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到底什麼是critical thinking (客判思維)?

《中國邏輯》第十三章 智育:個體重演群體認知進化之路

智育的宗旨,是引導個體認知,重走群體認知進化的兩階四段之路:語言和文字習得;邏輯理性和實證理性獲得。竹子

13.3 到底什麼是critical thinking(客判思維)?

——以critical thinking之法,求critical thinking之義

13.3.1 引言

本章和下一章討論教育問題,而critical thinking(客判思維)在教育中有獨佔鰲頭的重要性(見13.3節),因此我們得先來回答到底什麼是客判思維。

Critical thinking在海外教育中極受重視,國內大學這十幾年來好像也有這趨勢,那就更應該搞清楚什麼是客判思維。

但遺憾的是,國內儘管重視了,但critical thinking 到底什麼意思,卻是困惑了很多很多學者、教育家、理論家多年,一直沒得到很好解決。所以的確值得花點筆墨。

其實,就是在英文世界critical thinking也沒個定論,因為這不單單是個詞義的問題,否則查一下詞典,請教一下英美學人,直接翻譯過來就解疑答難了。Critical thinking 是一個概念,一個指向『思維』的概念,所以需要一個邏輯定義。而要給『思維』下邏輯定義,其難度不下於『愛情』而肯定高於『聲調』,所以真值得花費點精力。

本節就是一項運用critical thinking之法來解釋 critical thinking之義的研究。這也是給我多年的教學做個梳理,作個總結,年年教課年年強調critical thinking,會想起來很有點茶壺裡有貨倒不出的感覺。

其實,倒不出就是沒貨,砸碎了茶壺也就是一團漿糊。說不清楚實際上就是沒有認識通透。『命名即掌握:對於具體事物來說,命名意味著佔有;對於抽象事物來說,命名意味著認識』朱曉農2008a。所以對於一個術語,如果說法是五花八門,那就是該術語對應的概念還未得到邏輯定義,也就是沒能正確理解。

下文仍從日常字面義入手,先排除一些干擾項。然後以分析組成成份或區別特徵的方式來定義邏輯思維,並構建邏輯思維繫統,從而在此系統中給『critical thinking』定位,也就是給他一個邏輯定義。

13.3.2 Critical thinking 不是什麼

客判思維是『客觀評判思維』的縮寫,是critical thinking音兼意譯的中文名。Critical thinking有好幾個中文譯名,最流行的是『批判性思維』,而critical的幾個義項中確有『批判』這一項:

(A)Expressing adverse or disapproving comments or judgements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2th edition, p.339. 義項1. 表達負面意見的,即批評批判。

但中文『批判性思維』這個譯名取錯了英文義項,更為不妥的是它起到了一個誤導作用。Critical是有『批評/批判』之義,但critical thinking卻不是『革命大批判/批評與自我批評/批判愚昧落後』那樣的『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不是一味批判,不是一味批評質疑。很多人以為critical thinking就是質疑、就是挑戰。不是的!Critical thinking該質疑時質疑,該支持就支持!假定你對某觀點進行critical thinking,你使用已有的或自己新搜集的證據,經過邏輯論證,發現此觀點有問題,那你就挑戰它,但如果你發現此觀點站得住腳,那你還質疑嗎?不,你就應該支持它,哪怕你不喜歡這觀點——這就是有邏輯推理的、有證據的客觀評判的思維,而不是單單批判性、批評性、質疑性、挑戰性的思維。其實,質疑也好、批判也好,只是工作過程。如果證據Y證實了觀點X,就無可質疑、不必批評了。如果Y與X有矛盾,你提出擇一假設X1時,質疑、批評已盡包其內了。

客判思維跟科學思維一樣,對於待檢驗的觀點X不帶偏好預設,更沒有價值判斷預設。當然他的零假設即工作假定可以是證明X,但工作結果也許是其他,而工作程序全憑演繹-檢驗。

有人認為客判思維不能無視『人文關懷』。這話沒說清楚,某種人文關懷如果作為一個待證明的觀點,那當然不能無視。但人文關懷如果想在邏輯推理和實證檢驗過程中插進來,那就是攪局。

