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O三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O三集) 2015/6/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一十六頁倒數第三行,看四十八願裡面的四十五,「定中供佛願」。請看經文: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看註解,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願。「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同於《德遵普賢品》」,就是第二品,第二品當中有一句經文,「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就是這一願的成就。「正是普賢大士甚深境界」。一般人見境界,定就失掉,在定中就見不到境界。見到境界,定就失掉,這是普通的定。此地所說的是大定,很深的定,普賢大士甚深境界。
下面引用《往生論注》說,「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三昧就是定,常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在我們生活當中行住坐卧,你走動,你站在那裡是住,坐在那裡或者躺在那裡睡覺,這四種不同的姿態都在定中,這是什麼菩薩?一般說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圓教初住到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都稱法身菩薩,都有這個本事。但是嚴格的來講,要八地以上,就是這四十一個位次,最上面的四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四個位次是真的常住三昧,他走動也在定中,站在那裡也在定中,坐在那裡,卧躺在床上也在定中,那是什麼?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在《壇經》上所說的「本無動搖」,本來沒有動、沒有搖晃,那就是常在三昧。這個地方講的不失定意,第二品裡面所說的住深禪定,他能夠在定中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念老引《往生論注》,曇鸞大師的,他的著作,這話他說的,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動本處」,身沒動,「而能遍至十方」,遍至,化身,他能化身到十方世界,去幹什麼?上「供養諸佛」,下「教化眾生」,他能做得到。
望西師說得好,「住定供佛:約常途者,初地以上。」這就是普通、普遍大家都能做到,十地菩薩初地以上,三賢菩薩還做不到。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都能做到。那你是不是初地以上?不是的,你在極樂世界的身分是人天,人天身分。為什麼你能做到?因為阿彌陀佛第四十五願的加持,所以你能做到。仗佛力不是自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雖然沒有證得八地,八地菩薩的自在、神通、受用你全都得到,這是往生極樂世界殊勝,不是一般人、普通菩薩能做到的。
我們最近也聽到有人說,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這個話我能不能接受?我告訴同學,我能接受,縱然不是彌陀化身,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一流的菩薩,慈悲到極處,化身來給我們看、來表演,在現前這個社會學佛像他那樣學個個成就。學他的功夫,學他的信願,九十二年一句佛號不拐彎,道業成就了,戒定慧三學他是圓滿成就。你從《永思集》裡頭細心去觀察,他沒有貪心,他沒有瞋恚,一生沒發過脾氣,沒有怨恨過任何一個人。欺負他的、侮辱他的、打他的,他確實能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對於羞辱他的人、毀謗他的人、迫害他的人,沒有絲毫怨恨,好像舞台上表演,做給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看。我們要會看,要能看得懂,要向他學習,他能成就,我們也能成就。我們說的四好,他圓滿成就了,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圓滿的做到了。我們遇到叛逆,那個心還會動一下,很快就停止了;他不動,他的功夫就比我們高。我們還微微動一動,但是馬上可以擺平;人家做到如如不動,應當學。
《論注》裡頭說,《論注》是曇鸞法師的,「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動本處,而能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教化眾生。」供養諸佛是身行,教化眾生是利他,身行言教才能幫助眾生變化氣質。用什麼教?用身教,供養諸佛是身教。望西師他說,「住定供佛,約常途者」,就一般而論,「初地以上」。又說,「初地以上,雖有此德,八地以上,是無功用。」下面有解釋,「蓋謂初地菩薩,雖初有此德,但尚不能全離功用」,就是有功有用,功是功德,初地以上的。但是「八地以上,才是無功用道」,這個高了,為什麼?無功用是不起心不動念。初地菩薩還有功用,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八地以上是真正無功用道,不起心不動念,事呢?事做得圓圓滿滿,不是沒有功夫、沒有教化眾生,供佛教化眾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無功用道。能嗎?能。為什麼?因為自性本自具足萬德萬能。其實萬德萬能就是無量無邊的德能,是自性本具的。自性開發接近圓滿,圓滿是妙覺,八地接近妙覺(距離妙覺四個位次)很近,所以無功用道,八地就很明顯了。我們常說的不起心不動念,分無量無邊身,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供養佛陀,教化眾生,無功用道。在極樂世界不需要證得八地,甚至於初地都還沒證得,甚至於我們往生還是個凡夫,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我們這裡是凡聖同居穢土,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凈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的神通道力變化達到初地、達到八地,這些全都是彌陀本願威神加持,不是佛力加持不可能做到。
