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經》之研究

《太極拳經》被各太極拳流派奉為經典著作,然而由於在漫長的歷史流傳中,各派太極拳傳人為了保密之緣故,《太極拳經》都是秘傳,持有者藏之密室,甚至寧可讓《太極拳經》陪葬也不隨意傳人,且在流傳過程中,《太極拳經》的各部分被分開傳抄,逐漸失其原貌。《太極拳經》是誰所著?包括有哪些內容?幾十年來眾說紛紜,影響了太極拳的理論研究。二十世紀初,唐豪在沒有充分的證據下,就武斷否定太極拳為張三丰所創,並將武禹襄得自武陽縣鹽店《太極拳經》中之部分內容《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十三勢說略》等說成是武禹襄所著,造成了太極拳史之混亂。確有必要對《太極拳經》作進一步的研究,正本清源,促進太極拳之健康發展。一、太極拳淵源深遠,張三丰是太極拳之集大成者太極拳之淵源遠矣,可追溯至《易經》陰陽變化之理,以及道家之祖老子之「專氣致柔」、「致虛極,守靜篤」、「知其雄,守其雌」、「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大道之理。道家理論對太極拳影響深矣,無論其拳理、修鍊、技擊莫不受其影響。從這一意義上說,老子之《道德經》實為太極拳理論之靈魂,將其視為太極拳之經典也未嘗不可。趙堡太極拳譜有歌訣曰:「太極之先,天地根源。老君(子)設教,宓子真傳。玉皇上帝,正坐當庭。帝君真武,列在兩邊。三界內外,億萬神仙。傳於此術,教成神仙。」將老子作為太極拳之創始人。太極拳雖不一定是老子所創,但道家之理與太極拳理是相一致的,老子自己也修鍊「長生久視」之道,傳下類似於太極拳之導引術也不足為奇。蓋太極拳是從遠古導引、禹步逐漸發展起來的,後被道家修鍊者作為道家丹道之動功。而後也有不少關於太極拳之記載。據吳圖南先生考證,文獻可據參考的,斷自六朝的程靈洗先生。先生所傳的太極拳名叫「小九天法」。小九天法裡面講道:「太極拳非純功於易經之理不能得也」。就是說一定要本著《周易》這部書的道理作研究,否則就做不到。又說:「以易經一書,必須朝夕悟在心內,必須朝夕會在身中,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有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妙。」又說:「多學多思,明其真偽,定其取捨,法天行健,生生不已,自能知己知人,知已性,知人性,知物性,知天地之性。」南北朝程靈洗,唐朝許宣平、李道子,宋朝程珌都精太極拳術。吳圖南先生曾收藏有一本宋刻版程地著《洺水集》,其篇中《論小九天法》一章曰:「過之則為荒,不及則為陋,非中也……至若陰陽之本,動靜之萌,一動一靜,互為其本,曷不於日用之間而觀之,人必定也,然後能應,非動生於靜乎?至於過者日化,神者固存,非靜出於動乎?夫如是,則動與靜一,物與我一,而又烏用乎勝之邪?故曰:聽於眇,故能聞未極,視於新,故能見未形,思於睿,故能知未始……」唐李道子所傳之《秘授歌》曰:「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磬;虎吼猿鳴,泉清河靜;翻江播海,盡性立命。」其論高深莫測,非內功已達煉神還虛之境所能作出來的。明代宋遠橋記述其祖學習太極拳的情況及太極拳在江南流傳之經過的拳譜《宋譜》,對太極拳自南北朝至明代的歷史沿革有著詳盡的記載。《宋譜》全名叫《宋遠橋太極功支派源流論》,在20世紀初公開其譜。至於顧留馨斷《宋遠橋太極功支派源流論》為宋書銘自著,其祖所傳之「三世七」太極拳為其自造,進而批評宋書銘是「所謂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虛,初非偶然」,其論甚為武斷,論據不足,帶有極左思維。吳圖南先生也從不同途徑得到一部《宋譜》,書名叫《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吳圖南曾持書與宋書銘家傳的《宋遠橋太極功支派源流論》進行了相互對照,兩譜僅僅在名稱上有一點不同,其他內容完全一致。吳圖南曾請專家對所收藏的該《宋譜》手抄本進行鑒定,經鑒定該手抄本為清初之抄本。這就說明《宋譜》並非宋書銘偽作。民國初年,道教研究者蕭天石先生窮究《道藏》,發現有不少道教重要經典沒有收錄。為彌補這一遺漏,蕭老先生便不辭辛勞,足跡踏遍名山洞府,參訪道佛名師數十輩,得道教南北兩宗之傳,尤多獨得之秘。所收丹經秘籍達800餘種之多,多為明清之著作。《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是蕭先生於武當山得之武當道總徐本善之珍藏。後蕭先生到了台灣,潛心整理,選刊《道藏精華》100餘本,後又得結集出版。20世紀70年代台灣自由出版社出版了《道藏精華》,全套17集,其中第二集就收錄了《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中收錄有《太極拳七十二路圖譜》、《太極拳十要訣》、《十三勢歌及打手歌》、《太極拳訣》、《太極行功法》以及太極修道等豐富內容,組成了完整的太極煉丹體系。《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證明張三丰創立了太極丹道,開創了丹道三豐派,對後世武術和丹道修鍊影響非常深遠,確實是一代大宗師。