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豐:上大學不只是為找工作

大學的最重要任務是培養人。然而,讀大學是為了找好工作,發展高等教育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這種觀點不只在一個國家流行。哈佛大學的前校長德瑞克·鮑克(Derek Bok)批評說,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最早提出這種說法,後者在他1994年的國情咨文中說:「我們測量每一所學校用一個很高的標準:我們的孩子是否學到了他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取得勝利所需要的內容。」以後的總統布希及奧巴馬在討論他們的教育政策時,都重複這種論調。

這樣的思想在大學生中也被廣泛接受,2012年一項對美國一年級大學生的調查顯示:88%的受訪者把「找到好工作」,作為上大學的重要原因;81%的人把「經濟上變得富有」,列為特別和非常重要的目的。中國這樣的調查結果會怎樣?我沒有見到相關數據,但相信這樣選擇的人不會少。

很多人看到了這種觀點的狹隘性,鮑克校長及其他人指出,讀大學還對人有更多正面影響:大學畢業生更容易適應經濟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更願意參加投票等公民活動,還有非常重要的是,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更有上進心、更有責任感。這些我都同意,這裡我想說一下讀大學的其他方面的影響,希望能夠讓人們看到,高等教育在有助找工作之外的其他重要影響。

首先,受過大學教育的人能夠更加遵守法律、犯罪率要低得多(鮑克也提到這點),這在每個國家應該是共同的現象。因此,讓更多的人上大學,不光是讓更多人找到好工作,同時也是在減少社會的犯罪率。

其次,讀大學對人的婚姻狀況有影響。2012年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學者查爾斯·莫瑞(Charles Murray)所寫的書《到來的分離》(Coming Apart)指出:在美國頂層的白人家庭中,只有約7%孩子是非婚生;而在底層的家庭中,卻有約45%的孩子是非婚生的。另外專門研究教育對婚姻影響的結果顯示:受教育水平都很低的夫妻最容易離婚;雙方都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夫妻,離婚率會減半。

中國情況怎樣?同樣有研究表明: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加時,離婚率相應地增加,但當中學以上學歷人口比重增加時,離婚率相應地會有所減少。這可能與一些人的直覺不太相符,然而數據調查結果就是這樣。

此外,大學對人的精神和心理產生影響。這方面大學的影響就不都是正面的了。儘管在新的世紀,人們的物質生活比過去前所未有的豐富,但人的精神和心理問題卻愈加突出。在中國有調查顯示,大學生是最容易受抑鬱症困擾的群體,甚至排在老年人之前,為第一位。不同調查結果均顯示,大學生由於抗壓能力弱,學習、就業壓力大,患重度和輕度抑鬱症的人比例很高。

中國的大學已經注意到這個嚴重的問題,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予以干預。但是總體看,社會甚至大學對這樣一個社會問題,關注還很不夠。培養精神和心理健康的人,尤其是能夠減少社會成員的精神和心理問題,應成為大學重要的功能。

最後我要說說大學的一個特殊作用:抵制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影響。21世紀,人類面臨的一個新敵人是恐怖主義。無論在中東還是非洲,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中國,都受到了恐怖主義的威脅。然而,面對那些視他人生命與自己生命為草芥的暴力恐怖分子,很多人越來越認識到,僅僅依靠嚴厲打擊是難以消除恐怖主義的,必須清除其生長的根源,那就是消除極端思想。

這方面的工作,教育是極其重要的,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年初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寫了篇文章,題目是《教育是安全問題》。他說極端分子很知道用教育(不管是正式教育還是非正式教育)的力量,把「不是同志,就是敵人」,更是上帝的敵人,這樣極端危險的觀念灌輸給年輕人。因此,21世紀教育是事關我們所有人的安全問題,高等教育更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學一方面要教育學生要更富有包容心,能夠容納不同的宗教、種族,能夠以理性的態度對待與自己觀念不同的人,減少仇恨;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成為「播種機」和「宣傳隊」,讓社會更廣泛的成員知道,如布萊爾所說「有更好的辦法讓你的聲音被聽到,你可以通過更有意義的方式參與到世界中去」。大學要成為同極端主義觀念戰鬥的先鋒。

所以,大學除了讓學生找工作外,還有對個人和社會、國家,甚至這個世界更為重要的功能。大學的這些重要的作用,不應被找工作和就業這樣的功利主義聲音所淹沒。

作者是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推薦閱讀:

賣雞蛋灌餅月掙3萬,我特么還要讀大學嗎?
??弟弟頂替哥哥上大學,四年後兄弟見面竟…太現實了!
王俊凱即將要去上大學,可能還要解除一切簽約?是真的嗎?
在上大學的時候怎麼跟女生談戀愛?
顏值在上大學前後,有什麼變化?

TAG:工作 | 大學 | 上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