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痛兄弟】--肩關節半脫位的處理

圖文 俎 垚

審核 鄭 彭

編輯 薛曉輝

什麼是肩關節半脫位?

肩關節半脫位即盂肱關節半脫位,通常指中風後出現的肱骨頭從關節盂下滑,肩峰與肱骨頭之間出現明顯的凹陷,是偏癱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多發生在患側上肢處於弛緩性癱瘓時。肩關節半脫位本身無痛,但易受損傷發展成為主動或被動活動受限的疼痛肩。據統計發病半年以上的腦卒中患者有78.3%存在不同程度的肩關節半脫位。

造成肩關節半脫位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當患者處於Brunnstrom Ⅰ-Ⅱ期時,上肢處於弛緩性癱瘓時,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如三角肌、岡上肌等失去固定作用,不能維持肩關節的正常形態及運動而導致肩關節半脫位;

2.關節囊和韌帶的鬆弛;

3.在固定肌鬆弛的情況下,對患側上肢的牽拉;

4.患者自身重力作用。

如何發現?

臨床表現:

1.肩部塌陷,肱骨頭移位,呈輕度方肩畸形

2.搭肩試驗陽性(Dugas症陽性):患者坐位或站立位,肘關節屈曲,將手搭於對側肩部,若肘部能貼近胸壁為正常,若能搭於對側肩部,但肘部不能貼近胸壁,或肘部能貼近胸壁但手不能搭於對側肩部,則為陽性,提示可能有肩關節脫位。

3.影像學表現:雙側肩關節X光片,測量肱骨頭中心的水平延長線與關節盂中心的水平延長線間的垂直距離,或肩縫與肱骨頭間隙的距離超過14mm或兩側間隙之差大於10mm

4.觸診:示指觸診患側肩縫突起和肱骨頭之間的距離,容納1/2橫指作為肩關節半脫位的診斷標準。

如何處理半脫位?

1

早期預防

良肢位擺放:仰卧位時患者肩下應墊高,防止肩胛骨的後撤下沉。

患側卧位時肩胛骨前伸

坐位時,患側上肢應放在面前的小桌板或輪椅的支撐台上

2

肩弔帶的使用

相比於傳統的肩弔帶和肩托,充氣式肩弔帶在患者坐位或立位時克服患側上肢的重力牽拉,矯正患肢的內收內旋傾向,維持正常的盂肱關節解剖關係。

3

物理治療

包括低頻電刺激和低頻調製中頻電刺激。

低頻電刺激又包括神經肌肉電刺(EMS)和功能性電刺激(FES),主要作用是激活癱瘓肌肉的神經纖維,恢復神經支配,有效的提高被刺激肌肉的張力。而低頻調製中頻電兼有低頻和中頻電的特點,通過本體反射機制促進中樞神經功能的恢復與重建,恢復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

對於功能性電刺激與肩托的療效,有學者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肩托只能被動地維持肱盂關節的正常結構,雖然可避免癥狀加重,但是不能促進肌張力的改善,所以早期肩關節半脫位的療效不如FES明顯。隨著時間的延長,大多患者進入痙攣期或恢復期,此時岡上肌和三角肌的張力已經恢復,肩關節半脫位可以逐漸糾正,因而兩種治療方法遠期效果並沒有明顯差異。

4

軟組織貼扎、肌內效貼

肌內效貼

軟組織貼扎

5

其他療法

1

本體感覺促進技術

本體感覺促進技術是指通過刺激存在於肌梭、肌腱或關節內的本體感受器達到促進肌肉收縮、促進關節穩定的治療技術。主要包括神經肌肉本體感覺促進技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和肩關節擠壓等。PNF治療時採用患側肩胛帶模式和患側上肢組合模式進行針對性訓練,包括肩胛帶前伸、肩胛帶後縮、肩胛帶前縮、肩胛帶後伸、上肢單側D2 屈模式、上肢雙側D2伸屈模式。而肩關節擠壓能刺激本體感覺,提高肌張力。

2

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腦卒中後肩關節半脫位主要與偏癱患者的肌張力和肌力有關,普遍發生於卒中早期的弛緩階段。肌力訓練對肩關節半脫位的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3

作業療法

作業療法可提高偏癱患者上肢的功能和手的實用性。在運動療法的基礎上教會患者穿衣、轉移等日常活動中使用患側上肢的正確方法,並配合推滾筒及磨砂板等作業治療會明顯減少肩關節半脫位的發生,對上肢的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4

Rood技術

有學者做過這樣的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強肩部Rood 技術和肌電生物反饋,治療組的複位率和肩部運動功能改善均好於對照組

公眾號ID

珠江康復


推薦閱讀:

炎黃同母異父,最後兄弟反目成仇,為何還聯合大戰蚩尤?
話說:參族四兄弟
男人必須有的十大修養,兄弟們你做了幾件?沒有做?請進來深造!
要堅決遠離各種「小圈子」「小兄弟」

TAG:兄弟 | 關節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