「《會疏》謂他方新發心菩薩,因聞彌陀名號,頓登上地菩薩」,這個不可思議。他方世界,不是極樂世界,新發心,初發心的菩薩,真正發菩提心。菩提心怎麼發?這樁事情我們做得到!早年我在美國到處講經,我用十個字說菩提心,真誠,菩提心的體,就是自性本體,自性是真的,除這個之外全是假的。自性什麼樣子?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說出來,簡單明了把菩提心描繪出來,就是自性,五句話,「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就是菩提心,這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惠能大師見到了,明心見性,見到了。我們有,沒見到,為什麼?我們迷了,迷了自性。迷了自性,自性變成妄心,妄心就是阿賴耶,梵文稱阿賴耶,妄心。妄心是什麼?妄想,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都是妄心。真心雖有,不能現前,不起作用,從早到晚,年復一年,全是妄心做主,全是妄心在造業。諸位要知道,真心不造業。妄心有善惡,真心沒有善惡;妄心有起心動念,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心。
儒家講的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真心。曾國藩先生給這個誠下了個定義,說得好,跟佛法非常接近,他說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你起個念頭,不誠;不起心不動念,這誠,這是真誠。我們要學用真誠心對人、對事、對物,希望養成一個習慣,真誠的習慣,不用妄心。真誠心跟佛菩薩起感應,妄心完全是跟六道起感應,妄心有善惡,善心感的三善道,噁心感的三惡道。現在世道人心大家都知道不善,非常不善,所以現在人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不是在天堂,也不是在人道,天人是善心,不是善心到哪一道去?統統到下三道去了。有很多人不相信,等到自己下去了後悔莫及!下去很容易,下去再出來可不簡單,這怎麼辦?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佛不能不念,世間第一善心善行就是用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常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好!世出世間第一好事,可不能忘掉,希望把佛菩薩放在心裡,你這一生平安吉祥。
這個地方說,《會疏》講的,初發心的菩薩舍小向大,因聞彌陀名號,就是聽到凈土法門,頓登上地菩薩,他提升了。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這一願,幫助你提升,提升到上地。上地是第幾地?二地、三地都是上地,八地、九地也是上地,到底提多少?決定提升,能提升多少層次?在乎自己用心。那就是說,你的真誠清凈平等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就到哪一地去。「得諸三昧,住定供佛」,你得到甚深禪定,能夠住在定,不動,就是說沒有起心動念,十方一切諸佛都得到供養,你全都供到了。自己沒有起心動念,化身就去了,化身去也沒有起心動念,八地才能做到。《疏》裡面說,這也是《會疏》,「縱」,縱然是「新發意菩薩」,初發心的菩薩,「聞名字人,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頓得上地菩薩也。」初發心的菩薩就能跟十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十地菩薩那樣的心行,初發心就能得到。聞名字,聞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字,他就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就提升到地上菩薩的境界,這個不可思議,利益太大了,顯示彌陀無量的功德莊嚴。
「又《文殊般若經》曰: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沒有指定哪一尊佛,這一佛是任一佛,「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等是平等,平等沒有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最正覺是妙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這是普說念佛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證明前面所講的,這一句佛號大總持法門,為什麼?念一尊阿彌陀佛,等於念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名號。阿彌陀佛,諸佛名號當中的總名號,念這個佛號全念到了,一個沒有漏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所傳的法門,也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一句佛號,所有經論都念到,所有法門都學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不思議佛法等無差別,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最正覺是妙覺果位,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供佛得無量功德,教化眾生得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果德,「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著重在盡知,恆河沙數諸佛法界,你沒有一樣不知道,你都看到,你都能接觸到。一切法不離法性,法性是一,所現的萬法不二。此地所講的無差別相,「遍知諸佛世界無差別相,正與住定供佛同旨」,同一個宗旨,不二法門。
我們再看第四十六願,「獲陀羅尼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
這一章,最後的一章,這裡面有三願,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最後的三願也是為十方菩薩發的,十方菩薩聞阿彌陀佛名號,得這麼多的利益。我們請看經文,『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我」阿彌陀佛自稱,「他方」就是十方,那些菩薩,『聞我名者』,聽到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證離生法,獲陀羅尼』。下面念老有解釋,我們看註解,「右章」,就是這一章,包括三願。「獲陀羅尼以上」,就是我們剛才念的這段經文,「為第四十六獲陀羅尼願。一二三忍以上,為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此下為第四十八現證不退願」,多難得!
