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25 台灣清明祭祖大典談話—孝親尊師是圓滿成佛之根本】淨空老法師 (視頻+文檔)

http://www.tudou.com/v/cekyjerj6R8/&rpid=326714869&resourceId=326714869_04_05_99/v.swf

【2016.3.25台灣清明祭祖大典談話—孝親尊師是圓滿成佛之根本】淨空老法師凈宗學院檔名:32-128-0001 2016年3月25日 凈空老法師講於台北世貿中心南港展覽館尊敬的主法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二O一六年清明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祭祀大典暨護世息災萬人念佛法會的第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修們共聚一堂,共同來祭祖、念佛,因緣殊勝無比。主辦方邀請淨空來此與大家共襄盛舉,並就此機會和各位法師、同修們談談孝親尊師的重要性——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舉辦祭祀大典最重要的意義所在,是圓滿成佛之根本。【一、文化同源:中華民族是一家】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華這片大地上,已經延續了幾萬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經有四千五百多年,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祖先是伏羲氏,距今有五千年之久。伏羲氏教導百姓佃漁畜牧、畫八卦、造書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從伏羲氏到炎帝神農氏,就已開始農耕的生活,再到軒轅黃帝成為天下共主,文明開始形成。黃帝距今是四千五百年,在位期間,國力強盛,政治安定,文明進步。黃帝任命契為司徒,主管教育,推廣倫常道德的教化;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使華夏民族的燦爛文明得以傳揚後世。據專家學者考證,中華民族萬姓先祖有二萬三千八百六十四個姓氏。《百家姓》,最初收錄的四百一十一個漢族的姓氏,這些姓氏全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黃的後代,就是說始祖是黃帝,稱為炎黃子孫。由此可知,中華民族是一家,同體連枝,血脈相連,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生命共同體!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自性本具的性德,是做人的基本德行。它絕不是什麽人發明創造的,而是千萬年前的華夏祖先所留下來的德教傳承,再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五倫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五倫不缺,這個社會安定、和諧、圓滿。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這是中國人做人的道德標準。仁者愛人,要愛人如己,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別人。義者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禮是生活規範、是社會秩序,禮是有節度的,不能夠超越也不能不及,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所遵行的準則和規範。智是理智,不能感情用事,人要理智做主宰,就不會把事情做錯。現在人多半感情衝動,頭腦不夠冷靜。頭腦冷靜那就是理智,才能真正判斷正邪、是非、真妄。感情衝動的人不辨是非,不曉得好歹,一切都順著情慾。佛是順理智,理智是覺,感情是迷。信是言而有信,講信用。我們說話一定要有誠信,佛家教人遠離妄語、兩舌、綺語、惡口,這就是信。八德是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綱領。春秋時期的管仲提出了治國的總綱領,禮義廉恥,這稱為四維。綜上所述,中華傳統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就全都代表了,集大成的精華寶典《四庫全書》,其內容沒有離開這十二個字,可見其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把這十二個字真正的發揚光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貳、孝親尊師:萬善萬德之根本】【甲、孝是中華文化根】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全世界其他族群裡頭有,沒有中國人這麽重視孝。中華老祖宗對於後世子孫的教導,可以用兩句話來總結,「孝是中國文化的根,敬是中國文化的本」。孝是孝養父母,敬是奉事師長,孝道和師道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孝是個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能分開。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佛法說,「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全是一個自體。我們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遍法界虛空界的萬事萬物都是自性所變現的。自性就是我,是我的體、我的法身。佛在大乘經論上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未來佛就是所有的眾生,都是同一個法身,佛法所說的倫理說到了究竟圓滿。佛和我們是同體的關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的幫助和照顧是沒有條件的!所以,我們要效法佛菩薩的大德,孝順一切眾生,尊敬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這就是暢佛本懷的大乘人的心行。在中國歷史上,世世代代都出現過感天動地的孝子賢孫,「二十四孝」是廣為人知的孝德典範,列在第一位的就是虞舜。舜生性非常孝順,他的父親瞽瞍,親生母親很早過世了,後來父親續娶的繼母非常愚頑、固執,對舜十分刻薄,常常挑撥離間,甚至處處要置他於死地;繼母生的弟弟叫象,傲慢,對哥哥無禮,他們幾次都想把舜害死。大舜善巧方便,不僅多次避免了殺身之禍,而且在其中恆順,既不妨礙家人的惡作,也未曾與家人發生過衝突,體現出深遠的智慧、孝德。這就是儒家《禮記.中庸》所言的「極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佛法所說的真實智慧。當時鄰里鄉黨看到大舜受這樣的虐待,紛紛都來為他打抱不平,大舜還是為父母辯解,說我的父母沒有錯,都是我自己不好,才惹父母生氣。