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卷中(大正藏0847部)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卷中
大唐至相寺沙門釋智嚴譯
第十二
出海慧菩薩所說經(顯說八條行)
解菩薩犯戒而能成就六波羅蜜 解般若波羅蜜深義挍量聲聞輕重 解初發菩提心寶忍辱邪魔不退菩提 解身口意三業成就六波羅蜜 解成就觀行六波羅蜜念門 解八種功德與煩惱和雜喻 解四種善行門 解菩薩行門有十二種魔障鉤
爾時有一天子。白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頗有初修行菩薩。心懷慳吝。而能成就檀波羅蜜不。文殊師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義故而有是人。文殊師利言。若修行菩薩成熟眾生。不舍菩提故。以不舍故。則是慳吝以施成熟眾生心故。則能成就檀波羅蜜。
複次天子白文殊師利言。頗有修行菩薩。若當犯戒而得成就屍羅波羅蜜不。文殊師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義故而有是人。文殊師利言。修行菩薩攝護成熟諸眾生故。若不具戒而得成就屍羅波羅蜜。
複次天子白文殊師利言。頗有修行菩薩。舍於忍辱而得成就羼提波羅蜜不。文殊師利答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義故而有是人。文殊師利言。若修行菩薩舍外道行。專習無上菩提法忍。而得成就羼提波羅蜜。
複次天子白文殊師利言。頗有修行菩薩。貢高我慢而得成就精進波羅蜜不。文殊師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義故而有是人。文殊師利言。若修行菩薩。不樂辟支阿羅漢果故。然為顯揚薩婆若智故。樂於大乘。而無怠心。積集善念無上菩提。而得成就毗梨耶波羅蜜。
複次天子白文殊師利言。頗有修行菩薩。以散亂心。而得成就禪波羅蜜不。文殊師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義故而有是人。文殊師利言。若修行菩薩乃至睡眠。不樂辟支阿羅漢果。專求無上菩提。而得成就禪波羅蜜。
複次天子白文殊師利言。頗有修行菩薩。愚痴無智。而得成就般若波羅蜜不。文殊師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義故而有是人。文殊師利言。若修行菩薩。智慧狹劣。見於世俗厭魅咒詛起屍擾動驚亂他心。而菩薩無有方便救護之智。然為菩提心故。攝念佛地。而得成就般若波羅蜜。
爾時如來嘆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誠如所說汝能分別。初修行菩薩應作不作修習行業真實不虛。所以者何。汝今聽我略說般若波羅蜜圓滿解脫。文殊師利。譬如有人一日之中忍受飢餓。不嘗毒食。修行菩薩亦復如是。寧守慳吝無持戒心瞋恚怠慢不攝念。心不樂聲聞緣覺道行。若心愛樂修六波羅蜜行則不應爾。何以故。是中菩薩應當有厄。天子言世尊。修行菩薩不應怖畏煩惱。佛言修行菩薩。實怖煩惱。恐入聲聞地位。天子。於意云何。譬如有人志存身命忽被加害。寧當截首寧截身耶天子言。世尊。若欲存命。寧割身肉不截其頭。何以故。若存其首。尚得修集功德善蹤。以善蹤故生於天上。若截其首善蹤俱滅。佛告天子言。修行菩薩亦復如是。寧舍威儀戒行不退菩提。寧與煩惱相應。不入聲聞斷煩惱門。天子言世尊。修行菩薩如是修行行業。世間稀有甚為難信。聲聞緣覺精進行業。乃如修行菩薩犯戒。佛言。誠如所說。譬如貧人家常飯食。若轉輪王暫少嘗之如服毒藥。若聲聞除滅煩惱堅固精進。類於修行菩薩戒行亦復如是。複次譬如有人勤求生業庄飾一身。其人不堪富饒一國。況余世間。聲聞亦爾。除己煩惱心故。雖行精進。不堪饒益閻浮眾生。況余世間。複次譬如大富商主多諸眷屬親侍部從勤心。好施而能饒益無量眾生。天子當知。修行菩薩亦復如是。修習慈悲悲心精進。是以饒益一切眾生。勝義諦世俗諦。廣施眾生快樂。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若聲聞修道證無為果。修行菩薩乃在有為。以何義故。修行菩薩。能過無為證果之人。佛言。迦葉當知。為汝說喻。智者以喻而速聞解。譬如於四大海滿中成酥。而有人取一牛毛。分為百分。以一分毛端。取其一滴酥。迦葉於意云何。彼一分毛端一滴酥量。多彼四大海中酥不。迦葉言。不也世尊。佛言。迦葉於意云何。此二處酥。何者最上最尊最多最貴。迦葉言。若以一毛端酥。類大海酥。過億百千。是酥實為最上最尊最多最貴。其一滴酥。不可為比。佛言。迦葉。譬如百分毛端所取得酥。若聲聞於無為智慧類於佛智亦復如是。修行菩薩。修習有為功德。無為行願普入佛智。迦葉當知。譬如蚊蟻之屬。唯能取得一粒食味。若復有人三月廣種田苗。迦葉於意云何。何者數多。迦葉言。三月所種。若至秋收其數無量饒益眾生。