《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中之拳經和現在流傳的各家太極拳相一致,但各家太極拳所傳的拳經都缺少太極丹訣內容,這說明太極拳在流傳過程中,民間各流派逐漸揚棄丹訣修道之內容,祟尚技擊,漸而失其太極大道本來之面目。應該說,太極拳自唐宋以來都有流傳,張三丰只是太極拳的集大成者。在趙堡太極、楊式太極宗譜中都有題為「張三丰承留」的張三丰自述宗譜。曰:「天地即乾坤,伏羲為人祖。畫卦道有名,堯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乃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來,字著宣平許。延年葯在身,元善從復始。虛靈能德明,理令氣形具。萬載永長春,心兮存真跡。三教無兩家,統言皆太極。潔然塞而通,方正千年立。繼往聖永綿,開來學常續。水火既濟焉,願至戎字畢。」在宗譜中,張三丰自述得唐許宣平太極拳功之事。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古人在說傳自某某,並不一定是得自其親傳,也可能是親傳,也可能是間傳。因在講述源流時,一般只講其歷史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人。如張三丰在《道派》(見《張三丰全集》)中曰「大道淵源,始於老子,一傳尹文始……文始傳麻衣,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在近二千多年的時間裡當然不只這幾個傳人。如曰王宗岳傳自張三丰,並不一定就是張三丰親傳。張三丰承接易、道之理,旁采儒理佛論醫學(張三丰主張三教合一),博取前代道門拳功、前期太極拳術(三世七、先天拳、後天拳、小九天法等)之精華,開創出以太極哲學為本體,以丹道養生為宗旨,以技擊為非遇困厄而不發的太極丹功體系。張三丰創造了以太極拳為代表的武當內家拳,形成了中國「北尊少林,南崇武當」的武林兩大門派。張三丰以其太極丹道、拳術(以太極拳為代表)、劍法開創了武當派、丹道三豐派,影響深遠,其後武當派之分支至少有十餘家。至於有人以張三丰高深莫測,生平事迹時隱時現,就否定了張三丰之存在。其論甚為偏激,毫無根據。張三丰之事迹見之於大量的史書、地方史志、拳譜、道訣、詩文,張三丰也著了大量著作,開創武當派、丹道三豐派,豈能無根據斷定無張三丰其人?張三丰自隱無名,不求虛名,並不像某些人為了出名,不顧事實,自造奇論,嘩眾取寵。張三丰對金錢也很淡泊,沒以其傳奇經歷撰寫「回憶錄」賺錢,也不像帝王隨時有史官幫其記錄,其生平當然時隱時現。不然,怎麼號稱猶龍派呢?至於宋之張三丰與元明之張三丰也可能是一人。現在國際上有個標準,說人的壽命等於成熟期的5至7倍者為長壽,也就是說人的壽命應該是100至175歲。一般人活到一百多歲就長壽。張三丰修鍊大道,與一般人不同,活二百多歲、三百多歲也不是不可能。張三丰是呂洞賓以來最負盛名的神仙人物,體悟大道,與常人境界不同,自不可以常理論之。正如牛頓定律在量子力學裡就不適合了,層次不同而已。以凡人之境自理解不到已悟大道之張三丰。因張三丰對太極拳貢獻巨大,後人都尊其為太極拳之祖師。武當三豐太極拳、雲房太極拳、神功太極拳、先天太極拳、猶龍派太極拳、松溪太極拳、張祖意合太極拳、金蟾太極拳、趙堡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等各太極拳流派都尊張三丰為祖師。在各太極拳流派的拳論、宗譜都有太極拳傳自張三丰的記載。孫祿堂曰:「太極拳發明於張三丰祖師,盡人知之。」(見孫祿堂《詳論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又在其所著的《太極拳學》曰:「故內家拳術,實與道家相表裡,豈僅健身體、延年壽而已哉!」可見孫祿堂深得太極拳之真諦。趙堡太極拳秘笈《太極秘術》手抄本王柏青之序言曰:「余從師於溫州張楚臣。先師曰:『是術得之於道門,精微口口口不可言傳之妙。」』此也可證太極拳傳之道門。但唐豪就要挑戰張三丰創太極拳這一人盡皆知的事實,他從清末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所載的一首陳王庭遺詩「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就斷定太極拳是陳王庭所創,否定了張三丰創太極拳這一人盡皆知的事實。其證據既不充分也不確實,論證方法更是錯誤,不合邏輯,就算該遺詩為陳王庭所作,陳王庭也曾經創拳,但所創並不一定就是太極拳。唐豪持「有錯推定」的觀點來收集證據,對不利於己的證據一概說是偽造,如說各太極拳流派所分別傳抄的拳論有「此系張三丰老師遺論」句是後人給加上去的,又批評楊祿禪、武禹襄臆造張三丰創太極拳說,大罵姜容樵「最善扯謊,他對於著作的態度,極不忠實,尤足以證明吾的診斷是有理由的」(見唐豪《王宗岳太極拳經研究》)。唐豪以人身攻擊作為論據,真是一大趣事。由此,對太極拳的源流問???,現在的證據已足以推翻唐豪的論斷,必須正本清源,還其本來。二、《太極拳經》是張三丰原著,王宗岳編注《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中收錄有《太極拳十要訣》、《十三勢歌》及《打手歌》、《太極拳訣》等內容,《太極拳訣》中從「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到「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該段拳論各家所傳都署名張三丰著。