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門家風之六丨江西義門陳:忠孝為本 耕讀傳家

15代人聚族而居

這是一個家族的繁盛

  3900口同鍋共食

  這是一個千古的美談

  家規家訓

  撐起一個家族的脊樑

  德義忠孝

  講述一種民族的精神

  一部家族史話

  在雄奇險峻的廬山南麓,清波碧浪的鄱陽湖畔,有一個古老的義門村落。山川靜好,日月輪迴。千百年來,這閉塞而寧靜的一方水土因為世代棲居著以「忠孝節義為本、耕讀奉公傳家」的江州義門陳而口碑相傳、譽名華夏。

  歷史賦予地理以時間和意義。追溯「江州義門陳」的來龍去脈,要從唐開元十九年一個叫陳旺的人說起,時任江州牧兼德安知縣的陳旺舉家遷徙至九江郡太平鄉永清村即今天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築屋造舍,繁衍生息,江州義門陳由此發端,創造了「忠孝節義為本,耕讀奉公傳家」的家族史話。

  此後,義門陳氏創立了「至公無私」的管理體制,出現了「室無私財,廚無別爨」「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之盛況。

  唐中和四年,唐僖宗首旌「義門陳氏」,後又屢朝旌表,歐陽修、蘇軾、黃庭堅、朱熹等名儒也大加褒讚,「義門陳」遂名傳天下。

  一套家族規範

  在義門陳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家裡都懸掛著「家嚴三尺法,官省五條刑」的對聯,這是義門陳第一代祖先陳旺以身施教,對後世子孫提出的最基本的一條家規。

  1100年前,義門陳第三任族長陳崇創製了《家法三十三條》、《家訓十六條》和《家范十二則》,三位一體,形成了義門陳氏的良好家風。義門子孫恪守祖訓,以孝義治家,定族規、置田產、辦書院,建立了一個同耕日月、共享太平的大家庭,構建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古代和諧社會的典範。

  唐宋時期的江洲義門陳氏家族,創造了十五代不分家、三千九百餘人口、三百三十餘年聚族而居、和諧共處的家族奇蹟。唐中和四年,唐僖宗旌表「義門陳氏」,宋至道二年封義門陳氏為「天下第一家」。據史料記載,義門陳先後被唐、南唐、宋三個朝代九位帝王二十餘次旌表。

  孝父母,勤本業、崇節儉、尚忠厚、黜異端:守法可以保家,明理乃以涉世。概括三十三條家法的基本內容,它涉及到家族內的各個方面,在同族而居的歲月里,族人們共同勞動,同鍋共灶,幾千人聚族而居而能和諧共處的原因唯一「公」字而已。公則無私,無私方可義聚。天下為公,是儒家思想齊家治國的大義所在。這個「公」字流傳至今,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根,成長,在這片安寧的土地上,父慈子孝是為人的根本,村民和睦相處是必要的規範,老幼同樂的場景更是處處可見。

  義門家風代代傳

  家風來自家規,禮儀源於教化。義門陳以耕讀傳家,正所謂「八百鬥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義門陳氏創辦了東佳書院,並在東佳書院興辦家族教育,將義門陳家規進行弘揚、普及和推廣。起源於唐、延續至清末的「東佳書院」在唐宋時曾鼎盛一時,頗得聲名。清風朗朗、文思悠悠,義門陳的家規家訓也在道德文章中升華,在傳承效仿中深入人心,在祖祖輩輩的學而時習中根深蒂固。直至今日,陳氏後人依然重視學習教育,子弟刻苦學習、崇文尚藝蔚然成風。

  「忠孝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義門陳家規家訓文化,對陳氏後人的影響意義重大,一代代忠、孝、廉、義的陳氏後人,像陳獨秀、陳潭秋、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等燦若繁星的歷史文化豪俊,讓義門陳的家譜不斷增添驕人的篇章。時至今日,散布全國的陳氏後人,秉承著陳氏的家風,走上了各行各業,許多人成為各自崗位的精英,盡一已之力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 

  在「依法治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途上,義門陳人以其「愛天下、憂天下、和天下」的博大情懷,以其「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精神風範,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和弘揚添上了燦爛的華彩!


推薦閱讀:

孝道讓中國人走向奴役之路?
中國古星圖:夜空重演生活與詩意
產業的興衰--從2017年數據看中國產業發展態勢
中國十二生肖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國內家武學闡秘(又名武法機要)——絕對很水,哈哈

TAG:中國 | 江西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