食用。夏季養生粥之桂圓蓮子糯米粥材料和做法:心氣虛、心血虧少者可將圓肉、蓮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燒沸後改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爛透即可。食療功效:常服此粥可養心補血,潤膚紅顏。夏季養生粥之荷葉粥材料和做法: 粳米250克,鮮荷葉半張煮成粥。食療功效:荷葉粥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夏季中暑所致的頭昏噁心、腹脹便溏、不思飲食及吐血、鼻出血等病症。夏季養生粥之綠豆粥材料和做法:粳米250克,綠豆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食療功效:綠豆粥具有清暑、健脾、解毒的作用。適用於糖尿病口渴、中暑及皮膚瘡癤等病症。夏季養生粥之黃瓜粥材料和做法:黃瓜500克,糯米、蜂蜜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食療功效:黃瓜粥具有清熱解毒、解渴、利水的作用。適用於熱病、身熱口渴、黃疸、浮腫、熱痢等病症。總的來說,不管是什麼夏季養生粥,製作和食用的原則都是適量,切勿為追求效果而一味猛吃。夏季宜食的葯粥導讀:夏日暑熱悶濕,多食一些祛暑清熱的葯粥可緩解夏暑不適。 梨粥 將梨子3個洗凈切碎,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後,撈去梨渣,加入大米煮爛成粥,趁熱食用,可緩解肺熱咳嗽、食欲不振、頭昏等症。 冬瓜粥 將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塊;粳米100克洗凈;少許熟火腿切...夏日暑熱悶濕,多食一些祛暑清熱的葯粥可緩解夏暑不適。梨粥將梨子3個洗凈切碎,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後,撈去梨渣,加入大米煮爛成粥,趁熱食用,可緩解肺熱咳嗽、食欲不振、頭昏等症。-冬瓜粥將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塊;粳米100克洗凈;少許熟火腿切末。取鍋上火,放入麻油燒熱,下蔥末熗鍋,加入冬瓜、火腿末、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後改小火煮至成粥,加鹽調味後食用。可清熱、養胃、利尿,對暑熱煩悶、消渴、水腫、淋病等有療效。西瓜皮粥將西瓜皮250克削去硬皮及殘留瓜瓤,沖凈切丁,用鹽稍腌。鍋內放入清水、西瓜皮丁、洗凈的粳米100克,旺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15分鐘,以鹽調味後進食。能消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腫,適用於暑熱解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腎炎水腫、糖尿病等。薏苡仁粥將薏苡仁50克洗凈,浸泡3 小時後撈出,粳米100克洗凈。鍋內放入清水、薏苡仁和粳米,旺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熬至成粥。可祛風除濕,利水消腫,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水腫等。絲瓜粥將絲瓜250克洗凈切塊,粳米100克洗凈。鍋內放入清水、粳米,煮至半熟時加入絲瓜、鹽,再煮至粥即成。可除熱利腸,涼血解毒,適用於夏季身熱煩渴、痔瘡便血等。夏季養心導讀:按照中醫的養生理論,春養肝、夏療心、秋補肺、冬固腎。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中居於首要地位。人的心臟就像一個能源基地,通過一條條管道連接著體內的各個角落,經過血液循環代謝,使吸收的養分變成血液,其他臟腑都是在心的統一協調下進行活動的...按照中醫的養生理論,春養肝、夏療心、秋補肺、冬固腎,夏季養生首先需要養心。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中居於首要地位。人的心臟就像一個能源基地,通過一條條管道連接著體內的各個角落,經過血液循環代謝,使吸收的養分變成血液,其他臟腑都是在心的統一協調下進行活動的,需要心臟源源不斷地提供維持其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養分。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一年四季中,夏季屬火,火即有高熱、炎熱之義;因火氣通於心,心在五行中對應火。所以,夏季的炎熱最易干擾心神,使心神不寧,引起心煩,而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會加重心的負擔。這也是夏季心腦血管疾病、肺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的原因。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夏季是調理心臟的好季節,喜歡吃苦味食物的人是因為心氣不足;面色青黑的人是因為心氣冷;只有紅光滿面的人,心臟才健康。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調理心的陰陽平衡,就相當於保養一輛汽車的發動機一樣重要。夏季養心與相關疾病心主血脈調血壓中醫說「心主血脈」,乃指全身的血脈系統屬於心,心臟通過血脈向全身各組織器官輸送養料,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許多「心腦」疾病,其治療也先從「心」的調養開始。夏季氣溫高,心腦血管疾病不會像冬季那麼容易爆發,但易直接影響血壓波動,因為高溫酷暑容易使人煩躁不安,大量出汗又會導致血液濃縮,進出空調房間不斷的冷熱刺激,這些因素都能引起血壓升高,嚴重者可引起中風或心肌梗死。飲食與運動養心飲食養心要注意夏季養心宜食素夏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心氣旺盛,出汗多,易傷氣陰。因此,在這個季節里,不宜食溫補油膩的食物,否則會火上澆油,養心飲食宜清淡,少油脂,飯菜最好用植物油進行烹制。通常的素食有:穀物、豆類、蔬菜等富含維生素、植物蛋白的食物,夏季常食這類素食不會引起血脂的異常升高。夏季養心戒煙酒煙酒等不良嗜好,對心臟循環系統的影響非常大;同時夏季由於季節氣候特點,心氣易渙散,引起各種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或戒除煙、酒的不良刺激,做到心平氣和,呵護好心臟安全。適量運動宜心臟盛夏心氣火旺,通過各種運動,能促使人體的氣血流暢,脈絡通暢,心氣充盛。現代醫學研究已證明,適量運動可以使心肌得到應有的鍛煉,加大心臟的冠脈血流量,對於預防和改善冠心病等病症均有很好的幫助。夏季鍛煉的目的是以健脾養心、益氣生津為主,鍛煉的方式則是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動靜結合,使人體適應夏季氣候變化,增強體質,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熱逼人多流汗,易傷心血;暑熱和暑濕損傷脾胃,使脾胃功能減弱,會導致食慾不佳,體倦乏力。因此,夏季應採取不勞形神,不傷津液的方式進行鍛煉。夏季養心:氣候與精神靜養養心安神要凈心「心主神明」,中醫所稱的「心」包括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及精神情緒變化等功能,心主管情志,在七情中,尤以怒、悲、恐,對心臟影響最大,過於喜也容易造成心氣渙散。如果心的氣血充盈,人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如果心氣不足,常會導致心神的病變,而出現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心神不寧等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大怒、大悲、恐懼等原因容易誘發心臟病,因此,夏季養心調神,必須節制情志,保持心境平和,以保護心臟。