其一粒食未能利己。況利眾生。佛言。迦葉當知。譬如蚊蟻執一粒食。聲聞亦爾。若三月廣種收穫甚多。修行菩薩於六波羅蜜並四攝事功德。亦復如是。若成熟已安立利益無量眾生。勝義諦世俗諦普施快樂。乃得成就無上涅槃。佛告迦葉。譬如有琉璃珠百千馱乘般入城邑。復有一顆無價寶珠。置於大海舟船之內。若無障礙到閻浮提。是珠普富閻浮眾生。饒益貧苦。迦葉於意云何。彼百千馱琉璃珠所有價直。頗能過此一寶珠不。迦葉言。不也世尊。佛言。彼諸琉璃珠無所直故。聲聞修入無為解脫。亦復如是。迦葉當知。譬如無價寶珠猶在海船。若無障礙得到閻浮。則能普富一切眾生。若修行菩薩。三寶種性相續無斷。而能發起無上菩提。喻得寶珠利益無量。爾時佛告海慧菩薩言。云何初發菩提心寶而能忍辱不退菩提。云何菩提心寶而有障礙。海慧當知。若修行菩薩已發菩提心故。逢惡知識或魔波旬。或魔眷屬。或事邪魔。或住魔行。被其嬈惱劫奪善心。修行菩薩心有疑惑。是等邪魔來惱菩薩。菩薩爾時心無退散。復不離隔無上菩提。亦不斷絕眾生解脫。以大悲故精進修集。亦不斷絕三寶種性。亦不斷絕一切佛行。亦不斷絕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次第修行顯集功德資糧。顯現清凈諸佛剎土。護持善法修習學故。乃捨身命成熟眾生。不樂染著世間快樂。若修行菩薩。為眾生故。大悲忍辱其心堅固。被他輕賤罵辱不可言說。苦楚打棒皆能忍受。眾生重擔而能荷負。不潛不縮。精勤不退。其心勇猛。至於彼岸。亦不疲倦修持精進起方便心專心堅固。他若惱者自不惱他。有人打罵自不瞋他。大乘義故世間殊別。是心正念籌量善路。為眾生故順三界行。我今勤求逆行。三界眾生違順我故。我應與其相應和合。是等眾生瞋心勇猛。我求忍辱心懷隨順。世間眾生遞相誑惑。我今唯念智慧圓滿。若有十方眾生來集。各持兵器刀劍槍槊。隨我而行各懷是心。此修行菩薩。若行若立若坐若卧。若發菩提心時。若發施心。若發持戒心。若發忍辱心。若發精進心。若發禪定心。若發智慧心。若發習學經典心。若發修持功德心。修行菩薩念此心時。我等則當斬斷其首。細截身分大如棗葉。是等眾生專懷忿怒志在殺人。爾時修行菩薩專心自念。我今於他無嫌怨心。我以忍辱而無仇惡。以何義故。我今是身從無始三界已來無邊數量轉易生死。無不經歷經於地獄餓鬼畜生。受苦無量。或生人中。五欲貪故而無暫舍。或聞非法隨順他心。以是因緣抂失身命。被解支節百段分張。如是苦時彼此總無所益。今既截我身分斷我命根。若能盡未來劫不休。我常不舍無上菩提。以何義故。我今所受割截。支體苦楚難忍。比於地獄苦過此百倍。願我入於地獄不舍菩提。以大慈悲度眾生故。何以故。如來所說少分心量能成大事。今世間眾生。惡友甚多善友甚少。當知不應惡友為侶。所以者何。我與眾生而無怨惡不生恨心。他有與人我有與他。他唯與人瞋嫉。我唯慈忍與他。我今應現不殺忍力不生瞋力。若能捨身命則速得菩提無礙。於身五欲貪愛所染。命斷悉已自除瞋心。若起當舍覺除若能入是法門。當知如是修行菩薩。則能忍受一切眾生惱亂。不共眾生斷絕。常能忍辱三種苦惱。何者為三。所謂一者身惱忍。二者口惱忍。三者意惱忍。
複次何者惱亂身忍。若被割身而能忍受。唯心世法觀念眾生被割身者。若修行菩薩智慧方便正割體時觀念六波羅蜜。如是觀心。捨身命財。施身命故。不吝身故。則能成就檀波羅蜜行。若當被害悲心普遍。雖有楚痛。心無散亂。則能成就持戒波羅蜜行。若被割身分之時。願度此人忍受無報。則能成就忍辱波羅蜜行。若以堅固精進。不舍菩提心故不厭世間修諸功德。則能成就精進波羅蜜行。若割身分之時。應當攝念。是身猶如草木瓦石影壁。如幻無常無我須臾壞滅。如是觀已。則能成就智慧波羅蜜行。海慧當知。若修行菩薩。如是善巧方便。則能圓滿六波羅蜜行不退菩提。則是菩薩成就身忍辱行。
複次何者是修行菩薩口惱忍辱。若修行菩薩被罵不可言說。一切斗諍瞋忿嫌賤打棒邪直不可所言。聞他惡口。不起瞋怨。皆能忍受。則是菩薩成就口忍辱行。
複次云何修行菩薩惱亂意忍。若修行菩薩。善巧方便智慧相應。被人毀呰罵辱瞋責不可言說。菩薩聞已意能忍辱。則是修行菩薩。成就意忍辱行。
複次海慧。如何修行菩薩善巧方便智慧圓滿。而能成就六波羅蜜觀行念門。若修行菩薩。聞他被罵難聞難忍。惡口瞋責不可言說。菩薩應當觀念。是人今罵我之人。應是過去慳吝嫉妒。不遇良緣不授習學。不曾供養三寶。今者罵我。我今應當除其煩惱瞋恚怒心。我今可舍怨惡嫉心。無所貪惜。求善知識修學善路。親侍善人禁慎口過。則能成就檀波羅蜜。
複次修行菩薩應作是念。是人犯戒不識罪咎。我已受戒不應瞋動。一心念佛觀受罪報。則能成就持戒波羅蜜。
複次修行菩薩應作是念。是人習性多瞋惡故。是以罵我。我今無怨。慈心相向。則能成就忍辱波羅蜜。
複次修行菩薩應作是念。是人不具善行。是以罵我。我今自當策勵身心。一心正念不忘菩提。此等惡人利益我故。結大因緣。未調伏者當令調伏。未念善者令其念善。未息惡者令其息惡。如是心念。則能成就禪波羅蜜。
複次修行菩薩應作是念。是人自在無智。執見有相我相眾生相貪受財相。是以罵我。我今如法自念。是中有誰罵者。是誰與受俱無。既無自他則能除滅一切法相邪行。無怨能忍則得成就般若波羅蜜。