這種身教的力量無遠弗屆,感人至深,三年中,把這一方百姓全都感化了,其父母也受到了感化,而改變心態,回心轉意。由此可知,正如《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條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從哪裡來的?學出來的,從孝親尊師。我們細心去觀察,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族群,乃至於宗教,許許多多的聖哲出現在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孝親尊師,從這個根上成就的。我們若不能孝親尊師,則所有一切殊勝的德行都不能夠成立,世出世間法也不能成就。淨土法門是當生成就的妙法。但當今時代,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從前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曾經告訴說,他所創辦的台中佛教蓮社,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個而已。善導大師也說,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為什麽現前念佛往生的人如此的少?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從根本修,如同樹木沒有根,其生命必然不會長久。這個根就是「淨業三福」,一定要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修起,這就有根了。我們的前輩、祖宗跟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代、兒孫是一體的,這是孝的本意。用哲學的話說,就是一體的宇宙人生觀。大乘佛法講的意思更深,不但祖先跟我們是一體,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所以大乘佛法的孝敬是沒有邊際的、沒有分別的,稱之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悲是憐憫苦難眾生,眾生跟我是一體。換言之,眾生有苦難,沒有任何條件的幫助他們化解,幫助他們恢復幸福美滿,犧牲自己在所不惜。這跟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完全相應。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也充分體現孝道的精神。孩童時,賢公就以孝行聞名鄉里,自小辛勤勞作補貼家用。他的父親早逝,後來兄弟相繼過世,賢公接母親在寺院裡面奉養,達二十七年。後為母念佛送終,每年不忘祭祀父母祖宗,為大眾做出孝養父母的德范。人人若能效法海賢老和尚孝親尊師的德范,深信切願,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不成就的。下面:【乙、敬是中華文化本】根本!無論是孔孟學說還是大乘佛法,都是以孝敬為德行的基礎。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之心是從孝順父母而來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孝道,所以重視師承的佛教在這片土地上才能夠枝繁葉茂,人才輩出。尊師重道的教育在我們這一代還有一些印象。上私塾那個時候父親尊重老師那個身教,給我們一生留下深刻的記憶,直到後來,師事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以及李炳南老居士,之所以能夠有一點小小的成就,實在都是得力於父親尊師重道的榜樣。我在私塾的時間並不長。由於民國時期的戰亂,我們求學的生涯歷經艱難。滿清亡國以後,中國這片土地,首先是經歷了軍閥割據,接著是中日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的慘痛經驗苦不堪言,都是我們親身經歷的。在這個期間,中國人的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失去了安定讀書的環境,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於是政府出面補救,由國家來公費辦學,照顧我們這些逃難流亡的學生。抗戰期間我們念中學,這個學校校長周邦道先生,是我們的校長,他心地慈悲,為人寬厚,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曾經做過江西省教育廳長。他們夫妻,夫婦二人,如同親生父母一樣對待學生,對待學生比自己的兒女還要周到,讓我們過上最幸福的生活。當時我們學校的學生有一千二百多人,每當收到救濟物資的時候,師母一定是先發給學生,有剩下來才發給子女;沒有剩下來的,她們子女就得不到。學生晚上睡覺,老師每晚至少要到寢室去看兩次,看到年歲小的學生被子掉在地下,老師半夜要替他們蓋被子。老師確確實實把學生當成兒女一樣看待,照顧得非常周到。這些點點滴滴的關愛,令同學們感恩戴德,永生不忘。校長夫妻確確實實做到身行言教。那個時代的老師有道德、有品性、有使命感,對學生視如己出,希望下一代都能夠成才,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安定和諧。現在這個時代,像周校長那樣的好老師已經不多見了。我們有幸還能夠親近到幾位好老師。我的經教是師事李炳南老居士學的。李老師曾經在台中辦「內典研究班」,共有六位老師、八位學生。六位老師包括李老師本人、許寬成老師,還有講《普賢行願品》的劉汝浩老師,以及徐醒民老師、周家麟老師,我也算一個。在入學的那一天,我們先拜佛,拜完佛之後,恭請老師上座。李老師代表家長站在前面,八位學生在後面,一起恭恭敬敬的向老師頂禮三拜。實際上台上的老師都是李老師的學生,全是老師的學生,李老師代表學生家長對老師行最敬禮。老師們受到如此隆重的付託,這些老師若不認真教學,怎麽對得起家長?今天家長雖然沒來,李老師代表了。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是代代相傳、古今不變的真理!【參、華嚴表法:文殊和善財童子所示的師道】佛法重視師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上說:「佛告阿難,有人奉佛,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學佛最重要的條件是親近明師,儒佛的聖賢教育首重師承。《華嚴》是佛法根本法輪,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和他的老師文殊菩薩所示現的就是尊師重道、師資道合的典範。在華嚴會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們是釋迦如來得力的助手,文殊代表大智,普賢代表大行。《華嚴經》上說,普賢菩薩為諸佛之長子,文殊為庶男,文殊和普賢都是如來的法身所變現的,是法身所流現的。據《華嚴經》記載,善財童子是福城長者之子,在入胎和出胎的時候,種種珍寶自然湧現,所以稱之為善財。善財童子是修學大乘的榜樣,他的老師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他在文殊菩薩座下得根本智,然後才出去參學,最後圓滿後得智。