夏季濕、熱易使情緒不穩、煩躁,這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夏季養心除了著重心血管保健,還要兼顧情緒。《醫鈔類編》:「養心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養心首先要做到心靜,心靜自然涼。善於靜而養心的人可以體會到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如何才能做到心靜呢?第一,心靜必須清心少欲,要善於調節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醫有過喜傷心之說;第二,多閉目養神,有空就經常閉目養神,可幫助我們排除雜念;第三,多靜坐,因為靜則神安,哪怕5分鐘都會見效。每次可在陰涼處或屋內靜坐15~30分鐘即可。也可採取聽音樂、看書、釣魚、打太極拳等入靜。見微知著養心氣「心開竅於舌」。心位於胸中,心經的別絡,上行與舌體相聯繫,因而心的氣血與舌相通,以保持舌體的生理功能。所以心臟的病變,就很容易從舌體上反映出來。如心血不足則舌質呈現淡白色;心火上則舌質呈紅色,甚至舌體糜爛。如心血淤滯,往往出現舌色青紫或見紫斑、舌下靜脈淤紫等;而舌頭不能辨別五味的人(老年人都喜歡吃味道比較濃的食物),是心臟虛弱的緣故。特別要警惕的是,當舌頭不靈活時,首先要考慮是否因為心臟的陰陽失衡影響到了心腦的正常功能。「心主汗液」。汗乃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血是心所主,汗又是津液血所化,所以有「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的說法。心氣不足的人在高熱夏季應適當限制活動量,不宜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以防大量出汗造成進一步的氣陰耗傷。夏季養脾導讀:中醫認為,夏天人體消耗較大,需要加強脾的工作,才能不斷地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同時,夏天人們大量食用冷飲和瓜果,易損傷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現為不思飲食、乏力。而通過健脾益氣則往往能達到開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醒脾法。用生蒜泥10克、糖醋...中醫認為,夏天人體消耗較大,需要加強脾的「工作」,才能不斷地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同時,夏天人們大量食用冷飲和瓜果,易損傷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現為不思飲食、乏力。而通過健脾益氣則往往能達到開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夏季養脾主要在於食養,下面的一些養脾妙方不妨一試:夏季養脾之醒脾法-一些有醒脾作用的小配方推薦在夏季使用: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許飯前拌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預防腸道疾病。另外,也可用山楂條20克、生薑絲5克拌食,有消食開胃之功。還可用香菜125克、海蜇絲50克,食鹽糖醋少許拌食,有芳香開胃健脾之功。夏季養脾之護脾法夏季適合選用各種葯粥護脾益胃:如蓮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煮粥食;或銀耳20克、百合10克、綠豆2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藥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夏季養脾之溫脾法夏天貪食生冷,容易寒積脾胃,影響消化功能,此時可用較厚的紗布袋,內裝炒熱的食鹽100克,置於臍上三橫指處,有溫中散寒止痛之功。除了上述的一些夏天養脾的方法,平時應該盡量注意不要暴飲暴食,並且不要吃過涼的食物。立夏養生導讀: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其交節時間在公曆每年的5月6日前後,自太陽黃經45時始。曆書云: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已升高到20℃左右,標誌著華夏大地開始進入夏季。 立夏後天氣漸熱,雨量較少而...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其交節時間在公曆每年的5月6日前後,自太陽黃經45°時始。曆書云:「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已升高到20℃左右,標誌著華夏大地開始進入夏季。立夏後天氣漸熱,雨量較少而大風天氣較多,故而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氣變化反覆無常,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生理機能失調———易出現「上火」癥候———造成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口腔潰瘍、痤瘡等病症。故立夏時節要防止「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宜清淡,忌食油膩或辛辣之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喝點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這樣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養心強心的目的;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以增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B的供給,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多飲水,以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達到清熱排毒之目的;老年人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以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預防心病發生;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清火的藥物。-此外,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使人們心火過旺所致。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所以,情緒波動起伏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變得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引起各種疾病,從而影響健康。特別是老年人,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人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所以,老年人在立夏之時要做好精神養生,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忌狂喜大怒傷心;要多做一些偏靜的事情,如繪畫、練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以調節緊張情緒,保持心情舒暢。