上述『批評/批判』是critical的第一個義項。Critical 還有『危急的』『緊要關頭的』『關鍵性的』『臨界的』等義項,但無關乎此。

Critical thinking最近還有譯成『審辯性思維』的,這比『批判性思維』好多了。這個譯法大概出自下面critical 的另一個義項。

(B)Providing a careful judgment of the good and bad qualities of something.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mtemporary English, New edition, 1987 對某事物的優缺點進行審慎評判的

這是一種謹慎審慎的評判、評估、判斷,是缺點就說缺點,有優點呢,那就說優點,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批判、挑剔非難、質疑挑戰。Critical thinking,這個『審慎的評判』就是要進行公正合理的判斷。

『審辯性思維』稍有不妥的是,『辯』是『思辯/思辨』之義,而『思辯/思辨』常用於『禪思式的』『辯證的』『中國哲學式的』『中國傳統的』思維。這些個思辯什麼都不缺,就缺『客觀』『公正』『合理』地進行評判。『客觀』就是要把天人分離。『公正』就是不要有偏見。『合理』呢,是合乎理性、合乎邏輯,不是中文『合情合理』那個『合理』。我們的『合理』通常是在(民族、家庭、個人)感情上『合情合理』,而在邏輯上不那麼合理,因為『合邏輯的理性』會讓中國人不舒服:『那麼冷冰冰的』『那麼不人性化』『那麼不講情面』。所以我們的『合情合理』就分不開主觀和客觀,就天人感應了。

總之,critical thinking是傳統文化所沒有的概念,所以需要用一個新詞去對應,以免張冠李戴。

13.3.3 Critical 的新義項

Critical有個最新的權威釋義,據Oxford線上Living English詞典en.oxforddictionaries.com,critical義項2.2:

(C)Involving the objec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n issue in order to form a judgement. 對某事物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估以作出判斷的。

例句:Professors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mongst their students.

我的感覺是,critical的這個義項似乎是反向從critical thinking 而來的。也就是說,critical thinking不能從critical的詞典義出發來理解。上述C『客觀評判的』這個義項看來最為貼切,他的例子就是用的『critical thinking』。把那釋義縮略一下,critical thinking可從字面直接翻譯成『客判思維』,同時還部分兼顧了音譯。

所謂『客觀評判』,從字面上可以這麼理解,客觀就是要有實證,評判就是要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進行判斷,也就是 §2.1.3.1中所討論的科學活動三步驟中的第二和第三步:演繹和檢驗,因而就像常規科學家進行驗證某個假說的研究過程,像法官判案(不是南京彭宇案那樣的判案)。這麼看來,這個critical跟我們通常理解的『審辯/思辨』不是一個意思,至少我看到用『思辯/思辨』的地方大多是非邏輯、甚至反邏輯的思維。跟中文通常說的『批判/批評』更不是一個意思,不但不是一回事,還正相反。『大批判』『批判精神』『批評落後者』所用的思維方式是感性思維和利弊思維,『都是你的錯』,而自己是『墨索里尼,永遠有理』;critical thinking用的是理性和邏輯思維,可以支持你的對,也可反躬自問自己的錯——兩者截然不同。這就是客觀、審慎、公正、合理的評估判斷,就是如《虛實談》朱曉農1987; 2008:23中所說的:

如果學會什麼情況下拋棄自己心愛的理論,什麼條件下接受對方「可惡的」觀點,我們就已經走上科學主義之路____因為我們弄懂了邏輯評價程序,掌握了理性批判標準。

這兩句話並沒給客判思維下定義,但它所具有的特徵已表露無遺:在論證辯難中,能夠也敢於克壓伲自家,能夠也敢於提升客方(克伲提客思維)。能自我反省,敢主動自覺地承認『我錯了』,這是掌握客判思維的一項必要條件。如果一個人從來也意識不到自己會犯錯、已犯錯,從來也不會自我反省,那麼他就一定會熟練運用批判性思維(都是對方的錯)、思辯性思維(壞的就是好的,壞中也有好),但就是沒掌握客判思維(你對的就說你對,我錯的就說我錯)。上述《虛實談》引文跟如下亞氏雅言如出一轍:

能真心實義地接納一種難以接受的思想,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心靈的標誌。亞里士多德

但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可以倒背『客提伲克』如流,但這跟如何做到克伲提客沒有一絲關係。所以口頭上知道大道理不重要,這是『知識教育』就能做到的,重要的是用什麼方法去貫徹這些道理。對此,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運用客判思維。下面為critical thinking給出一個較寬泛的定義:

客判思維是一種以邏輯為工具的思維方式及其指導下所進行的評判、評估的工作方式。

『客判思維』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是個陌生概念,如果想避免望文生義,如果覺得不必多化工夫耽擱在意譯上,那就音兼意譯為『克伲提客思維』,簡為『克提思維』,倒也音義兼顧(克己而提升客方)。

13.3.4 定義方式與思維方式

上面是從 critical 的字面義來理解critical thinking是什麼,或不是什麼。從字面義來看,已經足夠清楚了,但從內涵義來看,依然不能滿足。在下一小節討論critical thinking 的內涵定義之前,本小節先來看定義的方式。下面這幾個是從非字面義來『定義』critical thinking的:

1)reflective thought. 約翰·杜威 [critical thinking即反思] 2)the thinking of thinking. 理查德·保羅 [critical thinking是對思維之思維] 3)批判性思維就是把知識的表象和本質區分開來的能力。網2017-02-14【案:籠統先不說,在『思維』內部還沒說清是什麼地位,就跳到一個更泛的『能力』範疇,走路是一種能力,畫畫是一種能力,科研能力也是一種能力,批判性思維是要跟這些能力去比對嗎?】

如上這麼來理解critical thinking,似乎都隔靴搔癢,甚至雲山霧罩。這是因為這些『定義』都是加引號的『定義』,而不是真正揭示『本質』的邏輯定義。所謂揭示客判思維本質的邏輯定義,就是要建立一個關於思維方式的邏輯分類系統,然後找到客判思維的地位,屬 種差,那麼簡單。

下面先鋪陳開去講一下思維特徵和定義類型。我把思維方式分為五類,用邏輯分類樹的方式畫在下面:

圖 67. 思維方式右叉分類樹(據朱曉農2018a:4圖2,部分術語有調整)

從圖 67可看到,這棵倒長的分類樹有五個枝端,就是那五個有色框,表示五種思維方式。第一個分節點是邏輯懟非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遵循演繹邏輯的思維,另四種可以但不必遵循邏輯。邏輯推理包括最狹義理性思維,其內部分類包括『客判思維』,見下一小節。

非邏輯思維中有一種是自然語言思維(或文化性思維),即在使用某個自然語言時遵循該語言語法所蘊含的自然邏輯來進行思維,另三種前語言或前文化思維可以但不必用自然語言來進行。它們的來源、原型或初級形式是生物性、先天性、遺傳性、跨物種的前語言思維方式;其高級形式也使用語言來進行思維。感性思維包括很多小類。記憶思維的初級形式是條件反射,高級形式是類推和歸納。有關『前語言思維』,本來是本書的第二十章,現決定放到另一項研究中去。

下面來看三種定義,各自按照不同的思維方式構成:

一)愛情是生死相依 |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 愛情是凌霄快感 | 愛情是文學的永恆主題 | 愛情是腎上腺素激增。

二)聲調是音高在語言中系統地用以區別辭彙意義、具有音位意義、落實在音節上並多於兩個的類別。朱曉農2010:272

三)聲調是音節的非線性成份,與音節的線性成份(音素組合)對立。

第一種『感性定義』是感性思維的產物,不同的人對某事物有不同感受、從不同感性認識出發提出的某項『比擬式』的特徵。這種感性定義在文學、史學、非分析性哲學中用得多,富有靈氣但難以精確把握。這種『定義』離詩人的靈感較近,但離揭示本質的邏輯分類中的定義很遠。

第二種『描寫定義』,是一種介於感性認識和邏輯定義之間的、用基於記憶的類推/歸納思維得到的描寫性定義,它歸攏了一連串東比西比得來的非區別性特徵。比如朱曉農(2010:272)把聲調定義為加了六個定語的音高:把聲調跟情感音高比它有『音位意義』,跟句調比它有『辭彙意義』,跟輕重音比它有『至少三個類』,跟唱歌或咳嗽比它『用於語言』,跟偶然區別詞義的音高比它是『系統的』,並且是『落實在音節上』而不是其他語言成份上的——比了六種不在同一個邏輯系統中的東西。