佛告海慧菩薩。若修行菩薩具智慧故。聞他惡口罵詈毀辱不堪聞說。菩薩乃能安忍受故。行願圓滿成就。波羅蜜定不離大乘。則能成就口惱忍辱。
爾時海慧菩薩言。何者是修行菩薩被惱意忍。一切魔障。令其菩薩遠離菩提。勸生退心。一切外道貪利養故。修習邪行。令其菩薩遠離菩提。菩薩已悟正行。心無散亂不離菩提。縱為化現佛身。其心無所退動。復有大力邪魔。訶責菩薩令生邪念。語菩薩言。汝非有力。能集大乘終不成佛。速棄重擔舍此精進。菩提難得。如來聖德亦復難求。世間無量難忍苦惱。已入涅槃者現受快樂。汝大丈夫宜亦速入涅槃。海慧當知。修行菩薩正被勸退菩提之時。菩薩不遂他心不舍正念。菩薩作是念言。我定當坐菩提樹下。定當摧伏邪魔軍眾。定當成等正覺轉大法輪。於三千大千世界敷演佛法。我已勸請一切眾生令成正覺。普願於我受凈法施。若一切諸佛他心賢聖。知我誠心菩提行願。我今以此菩提心故。於身忍辱不敢誑惑。諸佛賢聖及一切眾生乃至自身。如是修行菩薩攝心忍受。不退大乘不斷菩提心寶。海慧當知。如是發起菩提心寶。既能發起忍辱波羅蜜。復能不退精進波羅蜜。圓滿二行。則是菩薩忍辱意惱。
爾時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世間相續功德。與煩惱和雜而能成熟。我等眾生以何義故。名為相續世間功德與煩惱和雜。佛言。有八種世間相續功德與煩惱和雜。何者為八。所謂一者修行菩薩功德資糧無厭。二者樂受世間生死。三者願值諸佛如來。四者願成就眾生無惓。五者守護佛法修行習學。六者勤心攝授眾生善行。七者深樂佛法不舍菩提。八者系著波羅蜜行而無舍心。海慧當知。世間相續功德和雜煩惱修行如是。而此修行菩薩。惡見煩惱。無所染著。
爾時海慧菩薩白佛言。是諸功德云何煩惱和雜。佛言。當知所立三界皆因煩惱成就。其修行菩薩以善巧方便功德力故。願住世間救度眾生。恆在三界攝受煩惱。菩薩不為自身動亂深故。以是義故。功德和雜煩惱。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無量菩薩行願。依佛如來不可思議智慧方便。甚希難有。世尊。又見初修行菩薩。如來智故隨諸眾生。修行無量種種行業。甚難甚難。不可聞說。若修行菩薩如是難行難忍。不驚不懼。其事更難。時舍利弗說是語已。佛告舍利弗言。舍利弗。於意云何。如師子兒聞父哮吼有驚怖耶。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佛言。舍利弗。當知。修行菩薩若聞菩提師子吼聲不驚不懼。若聞眾生種種異類無量行業。亦不驚不動。舍利弗。如微小火。不懼一切草木叢林。亦不作是念。我無力燒世間草木。修行菩薩亦復如是。以少慧火救諸眾生。不懼一切煩惱。亦不作念。我不堪任除滅眾生世間煩惱。何以故。若明識一切眾生煩惱。而此煩惱則助慧炬。佛告舍利弗。譬如世間一切草木枝葉根莖。各相謂言。劫後七日。一切草木宜共火戰各取為勝。爾時此諸草木積聚柴草。高如須彌。有告火言。柴草積集高若須彌。汝火何不集力。必被柴草所勝。火雲。我不集眾。何以故。草木是我朋友。若草木多我則有力。若草木少我當則滅。舍利弗。修行菩薩亦復如是。以眾生無量煩惱故。而能熾然智慧火炬。修行菩薩漸漸力強。若明識煩惱義已。然持煩惱為智慧炬。若修行菩薩。不樂煩惱而有捨棄。便墮聲聞緣覺之地。舍利弗。當知若修行菩薩。正念觀察一切煩惱。修行菩薩漸則力強。聞是語已不驚不動。當知菩薩善巧方便智慧成就。
複次修行菩薩有四種相應善行。何者為四。所謂一者精進修習六波羅蜜。二者以大悲心成熟眾生。三者堅持功德成就圓滿。四者無量劫時守護三界。亦無疲倦。積集一切功德資糧。若修行菩薩能成如是四種功德。則為決定菩薩行業。
爾時佛告海慧菩薩言。善男子。汝識邪魔波旬央俱賒鉤不。海慧菩薩言。世尊。我識知是邪魔障鉤。佛言。汝今願聞邪魔障鉤解脫義不。海慧菩薩言。願樂欲聞。佛言。若有菩薩。聞是義已。則得解脫邪魔障鉤。而能摧伏一切魔軍。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海慧菩薩白佛言。我等今者以佛威神。欲說十二種邪魔央俱賒鉤。初修行菩薩道故。何者十二。所謂一者若修行菩薩修檀波羅蜜。所愛之物而生吝心。不愛之物方能舍施。若有親識意樂施與。若非親識心無舍施。施者受者俱生分別。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一障布施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善行精進堅持戒行威儀具足。少分所犯則見聞其罪。身心清凈平等習戒。若見精進比丘及婆羅門。而生供養共其習學。若見犯戒則生瞋心嫌恨惡賤。所修行業自贊毀他。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二障持戒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身忍口忍。意心不忍。返生瞋恚。若見倚世豪族。則為顯揚其德。為其忍受。若見卑下庶類。則生瞋恨而無忍心。雖暫忍定心懷高慢瞋恚無舍。