立夏時,晝長夜短,天亮得早、黑得晚,此時人們可以根據這節氣變化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由於起得早、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後人們應增加午休,以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及時得到休息,消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但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午睡醒後不宜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學習,因為這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性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脹。因此,午睡醒後在床上靜躺10分鐘後再起床為宜。另外,立夏之時,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傷風感冒,一旦患病不可隨意用發汗劑,以免汗多傷心。小滿養生導讀:小滿是24節氣中的第8個節氣,時間在每年的5月21日前後,自太陽黃經60始。關於這一節氣名稱的由來,曆書中有這樣的解釋: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小滿節氣正值5月下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陸續進入夏季,南方...小滿是24節氣中的第8個節氣,時間在每年的5月21日前後,自太陽黃經60°始。關於這一節氣名稱的由來,曆書中有這樣的解釋:「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小滿節氣正值5月下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陸續進入夏季,南方地區的平均氣溫一般在22℃ 以上,北方地區的白天氣溫也可達20℃以上。此外,進入小滿節氣以後雨水開始增多,故民間有俗諺云:「小滿小滿,江滿河滿。」因此,小滿節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所以,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首先,說一下防熱病的問題。由於小滿過後全國各地的氣溫不斷升高,此時人們如果生活無規律、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不定時或過食辛辣油膩,往往就會產生內熱。這樣外熱、內熱交加,很容易讓人出現一系列熱病,例如:精神緊張、熬夜加班會造成心火過旺,引起失眠和口舌生瘡;而飲食不當、過食辛辣會造成胃腸積熱,導致便秘和口腔潰瘍。預防熱病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多飲水,且以溫開水為好,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最好不要用飲料代替溫開水,尤其是不要喝太多的橙汁,有人以為橙汁是去火的,其實不然,多喝橙汁可生熱生痰,加重內熱。二是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絲瓜、蘆筍、水芹、藕、蘿蔔、番茄、西瓜、梨和香蕉等,這些果蔬都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還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魚海蝦、生蔥、生蒜、辣椒、韭菜以及牛、羊、狗肉等。三是要生活規律、多運動,盡量不要加班加點,運動以每天早、晚天氣較涼快時為好,以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最為適宜,應避免劇烈的運動。這樣既可以緩解精神壓力,又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止內熱的產生。其次,談一下防濕病的問題。小滿時節,由於雨量的增加,各種皮膚病(如腳氣、濕疹、下肢潰瘍等)易發生。中醫認為,這些皮膚病的發生與天氣悶熱和潮濕有關,尤以濕重為主要致病因素。預防濕病同樣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應該特別注意飲食調養,日常飲食應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要經常吃點具有清熱、健脾、利濕之效的食物,如紅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藕、胡蘿蔔、番茄、西瓜、蓮子和山藥等;忌食海魚、羊肉、狗肉以及冷飲等,因為這些飲食易生濕傷脾,而中醫認為脾是主管人體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謝的,脾虛水液代謝異常會加重皮膚病;原來有皮膚病的人平時可多喝些粥(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以調理脾胃,促進體內濕熱的排泄。二是注意不要被雨淋,要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以免外感濕邪,防止腳氣、濕疹和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三是穿著衣物應選擇透氣性好的,以純棉質地和淺色衣服為最好,這樣既可防止吸熱過多,又可透氣,避免濕氣鬱積。芒種養生導讀: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時始為芒種。曆書載: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進入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十分悶熱,...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時始為芒種。曆書載:「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進入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十分悶熱,各種物品容易發霉,蚊蟲開始孳生,極易傳染疾病。根據這一氣候特點,這一時期的健身養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精神調養方面,應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忌惱怒憂鬱,這樣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②起居方面,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於氣血運行、振奮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會,時間以30分鐘至1個小時為宜,以解除疲勞,利於健康。③天熱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要「汗出不見濕」,因為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④要經常洗澡,但出汗時不能立刻用冷水沖澡。⑤不要因貪圖涼快而迎風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因大汗而光膀吹風。進入芒種以後,儘管天氣已經炎熱起來,但由於我國經常受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影響,有些地區的氣溫有時仍很不穩定。比如東北地區在此期間有時還會出現4℃以下的低溫,華北地區有時也可出現10℃左右的低溫,即使是長江下游地區也曾出現過12℃以下的低溫,因此在芒種時節春天禦寒的衣服不要過早地收藏起來,必要時還要穿著,以免受涼。