《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在流傳過程中,其中部分內容也已缺失,不是一個整篇,在「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之前應還有拳論。趙堡太極拳、武當太極拳等流派都傳抄有《太極拳經歌訣六首》,姜容樵得自湯士林的乾隆時太極拳譜手抄本(下稱《乾隆本》)也收錄有《太極拳經歌訣六首》及其注釋。深究「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勿令絲毫間斷耳」這段拳論,實是對太極拳經歌訣「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左右宜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的解說發揮。杜育萬在其《太極拳正宗》(1935年出版於河南開封,為當時河南國術館大極拳教程)中也錄有太極拳總歌,內容也是以該拳論逐句解說歌訣「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左右宜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該總歌署名陳清平,應是陳清平所傳之意,杜育萬在修訂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時,將該總歌增補人《陳氏太極拳圖說》,篇名為「杜育萬述蔣發受山西師傅歌」,這說明杜育萬認為該總歌是「蔣發受山西師傅歌」,陳清平所傳。此可證《太極拳論》是對《太極拳經訣六首》的解說。「長拳者,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也……即金、木、水、火、土也。」該段拳論是對歌訣「棚捋擠按四方正,采捌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的解說發揮。察「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拳論,即各流派稱其為《王宗岳太極拳經》,實是對歌訣「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和「忽隱忽現進則長,一羽不加至道藏。手慢手快皆非似,四兩撥千運化良」的解說發揮。拳論中尚有「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之句,更可為證。該段拳論雖署名為王宗岳所作,深究其意,與拳論「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是相一致的,且該拳論在楊式、趙堡等各流派的手抄本中都有原注曰:「此系張三丰祖師遺論,欲令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綜合有關證據,可證該拳論是張三丰所作,王宗岳所傳。然兩拳論合起來尚有所缺失,不完整。查閱有關拳譜抄本,發現《乾隆本》內容比較完整,可與其他拳譜互補其缺。且姜容樵將其收錄在《太極拳講義》中時,保持原貌,如在拳經歌訣六首中之「束列」、「威音」等字,義不可解,但姜容樵仍保留其原貌。先天太極拳乃太極拳丹道之嫡傳,承張三丰宗脈,其所傳拳譜之內容也相對完整,可與《乾隆本》、《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互校。先天太極拳傳人李兆生在其所著《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式》中公布其流派所傳之《太極拳經》(署名王宗岳作,下文稱《先天本》),內容豐富,第一篇為「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的拳論,其後有《太極拳釋名》、《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太極行功說》、《太極行功歌》、《行功十要》、《行功十忌》、《行功十八傷》、《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十三勢行功心解》(共三篇,第一篇應為張三丰所作,第二、第三篇可能是王宗岳對張三丰心解的釋注)、《打手歌注釋》、《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內容。《先天本》內容豐富,比較完整,有部分內容為其他拳經抄本所無,大部分內容可與其他流派之太極拳論相印證,為非常珍貴的資料。其文第一篇之《太極拳論》、《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太極行功說》、《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太極行功歌》、《行功十要》、《行功十忌》、《行功十八傷》、《十三勢行功心解》等內容,《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有錄。