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注意:分床太晚的男孩易早熟

分床太晚的男孩易早熟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李旦陳思伊毫無疑問,親子圈中近來最熱門的話題非《爸爸去哪兒》莫屬。早在第一集,就有眼尖的觀眾發現了一個好玩的情況——導演組一早分頭登門接人時,4歲不到的Angela(王詩齡)小妹妹正獨自酣睡,5歲多的天天(張悅軒)哥哥卻是和爸爸賴在一個床上……並由此引發大討論:「到底該在孩子幾歲時分床睡?」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隨即展開調查,發現「幾歲分床」是很多媽媽都感到頭疼的難題。因為頭疼,有些家庭奉行「拖字訣」,一拖拖到孩子都七八歲了還沒能完成這項「工程」。而親子專家的意見是,在孩子3歲後就該考慮分床了,尤其是男孩,分床太晚將有可能導致性早熟。

案例5齡童當眾嗔怪「爸爸晚上欺負媽媽」「爸爸最討厭了,每次從邵陽回來,晚上都會欺負媽媽。」幾天前,兒子小迪一句不經意的「吐槽」,不僅讓劉女士臊得恨不能當場找條地縫鑽進去,過後還屢屢被友人們打趣、玩笑。「小迪已經5歲了,一直沒分床的原因除了孩子自身很抗拒外,也因為他爸被單位派駐在邵陽工作,一般要周末才會回家。我就想,母子倆晚上做個伴也挺好的。」誰知數日前的一場聚會上,劉女士嘗到了自以為「挺好」的惡果:席間有人逗小迪玩,問他「爸爸去哪兒啦」,小迪回答之後順嘴來了句對爸爸的抱怨,惹得一桌子大人面面相覷幾秒後爆發出哄堂大笑。劉女士稱,每個周末的晚上,自己兩口子都會特意等小迪睡著後才上床。「以為孩子睡得很沉,沒想到……」這件事後,劉女士突然意識到「5歲大的孩子,對很多東西其實已經似懂非懂了」。這又讓劉女士聯想起了之前的種種細節,比如每次小迪見到爸爸回家都會特別高興,晚上還一定要爸爸陪著入睡,可次日早上卻總會換成一臉敵意,問他什麼原因也不說。據劉女士回憶,「這種情形差不多從他3歲時就開始了」,但自己與丈夫一直沒怎麼在意,以為是孩子的「起床氣」作怪。這回,劉女士認為終於找到「孩子一覺醒來後對爸爸態度明顯轉變」的原因了。「以前一直覺得讓孩子跟大人睡沒什麼不好,反正老公偶爾才回家歇兩晚,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現在看來,其實影響早就已經產生了。」劉女士決定,當務之急是趕緊分床,「已經給孩子布置好了房間,準備這個周末就實施!雖然孩子依舊很抗拒,但沒辦法,因為再這麼下去會對他的成長不利。」鏈接>>《媽媽陪睡過久,男孩愛「染指」姐姐內衣褲》13歲的明明近兩年有一些奇怪的變化。「他姐姐的內褲常常被弄髒。」明明媽很無奈地說,她猜是兒子乾的,但每次詢問,兒子不否認也不承認,就是不吭聲。今年,在兒子的手機里還出現了不良視頻。而明明媽表示,兒子是直到10歲才跟她和丈夫分床睡的。專家認為,分床太晚且父母對性教育重視不夠的話,進入性好奇期後的孩子就有可能會通過一些其他途徑,如看不良視頻、偷窺、早戀等來滿足生理欲求,嚴重者還可能產生病態心理。(摘自搖籃網)