芒種期間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蔬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等,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這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可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此外,芒種時節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到處瀰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而濕邪重濁易傷腎氣、困腸胃,使人易感到食慾不佳、精神睏倦,故學生、司機及高空作業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響學習或發生危險。總的預防措施是: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以防止血鉀過分降低,適當補充鉀元素則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鉀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含鉀較多的食物有:糧食中的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苣、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等。夏至養生導讀:夏至是24節氣的第10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陽黃經達90時始。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接近地表的熱量還在繼續積蓄,並...夏至是24節氣的第10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陽黃經達90°時始。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接近地表的熱量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但進入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就進入盛夏了,高溫酷暑天氣時常出現,氣溫有時可達40℃上下。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陰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陰生」,也就是說,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在此節氣中,盛陽覆蓋於其上,陰氣始生於其下,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則開始死去,陰陽交替,人體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在此時節合理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嵇康在《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嵇康的這段話告訴我們,在炎熱的夏天,應當調整呼吸,使心神安靜,意念中如能想像著心中存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也就是說,我們不應當被炎熱擾亂心神,使心境煩躁,那樣的話會使身體感到天氣更炎熱。-在此時節,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睏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在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吃過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此外,夏至時節又是多汗的季節,人體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故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鹹味以補心。小暑養生導讀:小暑為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7日前後,自太陽黃經達105時始。曆書中曰: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也就是說,此時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時節已是初伏前後,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小暑為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7日前後,自太陽黃經達105°時始。曆書中曰:「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也就是說,此時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時節已是初伏前後,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暴雨也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進入小暑節氣以後,天氣炎熱,無論是乾熱還是濕熱均會給人帶來不利的影響。由於氣候炎熱,人們易感到心煩意亂、睏倦乏力,因此在這期間的養生保健應注意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此外,在高溫天氣中還應警惕心力衰竭,特別是「內心脆弱」者突然心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小暑時節一定要養護好自己的「心」。小暑節氣期間最易發生的季節病便是中暑,因為中暑主要是由於氣溫過高、體熱不能及時向外散發而造成的,故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如果不得不從事戶外活動則應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小暑時節還是紅眼病的多發、高發期,所以應注意用眼衛生,避免感染。-小暑時節,消化道疾病也開始多發,因此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以適量為宜。飲食過飢會引起攝食不足、營養缺乏,導致氣血不足及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使抵抗力降低,進而繼發其他病症;飲食過飽則會使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動消化功能受累,導致飲食不暢、腹脹、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飲食不潔會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如痢疾、寄生蟲等),如果不慎進食了腐敗變質的食物,還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輕者會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可引起昏迷或死亡。而飲食偏嗜則不僅是造成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還能傷及脾胃以及其他臟腑,並導致腳氣病、夜盲症和癭瘤(甲狀腺瘤,甲狀腺結,甲狀腺囊腫,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等甲狀腺疾病)等疾病。