可證其內容為張三丰所作(《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可能是由張三丰集納,張三丰之前的拳術名家所作,下文再詳述)。在《先天本》中,王宗岳自述說:「以上先師遺著,已將太極拳精微奧妙之處,闡發無遺,因欲求淺顯,以便後之有專斯道者,故略加註釋,以為人門之助云爾。」可見《太極拳經》是王宗岳將張三丰的有關太極拳「遺著」進行編輯,並「略加註釋,以為人門之助云爾」。結論是《太極拳經》是張三丰所著,王宗岳編注。《太極拳經》在流傳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各派所得《太極拳經》都不完整,各得一部分內容。王宗岳是太極拳史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生平現在尚缺乏資料考證。趙堡太極拳尊王宗岳為宗師,趙堡太極拳第一代傳人蔣發之太極拳傳自王宗岳(可能是親傳,也可能是隔幾代傳承)。所以王宗岳應是張三丰之後,蔣發之前。趙堡太極拳傳人一直認為蔣發生於明萬曆二年,蔣發之後人也認為蔣發生於明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趙堡太極拳秘笈《太極秘術》手抄本中,王柏青序言曰:「余從師於溫州張楚臣。先師曰:『是術得之於道門,精微口口口不可言傳之妙。德不修者不與之,名利重者難成之,才不足口口口之。故擇者不易,爾宜慎密勿惰。』余秘而習之已歷四十餘載,更忝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澤長,光耀九州。」序的落款是:「雍正六年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王柏青是趙堡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從其時間計算,說明蔣發生於明萬曆二年是有根據的。至於有人認為蔣發將太極拳傳陳長興,因而蔣發就是乾隆年代之人,其論並不確實。如前所述,古人講傳自某人,並不一定是親傳,也可能是間傳,蓋古人言祖不言師之故也。所以王宗岳應生活在明朝或宋元之間,明朝人可能性大一些。至於唐豪論證說王宗岳是著《陰符槍譜》的山右王先生,其論據不充分,論證方法不合邏輯,根本不可取信。王宗岳生平甚難考證,然觀其論,深得張三丰太極丹道之真締,深通易理,拳技已臻化境,為太極拳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三、《太極拳經》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太極拳經》之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太極拳經歌訣六首》及張三丰對歌訣的解說,先是以太極陰陽之理對歌訣進行解說,然後在《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中,張三丰從更高的層次上,以丹道之理解太極歌訣。第二部分是太極行功,因需「功拳並練…相輔而行,方足致用」,所為論拳之後就介紹太極行功功法。第三部分是《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張三丰對《十三勢行功歌訣》的心解,以及王宗岳對張三丰《十三勢行功歌訣》的注釋、王宗岳對《打手歌》的註解和發揮。整篇拳經結構嚴密,邏輯性強。四、《拳經歌訣六首》、《十三勢歌》和《打手歌》是由張三丰所傳,而著述則有可能是張三丰之前的拳術名家所為《太極拳經歌訣六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是由張三丰所傳沒有疑義,但觀其拳經結構,也有可能是前人所著,張三丰繼承後對其進行註解發揮。張三丰對《太極拳經歌訣六首》、《十三勢行功歌訣》進行了詳細的解說論述,如其為自著,論說時其語氣就非如此。如拳論有「察『四兩撥千斤』之句」來看,有可能《太極拳經歌訣六首》不是張三丰所作。五、《太極拳經》可能有下篇《太極拳經》之內容對拳理、行功論述全面,但其內容只是太極丹道的築基部分,沒有太極修道之內容。是否王宗岳沒有繼續太極丹道的修道功夫,恐不盡然。早期太極拳流派還有太極丹道之修鍊。如傳自王宗岳的趙堡太極拳早期也有太極丹道之修鍊,趙堡太極拳第四代傳人王柏青還著有《太極丹功義詮》、《太極丹功要術》,論述太極丹道之法。王宗岳應該是得到張三丰太極丹功的修道功夫的,王宗岳極有可能還編有張三丰關於太極丹道修道論著的專集,作為《太極拳經》的下篇,為太極丹道的高級功夫,內容就是在築基之後進一步修鍊的高級功法,《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修道篇等篇章都可能編在裡面,而且可能還有更豐富的內容。也許以後在考古會發現王宗岳所編的張三丰太極丹道修道論著的專集。
推薦閱讀:

40式太極拳-中國太極拳網
二十四式太極拳圖解教程(12-16)-中國太極拳網
(81)活步太極拳套路(1)
走進太極 | 馬成起:練出平常心 練出內氣

TAG:太極拳 | 太極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