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非遺】貴州天柱侗族婚戀習俗

文/吳世滔

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貴州、湖南、廣西3省區相毗鄰的廣大地區,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侗族民歌也由此形成兩種不同風格,風俗習慣、婚禮習俗亦各有特點。

天柱縣位於貴州省東部,與湖南省懷化市相鄰,屬於侗族北部方言區。都嶺、石洞位於天柱縣西部,離縣城30公里,屬於離縣城最邊遠、海拔最高、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各個村寨的侗族婚戀習俗具有濃郁地域特色,自明清時期發展盛行並傳承至今,屬於保護最為完好的侗族風俗。通常是先從玩山自由戀愛,再到舉辦婚禮,整個過程以歌為媒,以歌傳情,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打破封建包辦買賣婚姻的陋習。

舉辦婚宴通常選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親朋好友相聚唱歌慶祝,熱鬧非凡,由於節慶非常隆重盛大熱鬧,如今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大量遊客紛至沓來,感受這濃濃的民俗風情,陶醉在這民歌的世界,美酒的海洋!

約會玩山 自由戀愛

玩山侗語稱「外妍」,是天柱縣都嶺、石洞各村寨男女青年在山坡上對歌和談情說愛的一種稱謂,玩山也是他們走向婚姻殿堂的第一步。玩山時唱的歌叫玩山歌,簡稱山歌,侗語稱「阿高京」或者「阿勒」,意為高坡歌,是北侗歌曲的主要歌種,常在山坡上談戀愛時或者節慶活動時唱;玩山歌的歌詞,有用侗語、漢語或摻侗摻漢演唱的三種形式,講究押韻和押調(押韻的必須押調,押調的並非要押韻);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三種;玩山歌曲調高亢嘹亮、起伏婉轉、優美抒情、音域寬廣,唱時常運用一種獨特的裝飾性顫音,使歌曲獨具風韻。

都嶺、石洞當地習慣,青年男女十六七歲便開始進入玩山戀愛階段。趕集或節日活動,他們總是三四成群,五六一夥地結伴同行,若男青年在趕集集市上看到心儀的女青年,可以自由的以歌相邀,不需要認識,完全以陌生人的形式唱歌打招呼,只要對方唱歌作答,便是有意接觸,於是男伴和女伴們結隊而行,通常選擇在小山坡上,小河邊,或在參天大樹下等,那裡環境好,空氣新鮮,景色宜人,適合聚會玩山戀愛。玩山對歌有一定的程序,開始對歌時,男女雙方都以一位最善於唱歌者開唱,一般總是男方先唱,對唱完第一階段的山歌唱後,互相讓坐,四五個男青年摘來一把把樹葉遞給對應的四五個姑娘們,女方拿到樹葉後並沒有急著坐下,於是男方開始又說白話(白話是指唱玩山歌中插入的一段朗誦性詩詞),又唱山歌,互相謙讓一番之後,女方終於坐下,男女雙方相隔十米左右的距離對唱山歌,山歌內容主要是互相讚美對方的人才、歌才、村寨的美麗等。

約會玩山一般都經過初會、請坐、約日子、贈定情信物(如鞋墊、繡花鞋、繡球、連心帶等)、再會、盟誓、成雙等過程,不同的階段要唱與之適應的玩山歌,隨著感情由淺入深,玩山歌的內容也相應的變換,按玩山的程序和場合,有邀伴歌、約日子歌、初會歌、請坐歌、難得歌、讚美歌、自謙歌、盤答歌、結伴歌、試探歌、借物作憑歌、相思歌、約逃歌等樣式。

侗歌傾心 抱得美人歸

在天柱縣都嶺、石洞的侗族村寨帥哥不一定娶到漂亮、賢惠、聰穎的老婆,都是山歌唱得好、白話講得好的男生娶到漂亮、賢惠、聰穎的老婆。因為唱山歌不僅要歌聲優美嘹亮,還要具有編歌的才華,好多山歌都是即興編唱出口成歌,而且要求編唱的玩山歌要押韻、押調。這一系列就考驗人的聰明才智和應變能力了,這種男生屬於「情歌王子」,所以山歌唱得好自然深受美女的鐘愛。村村寨寨凡是山歌唱得好的男生都很容易娶到漂亮聰慧的老婆,因為情歌王子是十里八鄉年輕姑娘的偶像。不會編唱山歌、不會講白話、性格內向、膽小的男生自由戀愛成功率很小,需靠父母親戚朋友幫忙介紹對象。

玩山經過兩三次或者四五次的這種集體約會玩山對歌交往後,從多個回合對歌中了解對方,彼此留意適合自己可作進一步交往的對象,成雙成對的戀人便漸漸明朗起來,於是各自進入到私人戀愛階段,男女雙方定下單獨約會的時間地點,進一步談心唱歌,互贈定情信物(如鞋墊、繡花鞋、繡球、連心帶等),表達自己的愛戀,感情成熟時男生便可以帶女生到男方家,第三天後男方安排村寨里心地善良、家庭興旺、能說會道的婦女帶著肉和糖去女方家報喜,如果女方父母默認同意的話就收下禮物,如果女方父母堅決反對的話就退回禮物。通常情況女方父母都會同意,因為女生看上的情郎父母基本認可,除非男生有某些事情讓女方家人不能接受的。