民間有句俗話,叫作「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為此節氣中溫高濕重,木頭,尤其是露天久放的木頭(如路邊的椅凳等)經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去是乾的,其實內部濕氣甚重,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後,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邊坐久了,則可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此節氣中不要久坐在露天的木凳之上。另外,此節氣中不可為了貪圖涼爽而在室外露宿,這是因為人睡著以後身上的汗腺仍會不斷地向外分泌汗液,整個機體也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下降;與此同時,隨著夜間氣溫的逐漸下降,人體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溫度之差會逐漸增大,很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以及消化不良和腹瀉。小暑期間還有兩個應該注意的養生保健細節:一是早晚要注意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不能一天到晚躲在有空調的室內不出來,因為這樣會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加下降;二是我國的傳統醫學中有「冬病夏治」之說,進入小暑節氣以後,是一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風濕痹症等)的最佳治療時機,不可錯過。-大暑養生導讀: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始為我國24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通緯?孝經援神契》中亦載: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始為我國24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通緯?孝經援神契》中亦載:「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正值二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由於暑氣逼人,人的心氣易於虧耗,老人、兒童及體虛氣弱者往往易患疰夏、中暑等症。因此,在大暑期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尤為重要。人們在外出工作活動時最好能避開高溫時段,不得不從事高溫作業時應注意進行合理的營養補給,並備好防暑降溫的飲料和藥品;一旦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癥狀,多為中暑先兆,應立即至通風處休息,並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為預防中暑,在大暑期間應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飲食要衛生。有條件者在進入夏季後可服用一些具有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效的方劑,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l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時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此外,在大暑期間還要注意預防陰暑傷人。大暑時節,酷暑難當,人們常常白天久處於空調房間之內,晚上則到庭院或溪流河邊納涼休息;有些人在勞動、運動出汗後還喜歡立刻用涼水洗澡,或者大量喝冷飲;更有甚者乾脆在室外鋪上涼席睡覺,可是當一覺醒來之後,卻往往會出現惡寒頭痛或伴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膚髮熱而無汗等癥狀,有的還伴有消化道癥狀(如嘔吐、腹瀉等),這些癥狀即為中醫學上所說的「陰暑證」的表現。《時病論》中說:「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則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陰暑居其八九。」在大暑期間,人們對中暑的預防一般較為重視,但對陰暑症的認識卻往往不足。陰暑症的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是兼有寒、濕,故其發病較緩、生病較長。現代醫學認為,導致陰暑發生的原因是: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旺盛,體力消耗大,抵抗力減弱,當人體受涼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後,病原微生物就會乘虛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嘔吐、腹瀉,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誘發中風及半身癱瘓等病症。要預防陰暑症,平時要注意不要過於貪涼,不要露宿或通宵達旦地使用電扇、空調,還要注意節制生冷飲食,避免在大汗之後立即進行冷水淋浴。根據祖國傳統醫學「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人體的精神、心態、情緒會隨著季節和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是「情緒中暑」的表現。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使人體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癥狀。「情緒中暑」對人們的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情緒障礙會使他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要想防治「情緒中暑」,一要做到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天氣越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二要進行「心理納涼」。根據「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可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法調整情緒,想像自己處於綠樹搖曳、飛泉漱玉的大自然之中,儘可能地使自己保持心平氣和。-夏季養生之道導讀:按照中醫的養生理論,春養肝、夏療心、秋補肺、冬固腎。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中居於首要地位。人的心臟就像一個能源基地,通過一條條管道連接著體內的各個角落,經過血液循環代謝,使吸收的養分變成血液,其他臟腑都是在心的統一協調下進行活動的...按照中醫的養生理論,春養肝、夏療心、秋補肺、冬固腎,所以夏季養生之道就是養心。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中居於首要地位。人的心臟就像一個能源基地,通過一條條管道連接著體內的各個角落,經過血液循環代謝,使吸收的養分變成血液,其他臟腑都是在心的統一協調下進行活動的,需要心臟源源不斷地提供維持其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養分。一年四季中,夏季屬火,火即有高熱、炎熱之義;因火氣通於心,心在五行中對應火。所以,夏季的炎熱最易干擾心神,使心神不寧,引起心煩,而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會加重心的負擔。