「第四十六願,離生者,離生死也」。阿羅漢已經離生死,離的是六道輪迴的生死。證得阿羅漢果,就好像作夢醒過來,六道輪迴不見了,夢中的事情。這個地方還有生死,六道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滅了,還有個變易生死,在哪裡?在十法界。阿羅漢他還要修行,要斷惑,斷見思煩惱的習氣。見思習氣斷盡,他提升了,他升到辟支佛,等於說阿羅漢這一關口他過了,提升了,這叫變易,產生變化,得到異熟果,他證果了。辟支佛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之後,辟支佛提升,升作菩薩,這又是一個變易生死。菩薩還有一次變易,菩薩要破根本無明,根本無明斷了,他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一場夢,十法界沒有了,到哪裡去?到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生到實報莊嚴土,變易生死真的就沒了,證離生法。這個離生法是十法界兩種生死都超越,換句話說,他生實報土去了,獲陀羅尼。這下面有註解,我們把它念一遍:「第四十六願,離生者,離生死也。三乘行人,入於見道。因見諦理」,他們看到事實真相,他看到了。因見諦理,「斷見思惑,永離三界之生」,這個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六道輪迴,三界六道這個裡面的生死,「是雲正性離生」。這是第一個階梯正性離生。
《萬善同歸集》裡頭說,「齊登解脫之門。咸闡離生之道」。「十方菩薩,以聞名故,皆證此離生之法」,這是十方菩薩,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菩薩是修大乘的,阿羅漢是修小乘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大乘十信菩薩,大乘分五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菩薩五十個階級。十信位的菩薩相當於小乘,初信相當於須陀洹,二信相當於二果向,三信位的菩薩相當於小乘二果,四信位的菩薩相當於三果向,四果四向,證得阿羅漢,相等於七信位的菩薩。小乘三果相等於五信,但是這是講斷惑的功夫,不是講智慧。如果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菩薩比阿羅漢高,但是斷煩惱是相同。這個是大小乘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乘比小乘殊勝。無論是大乘小乘,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不一樣了,用真誠心、清凈平等心,對阿彌陀佛起恭敬的念頭,仰慕、讚歎,就得到阿彌陀佛這一願的加持,能夠脫離十法界,好處、功德利益很大。
「十方菩薩,以聞名故,皆證此離生之法,並得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下面給我們講,總持前面有解釋。「陀羅尼有四:一、法陀羅尼,於佛之教法聞持不忘」。這個人聽了佛法之後,他能夠記住,他不會忘記,我們講記性很好,這個在佛法修學裡頭是第一種陀羅尼。第二種,「咒陀羅尼」,這括弧裡頭有註解,咒陀羅尼有五個名字。根據《秘藏記》的意思,這五個名字第一個叫「陀羅尼」,咒也叫陀羅尼,陀羅尼就是咒;第二個「明」,明就是陀羅尼,就是總持;第三種稱「咒」,咒也是總持;第四個叫「密語」,密語就是咒語,沒有解釋的,就是叫你念;最後一個叫「真言」,密宗也叫真言宗,真言就是密語、就是咒、就是陀羅尼,它有五個名字,一樁事情。下面說,「陀羅尼者,佛放光時,光中所說也」,不是佛口說的,是佛放光,光中有音聲,光中所說。「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明是放光,陀羅尼是從光中說出來的,所以光跟陀羅尼意思相同。「持陀羅尼人」,這是我們一般講持咒,「能發神通,除災患,與此方咒禁法相似,故曰咒」。中國古時候也有咒,咒也有小神通,但他不是明心見性,這種神通屬於修得的。佛教裡面的神通不是修得的,是證得的,你開悟之後就有神通,神通是跟著來的。「凡夫二乘不能知」,聲聞、緣覺也不知道,這叫密語。「真言者,如來之言,真實無虛,故曰真言」。這一段所說的,五種名字的意思說出來了。