送籃子 選日子

女方家同意後,男方組織十個人左右的隊伍即給女方家送「籃子」,就是用籃子、籮筐裝上雞、鴨、魚、肉、糯米粑、煙酒、糖果、禮金、銀飾品等禮物到女方家進行禮聘,親事就算定下來了,於是雙方的關係就可以向外公開。

選日子即擇日婚嫁。婚嫁的時間,一般選在春節期間或農閑的日子。在舉辦婚嫁儀式之前,要通過「討八字」、「修母舅」兩個程序。「討八字」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討取女方生辰八字,會同男方的生辰八字,排凶就吉,選擇好日子作為舉辦婚嫁時間。「修母舅」就是男方到女方的母舅家賠禮致謝,因女子出嫁,驚動母舅,請母舅諒解。

隆重婚嫁 侗歌盛宴

婚嫁慶祝通常舉行三天。

第一天叫接親。男方組織五六十個青壯年男人去女方家抬嫁妝、迎新娘。去接親的人數取決於女方送的嫁妝數量多少,隊伍人數要為雙數,每一大件嫁妝由兩位男青年用兩根木杆捆綁抬著,小件嫁妝用籮筐挑著。大部分青壯年男人每人拿一根3米長、手腕粗的木杆,剩下四五個青年挑籮筐。去娘家時籮筐里裝著肉、煙酒、糖、鞭炮等婚慶禮物,回男方時籮筐裝著女方送的小件嫁妝。

第一天晚上迎新娘。如果男女雙方村寨相隔在十里地以內的,新郎會和接親隊伍一起去新娘家迎新娘;如果男女雙方村寨相隔在十里地以外的,新娘會在第二天和接親隊伍一起來到新郎家。村寨相隔較近的,當晚吉時,新郎領著新娘,還有新娘兄弟(當地稱「皇客」)、伴娘、男方派過去迎親的一個12歲左右的一個小女孩拎著馬燈一起回新郎家。新娘出門時,右手要帶上一把新傘,左手要帶上一張新毛巾,表示風雨無阻,行歇自如。回到新郎家後,新郎和新娘不住在一起,而是新娘只和伴娘住在婚房裡,這也是侗族婚嫁的一大特點。

第一天男方組織去娘家的接親隊伍通常傍晚時分到達新娘家,到達新娘家門口時新娘的伴娘們不讓接親隊伍進門,而是把大門關閉,目的是要接親隊伍男青年們唱歌,唱與接親、迎親相關的侗歌。男的在門口唱,伴娘們在屋裡答歌,反覆多個回合,如果接親男生的唱得非常好,伴娘答不上來了,伴娘才會把大門打開讓接親隊伍進屋吃飯;如果接親男生唱不過伴娘的,就在門口呆著,實在沒招了,只能求助於女方家的老人們說情,諒解一下男生的笨拙,這樣才能打開大門進屋吃飯。吃飯時,伴娘們趁男生不注意會用抹布沾上鍋底黑灰或者紅粉抹在男生的臉上,抹得接親男人個個大花臉,滿堂大笑,熱鬧歡騰,這是一種喜慶歡樂的嬉戲。

接親隊伍吃完晚飯後,就輪到新娘家擺夜席唱歌(哭嫁歌)。雖然嫁娶是個大喜事,但是,第一天晚上在新娘家還是有點傷感,因為養育多年的女兒就要離開父母去新郎家了。當天晚上所有親戚房族姐妹都來陪伴新娘,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內容主要是唱父母的養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即將離別的依依愁緒,唱到離別傷心處,整屋的人都流淚,感情越深,哭得越傷心,這就是北部侗族婚嫁獨特的「哭嫁歌」。

第二天叫迎親。迎親隊伍的男青年們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就各自用木杆將嫁妝捆綁好,之後就吃早飯,吃完早飯就抬著嫁妝啟程回新郎家。按習俗要求早上10點前必須出發,伴隨迎親隊伍一起出發的還有一二十個年輕貌美的伴娘。迎親隊伍啟程離開新娘家時兩位嗩吶手吹著嗩吶,鞭炮齊鳴。迎親隊伍抬著嫁妝,領著一二十個伴娘離開新娘家後,新娘家顯得冷清了許多。

迎親隊伍抬著嫁妝經過任何一個村寨時兩位嗩吶手都會吹著嗩吶,表示報喜,村寨的男女老幼聞聽嗩吶聲音就會出門到路邊觀看,並數數有多少件嫁妝,有多少漂亮的伴娘,同時大聲祝賀他們的喜事。

迎親隊伍和伴娘們到達新郎家,這就是整個婚禮活動的最高潮階段了。因為這天也是正席之日,很多親戚朋友多在這天前來恭賀送禮喝酒慶祝。吹著嗩吶,敲鑼打鼓,鞭炮齊鳴,一派歡天喜地的景象,非常喜慶熱鬧。