這也是夏季心腦血管疾病、肺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的原因。因此,夏季養生之道重在養心。夏季是調理心臟的好季節,喜歡吃苦味食物的人是因為心氣不足;面色青黑的人是因為心氣冷;只有紅光滿面的人,心臟才健康。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調理心的陰陽平衡,就相當於保養一輛汽車的發動機一樣重要。-中醫說「心主血脈」,乃指全身的血脈系統屬於心,心臟通過血脈向全身各組織器官輸送養料,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許多「心腦」疾病,其治療也先從「心」的調養開始。夏季氣溫高,心腦血管疾病不會像冬季那麼容易爆發,但易直接影響血壓波動,因為高溫酷暑容易使人煩躁不安,大量出汗又會導致血液濃縮,進出空調房間不斷的冷熱刺激,這些因素都能引起血壓升高,嚴重者可引起中風或心肌梗死。夏季養生之道 飲食養心要注意夏季養心宜食素夏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心氣旺盛,出汗多,易傷氣陰。因此,在這個季節里,不宜食溫補油膩的食物,否則會火上澆油,養心飲食宜清淡,少油脂,飯菜最好用植物油進行烹制。通常的素食有:穀物、豆類、蔬菜等富含維生素、植物蛋白的食物,夏季常食這類素食不會引起血脂的異常升高。煙酒等不良嗜好,對心臟循環系統的影響非常大;同時夏季由於季節氣候特點,心氣易渙散,引起各種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或戒除煙、酒的不良刺激,做到心平氣和,呵護好心臟安全。盛夏心氣火旺,通過各種運動,能促使人體的氣血流暢,脈絡通暢,心氣充盛。現代醫學研究已證明,適量運動可以使心肌得到應有的鍛煉,加大心臟的冠脈血流量,對於預防和改善冠心病等病症均有很好的幫助。夏季鍛煉的目的是以健脾養心、益氣生津為主,鍛煉的方式則是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動靜結合,使人體適應夏季氣候變化,增強體質,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熱逼人多流汗,易傷心血;暑熱和暑濕損傷脾胃,使脾胃功能減弱,會導致食慾不佳,體倦乏力。因此,夏季養生之道應採取不勞形神,不傷津液的方式進行鍛煉。中醫所稱的「心」包括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及精神情緒變化等功能,心主管情志,在七情中,尤以怒、悲、恐,對心臟影響最大,過於喜也容易造成心氣渙散。如果心的氣血充盈,人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如果心氣不足,常會導致心神的病變,而出現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心神不寧等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大怒、大悲、恐懼等原因容易誘發心臟病,因此,夏季養生之道養心調神,必須節制情志,保持心境平和,以保護心臟。夏季濕、熱易使情緒不穩、煩躁,這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夏季養心除了著重心血管保健,還要兼顧情緒。《醫鈔類編》:「養心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養心首先要做到心靜,心靜自然涼。善於靜而養心的人可以體會到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如何才能做到心靜呢?第一,心靜必須清心少欲,要善於調節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醫有過喜傷心之說;第二,多閉目養神,有空就經常閉目養神,可幫助我們排除雜念;第三,多靜坐,因為靜則神安,哪怕5分鐘都會見效。每次可在陰涼處或屋內靜坐15~30分鐘即可。也可採取聽音樂、看書、釣魚、打太極拳等入靜。心位於胸中,心經的別絡,上行與舌體相聯繫,因而心的氣血與舌相通,以保持舌體的生理功能。所以心臟的病變,就很容易從舌體上反映出來。如心血不足則舌質呈現淡白色;心火上則舌質呈紅色,甚至舌體糜爛。如心血淤滯,往往出現舌色青紫或見紫斑、舌下靜脈淤紫等;而舌頭不能辨別五味的人(老年人都喜歡吃味道比較濃的食物),是心臟虛弱的緣故。特別要警惕的是,當舌頭不靈活時,首先要考慮是否因為心臟的陰陽失衡影響到了心腦的正常功能。汗乃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血是心所主,汗又是津液血所化,所以有「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的說法。心氣不足的人在高熱夏季應適當限制活動量,不宜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以防大量出汗造成進一步的氣陰耗傷。總之,夏季養生之道重在養心,切忌因為天氣炎熱而焦躁。夏季運動養生導讀:炎熱的夏季來臨了,很多人不喜歡運動出汗。其實,夏天出汗才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但是由於夏季高溫濕潤的氣候條件,運動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宋代的養生家陳直曾在他的《壽親養老新書》里對夏季的養生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在炎熱的夏季,很多人不喜歡運動出汗,其實夏天出汗才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但是由於夏季高溫濕潤的氣候條件,運動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宋代的養生家陳直曾在他的《壽親養老新書》里對夏季的養生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陶、杜詩、韓、蘇文數篇。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糜犢共偃息於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晚飯後,則「弄筆窗間,隨大小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出步溪邊,邂逅園翁友,間桑麻、說粳稻、量晴核雨探節數,相與劇談一俏。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變幻頃刻,悅可入目。」-在這裡陳直提出了眾多夏季的健身項目,如屬於小勞的汲山泉,抬松枝;屬於夏季旅遊的步山徑、撫松竹;屬於戲水活動的弄流泉,漱齒濯足等。除健身外,讀書習字、品茶吟詩、益友清談、觀景納涼等,既鍛煉了身體也陶冶了性情。雖說現代人並不像古人那般文雅,但是書中所傳達出的養生理念和我們現在的健康觀念是相通的。因此,給大家推薦的夏季運動項目就是旅遊、游泳、釣魚。旅遊和游泳不僅可以避暑降溫,而且對健康非常有益。釣魚的樂趣不僅在於獲魚,更在於怡養性情,增益身心,過去許多文人名士把「煙波垂釣」視為一項非常文雅的活動。在夏季,游泳可以增強機體對外界的反應能力,提高耐寒及抗病能力,對肩背及關節功能有益。但應注意游泳衛生,防止感染肝炎、皮膚病、眼病等傳染性疾病。另外,許多人都認為夏季晨練越早越好。其實,夏季天亮之前,空氣並不清新,而是污染的高峰期,很多污染物最不易擴散;且在日出前由於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周圍並沒有多少新鮮氧氣,並不利於健身;並且清晨時氣溫偏低,衣著不注意,易患感冒,或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練的時間不宜早於凌晨6時。注意以上幾點以後,適當的夏季運動會使身體更為健康,身心更為舒爽,獲得更好的夏季養生效果。夏季常見病癥狀及預防導讀:游泳謹防傳染病 夏季是游泳旺季,游泳運動使得眼、耳等器官持續與水接觸,如果游泳時及游泳後不注意衛生,容易引起傳染性疾...夏季因為天氣炎熱、出汗多,所以容易發生很多常見病症,針對這些常見病症應該積極預防,避免無意中遭到病魔的毒害。