下面還有「四、忍陀羅尼。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為忍陀羅尼」。心安住在實相,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於經典裡面講的實相,實相雖然沒有完全了解,你相信,你不懷疑,這叫忍,持忍名為忍陀羅尼。「十方聞名大士,皆得如上陀羅尼,安住於諸法實相,故云獲陀羅尼願。」這一願,初發心的菩薩也能夠證得。菩薩,十方世界初發心的菩薩有緣聽到名號,可見得聽到名號,功德殊勝不可思議。但是有沒有緣分聽到,還是歸於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些菩薩並沒有發心生極樂世界,只是聽到佛說,不是佛,沒人說,佛說西方極樂世界,佛為大家介紹阿彌陀佛,這麼一個關係,他得的殊勝利益;如果他發心求往生,一點都不難。這是說一類沒有發心求往生,沒有這個心也得佛加持。彌陀慈悲無微不至,很清楚,我們對佛要感恩。
再看下面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
【清凈歡喜。】
這都跟前面,聞我名者,清凈歡喜。
【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
經文會集的就到此地,這是第四十七願。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清凈』者,「無染無著之本然」。這兩個字很重要,在這部經上說得非常多,念老會集眾經來解釋,也引用得非常多。什麼叫清凈?無染無著,染是影響,著是執著,比染更嚴重;雖染,沒有執著,這個輕,這個都是過失,這都是不善業,算是惡業。染,輕;著,罪就重。清凈呢?沒有染,眼見色、耳聞聲沒有被染污,沒有執著就是沒有放在心上,這就是真心,清凈心是真心,本來就是清凈,無染無著是它的本相、真相,實相。『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為樂也」。這些境界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從來沒有過。至少這是阿羅漢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薩懂得,菩薩知道。『平等』者,「淺言之,則為離諸高下」,這些相對的沒有了,沒有高下,沒有深淺,沒有大小,沒有親疏,沒有智愚,沒有迷悟,「種種差別」,這個差別太多了,略舉幾個例子。這就是什麼?不分別了。不分別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像這裡所引用的,高下不平等,淺深不平等,大小不平等,到哪裡去找平等?清凈歡喜才得平等。我們歡喜不是清凈是染污,所以平等心得不到,平等比清凈高。
清凈平等覺被寫在經題上,這個經題有修因、有證果,有因果。清凈平等覺是因,我們修凈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凈心現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現前得大受用。清凈心現前,生凡聖同居土;平等心現前,生方便有餘土;覺,覺而不迷,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這是說我們自己修行,憑著自己的功夫往生到極樂世界。清凈難,不容易得到,怎樣才得清凈?眼見色,無論你是喜歡還是討厭,都被染污了,就不清凈。從染污變成執著,那就更嚴重了,你把這個都當真的,不知道這些都是假相。我們一般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清凈平等覺沒有現前。但是這個法門,於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信,信願行。平等覺是我們修行功夫,信願行是往生的條件。需不需要清凈平等覺?如果你要念到清凈平等覺,那就太好了,你不但往生,你往生品位很高,那個很難,不是一般人一生當中能得到的。可是信願行不難,信願行完全從事相上說的。我真相信有極樂世界,我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憑什麼?一定有個憑據,憑佛不妄語,佛不騙人。你要真正相信,絲毫懷疑都沒有。佛、聖人君子哪有欺騙人的道理,信心從這裡產生的,堅定不疑,決定沒有懷疑。從信心生起願心,願心是什麼?我願生凈土,我聽到這個經文上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美好,這樣的殊勝,我很想往生,我真想往生,這是願。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你的心不清凈不平等沒關係,你真信真願,下面就是念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世尊在經上教給我們的。蕅益大師把它說得更簡單,四個字。你看,「真信切願,一向專念」,八個字。蕅益大師說成四個字,愈簡單愈好,這四個字是什麼?「信、願、持名」。持名就是念佛,這句佛號不要間斷,把它保持住,念念相續,一念接著一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