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三障忍辱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勤心習學而化眾生。令入聲聞緣覺乘中。不教大乘。而贊聲聞辟支佛地。專習俗諦。捨棄勝義諦法門。掩覆大乘。專修世俗名利。幢幡音樂花香供養尊容以求聲譽。不覽大乘。不求佛法。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四障精進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起四禪定三摩缽低。宴坐寂然成就禪定。而被毀呰成熟眾生處。毀呰說佛法處。毀呰眾生同居處。毀呰善行有為功德處。不動無為法少分修習不求禪定。返見欲界及無色界樂無色天。以鈍心故願壽長遠。若生無想天上。百千般佛成等正覺。是人無由值遇諸佛。不聞佛法不值僧徒。不能成就眾生。亦不值受如來妙法。不值積集功德資糧。而無智慧愚痴怠慢。若無想天壽生畢已。下生之處少智尪弱。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五障禪定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智慧彌廣別識習性知因緣起所有不立不行不住。而乃毀呰有為功德。遂失善巧方便智慧。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俱不修習。唯贊般若波羅蜜。自言。般若最勝。於五波羅蜜心生分別。以四攝事不攝眾生。心常無相無為將為最妙。是人未熟智故卻墮邪路。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六障般若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修阿蘭若行樂住寂靜。獨處山林無所樂著。迥無儲積不居道俗。少用功智不動安然。亦不習學深義。亦不成熟眾生。亦不聽聞佛法。亦不挍量趣路。若有講深義處。亦不往就。聽聞。亦不求問深教。亦不尋善知識。以其樂住阿蘭若。志存煩惱不動。若不開剝煩惱種子乃至八聖道路。是修行菩薩。雖在獨住不利他己。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七障阿蘭若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說法深邃。美言悅豫威德攝眾。若有眾生堪與授法。不為授說。若見鈍根愚痴不堪教授。則為顯示佛法。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八障歸依法海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習學世間外道疏論。捨棄大乘深義。讚揚外道所說。若見有人明閑外論。樂說聽聞稱美為德。是時會中有諸天眾。心樂聽聞大乘法故。來赴道場。既聞所說外道疏論。心生懊惱而還本宮。發如是言。此善男子今已滅法如來善教。如是修行菩薩於法棟樑。何故翻教世間外論。樂戲論故。棄捨大乘。何以故。諸佛如來為甚深法故。成等正覺。不因世俗外道戲論。成就菩提。世尊。是等修行菩薩。學說外道種種言論。而乃覆藏如來佛法。如是之人於佛法化成等正覺專行斷滅。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九障覆蓋甚深佛法讚揚外道戲論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逐惡伴侶為善知識共結朋友。而是惡友專令菩薩棄捨眾生不令成熟。亦復不令扶護佛法。教住空寂少功力處。數為教授聲聞法行。若有大乘相應深義。不為宣傳。若修行菩薩習大乘故。住寂靜處欲進菩提。惡友為障令其菩薩攀緣世間。而謂之言。修行菩薩合攀緣世間俗法。若應教習世法。他則令住寂靜為現令悟入於他位。不為顯示菩薩決定無上行門。世尊。何者是菩薩決定無上行門。有其十種。何者為十。所謂一者依住信根受善知識教故。二者精求妙法如救頭然。三者於善法教樂住正念常勤修學。四者正勤精進已作法者其心不舍。五者不樂自樂唯願成熟眾生。六者為求法故不惜身命。七者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凈佛剎土修諸功德資糧無厭。八者總持威德圓滿成就。九者一切凡俗世位心無染故修習摩訶般若波羅蜜行。十者過一切聲聞緣覺位地善巧方便智慧超進。世尊是為十種決定無上菩薩行業。修行菩薩應當習學。是諸惡友。不為顯示善事翻令障道。謂菩薩言。汝若勤苦修行然可成佛。不可怠慢心故得成佛道。汝若八劫乃至十劫不成菩提。更無可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修行菩薩。苦行精進被他障道。令退入聲聞果位。此是修行菩薩第十障非善知識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貢高我慢。