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強大的,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隨著年齡的漸長,對娛樂的定義越來越小眾,不再是熱氣鬧騰的綜藝,而開始關注能引發思考的訪談。
很喜歡的一檔人文節目有一期,對話了馬東。
我並不是馬東的粉,但卻意外地發現這個胖子,除了肚腩上的贅肉和臉上的眼袋,還可以有一腦子的機靈和多元化的包容力。
朋友圈,微信群里早就開始了關於馬東與許知遠這次談話的各種討論,大部分人的焦點放在他們對於人生的不同解讀上,是保持在悲涼人生之上肆意狂歡,還是在努力求好之中憤世嫉俗?
說來抱歉,觸動我的並不是對於人生困惑的一次窺探,而是整個節目中,馬東表現出來的那種看似玩世不恭卻實則深沉厚重的舉重若輕。
△
鏡頭落在蔡康永身上,他說——
「我其實不知道馬東當初為什麼找我,他找我的時候,我其實就在想說,一個中央電視台做到主管的主持人,選擇轉戰網路平台做節目,應該是個雄才大略的人吧。可見到本人的時候,卻發現他並沒有那麼把自己當一回事。
娛樂圈是一個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可在這種環境中,馬東卻有一種,你沒有把我當一回事也沒有關係,你沒有把我會的東西都知道而佩服我,這也沒有關係。
這一點,是我覺得很奇妙也很有意思的事情。」
縱觀整期節目,我看到馬東被奇葩說辯手的戲虐和嫌棄,也看到了他與工作人員交流的誠懇和隨意,更加看到了他與許知遠對談的真實和睿智。
我忽然感覺,一個不把自己當回事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活明白了的人。
這個世界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太多了,比如我。
當和朋友同事討論問題的時候,我也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願意聆聽別人的想法,以一種高姿態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以至於很多時候問題沒解決,反倒增添了幾分爭執和不解。
當我開始寫作,開始畫畫的時候,我就很自然地把自己往高了放,在不斷地享受著很多人的稱讚之後,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對於別人的負面反饋和善意提醒,一度難以接受。
回頭再看,太把自己當回事,不過就是一種嘩眾取寵,自以為是的可笑之舉。
我們總是貪圖著在一些表明功夫上的虛幻成就感,卻遺忘了真正的價值從來都不在於外在的裝腔作勢。
太把自己當回事,其實就是太要臉了,以為整個世界都是圍繞著自己而轉。
而不把自己當回事,並不是放任不自重,而是知輕重,明深淺,哪些重要,哪些無用,在他心裡一清二楚。
不把自己當回事的人,不虛張聲勢,也不浪費精力,是那種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的人。
他們往往內心強大,所有事情都看在眼裡,卻不妄加評斷。
△
不把自己當回事,其實背後的信念是謙卑。這種看似輕鬆的低姿態,其實來自於一個人的見識。
節目里談到了馬東的八年澳洲留學經歷,也說到了他在電視台工作的過往,然後他說他的一個優勢是看待世界的角度,對於同一件事情,會有另外一個視角。
我們也都只有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才會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一個人廣闊的視野,會讓他的世界放大很多很多倍,以至於人的渺小感瞬間而至,進而懂得以謙卑的低姿態來面對當下的生活。
其實,生活中很多成事者,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努力,而是因為他們有大的格局,而這種認知上的格局往往就來自於他們的見識。
吳軍老師提到過,20多年前他在國內做語音識別做得還不錯,後來去日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才發現自己的才疏學淺。
當不再把自己當回事之後,他放棄掉了很多既得利益,跑到美國去讀書,做研究。在那裡,遇到了很多世界級的大師,學習到了很多國內了解不到的技術,見識一步步開闊起來,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他的見識。
而見識,往往來自於讀了萬卷書,行了萬里路,見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但更重要的是,有不把自己當回事的謙卑。
△
不把自己當回事,其實也來自於更加開放不自我設限的心態。
當許知遠問馬東——
「你喜歡這個新時代嗎?」
馬東的回答是三個「我喜歡」。
「一點抵觸情緒都沒有嗎?」
馬東的回答是三個「沒有」。
馬東說他沒有感受到新生代的衝擊。
儘管他說他們公司小朋友談戀愛,一急了就是「你去找你的88年老女人吧!」,可相比於許知遠,他更能理解和包容這個時代的年輕人。
他沒有把自己特有的想法觀念強加在別人身上,反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的變化。
就像他從傳統媒體轉戰網路平台,帶著的就是一種對新鮮事物的好奇。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不把自己當回事的人,願意去擁抱變化,讓自己在變化中揉碎了,熔化了,然後再鍛造重生。
當許知遠問馬東,為什麼喜歡這個時代?他的回答是,我沒有這麼自戀。
聽到這個回答,我又回想起了開頭蔡康永對他的那番言論,這不就印證了他是一個不把自己當回事的人么!
不把自己當回事的開放心態,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對生活的臣服。
最近有朋友跟我約稿,寫好之後交給他,結果他提出了非常多的意見。合著以前,自傲的我肯定會一一懟回去,但這段時間的自省讓我意識到,過去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武斷專制,討不到好還喜歡給自己找借口。
最後我決定臣服下來,認真審視他的建議,結果不僅學習到了新的寫作方式,也讓自己的文字更生動有趣了。
梁文道先生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而當我們不把自己當回事,願意臣服當下生活中發生的看似不如意的人事物,其實就是選擇了那個可能超越自己的時刻。
△
近年來,我開始有了這樣一種認知——
「當你不再需要吸引任何東西的時候,你原來需要的人事物,反而倒過來需要你。」
就像有才華有能力的導演,他不再需要證明自己,不再需要跟人打交道拓展人脈積累資源,那些電影投資人和各種資金,劇本等創作資源反而會自然地都湧向他。
不把自己當回事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我們不把自己當回事,別人就會把我們當回事。
因為只有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夠低姿態地為人,自由開放地處事,進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讚賞。
節目最後,馬東說人生的底色是悲涼,於我的理解就是,生活本來就是毫無意義的,每個人的生活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就是一瞬間翻起而又消失的浪花。
我想,他心底那不把自己當回事的人生態度,脫胎自那份宏大的悲涼,卻又是一個人在渺小世界裡最強大的存在。
作者介紹:Windy Liu,探索人生哲學,關注自我成長的理性思考者,公眾號:自言稚語(selfgrowth-hankbook)
推薦閱讀:
※晚清洋務派大臣氣場很強大 慈禧穩固權力就靠這些人
※內心強大不怕挫折,這幾個生肖的人越挫越勇
※時隔31年,日本選手再度奪冠波馬!什麼讓日本跑者如此強大?
※愛,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
※中外交往禮儀〔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