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愛情故事如何讓中國人心動

如何讓中國人心動(德國之聲中文網)15歲愛上比自己大24歲的老師,30歲與她結婚,39歲當上法國總統--對於馬克龍,許多人的認知是可以用這幾個數字為關鍵詞來概括的。在網上,有關這位法國總統的信息,出現最多的無疑是他的婚戀故事。這段師生間的忘年戀情,即便在西歐的法國,也可以用"驚世駭俗"來形容。而在不少中國網民看來,也是浪漫、勇敢得足以令人唏噓。每當中國網民對某一現象特別關注和思考的時候,在眾多的議論和聯想中,幽默的火花就會閃現。有網友總結說,馬克龍的故事"對中學生是最勵志的,實現了娶女老師、當總統兩大心愿。對女孩更是最大的勉勵:24歲的女孩,你的老公剛剛出生,未來還可以是總統!""看法國女教師的格局:把學生培養成老公,在把老公培養成總統,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給法國教育點贊!"有人感嘆年齡如此不"般配"的一對,必定是心靈智趣"旗鼓相當"的"精神伴侶"。還有人在思考分析後得出結論,馬克龍在大選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是"靠語文好戰勝對手"(馬克龍夫人布里吉特曾是他的法語老師)。結合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觀眾們也立即將法國總統與劇中主人公之一祁同偉聯繫了起來。"同樣是師生戀,同樣是老妻少夫,馬克龍和祁同偉卻過著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馬克龍是因為愛,而祁同偉是為了權。"而提到馬克龍夫婦24歲的年齡差,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對同樣相差24歲的元首夫婦--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妻子梅拉尼婭。其間的反差不言而喻。中文媒體和社交網路給馬克龍貼上了富有娛樂感的一串標籤:"小鮮肉"、"小清新"、"帥哥"。幻想法蘭西?法新社注意到中國公眾對馬克龍的興趣,只是"中國人聚焦法國大選,但焦點好像歪了"。報道說,法國總統選舉在中國受密切關注;不過,網民們似乎對溫和派競選人馬克龍與他前女教師之間不同尋常的婚姻更有興趣,而不是其政治主張。旅法媒體人龔克在騰訊·大家專欄撰文指出,"在中國讀者眼中,這種崛起的政治意義尚在其次,反倒是圍繞他的花邊新聞,滿足了對一個遙遠國度中政治人物的大眾幻想。驚世駭俗的"老妻少夫"搭配,迎合了中國讀者那種似是而非的法式"浪漫"刻板印象。"另外,馬克龍哲學系畢業生的身份,"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中國讀者對法式"文人治國"的想像。從某種意義上說,"小鮮肉總統"和"哲學家總統"兩種視角其實構成一對鏡像,如果說前者流於"媚俗"的話,後者便是刻意"媚雅",而當事人的真實面目與經歷,卻不再是最重要因素。"真愛無敵但一味關注馬克龍個人生活的似乎並非只有中國人。《紐約時報》刊登署名文章稱,這也是"一個頗令法國與海外公眾著迷的非政治話題"。法國總統侯選人馬克龍的忘年之戀師生戀布里吉特(Brigitte Trogneux)曾是馬克龍中學時代的法語和戲劇老師,年長他24歲。她當時就很欣賞這個男孩的才華。馬克龍16歲離開故鄉亞眠去巴黎完成中學學業時,就發誓要娶布里吉特為妻。12345678文章引用婚戀網站Match.com去年資助的一項調查,稱在對美國的5500名單身人士進行問卷後發現,有26%的女性願意約會比自己年輕10歲乃至年齡更小的男人。生物人類學家兼該網站顧問海倫·費雪(Helen Fisher)對《紐約時報》說:"男人想要的是一個伴侶,我們見證了女性慢慢開始成為男性的智識夥伴、性夥伴與靈魂伴侶。"費雪指出,在西方社會中,家中夫妻雙方都開始掙錢,隨著這種變化日益普遍,年輕男子與年長女性的戀愛也盛行起來。隨著女性獲得更多的經濟權力,年輕男人將會追求那些賺錢和他們一樣多或是更多的伴侶,並且希望她們和自己擁有相似乃至更高的教育水平。在中國高校任心理學教師的自由撰稿人唐映紅則在騰訊網發文批評坊間的一些"偽科學"分析評論:"沒有深入了解馬克龍,旁觀的吃瓜群眾根本就沒有任何線索和依據來判斷他為何會喜歡比自己年長25歲的伴侶,簡單粗暴的貼上"戀母情結",只不過是一知半解濫用心理學概念的迷信罷了。"他認為,任何能克服重重艱難困阻終成眷屬的愛情,都值得尊重和祝願;而少數派的愛情值得加倍的尊重和祝願。費雪博士的觀點走得更遠,她認為這種老少組合是一種進步的標誌。"對於這種事,人們會本能地產生疑問",她說:"但其中的美好之處在於,如今我們可以超越自己的文化,聽從內心,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真愛無敵。"
推薦閱讀:

溫暖人心的甜美情話
轉身剎那驚艷四方,露背裙撩人心脾
離人心上秋
觸動人心靈的十句詩
越看心越寬  能打開任何人心結

TAG:愛情 | 中國 | 中國人 | 故事 | 人心 | 愛情故事 | 心動 | 龍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