以貢高故。心不下故。於諸師僧和尚威儀羯磨門徒檀越乃至父母。心無摧伏。若見修行菩薩。已超菩薩行門悟達善行。已得總持威儀圓滿。不願親近不共習學善教。亦不尋求請問。若見曾修大乘行人。已被魔鉤鉤著其心。以是義故。是人翻修邪行。愛樂邪伴。專行邪路。退失菩提。如痴母羊無步前進。譬如有人於炕旱時。高原陸地種贍部樹。復不溉灌。縱有流渠堰塞令斷。是人雖種不溉不生。世尊。修行菩薩亦復如是。先發菩提。後生貢高我慢心故。退失善知識教不聞佛法。已聞受者更不修治。譬如海水波浪不動地勢窪下水能深厚。所有江河泉源湊流就下。世尊修行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僧父母。心為卑下用少功力獲大深法隨所記念法入心耳。若貢高我慢不伏師僧父母。當知是人已被魔鉤之所鉤著。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十一障貢高魔鉤。
複次世尊。若修行菩薩。形貌端嚴眾所欽仰。富饒高族部從眷屬倉庫珍寶。其數無量。以其端嚴眾所觀美。富饒高族部從眾多功德資糧貴敬遵崇。是菩薩不求集智資糧。以自威嚴富豪力故。醉心怠慢不見正路。若見出家初修菩薩戒人。已出塵勞精勤修習。集智資糧智慧力故。為法精誠宴坐風日。血肉乾焦露骨羸瘦。晨昏修習如救頭然。是貢高修行菩薩。若見如是行人而生嫌賤。不共為伴不隨受教。其心愚昧闇鈍無智。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十二障我心所醉魔鉤。
爾時菩薩言。世尊。是為修行菩薩十二種魔障央俱賒鉤。令其修行菩薩障道。若修行菩薩。不覺不知不離不遠。如是無明尚不堪習隨逐菩薩幼童行業。況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初修行菩薩。應當精勤攝心自覺超過邪魔十二障鉤。
第十三
齣戲樂嚴經(顯說一條行)
解善巧方便施五欲樂故勸化一切眾生令發無上菩提
爾時長老須菩提。告夫人言。善女人。汝之夫婿今在何處。夫人答言。須菩提當知。我今非唯一夫。何以故。世間眾生五欲所纏戲樂習故。皆是我夫。須菩提言。何者是善巧方便隨意戲樂。夫人答言。須菩提當知。若有眾生貪求五欲。我當則以資助奉施。然則勸化令發菩提。若有眾生欲心熾盛。我當回施恣情戲樂。是以名為善巧方便隨意戲樂。須菩提言。如來不許眾生耽欲。夫人答言。如聞如來經中所說。若有比丘。受持袈裟錫杖卧具病緣雜葯什物之屬。不應多畜。是其童子及諸檀越。就於聚落所得上妙供具。供養師僧和尚同居僧徒隨所樂受。若因此一物。惡行滅除而得長道。以是義故。如來許其比丘受畜是物。須菩提言。誠如所說真實不虛。夫人言。一切五欲耽著戲樂。如來以是方便。若有利故亦許不遮。須菩提言。善女人。幾何眾生。因是善巧方便受諸戲樂。成熟無上菩提。夫人答言。若三千大千世界。虛空所有星辰數量至於邊際。尚知其數。若與我善巧方便受世戲樂。調伏勸化故。皆發無上菩提。是等眾生。其數多於虛空星數。須菩提言。善女人。汝何能得令諸眾生而獲安樂。夫人答言。須菩提當知。有諸眾生。樂事梵天。我以四禪喜樂隨意奉施。然後勸令發菩提心。復有眾生樂事帝釋。我當奉以帝釋快樂。然後勸令發菩提心。復有眾生。樂於諸天龍王夜叉修羅乾闥及金翅鳥諸雜大蛇皆以戲樂。我當各隨所樂施奉無闕。然後勸令發菩提心。復有眾生。意樂轉輪聖王遊戲乃至大臣國邑聚落族姓之子及婆羅門中部下庶。如是眾生各隨意樂悉皆施與不令闕乏。然後勸令發菩提心。復有眾生。樂於色聲香味觸法。復有眾生意所貪著。花鬘瓔珞塗香末香衣服繒彩以為嚴飾。復有眾生。貪著錢財。金銀珠玉頗梨馬瑙鼓樂弦歌。如是眾生意所樂者五欲戲樂皆當施與。然後勸令發菩提心。須菩提言。善女人當知。是諸五慾障八聖道涅槃趣路善無所得。是等五欲正受之時。亦有眾生以是緣故。於善調伏勸入菩提。此義次第甚為難思。善女人。以大菩薩修行甚難之事。令是修行菩薩成就善事。當知甚難。何以故。如是等事。皆是眾生障道一種之事。亦有諸類眾生。還復因調伏而得入善。
爾時精舍演法會中有二長者子。曾與夫人交遊。善巧方便隨意戲樂故。勸入無上菩提。是時此二長者子。白須菩提言。須菩提。勿以自智簡擇他智。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少分油燈。堪以口吹手扇而能滅不。須菩提言。甚堪吹滅。長者子言。若聲聞行善男子善女人。以少智慧明故。以一遊戲智故而能則滅。亦復如是。須菩提當知。譬如劫末之時有七日現。以眾日光。世間起大火焰。是火堪以恆河中水滅得以不。須菩提言。百千海水尚不能滅。況恆河水能使滅耶。長者子言。須菩提當知。菩薩如是無量無邊智慧光明。無量無邊功德光明。若修行菩薩於恆河沙數劫中。以五欲遊戲娛樂受世快樂。是修行菩薩智慧光明功德光明。無能堪任而能得滅。譬如有一貧病之人求醫療病。以其貧故醫處單方。於時貧人病願除愈。葯價賤者服之病除。何以故。是貧病人以無力故。聲聞亦爾。十二頭陀修攝心故。獨住阿蘭若樂弊惡衣。然後解脫世間煩惱。須菩提當知。如貧病人良醫為其隨機處葯願求病差。聲聞解脫亦復如是。複次譬如剎利國王。已授灌頂。王若有病良醫為王和合貴葯。光澤香美唇口甘甜四支安泰。堪為王服。王服藥已。奉獻音樂花香娛樂將為歡樂。以是方便國王病差。須菩提當知。亦復如是。亦有修行菩薩。以善巧方便隨意戲樂受諸五欲。以歡樂乘故。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當知。如王病服上妙藥者。修行菩薩亦復如是。以善巧方便智慧力故。而得解脫。
