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骨質疏鬆服藥老間斷=白吃

骨質疏鬆服藥老間斷=白吃 如果患者耐受,骨質疏鬆初次治療最好服藥3~5年,骨質疏鬆症用藥小於6個月對骨折幾乎無保護作用。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國奮博士  「這些年,我鈣片吃了幾籮筐,為什麼還是動不動就骨折?」 這是很多骨質疏鬆症患者經常提出的疑問。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國奮博士介紹,很多人都知道骨質疏鬆要補鈣,可是,防治骨質疏鬆絕不僅僅是補鈣那麼簡單,公眾中仍然存在著很多認識誤區,導致很多患者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骨質疏鬆症用藥小於6個月對骨折幾乎沒有保護作用。如果在用藥一年後停葯,僅能在停葯後6個月內繼續發揮骨折保護作用。漏服一半藥物,幾乎相當於沒有服藥。如果患者耐受,初次治療最好服藥3~5年。  誤區一:防治骨質疏鬆只要補鈣就夠了  專家:還要補活性維生素D3  很多人都知道,預防骨質疏鬆需要經常補鈣,但光吃鈣片是不夠的。「因為我們從食物攝取或直接補充的鈣,需要在活性維生素D3的幫助下才能被人體吸收。如果沒有活性維生素D3的幫助,機體對鈣的代謝就會出現障礙。因此,單純補鈣並不能改善骨質疏鬆」。  誤區二:補充普通維生素D就夠了  專家:需激活成活性維生素D3才有用  知道了除了補鈣,還需要補充維生素D。那是不是只要補充維生素D就夠了呢?不夠。普通的維生素D是無法直接發揮作用的。這是因為普通維生素D需要肝、腎激活成為活性維生素D3,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如果肝腎功能有損害,體內轉化酶的活性降低,就會導致活性維生素D3嚴重不足,從而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健康。「因此,對於骨質疏鬆症患者,補充活性維生素D3尤為重要」。  誤區三:只有老年人才會得骨質疏鬆  專家:青壯年或孕婦也會得  骨質疏鬆並非只有老年人才得。事實上,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比如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等;二是繼發於其他疾病之後發生的骨質疏鬆,比如甲亢性骨質疏鬆症、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等;三是特發性骨質疏鬆症,比如原因不明的青壯年骨質疏鬆及婦女妊娠所致骨質疏鬆等。「因此,骨質疏鬆絕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誤區四:是否有骨質疏鬆自己能感覺到  專家:初期和中期感覺不明顯  大多數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在初期和中期都不會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通常情況下,當他們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再去治療時,已經晚了。骨質疏鬆的早期診斷需要依靠骨密度儀及定量CT檢查來判斷。病程10年以上,可以通過X光拍片來檢查確認。因此,老年人或其他骨質疏鬆症高危人群應該進行一次這些方面的檢查。  誤區五:補鈣喝骨頭湯吃菠菜燒豆腐就行  專家:菠菜燒豆腐反而要少吃  其實,骨頭湯里含鈣量並不高,特別是湯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與鈣結合成皂化物,反而會妨礙鈣的吸收與利用。  而菠菜、茭白、竹筍、洋蔥、莧菜和韭菜含有較多的草酸,非常容易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鈣鹽,很難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菠菜燒豆腐反而要少吃」。  誤區六:骨質疏鬆症患者只需做骨密度監測  專家:還需多次檢測骨代謝指標  骨密度的升高很緩慢,一般要經過3~6個月才能出現可以檢測到的變化。骨質疏鬆分成高轉換和低轉換,對於高轉換骨質疏鬆症患者,治療要以抑制破骨細胞功能藥物為主,而對於低轉換的則要使用刺激成骨細胞功能的藥物來治療。因此,骨質疏鬆症患者不能只做骨密度檢測,還需要在治療前和治療中多次檢測骨代謝指標,根據骨代謝狀況來選擇治療方案。  誤區七:得了骨質增生就不能補鈣了  專家:如果同時患有骨質疏鬆仍需補鈣  「骨質疏鬆常常合併骨質增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刺』。」其實,骨質增生常常是繼發於骨質疏鬆後機體的代償過程中發生鈣異位沉澱所致。因此,出現骨質增生,並非就代表鈣多了或鈣已足夠。患有骨質增生的患者,如果同時患有骨質疏鬆,仍然需要補鈣。  誤區八:骨質疏鬆症患者需靜養防骨折  專家:長期卧床和靜坐會加速骨質疏鬆  很多骨質疏鬆症患者認為,為了防止骨折,應該多靜養。這是錯誤的。因為運動可以強筋骨,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環,增強骨密度。而且,戶外陽光下活動,還可以增強維生素D的合成與吸收,這有助於鈣在體內的吸收與利用。因此,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症十分必要。如果長期卧床和靜坐,會加速骨質疏鬆。  誤區九:骨質疏鬆症用藥斷斷續續  專家:用藥小於6個月對骨折無保護作用  骨質疏鬆症用藥小於6個月對骨折幾乎沒有保護作用。用藥一年後停葯,僅能在停葯後6個月內繼續發揮保護作用。漏服一半藥物,幾乎相當於沒有服藥。所以,骨質疏鬆不能滿足於一年的治療,需要進行長期治療。如果患者能耐受,骨質疏鬆的初次治療最好保持3~5年。  專家提醒:55歲以上和絕經後女性需定期檢測骨密度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因為骨質疏鬆而骨折的發病率約為9.6%,其中三分之一5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會經歷一次骨質疏鬆骨折。常見骨折發生部位包括髖部骨折、腕部骨折、椎體壓縮性骨折。而且,骨質疏鬆骨折發生後,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也會增加,其中,首發椎體骨折後,1年內再發生率超過19%;髖部骨折後,近半數患者會再發骨折,首發髖部骨折後,再發骨折人均達2.3處。而且,二次骨折死亡風險也會升高2倍。  骨密度檢查(BMD)是目前公認的診斷骨質疏鬆症以及了解疾病進展的方法。以下三類人群應該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一是>55歲的女性和絕經後的女性;二是同時有頸、腰椎及四肢關節退行性變和骨性關節炎的人群;三是患有經規範方案治療仍然無效的多發骨痛患者。如果骨密度≥-1SD,則屬正常;在-1SD~-2.5SD之間,屬於骨量減少;≤-2.5SD,屬於骨質疏鬆;如果骨密度≤-2.5SD,並有≥1處非暴力性骨折的,則屬於嚴重骨質疏鬆。
推薦閱讀:

骨質疏鬆的預防
骨質疏鬆專家彙編多國防治骨質疏鬆症臨床指南
東方早報:老年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與骨質疏鬆症
骨折後的骨質疏鬆如何給葯
骨質疏鬆

TAG: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