在善財童子去參學之前,文殊菩薩教他如何親近善知識,成就無量智慧。經雲,經文是,「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勿生疲懈,勿生厭足,都應隨順,弗見過失」,不能見老師的過失。「時善財童子一心憶念,依善知識,事善知識,敬善知識,於善知識起慈母想,於善知識起慈父想,得聞法已,歡喜踴躍……」「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勿生疲懈,勿生厭足,都應隨順,弗見過失」,這是學生奉事老師所應有的態度。世出世間求學皆重視師承。華嚴會上,文殊菩薩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現在發心求菩薩道,菩薩道就是成佛之道,目的是為了成就一切智智,也就是要成就根本智跟後得智。菩薩說,你應當要勤求真善知識。能夠依教奉行,對於如來所說的教法能夠具足信解行證,這是善知識,這善知識的條件。文殊菩薩接著說:「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不能疲倦、不能懈怠。這句教誨非常重要,我們向善知識求學不能心生厭倦,也不能夠懈怠。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終身受用;追隨章嘉大師學佛,三年如一日,不疲不厭;跟李老居士學經教十年,後面這幾十年勤學勤講,不敢一日懈怠。我之所以能夠得到這一點成就,無不是得力於精進不懈、始終如一的耐心、毅力,以及對聖教的弘揚,不改初衷。因此,向善知識學習一定要持之有恆,無有懈倦。「見善知識,不生厭足」,不能自滿,不能得少為足,要知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如果學到一點就得意忘形,自以為是,這是決定錯誤的。向聖賢、佛菩薩求道不能淺嘗輒止,一定要得到無上道,得無上正等正覺;修淨土法門一定要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當念隨順,不應違逆」,我們親近善知識、好老師,對於老師的教導一定要依教奉行,要隨順善知識所有的教誨,不敢違逆,這是學生向老師求學是否能學到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最忌諱的是陽奉陰違,表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背地裡所作所為和老師的教誡完全違背。這麽做最吃虧的是學生、是你本身,於老師的德行沒有絲毫損傷。自己造業,自己受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文殊菩薩又說:「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但應恭敬,不見過失。」佛菩薩攝受眾生是極具善巧方便的,我們肉眼凡夫往往不明真相,妄加批評,結果是造作罪業自己不知道。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有些眾生要用和言愛語去攝受他,有些眾生要用威嚇去攝受他,我們看到之後,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應恭敬,不要見他的過失。因為這些都是善知識度化眾生的手段。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探訪的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甘露火王代表瞋恚,伐蘇蜜多女代表貪愛,他們用這種手段來度化眾生。所以,我們要懂得,僅守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如印祖所說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人的過失,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用的是善心,即使是和妖魔鬼怪接觸,這些妖魔鬼怪都是佛菩薩示現的。文殊菩薩的這段開示,為我們修行人指明做學生事奉老師、跟隨老師學習所應有的態度,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肆、《淨土大經》裡的師道】善導大師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意思是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示現在這個世間,為了什麽?只為了一個目標,講《無量壽經》,勸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這一個目的,沒有第二個目的。淨土法門講信、願、行這三個條件,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第一個,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第二個,要相信佛,信佛就是信老師,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相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老師所說的。因此,西方極樂世界是一所廣大無邊際的學校,極樂世界裡頭只有老師、學生兩種人。老師是阿彌陀佛,往生去極樂世界的全是菩薩、學生。所以它是學校,它是個道場,它跟別的諸佛剎土完全不一樣,學生去極樂世界是學本事的,老師天天教學,學生天天學習。這個地方也把尊師重道的道理說出來了。【結語:緬懷祖德,知恩報恩,念佛息災】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三福、四弘、三學、六度。淨業三福是佛對所有弟子們開示的最高指導修行的原則。第一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今天我們共聚一堂,在此地祭祀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緬懷祖德,知恩報恩,念佛護世息災,這是孝敬的具體表現,是中華民族代代承傳的美好品德,也是圓滿成佛的大根大本。綜上所述,「孝是中國文化的根,敬是中國文化的本」,孝道和師道正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也是儒佛設教、世出世法的根本之所在。願我們共同效法和學習古聖先賢的孝敬德范,追往古,繼孝思,念佛息災,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承傳命脈,繼往開來,直到圓滿成佛。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佛道歌
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大寂法師著
念佛成佛的四大竅門
【成佛之道】答疑(23個常見問題的解答)
不負如來不負卿:史上最快樂的成佛案例

TAG:台灣 | 視頻 | 清明 | 文檔 | 祭祖 | 談話 | 法師 | 老法師 | 成佛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