第十四
出善巧方便經(顯說一條行)
為修行菩薩聲聞行故犯重障因
爾時佛告無上慧菩薩言。善男子。若有比丘修菩薩行。而犯眾重。以善巧方便而能滅除。以是義故。我今為說不犯因緣。爾時無上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薩如何所犯。佛言。善男子。若修行菩薩。修習聲聞法行。縱使百千劫中。服諸藥草根莖花果。及能忍諸眾生善惡言氣。以於聲聞緣覺行中修習定故。此是修行菩薩重大所犯。善男子。譬如聲聞犯四重。已。是五陰現身無復堪任入得涅槃。善男子。亦復如是。若修行菩薩。不舍聲聞不懺其罪。於時修行菩薩。無復堪任成等正覺。無能入於佛地無餘涅槃。
第十五
出勝積經(顯說一條行)
說修行菩薩退入聲聞行中
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患眼。經過一月以葯醫療。眼漸開見。然有仇人以畢茇末而撲眼中。是人眼光盲闇如舊。若修行菩薩。修大乘時退入聲聞。其根闇鈍。譬如無智之人。以白栴檀末和青淤泥塗於身體。是其白檀和惡氣故。其檀本香無復更聞。修行菩薩亦復如是。以習聲聞行故。污染功德資糧。難遭佛行無復更堪集諸菩薩會中清凈位地。
第十六
出如來藏經(顯說一條行)
觀念如來因果
爾時佛告摩訶迦葉言。譬如有人倒地。若還拓地而得起立。迦葉當知。亦復如是。若於佛法中。傾倒直墮無間地獄。若拓如來聖德。從地獄中還復得起。何者倚拓如來若能一心念佛聖德依教修行。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縱無凈心觀察如來。尚能獲大利益。況以凈心觀察如來其福無量。佛言。誠如所說。但種種意行觀察如來。皆當為說趣涅槃路。爾時摩訶迦葉言。我今解如來所教。寧於佛法犯罪。不事外道惡行修學。以何義故。若於如來法中行非法罪。所起惡行皆因涅槃能滅。若事外道所起惡行。皆入地獄餓鬼畜生。受諸惡報。佛言。誠如所說。迦葉當知。譬如有人罵詈紫檀香木捶打而擲於地。毀呰不堪受用。迦葉。於意云何。此紫檀香氣更能熏是罵人以不。迦葉言。其紫檀香氣熏彼罵人。如本無異。佛言。迦葉當知。若有眾生。專念如來若見如來。若聞佛名。是等眾生。皆得資熏解脫法門。亦復如是。
第十七
出金光上勝毗尼經(顯說一條行)
為金光勝童女十種行願請出家因緣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語金光勝童女言。汝如何應聽佛法。童女言。樂聞法故聽法如來所說修行。爾時此童女。以文殊師利菩薩威神。兼自善根智慧功德力故。於其會中相續說法。因其一萬二千眾生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五百天人。先於菩薩藏中修集善根。於時是等菩薩發悟無生法門。又有三萬二千天人。遠離煩惱棄除塵垢。於法眼凈。是時童女說法之際。以其喜悅心故。入隨順深悟解脫法門。既悟法已。則於文殊師利菩薩前。五體投地願請出家。伏願文殊師利。以大慈悲聽聞法故。我願是生得預緇服。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女當知。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割截身發。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為一切眾生。割截煩惱令其精進。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以湯染色修造衣服袈裟卧具。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除一切眾生貪瞋痴色湯。令其精進。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受具足戒。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若見犯戒眾生。令其攝行斷惡修善。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獨住寂靜。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菩薩先除五趣眾生愚痴。令住智慧。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住威儀相。