第三種『邏輯定義』(嚴格地說是『內涵定義』,以區別於另一種較少用的邏輯定義:外延定義),基於用邏輯思維得到的邏輯分類系統。比如朱曉農(2018:90)把音節看成『屬』即上位單位,把聲調內涵定義為音節的直接下屬成份『非線性成份』,由此與另一下屬成份『線性成份』對立(種差)。

上面兩個對聲調的定義顯示了第二種定義和第三種定義的差別。再來看一個熟悉點的例子。給黑猩猩下的描寫性,即第二種定義是:有很高智力的動物,成年雄性體重約60-80公斤,毛色黝黑,前肢可長於後肢,四肢行走為主,草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等等。而對黑猩猩的邏輯定義,即第三種定義則是:靈長目人科黑猩猩屬;體重和腦容量都顯著大於同屬的倭黑猩猩。生物/體質上屬加種差,直截了當,明確而無歧義。

對照這三種定義方式,上述關於客判思維的第1個解釋『反思』,以及第2個解釋『對思維之思維』,都只是屬於第一種定義方式,比擬式的感性定義。第三個解釋 『把知識的表象和本質區分開來的能力』,是把客判思維歸入『能力』,又加進了兩個限定語,一個是關於知識的,一個是進一步的區分表象知識和本質知識的,但由於『能力』是個包羅萬象的超級類,他還缺乏內部分類,所以這第三個解釋屬於第二種列舉特徵的描述性定義方式。

作為邏輯定義,首先需要確定一個思維方式的分類系統,然後為客判思維定位,指出他的上位屬概念,並確定他和同屬其他思維方式之間的差別。

對照圖 67『思維方式分類樹』的五種思維方式,可以確定客判思維屬於第一種『邏輯思維』。那麼,邏輯思維內部除了客判思維,還有哪幾種,客判思維與那些小類有什麼區別?

13.3.5 邏輯思維的四小類

邏輯思維可分為演繹推理、客判思維、形式科學思維、經驗科學思維四小類。邏輯思維的核心是演繹邏輯推理,這是四小類邏輯思維方式的公因子。

定義客判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關鍵在於理解什麼是『科學活動』。還記得上文我對『科學活動』或『科學研究』的定義嗎(§2.1.3)?科學活動有三個必要步驟:假設-演繹-檢驗。把這三樣東西當做邏輯思維的三個必要成份,或區別特徵,其中演繹推理是必要成份,另兩個是可選項。然後加以不同排列,就可定義四種邏輯思維方式。

圖 68 三成份組合成四種邏輯思維方式

邏輯思維包括一個必要成份和兩個可選成份,由此構成四種邏輯思維方式:

1) 演繹思維,即演繹邏輯推理。

2) 客判思維(客觀判斷思維critical thinking):即加上客觀實證檢驗的演繹推理判斷。

3) 形科思維(形式科學思維):又名『純理論思維』,即假說加演繹推理,如數學、邏輯學、電腦程序語言,以及理論物理學中的工作過程。

4) 經科思維(經驗科學思維):即假說-演繹-檢驗三成份完備的思維過程。

這三個成份可以看做三個區別特徵,邏輯思維方式的分類可用如下區別特徵矩陣表示。

表 7 . 邏輯思維分類表

本節開頭對客判思維下了個泛定義:客判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及其指導下進行評判的工作方式。現在可以把表 7的兩項成份代入,得到如下定義:

嚴格定義:客判思維是用且僅用演繹推理和實證檢驗的邏輯思維方式。

(上位概念說明:邏輯思維有三個成份組成,其中演繹推理為必要成份,假設和實證檢驗為可選成份,由此組合成四種思維方式。)

推廣定義:以上述思維方式對某種觀點或事物進行評判或評估。

這樣的話,『客觀評判思維』中的『客觀』,可理解為實證檢驗,『評判』可理解為按邏輯推理作出判斷。客判思維用於實際工作,就是如下這種方式:尋找證據Y,試在Y和待檢驗命題X之間建立起邏輯關係。如果不矛盾,X就得到正評判,也就是通過了這一輪的檢驗。如果有矛盾,那就尋找更多的證據,或者對X進行修正,提出X1,然後重複以上過程(注意,這就要構成分析推理了,見下)。

