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雍正曾兩次提出「讓位」,難道皇位本來不該是他的?

日前,在深圳檔案館,一幅存世283年的「康熙傳位遺詔」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遺詔」寫在一張明黃色的宣紙上,詔書的文字自右向左,自上往下書寫,漢、滿、蒙三種文字,其中漢文共約1700餘字。在整個詔書的核心部分,宣告了大清帝位的繼承人。「雍親王皇四子胤,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短短的31個字,可以澄清存留了近三百年的雍正即位謎團之爭嗎? 

公元1722年11月13日晚戌刻(晚7時至9時),康熙帝駕崩。7天後,康熙遺詔公布。皇四子胤禛被確立為新皇帝,即雍正皇帝。雍正共在位13年,卻拉開了長達280多年的雍正繼位之謎的爭論。

康熙死後,最有可能繼承大位的便是太子黨和八爺黨,按理說怎麼輪也輪不上雍正。雍正繼位之謎,被議論最多的就是以下幾種版本:

一是雍正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康熙,篡位自立。傳說康熙病重的時候,雍正給康熙敬了一碗參湯,康熙暴斃,然後雍正繼承了大統;

二是雍正串通當時掌管京師兵權的隆科多,指使人篡改了康熙遺詔,把「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於」字,得以篡位;

三是康熙深知太子黨和八爺黨黨爭的危害,選擇了中立的雍正;

四是康熙很賞識雍正的兒子乾隆,故傳位雍正。雍正登位名正言順。

其中,篡改遺照最具傳奇色彩,然而卻經不起仔細推敲。當時這個「於」字是繁體,與我們今天寫簡體字筆畫完全不同;第二,清朝當時的行文的習慣,它稱作皇十四子,皇四子,前頭有個皇字,如果改的話,那就變成「傳位於皇於四子」,說不通;第三,當時傳位的詔書是滿漢兩種,滿文和漢文兩種,即使漢文可以修改,但滿文要怎麼改呢?

所以現在史學界的大部分觀點都認為,雍正帝的即位是合法的,因為雍正帝在諸皇子中表現最為沉穩幹練,不結黨營私,所以受到了康熙的青睞。

然而,雍正即位之後的一些表現,卻讓人十分疑惑。

最值得懷疑的就是,雍正曾兩次提出要「讓位」。

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雍正對諸王大臣們說:「爾諸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謂(廉親王)允禩賢於朕躬,為人足重,能有益於社稷國家,朕即讓以此位,不少遲疑。」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去世兩周年的忌日,「朕曾降旨,廉親王心既不服,便當令其代理政事。」此時廉親王位居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首,此處「代理政事」,即代行皇帝職責。

如果雍正是合法繼位,為何兩次提到「讓位」呢?

並且,雍正即位後曾幾次受到暗殺威脅,雍正起居的養心殿至今還存有暗道。雍正即位後的十三年間除拜謁皇父景陵外,從未離開過京城。連康熙所定的木蘭秋狩祖制他也沒有遵守。

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如此多疑謹慎,連宮都不敢出?

即便如此,雍正還是在58歲的時候暴斃而亡,原因引人想像。

不管如何,雍正仍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勤政有為的皇帝,但他殘暴多疑的性格,加上繼承大統還是最後的離奇死亡均是迷霧重重,使雍正身上充滿著神秘色彩。

野史也風流


推薦閱讀:

淺談雍正繼位之謎
《辛亥寶鑒》例5:雍正御批王剛八字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僅三位善終 -
嬌嬌欲滴的雍正青花
雍正的心機太重,死後留下一道遺旨,其中暗藏玄機

TAG:雍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