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為眾生髮大慈大悲喜舍之心。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剛修精進善根功德。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勸化眾生髮起善根。令修功德。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意求涅槃。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為一切眾生堅心為求涅槃趣路。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除己煩惱。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為一切眾生。勤求精進除他煩惱。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願悟身心。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用成熟諸眾生故。令悟身心。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解脫己厄。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救眾生厄難。令得解脫。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厭離煩惱。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為成熟一切眾生樂住世間。此則名為菩薩出家。若修行菩薩自樂出家。願入涅槃。不應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為圓滿如來一切善根功德。此則名為菩薩出家。復願一切眾生速得出家。是名出家。復能不見眾生過失。是名出家。復舍一切過患除滅眾罪。是名出家。夫出家者繫心屬他。若修行菩薩則非所屬。童女言。何故出家名為屬他。文殊師利菩薩言。凡出家者當屬禁戒守護無犯。是名屬他。凡出家者屬禪定故。不應散亂。是名屬他。凡出家者屬智慧。不應愚痴。是名屬他。復屬解脫。是名屬他。不應系縛。是名屬他。童女言。文殊師利。如何修行菩薩則非屬他。文殊師利菩薩言。若修行菩薩不受他行。則非屬他。亦不隨他顏色。亦不他智他語。菩薩自有薩婆若智。是以不應屬他。時文殊師利菩薩。說是出家法已。有五百菩薩。各脫自身上妙袈裟。持奉文殊師利菩薩。掛其身上。而作是言。文殊師利所說出家因緣誠實不虛。我等從今應當修學。爾時金光勝童女。得法本源渡達彼岸。得智慧光滅愚痴闇。見生死過煩惱緣起。則頂禮文殊師利童子。右繞三匝。升車而還本宮。
第十八
出降伏魔經(顯說一條行)
魔為修行菩薩說二十種魔障菩薩應覺不取
爾時善堅天子。在於會中。見魔波旬化現佛形坐在道場。天子問波旬言。向來文殊師利菩薩所說魔波旬。能障修行菩薩行業。當願為說。何者是修行菩薩魔障。說是語已。是魔波旬蘇失迷卻化本形。而白天子言。修行菩薩凡有二十種魔障。所謂一者求於解脫怖畏世間。習瑜伽諸論供養修學。當知則是魔障。二者搜求空相遠離眾生。當知則是魔障。三者修無為法。不樂有為善根功德。當知則是魔障。四者所修禪定。不樂世間定門。當知則是魔障。五者所顯法教不令發大慈心。當知則是魔障。六者尋求精進有德之徒。於破戒人而生瞋嫌。當知則是魔障。七者顯揚聲聞道行覆蓋大乘。當知則是魔障。八者顯揚世諦所說。若聞大乘空義無著無相。而能覆蓋。當知則是魔障。九者已識趣菩薩道。更不求六波羅蜜。當知則是魔障。十者自贊精進。不勸怠慢眾生。當知則是魔障。十一者修集功德。不念無上菩提。當知則是魔障。十二者修治鞞缽舍那正見。不見眾生正見。當知則是魔障。十三者志求斷煩惱。不願處於三界。當知則是魔障。十四者雖以智慧觀察慈悲而無習行。當知則是魔障。十五者所修善行。若非善巧方便。當知則是魔障。十六者不修大乘菩薩藏經。習學外道世論。當知則是魔障。十七者博達慧學護惜經法。恐他習解。當知則是魔障。十八者若緣俗事皆當盡心。若習妙法元無學意。當知則是魔障。十九者若修行菩薩見說大乘而不敬習。亦不供養。若見聲聞緣覺乘人。隨其習行相應和合。當知則是魔障。二十者若修行菩薩得大名聞無所乏少。若當親見釋梵四王帝主大臣長者。若不顯說如來無量聖德。亦不供養。亦不敬承。當知則是魔障。天子當知。修行菩薩。有如是二十種最大魔障。應當攝心覺悟如教。修行菩薩則入大乘次位已。發菩提心。修禪波羅蜜定。若在睡眠。尚不樂入聲聞位地。
第十九
出富婁那所問經(顯說一條行)
修行菩薩為惡知識故四種因緣退菩提入聲聞解脫