這兩天謝總在我們這裡,我們見面很歡喜,他的父親上個月往生,真往生,給大家來作證轉,瑞相稀有。平常沒念佛,也沒有願,也沒有行,他著急,這不往生,就又搞六道輪迴了。一生雖然行善,頂多生天道,這不是辦法,生極樂世界才是功德圓滿。在這個時候怎麼辦?斷氣前兩個鐘點,他最後一次勸他爸爸,西方極樂世界你相不相信?他爸爸點頭,沒有反對,平常給他說他都搖頭,他不願意去。你願不願意去?點頭;真有阿彌陀佛,點頭,這就好辦了。所以他就說,我念阿彌陀佛,你跟著我一起念,好不好?他就帶著他爸爸念佛,念了兩個小時,走了。全身柔軟,比活的時候還柔軟。當時在場看到的,我聽說有一千多人,來幫他助念,送往生,瑞相稀有,有人見光、見蓮花、聞到異香,確實不可思議。
所以念佛重要,不能不念佛。念佛的功夫三個層次,第一個念到清凈心,不受外面環境干擾,心就清凈了。無論看到什麼,喜不喜歡都不注意,都不放在心上,抓住一個總的,前面講的,總持法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不受它干擾。我在這個見的色相上,沒有喜愛,沒有怨恨,平等觀。為什麼?都是假相,喜歡的是假相,討厭的也是假相,不要再分別,不要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叫念佛人。你真的能守定,守個二、三年,自自然然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得的清凈心,清凈心現前。
我們再看,「進言之」,進一步來說,「則真如周遍,萬法一如」,這個意思深了。真如就是真心,真是真心,如是說一切法。真心能現萬法,萬法就是如,萬法如其真心,在哪裡?周遍法界。真正是萬法一如,一就是一心,如如其性,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當體即空;萬法了不可得,剎那生滅,了不可得。所以不放在心上,清凈平等覺就現前,放在心上就錯了,不可以放在心上。下面,「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而三,三而一,佛跟眾生都是屬於萬法,萬法是心現的,心能生能現,佛、眾生是所生所現,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的佛,心佛是一,佛跟眾生是一不是二,三無差別。
「《往生論注》曰:平等,是諸法體相。」這句話說得好,一切法,體平等,相平等。體是真心,能生能現;相是假相,所生所現。「又曰: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這話說得好,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什麼時候見到?在這個世間定中見到、夢中見到,還有感應見到,似夢非夢,感應見到。只要能見到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上面所說的身業,造的業,身業:殺生、偷盜、淫慾,身三業,這三業的系縛都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意業是貪瞋痴,「是等眾生如上種種意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畢竟得平等意業,只要入如來家。這個入如來家就是往生凈土,往生凈土破煩惱、消業障的理論依據就這幾句。這幾句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解裡頭說的,畢竟平等身業,得到,畢竟平等口業,畢竟平等意業,統統能得解脫。
這段文說十方大士,十方世界這些菩薩們有緣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下面說,「蓋謂十方大士,若於阿彌陀如來,睹相」,你見到阿彌陀佛的相,「聞名」,前面是眼見,這是耳聞,或者是「見光」,或者是「知意」,知道佛的意思,「皆入如來之室。以聞名故,得畢竟平等之業。與此願之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凈歡喜,得平等住,全然一味」,完全一個意思。「以聞名故,得住平等法中」,無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即住於諸法實相也」。我們今天,把住平等法用這個彌陀名號,我們住彌陀名號,這心裡頭有住,心裡頭真有,決定往生,這個重要。心裏面決定不住其他東西,一切法都不住,只住阿彌陀佛,學海賢老和尚,海賢、海慶、老德和尚都用這個方法,一生得到不可思議的成就,這個我們要懂得。
