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一樣的中日教育

近期觀看的一段日本幼兒教育的視頻,讓我震撼的同時,也讓我不禁反思,當我們提出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時,到底怎樣的環境才是適合孩子的?

片段一:通山保育院坐落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里,園內到處洋溢著鄉土本色。孩子們一年四季每天早上都會戴著帽子,穿著T恤、短褲赤著雙腳在操場上跑著、跳著、競逐著。

片段二:孩子們帶著帽子、穿著T恤、短褲及救生衣和老師一起去遠足,其中有一名小男孩因為膽小害怕過河,落在隊伍後面,在河邊大哭。「撲通」一聲,孩子滑倒在河裡,恐懼的孩子掙扎著從河裡爬起來,哭聲愈加強烈的他站在河中央望著前方的老師和小夥伴們,沒有一個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想退縮的他回頭望了望空無一人的河岸,繼續無奈地前行。整個遠足,他都遠遠地落在隊伍的最後,邊哭邊走的他竟然摸索著到達了目的地。

或許更多的人看了視頻後覺得日本人殘酷無情,但是,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院長是怎麼說的:我不是教孩子怎麼做,而是為孩子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們在這個環境里自然而然學會各種知識和技能。

而這個膽小的小男孩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步一步地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在他們地區校園之間的摔跤比賽中,老師故意安排他與對方最強大的對手競賽,這位膽小的男孩面對對手時用驚恐的眼神向老師望了望,在老師信任和鼓勵的目光中他以頑強的戰鬥精神打敗了強於他近兩倍的對手,為他們保育院進入決賽獲得關鍵的一分。這一分對他而言代表的不是簡單的勝利,而是勇敢、堅強、不放棄的精神。

勇敢、奮力拚搏、永不放棄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可就在這個小小的保育院里,在這群2-6歲的孩子身上一覽余盡。這不正是我們《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精髓嗎?

指南要求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學習方式及特點實施教育。那麼幼兒的學習特點是什麼呢?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在視頻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個膽小的男孩就是在直接的感知、實際的摸索、親身的體驗中,一步一步超越自己的。這一次次直接的體驗、摸索帶給他的將是終身的財富。再看看中國的孩子,別說蹚小河,就是體育課中的跨欄,我們幼兒園中班很多孩子也要向教師求助。很多時候,教師都會跑過去牽起孩子的小手幫助他們去完成動作,恰恰就是這個簡單細小的動作,抑制了孩子自己探索的機會,削弱了他們超越自己的腳步。

植樹節那天,我們幼兒園為使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植樹節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情發展,組織了一次下鄉植樹活動。在活動中,我們發現,主角不知不自覺中由孩子變成了家長。在拍攝中,更多的是家長們揮汗如雨的鏡頭,而孩子們,不是三五個一群在一旁嬉戲,就是一邊吃著零食一邊注視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一舉一動。當教師讓家長將手中的鋤頭交給孩子時,很多家長都說:「這太危險,砸到手腳可不得了。」為了避免危險,家長們包攬了一切,望著站立起來的「小樹」,我在問自己:到底需要成長的是孩子還是家長?

有對夫妻因為工作原因全家移民到了日本,雙方工作都很繁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只好將三歲不到的孩子送進當地的保育院。剛開始,他們著實不放心,因為只要進保育院孩子就必須脫掉外套、鞋子、襪子方可進教室,而教室里冰涼的木地板刺痛了媽媽的心。孩子的媽媽找老師、院長交涉,結果讓人很失望:要穿襪子就回家。在異國他鄉的他們顯得很無奈,只好每天在嘆息、糾結中將孩子送進保育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地在孩子的體質變化中明白了這種看似魔鬼的教育,其實就是讓孩子在寒冷中用身體抵抗寒冷,通過與寒冷的交戰逐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相比之下,中國家長往往在秋季來臨之際就為孩子穿上了厚厚的秋裝。在寒冷的冬天,更是把孩子裹成了「粽子」。殊不知,他們的禦寒力在層層棉衣的包裹下漸漸降低。

(作者周靜單位系湖北省大冶市機關幼兒園)

推薦閱讀:

中日圍棋擂台演義第27回:戰小林劉小光弈出絕妙手
冷眼看中日釣魚島
論態度,中國網友領先日本幾十年
邦交正常化45周年 中日如何在「一帶一路」深化合作
中日是怎麼走向互相仇視的?

TAG:教育 | 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