夏季謹防游泳傳染病夏季是游泳旺季,游泳運動使得眼、耳等器官持續與水接觸,如果游泳時及游泳後不注意衛生,容易引起傳染性疾病。-如游泳後眼睛常有發癢、發澀、發紅的感覺,這是由於不潔水質中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不宜用手使勁揉眼睛或用手絹使勁擦眼睛;而是應該在游泳後及時地用清水沖洗眼睛,再滴入氯黴素等眼藥水進行保護。若水流入耳道,可將頭部偏向有水的一側,用同側腿為支點,原地做「同側跳」數次,水就可從耳內溢出;切忌用硬物扒耳,以免造成耳膜破裂,可在游泳後滴入復方新黴素等藥物預防感染中耳炎。夏季戴首飾需要注意預防皮膚病女性常戴的金屬項鏈、戒指等,不少是精緻而便宜的首飾,這些首飾在製作過程中,為了取得更好的外觀效果,都不同程度地摻入了少量的鉻、鎳、銅等金屬。夏天由於出汗較多,造成飾品周圍局部潮濕,從而使黴菌和細菌大量生長繁殖,同時這些金屬也易損傷皮膚,引起皮膚病,如果本身屬於過敏體質的人,反應更為強烈。因此,皮膚專家提示,夏季要小心「首飾病」。另外,夏季宜防皮炎。皮炎是夏季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易感人群是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皮炎的病情輕重與溫度和濕度有密切的關係,氣溫越高,濕度越大,持續時間越長,病情越嚴重,當天氣變涼,皮膚損傷會很快痊癒。對於已經患上皮炎的患者,應注意避免使用熱水和肥皂水;避免撓抓,防止繼發感染;皮膚患處用清水沖洗。要保持皮膚健康,夏季應當做好預防措施,要加強室內的通風散熱,使周圍的環境不過於潮濕;要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穿著緊身、透氣性差的衣褲;避免溫差過大。夏季老年人應該預防血黏度增高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夏季是血黏度最高的季節,當人體的血黏度增高時,血液流動緩慢,機體組織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相對減少,當血黏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血液會出現凝集塊,造成血管栓塞,引起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預防血黏度增高,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在注意飲食調理的同時,多飲淡茶水和涼開水。冬病夏治效果更佳:關節、氣管、消化類疾病預防中醫學認為,某些冬季常發疾病或者冬季變得嚴重的疾病,多存在陽氣不足的病機,只是由於夏天氣溫高,人體陽氣相對充足而沒有立即發作,一旦到了冬季天氣寒冷時,寒冷的侵襲使陽氣更加不足,這些疾病便會發作或更為嚴重,因此適宜在夏季進行調養。若防護得當,來年冬天的時候,可不發作或者發作的程度減輕,即所謂「冬病夏治」。具體來說,各類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適合在夏季療養,包括:風濕性、類風濕性、外傷性之類的關節疼痛及感受風寒、濕氣所致的肢體麻木,往往天氣寒冷時發作,天熱時消失。夏季是容易感受風寒濕邪的季節,但由於氣候炎熱往往被忽視。因此,有這樣疾病病史的患者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間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褲與裙子,以免風寒濕氣伏積於經絡之中。另外,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這類病人中有冬天嚴重、夏季緩解的。慢性腹瀉及虛寒性胃痛通常受寒後加重,往往夏季病情穩定而深秋後發作。由此看來,從初夏開始,就必須處處注意與這些致病因素相關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在夏季要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貪涼,免傷陽氣。總的來說,上述各種夏季常見病癥狀及預防都是需要平時注意的地方,如果已經患上了上述病症,在夏季應該注意積極調養、恢復、治療;如果還沒有患上上述病症,那麼在夏季更應該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採用積極的養生態度來避免這些疾病的出現,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美好的生活!夏季老年人該如何養生導讀:盛夏季節,晝長夜短,暑氣灼人,老年人如能注意養生之道,不僅能愉快地度過盛夏,而且對防病健身、延年益壽也大有裨益。 (1)重養神。天一熱就容易煩躁不安。所以首先要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切不可緊張焦慮,以免心火內生。還應避免劇烈的體力勞動和緊張...盛夏季節,晝長夜短,暑氣灼人,老年人如能注意養生之道,不僅能愉快地度過盛夏,而且對防病健身、延年益壽也大有裨益。老年人夏季養生應重養神天一熱就容易煩躁不安。所以首先要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切不可緊張焦慮,以免心火內生。還應避免劇烈的體力勞動和緊張的腦力思考,以免勞神傷氣。-老年人夏季養生應慎起居夏季,晝長夜短,清晨空氣新鮮,應早睡早起,到室外適度活動。為保持旺盛精力,宜堅持午睡,時間因人而定。夏天暑熱外蒸,毛孔開張,機體容易感受風寒侵襲,所以不可夜宿露天,乘涼也不宜太晚,以防暑濕感冒。老年人夏季養生應調飲食夏季陽氣盛而陰氣衰,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宜多選擇稀飯、饅頭、麵條、瘦肉、豆腐、冬瓜、雞蛋、新鮮蔬菜瓜果等清淡而平和的主副食品。少食高糖、高鹽、高脂等食品。老年人夏季養生應養津液夏季,出汗多,耗津液,應注意補充水分,可適當吃些西瓜,以消暑利尿、生津止渴;多飲茶水,以清暑利濕提神,助消化;多喝些綠豆湯、赤豆湯,以清熱解暑、祛煩健脾。汗多時,適量飲些淡鹽水,以補充水分和鹽分。老年人夏季養生應重降溫夏季,要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勞作或奔走。居室內要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室內經常灑些清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既通風降溫又能調劑濕度。使用空調降溫,勿使室內外溫差太大。-夏季八不宜導讀:在扇子不離手,衣衫汗濕透的炎夏季節,我們更應做好保健養生,並能時時注意下面的八種不宜。 一、午睡時間不宜過久 午睡時間不宜過久,據科學家們研究,午睡時間一般以0. 5 - 1小時為宜,倘若超過2小時,大腦中樞神經的抑制加深,腦的血流量相對減少,不利於...在"扇子不離手,衣衫汗濕透"的炎夏季節,我們更應做好保健養生,並能時時注意下面的八種不宜。一、午睡時間不宜過久午睡時間不宜過久,據科學家們研究,午睡時間一般以0. 5 - 1小時為宜,倘若超過2小時,大腦中樞神經的抑制加深,腦的血流量相對減少,不利於醒後很快進入工作狀態,甚至昏昏沉沉,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二、飲料不宜代替自開水飲料中往往含有電解和糖精,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剌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如果大量飲用,還會增加腎臟過濾負擔,影響腎功能;過多地飲用色素飲料,容易引起兒童多動症,又是誘發癌症的潛在因素。而煮沸後冷卻白開水(20 - 25"(;) ,極易被人體吸收而迅速止渴,且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改善免疫功能。三、乾渴時不宜狂飲有些人口渴後大量吃冷飲和喝涼開水,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因為大量出汗已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這時再大量喝冷飲,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易出現胃腸絞痛、心慌、氣急癥狀。