下面,念老舉《漢譯》裡面一段文字,「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凈平等覺」,這個是《漢譯》的經題。「故知十方大士,聞佛名號,至心信樂」,這四個字重要,至心是真心,真誠到極處,相信,沒有絲毫懷疑,愛好,喜歡,信是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樂是求生極樂世界。這四個字就是菩提心,至心信樂就是發大菩提心。底下講,「以平等心,念平等覺,如是安住,亦是得平等住之義也」。說得好,得平等住,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我們宗門說,禪宗裡面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凈土宗叫理一心不亂,得平等住,理一心不亂。
「此一句佛號即是實相,即是法界全體,即是諸法平等體性」。這幾句話說得太好了,字字真實,沒有一個字是妄語,我們一般人幾個人知道?宗門講諸法實相,這一句佛號就是。學習念這一句佛號容易,觀諸法實相很難,難行道,易行道,從這個地方就看清楚了。所以這句佛號就是法界全體,華嚴要修法界觀,你看這個法門跟華嚴一比,簡單容易。我們念這句佛號,華嚴在裡頭,禪宗在裡頭,密宗也在裡頭,教下、戒律都在裡頭,全了,所以說法界全體。「即是諸法平等體性」,這句佛號是諸法平等的體性,這還得了嗎?真正不可思議。「但能念念相繼,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故曰得平等住」。這誰做到?我這一提大家都知道,海賢老和尚做到了。
「如是心行,是菩薩行,輾轉教授,同歸極樂。普惠眾生真實之利,故曰修菩薩行」。末後這一段文勸我們念佛,實在是太好了,把念佛法門說盡了,說到究竟,說到圓滿。我們自己要認真修行,要修清凈平等覺,鼓勵我們往生上品上生。根基要扎得堅固,要扎得牢,堅固是什麼根基?信願持名。往上提升,就是修菩薩行,得平等住。身行言教,輾轉教授,同歸極樂,普惠眾生真實之利,故曰修菩薩行。「如是修行,自然具足一切佛果之功德根本,故云具足德本」,像阿彌陀佛真正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如是修行,自然具足一切佛果的功德根本,具足德本。
「如《會疏》曰:一、菩薩六度,一切功德之本。故名德本。二、選擇攝取果號,能流出六度萬行,為眾德本原」,括弧裡頭特別給我們註明,「(此乃以持佛號為德本),故名德本。」佛號比六度萬行方便多了,這佛號真能具足嗎?真能。你看六波羅蜜,布施,我們自己修信願持名,名號功德無量無邊,成就自己的無量功德,身行言教,那是布施無量功德。持戒,這是道共戒,比定共戒還要高、還要圓滿,又何況我們凈宗同學,行門五門功課是我們的戒律,凈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持戒圓滿。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忍辱波羅蜜。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精進波羅蜜。一句佛號,永不拐彎,禪定波羅蜜,定慧都在其中。所以,確確實實是一切功德之本,菩薩圓滿的六度。我們今天選擇的佛號,從佛號當中流出六度萬行,為眾德本原,跟一般具足六度萬行的菩薩無二無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資糧----(黃念祖)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四四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七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十集)-凈空老法師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三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