調查「何時分床」「憑感覺」,3-5歲是主流究竟湖南的家長們傾向於待孩子多大時與之分床呢?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在「湖南媽媽群」中展開了調查。「家有男娃4歲了,正在糾結要不要分床睡,各位媽媽能否給點建議?」記者的「求助」發出後,很快,熱心的網友們就開始建言獻策:一位網名「邵陽媽媽」的網友認為「4歲早了點,我家的5歲才分」;「蓮媽咪」則表示「這個隨便什麼時候吧,關鍵要看孩子願意不,我們家這個就死活不願自己睡,結果一直拖到7歲才分床」;「還是早點好。我崽兩歲多點就和我分開睡了,主要怕對孩子造成不好的性引導。」自稱曾學過兒童性心理學的「蜻蜓點水」則主張趁早;其它五花八門的答案還包括「4歲」、「我家的8歲」、「一歲多」……記者統計後發現,參與「分床」話題討論的媽媽們中,有近80%的人選擇在孩子3-5歲時與其分床,15%的人選擇在5-10歲期間,5%的人選擇在10歲以上。95%的媽媽們表示其實並不知道幾歲分床才合理,完全是「憑感覺」以及與孩子的「鬥爭結果」。專家「3歲分床、6歲分房」較為理想「通常,孩子到3歲左右就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心理發育處於一個重要階段,因此一般3歲左右分床睡、6歲左右分房睡是比較恰當的。」長沙幸福泉心理諮詢中心心理專家陳明明認為,「及時分床」好處多多,首要的一點是有助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睡前準備、自己蓋被、早上自行起床等。而「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後,對其它行為規範也會更容易接受,這對形成獨立的人格很有幫助。」其次,「分床入睡還有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如怕黑、怕怪物等),並逐漸學會從父母之外的其它途徑來獲得安全感。」陳明明進一步分析稱,「這對於孩子儘早適應社會、成年後更好地融入社會有著重要意義。」「爸媽在線」湖南心理中心主任、親子導師顏屹嵩則主張「因人而異」:「沒有規定表明一定要在什麼年紀分床睡,也很難說什麼年紀就是最好的時機。建議每個家庭根據孩子的心智發育情況做靈活機動的選擇。」但顏屹嵩同樣認可「3歲為宜」。

分床太晚,可能導致性識別障礙「(孩子)長時間與父母同床而眠,有可能滋生戀母或戀父情結,甚至成年後出現性識別障礙,即對自身性別的行為認識與真實解剖特徵相反。」陳明明認為,3歲左右、已有初步性意識的孩子繼續與父母同睡一張床,不僅會影響父母的「私人空間」,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性心理發育。「性心理的形成和發育是個長期且特別複雜的過程,易受日常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示範』作用。」至於孩子明明到了可以獨立入睡的年紀卻仍執意不肯分床的情況,顏屹嵩判斷稱,這往往是由於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會造成孩子不願獨自接觸外部環境,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抗拒長大。」而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最主要的來源一是父母關係穩定,二是媽媽情緒穩定。分床別盲目求快,多愛撫和陪伴在很多媽媽看來,「分床」都是場痛苦的持久戰,往往把大人、孩子都折騰得苦不堪言。對此,顏屹嵩的建議是:「得有足夠耐心,彆強求一步到位。」這是因為小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必須給出一定的過渡期,才不會讓他們產生出『爸媽不要我了』的恐慌感和孤獨感。那麼,如何縮短孩子的不適期、儘早實現順利分床?顏屹嵩支招:家長們應給予孩子更多陪伴和關愛,如睡前故事、撫觸,給怕黑的孩子暫時留盞小夜燈等,都有助孩子入眠;帶孩子去那些已與父母分床的小朋友家玩,當面誇獎那個小朋友「真勇敢」;讓孩子參與到自己房間的布置中,令其對新環境產生成就感和新鮮感……「最初幾天,有些孩子可能會在父母費了很多工夫以為『安頓好了』之後,一轉背就又跑到父母床上,或者半夜醒來偷偷溜到父母床上賴著不走。」遇到這種情況,陳明明提醒媽媽們「切不可心軟,否則易前功盡棄。應耐心地把孩子勸回自己床上,並多做鼓勵,實在不行,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後再離開。」生活中經常可見這樣的場景:男孩子差不多有媽媽高了,卻還喜歡和媽媽牽手,或者親媽媽臉頰——雖說母子感情融洽是好事,但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媽媽應逐步減少親昵行為,如過多地親吻、擁抱和撫摸身體等,「特別是當男孩子進入性萌動期,對異性產生越來越濃厚的好感和好奇心後,與母親有過多身體接觸易產生不正常的依戀關係。」
推薦閱讀:

5度低溫里孩子固執要穿涼鞋,這位媽媽的做法令人敬佩!
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我?
媽咪測評|(?????)? ?? 寶寶大了,該自己吃飯啦,讓為娘的給你選個碗先
3個現實問題,將媽媽們都逼入了絕境
准媽媽要注意的(每天都有更新)

TAG:媽媽 | 男孩 | 早熟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