因此,乾渴時應徐徐喝|些淡鹽水。四、不宜地面露宿炎熱夏季,地面大量水分蒸發,若緊貼地面而寢,隨著地面水分的蒸發,會帶走身體內的熱量而致感冒,尤其是當頭面部迎著風向時。此外,還可引起關節炎、腹瀉、面神經麻痹、牙疼等。同時,地面露宿易受蚊子的叮咬,傳染症疾、絲蟲病、乙型腦炎等,螞蟻、眼蛤等可引起過敏性皮炎,有時害蟲還可能鑽人鼻孔或耳道內。五、不宜緊束腰部夏天,許多姑娘總喜歡把腰勒得緊緊的,以為這樣苗條好看。其實,緊束腰部會使腹腔內的腎、脾、肝、胃腸等器官位置改變,活動受限,血流不暢,正常功能受影響,久而久之,身體各部位得不到充分發育,全身遭受危害。因此,不要為"美"而影響健康。六、不宜"快速冷卻"人們在活動之後為儘快解熱降溫,往往會用洗冷水澡來"快速冷卻"。這一方法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熱量不能馬上散發而滯留在體內。同時,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眼花,重者可引起休克。而且可令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乘涼而人"。七、空調室溫不宜低於24C|日本各古屋大學教授青山光子曾就空調室溫以多少|為宜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無論室外氣溫多高,室溫最好不要調至24吧以下,否則易患"空調病" (主要癥狀是食欲不振、頭脹、頭痛、關節痛、神經痛和腹瀉等)。青山光子認為,既讓人感覺舒服,又不易患"空調病"的最佳室溫為27"t: 或28吧,與室外的溫差不超過5"t: 為宜。八、冰凍西瓜不宜時間過長盛夏,人們愛將西瓜切開放進冰箱內冰凍後食用。但食用長時間冰凍後的西瓜,對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因為切開的西瓜冷藏後,瓜瓢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冷氣被瓢吸收。食用時,口腔內的唾液腺、舌味覺神經和牙周神經都會因冷的剌激而處於麻痹狀態,不但難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還會傷脾胃,引起咽喉炎。兒童消化機能較差,食用冰凍西瓜還會引起慶食、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夏季鍛煉的最佳時間導讀:夏天鍛煉最好選在早晨、傍晚等氣溫較涼爽的時候,因為這些時間溫度不是很高,可避免中暑和日射...夏天鍛煉最好選在早晨、傍晚等氣溫較涼爽的時候,因為這些時間溫度不是很高,可避免中暑和日射病。在一般情況下從事體育鍛煉時,儘管人體不斷產生熱量,但在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下,熱量會通過輻射、對流、傳導和汗液蒸發等途徑散發掉,從而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但是在氣溫高、濕度大的條件下運動時,人體的散熱過程發生困難,體熱大量積累,體溫急劇升高,從而導致中暑。此外,如果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晒,腦和腦膜也容易發生損傷,引起與中暑相類似的日射病。夏天除早晨、上午和傍晚較涼快之外,其他時間的溫度都很高,特別是上午11點到下午4點這一段時間最為嚴重。因此,應盡量避免在該段時間內從事體育鍛煉。「夏練三伏」因人而異導讀: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人們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對老年人來說,一味強調夏練三伏,就不太適宜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對人體健康很不利。研究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3...「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人們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對老年人來說,一味強調「夏練三伏」,就不太適宜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對人體健康很不利。研究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人在安靜狀態下就會出汗,但尚能保持產熱與散熱的平衡。若此時還進行體力活動,出汗量就會大增,而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較小的風速,又會使汗液難以快速蒸發,人體散熱困難,體溫調節受到限制,熱量積蓄體內,就可能引發全身發熱、頭暈、口渴、噁心等中暑癥狀。此外,高溫還會導致人體鹽分流失過多,水鹽代謝平衡失調,使得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出現肌肉痙攣、尿量減少、脈搏加快等「熱痙攣」症。因此,在夏季氣溫較高的時候,最好減少運動量。如果要運動,也最好選擇早晨進行鍛煉,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而當三伏來臨時,最高氣溫一般在35℃以上,此時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並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藥品。夏季氣候與人體代謝的特點導讀:暑、濕是夏季氣候的特點。根據這一氣候特點,古人將整個夏季又分夏和長夏。夏為暑熱,五臟屬心。由於天氣炎熱,毛孔開張,出汗量較大,人體的代謝是一年中最旺盛的季節,功能活動強盛,因此機體能量消耗也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時期,營養物質的需要也為之增加。...「暑」、「濕」是夏季氣候的特點。根據這一氣候特點,古人將整個夏季又分夏和長夏。夏為暑熱,五臟屬心。由於天氣炎熱,毛孔開張,出汗量較大,人體的代謝是一年中最旺盛的季節,功能活動強盛,因此機體能量消耗也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時期,營養物質的需要也為之增加。又由於高溫對體溫調節、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功能活動的影響,炎夏季節人們常有食欲不振,入夜難眠,倦怠乏力,日漸消瘦等徵象,有時還出現頭暈腦脹,心煩口乾,自感發熱(或低熱)等現象,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疰夏。現代醫學對疰夏發生的病理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中醫認為其病因多由體質虛弱又感暑熱之氣所致。其病理機制不外有三方面,即元氣不足、津液耗傷、暑濕困脾。前兩者導致機體氣陰兩虛,後者則致脾虛。暑熱傷肺或脾氣虛都可引起肺氣虛,這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見。炎夏季節人體也常有口渴汗出,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胸悶心悸,小便短赤等虛證表現,稱為傷暑。其病因病機與疰夏相似。-長夏季節或夏秋之交,炎熱多雨,氣候暑濕,由熱轉涼,特別是東南沿海雨水較多的地區,常因感受濕邪而暑濕困脾,使人體出現神疲乏力,倦怠乏力,頭重脹而心煩悶,食少泄瀉等徵象,此稱為暑濕。如貪食生冷或食物不潔,則易罹患痢疾、腹瀉等疾病。暑溫、冒暑(即夏季感冒)、暑瘵等也是暑、濕所致夏季的常見疾病。-
推薦閱讀:

留給熾熱夏季一份清寧
版師必備| 30張夏季女裝的裁剪圖合集
糖尿病患者夏季飲食清淡為首選
這個夏天,不減肥怎麼活?
糖友夏季常備五汁飲

TAG:夏季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