爾時佛告聖者富婁那言。富婁那當知。修行菩薩有四種相應法退失菩提。回入聲聞位地。何者為四。所謂一者若修行菩薩。伴惡知識。共習惡行。是等惡友。令其遠離佛行捨棄眾生。而謂菩薩言。汝可厭足如是行業。三界長遠苦惱無窮。世間受生煩惱結集暫無停息。成佛甚難。在家棄俗。更復甚難。勞心長遠更勿修習。汝亦未曾授記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今力微尪弱。不堪度五趣路。中途不應斷絕。修行菩薩聞是語已。心生退縮潛隱萎垂。則於菩薩行中心無所樂。富婁那當知。是第一法故。修行菩薩而退菩提。翻入聲聞解脫。二者若修行菩薩。不聞菩薩道行。不聞菩薩藏經。菩薩積集功德菩薩所說禁戒趣六波羅蜜路相應法證。皆不曾聞。既不曾聞。不能如法習學。不知以何行門修行。以何行門遠離。如何法習業次。如何法不應習。何者聲聞法行。何者菩薩法門。既未明閑。不知如何法則修學應修而不修行不應修而更修。如是修行菩薩。菩提漸漸損減。道心漸慢心意回惶。舍昔行願退失菩提。富婁那當知。修行菩薩如是退舍菩提。而入聲聞解脫。三者若修行菩薩。起異見行厭見己身。執邪正二邊不離此行。若聞無上甚深法要。應得開悟。反生誹謗輕嫌不信。以謗法故。死墮無間地獄。無復見聞佛法。不復更修大乘。不遇善知識。以不值故。退失善行。入於惡行。隔斷善友。和合惡人。忘失本念。棄菩薩乘位。不救三界眾生。不習大乘行業。富婁那當知。此第三法相應故。退失菩提而入聲聞解脫。四者若修行菩薩。聽聞甚深法要。不為眾生解說。怠慢潛縮心無樂說。少用力處而生修學。慳惜佛法不攝眾生。以是罪故。所念漸滅。念行滅已。不應籌量法義。亦不堪任更受法分。舍是身命退失菩提。富婁那當知。此第四法相應故。退失菩提而入聲聞解脫。
第二十
出寶童夫人所問經(顯說一條行)
修行菩薩四種實語不妄超越聲聞諸行無厭
爾時佛告寶童夫人言。修行菩薩。有三種實語不妄。何者為三。所謂一者不誑諸佛如來。不誑一切眾生。亦不誑自身。夫人當知。如何修行菩薩。不誑如來一切眾生及以自身。若修行菩薩發菩提心已。然後發願樂證聲聞阿羅漢果。夫人當知。是菩薩則誑如來及誑眾生並誑自身。何者名為不誑。若修行菩薩發菩提心已。縱值種種苦惱逼切乃至邪魔外道尼干。調弄罵辱以口言氣狀若刀劍槍槊刺心損其所受毀呰苦楚。若修行菩薩不驚不動不潛不縮不憂不悔皆能忍受。堅固不棄前言菩提心寶。不移不動。於其三界救度眾生。歸依無等無上菩提乃至剎那不念余乘。常念諸佛願轉法輪。攝受眾生生大威力現大勢力。善行堅固修治精進。不隨他語無能摧伏。夫人當知。如是修行菩薩。不誑眾生不誑自身。若有如是菩薩。則是最大無上實語。復有四種因緣。修行菩薩不誑如來。何者為四。所謂一者堅固心。二者威力心。三者勢力無怠。四者持戒精進。復有四種因。不誑一切眾生。何者為四。所謂一者堅牢修學。二者慈心與樂。三者悲心愍苦。四者攝受眾生。復有四種因。不誑自身。何者為四。所謂一者堅固心。二者重複堅固心。三者無諂惑心。四者無誑心。夫人當知。修行菩薩則入第一實語位。不舍菩提。過去行願不移不動。爾時寶童夫人白舍利弗言。汝能以女身為諸眾生演說法不。舍利弗言。我今尚厭男子之身。況受女人身耶。夫人答言。舍利弗汝豈厭離是身耶。舍利弗言。實厭是身。夫人言。以是義故。修行菩薩超越一切眾生。何以故。若聲聞厭者菩薩殊無厭心。若聲聞所嫌菩薩無厭。聲聞厭離五陰六入。菩薩則無厭離。聲聞厭攝身分。菩薩無厭。聲聞厭攝三界菩薩無厭。聲聞厭世間生死菩薩無厭。聲聞厭離有為功德。菩薩集功德資糧無厭。聲聞厭與眾生結緣。菩薩成熟眾生心故無厭結緣。聲聞厭離聚落。菩薩無厭入於國邑聚落王宮。聲聞厭自煩惱。菩薩能攝眾生不厭煩惱。舍利弗當知。聲聞所嫌厭離諸行。菩薩皆能攝受無厭。舍利弗言。如是修行菩薩。以何威力以何氣勢而無厭心。夫人答言。修行菩薩八種威力相應而無厭心。何者為八。所謂一者於諸眾生慈力無惱。二者悲力成熟眾生。三者善修行願無作者。四者智慧力故為除煩惱。五者善巧方便力故無倦。六者功德力故無退。七者智慧力故愚痴已除。八者精進力故具足已入不棄往願。舍利弗當知。修行菩薩有此八種行力相應。皆無厭心。
第二十一
出寶積經(顯說一條行)
修行菩薩校量聲聞道行
爾時佛告摩訶迦葉言。如月與星。不可棄月先念諸星。智者亦爾。修行菩薩亦復如是。以習學故不應棄捨先念聲聞。複次譬如諸天世人。共力磨治琉璃珠擬令光潔。無由變為頗梨寶珠。縱數揩磨還復如故。迦葉當知。聲聞亦復如是。縱使持戒清凈十二頭陀一切禪定相應。仍不堪任坐於菩提樹下成等正覺。迦葉譬如磨治頗梨寶珠。價直無量百千利益無數。迦葉當知。亦復如是。若修行菩薩道行清凈已。爾時令無量百千聲聞緣覺而入解脫法門。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卷中 大正藏 第 17 冊 No。 0847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推薦閱讀:
※(6)《觀音菩薩的故事》
※菩薩精進波羅密
※智海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2
※為什麼要恭敬禮拜五大菩薩
※見過這麼美麗的觀音菩薩嗎?過目增福,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