客判思維這種工作方式類似於經驗科研的工作方式,只不過作為學生學習,客判思維的出發點『假設』,大多是個既定的觀點,由老師或課本或哪兒給出,學生的工作就是進行上述的評判工作。如果學生在客判思維基礎上,又自己提出了假設,再重複客判思維過程,那就等同於經科思維過程了。

在現代對社會文化現象的研究中,社會科學也是執行這一套思維和工作方式,人文學科在海外也儘可能遵循同樣的思維和工作程序。不過在國內,不管是教育還是學術,不管是文科還是社科,對演繹法和客判思維的認識,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不是說抵制的話。

13.3.6 定義『理性思維』

一個更麻煩的概念是『理性思維』,他肯定比『邏輯思維』更難定義,比『客判思維』也更為模糊。實際上這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富有歧義,可以分解為幾個概念。

前文把演繹推理和實證觀念分別稱為『邏輯理性』和『實證理性』,而表 7的四種邏輯思維中只有客判思維和經科思維兩種同時包括邏輯理性和實證理性,所以最狹義的『理性思維』包括客判和經科兩種思維。這樣定義的『理性思維』是『邏輯思維』的下位概念,但是客判和經科思維的上位概念。次狹義的『理性思維』等價於邏輯思維。這兩種狹義的理性思維即『求真的思維』。

中義的理性思維,是在狹義理性思維基礎上,加入求善的『價值理性』。『價值』原是宗教和倫理學的關注對象,現在當然也加進了其他人文學科,甚至社科自然科學的因素。在西方不管是古希臘,還是中世紀,更不用說現代,價值都是要用演繹邏輯來論證的。但在中國,從孔夫子開始,價值就是說教,是規定性的,不用論證,當然我們也無法論證,因為我們過去是沒有演繹邏輯,現在是對之如葉公好龍。

還可定義一個廣義的理性思維,即在中義理性思維基礎上,再加進求美的『美學理性』。美學理性這個概念看似有點矛盾,『美』是感性思維的對象和產物,不過美學是要使用演繹邏輯論證的。在更一般的科學方法中,尤其是形科思維中,簡明性simplicity和美感 elegance 是很重要的評估標準。

儘管加進了價值理性、美學理性,人文學者別高興早了,以為可以江水滔滔寫現代漢賦——排比句了。看看上面兩段文字,演繹邏輯都是不可或缺的。

13.3.7分析即分解命題

『分析』或『分析推理』也是在海外教育中經常強調的概念,而且常跟『客判思維』一起出現。那麼,什麼是分析呢?在科學中,分析是相對於綜合來說的。打個比方,一輛汽車,分解為零部件,那是『分析』。然後按照圖紙裝配,那是『綜合』(這裡講的『分析』和『綜合』是解決問題的方向和過程,並不等同於哲學上的『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但對於中國式思維的傳統國學來說,實際上沒有『綜合』一說,有的只是籠統,是混沌,是懵懂,比如像被尊為『國學大師』的季羨林先生,可說是這方面的一位典範,在他口中的『綜合』,實際上是混沌未開。因而在國學中談不上什麼分析,舉個中國式思維最喜歡說的命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輔以一些國貨在海外受歡迎的例子)。

這種說理方式就是中國式思維的籠統思辨,而不是分析推理。要做分析推理,就要給出各種不同的條件。這有兩種方法:

第一,寫出限定條件,比如說:

受到世界歡迎的某民族的東西,才是世界的。

這樣的表述,實際上已經符合康德以來定義的『分析命題』的要求了,即命題中的謂詞概念包含在主詞概念中。又如:

和朋友在公園聊天散步,他問怎麼界定正能量和負能量。我說,要辯證地看,不能一概而論。比如這個[寫著24個字的]牌子,放在這裡是正能量,舉起來在街上走一圈就是負能量。

這其實不是『辯證看問題』,而是在做分析。同樣的東西,由於所處地位/環境不同,所以評價就不同。這是分析!但由於我們傳統教育太強大,教得大家只會說『辯證』,其實有時所謂的『辯證看待問題』是分析問題。

第二,給出統計數據,比如多少種民族東西受到全世界歡迎,多少種受到某些外國歡迎,多少種沒外人歡迎等等。

再來看一個例子,有位教授在微信群里有感而發了通議論——

中國很多教師能力低下,必須靠收錢補課才能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工作。中國很多官員能力低下,必須用四倍於一般國家的公務員數量才能勉強應付其他國家官員完成的同一項事務。中國很多教授博士能力低下,數量比美國多出一大截卻拿不到諾貝爾獎。|| 中國人的每一個個體都那麼能幹,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做到了位極人臣,還貪那麼多,那是要能力的,為什麼整體就這麼差呢?中國人種不行了,還是制度有問題了?每個不僅僅滿足於豬一般吃飽的中國人難道不應該思考一下嗎?

