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講求信用。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若有空餘時間,就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說明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有利於許許多多的人。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母的教導,要謹記在心。因犯錯而被父母責備時,應當順從並承擔過失,不可忤逆,讓他們傷心。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為人子女,一年四季都要留意父母親的冷暖,多加照顧。早晚都要問候父母是否安好,記掛他們的健康。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外出回家都要告知父母,起居有序,做事不隨便改變,免得父母挂念。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事情雖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私藏起來。如果被父母知道了,他們心裡一定十分難過。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父母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儘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應該小心排除。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子女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子女的品格有了污點,會令父母親感到羞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一般人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可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子女應當和顏悅色地勸諫,而不能聲色俱厲地責罵。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如果父母不聽從勸諫,要趁父母高興時反覆勸阻,動之以情,即使招致父母錯怪、責打也毫無怨言。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父母生病,要陪伴左右,用心服侍,為人子女,豈能借口「事業忙、沒時間」而放棄孝敬父母的機會呢?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古人認為,父母去世後應當守喪三年,期間要經常哀悼。生活起居一切從簡,戒除酒肉,以表哀思。[img][/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