婚宴正席要從中午一直吃飯喝酒到晚上,親戚朋友們不停的喝酒、唱歌恭賀新郎,唱祝酒歌祝賀新郎新娘幸福美滿、早生貴子、同甘共苦、白頭偕老。

傍晚時分,迎親隊伍的男人們開始鬧洞房。鬧洞房的形式主要是拉著新娘和伴娘們去新郎家的附近水井挑水回新郎家煮油茶吃,這是個很折磨新娘和伴娘的喜慶遊戲。男人們拿著兩隻木水桶放在新娘肩上讓她挑著去水井,然後還要拿個稻草小人給她背著。可是新娘和伴娘不願挑水桶和背稻草娃娃,男人們不停的想盡辦法讓她們挑著、背著,就這樣新娘和伴娘不停的反抗,男人們不停的讓她們挑著、背著,一路施壓,一路反抗的挑逗、嬉戲、折騰的過程。新娘和伴娘象徵性的從水井裡挑了一點泉水回到新郎家後,男人們折騰新娘和伴娘把泉水拿來煮油茶吃。本來是燒柴煮油茶,男人們偏偏拿著芭蕉莖當柴火,故意逗著新娘和伴娘,鬧一會後,才正式燒柴火煮油茶。煮好油茶後,新娘端著油茶送給新郎家的長輩、親戚、朋友、迎親男士。等他們都吃好後,新娘去收拾碗筷,長輩、親戚、朋友、迎親男士都會在碗里放有二十元、五十元、一兩百元不等的紅包,表示感謝新娘的辛勤勞動,新娘則根據紅包的多少回贈工藝質量不等的毛巾或者布鞋等手工藝品禮物,以示感謝。

第二天新郎和新娘仍然不住在一起,新娘依然只和伴娘住在婚房裡。

晚上吃過新娘煮的油茶後,主人擺上長桌連席。年長的賓主聯歡,親戚朋友多而且個個都是很能唱歌的,唱侗歌慶祝天賜良緣、永結同心、早生貴子、幸福美滿、白頭偕老,邊敬酒邊唱歌,慶祝活動往往通霄達旦。另一邊則是年輕人唱花歌,迎親男青年和年輕的伴娘們組成二三十人左右的隊伍對唱花歌,其觀眾更多,場面更大,氣氛更加熱烈。花歌一般包括互相讚賞、相思相戀、期盼團圓等歌,詞句音韻和諧,感情真摯,情景交融,場面喜慶熱鬧。

第三天叫回娘家(送親)。早上吃過早飯,選迎親隊伍里最能唱歌喝酒的十多個男人,帶上一些回贈禮物送新娘和伴娘們一起回娘家。回到娘家後,在娘家的招待宴席上又得唱歌喝酒(當地叫「釀海」),唱歌主要是答謝歌,喝酒不僅僅是喝酒,因為都是用大碗盛酒,喝完就可以把大碗帶回新郎家,所以特意選能喝酒的男士送親,每人喝三大碗的話,十多個男士就可以給新郎家帶回來三十多個大碗,這也是很有意思的喜慶婚俗特點之一。

婚後新娘不落夫家

婚後新娘不落夫家,是天柱縣都嶺、石洞等北部侗族方言區婚俗的又一大特色。舉行婚禮期間,新郎和新娘不入洞房,而是新娘和伴娘住在婚房裡。婚禮舉辦結束的三五天之後,新郎家才會安排兩個12歲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去接新娘來新郎家,新郎和新娘這才開始過新婚生活。同房數夜之後新娘便返回娘家,新郎陪同新娘一起返回。再過五六天,新郎就親自去接新娘來住幾天,然後新郎再送新娘回娘家。每至農忙季節新郎需去新娘家幫忙干農活,新娘也會到新郎家干農活。如此來來往往,直到新娘身懷六甲,才落夫家。不落夫家的期限沒有規定,短的半年1年,長則2年3年不等。

貴州天柱縣都嶺、石洞侗族婚戀習俗先從玩山自由戀愛,再到舉辦婚禮。整個過程以歌為媒,以歌傳情,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打破封建包辦買賣婚姻的陋習。這種獨具特色的婚戀習俗不僅是侗族喜慶文化生活的體現,同時也是促進民族團結、和諧相處、熱情好客、歡樂交流的一種方式,值得好好保護和傳承。


本期編輯:王砂砂

覺得不錯,請點贊 ↓

推薦閱讀:

【 相約貴陽】春天!來貴州看她吧,她一定開得很燦爛!
貴州互聯網又過去一個十年,你看到什麼
扒一扒貴州地方政府債務這些事兒
心途故事 | 現實版《荒野求生》,有膽你就來!
茅台等酒企違規添加甜蜜素 過量攝入危害人體|甜蜜素|貴州茅台|質量黑榜

TAG:習俗 | 婚戀 | 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