這段話可以分成前後兩截,用兩條豎線隔開。分開來看,每一截各自都很好,站得住腳,有議論,然後有例證:前半截說中國人能力低(個體還是整體?),例如中國公務員,他就能力很低,所以要比別的國家多用三倍的數量才夠應付日常事務。後半截說中國人個體能力強,例如那些大貪官。現在兩截放在一起,教授想要『不滿足於豬一般吃飽的』讀者『思考』出個什麼結論呢?我猜,教授心目中的答案大概是中國人個體行,但整體不行。而造成這狀態的不是人種不行,而是制度問題。不過,他給的例子有歧義,一分析就站不住腳了。個體能幹的例子是周徐郭,我怎麼覺得是制度呢?有張照片說胡錦濤是孤膽英雄,因為站在他左右後邊的上將們後來都下獄了。而前半截里的例子好像更體現個體能力,尤其是要去爭諾獎的教授博士,他們遠比官員更能顯示出單打獨鬥的本事。再進一步分析,個體整體能力好像不一定由制度決定,紐約、悉尼唐人街里的華人並沒比國內顯出更強的整體能力。再進一步看看動物天性,獅子是整體能力強,但老虎卻是一山不容兩個個體——這好像是天性或環境問題,不是制度問題。

總之,所謂分析,就是把一個籠統的想法分解為一個一個明確表達並可得到檢驗的小命題。正過來反過去,考察各種邏輯可能性,甚至不可能性,並加以檢驗。所以,『分析推理』即一連串相關的客判思維推理。

後文第十五章『文科的邏輯』中有更多關於分析的例子,屆時將分析兩位超一流大師的方法論格言(§15.4):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胡適)

說有易,說無難(趙元任)

就社會影響力而言,胡適是超一流,我甚至想說No. One宗師。有個推銷《胡適經典文集》的廣告詞,說『他締造了民國氣質,他是大師中的大師』。

就人文學術原創力而言,趙元任是超一流,我甚至想說No. One宗師。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影響幾代學人的方法論格言,『說有易說無難』是被另一位大師王力先生稱為影響其一生、又被眾多學者捧為『至理名言』的方法論格言。但是在我們的分析推理下,這兩條至理名言可分解為幾個有條件的小命題。

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朱曉農的『方法論語條兒』(朱曉農2008:2)中被分解為四個命題,並不是所有假設都越大膽越好,並不是所有假設都必須去證實的:

l 大膽假設,小心證實﹔

l 小心立論,大膽證偽。

l 存在命題,小心證實;

l 全稱命題,大膽證偽。

趙元任的『說有易,說無難』,在朱曉農『存在的判斷』(2008:112-115)中被分解為三個命題:

? 對常規理論中的存在命題,說有易,說無難;

? 超出常規理論的存在命題,說有難;

? 對常規理論中的否定命題,說無易。

不過讓我補充一句:儘管存在說有難和說無易的情況,但『說有易說無難』對於新手來說,是應該刻在書桌上不時看一眼的。詳細分析見後15.4節『方法再回顧:至理名言要分析』。

13.3.8 結語

關於客判思維——本章的題記里說:

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個體認知重走群體認知進化的兩階四段之路:語言和文字習得;邏輯理性和實證理性獲得。竹子

前兩項是最基礎的語文習得。後兩項學習邏輯和建立實證觀可合為『理性習得』,如果掃盲成功,就獲得了客判思維能力,即能運用邏輯推理和實證檢驗來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判。

客判思維的重要性,對於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邏輯推理不是中國傳統文化固有的。對於我們知識界來說,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客觀公正合理審慎的客判思維,什麼是『都是你的錯』的批判性思維,什麼是『壞的就是好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反義隨心轉的辯證性思辯。

客判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是按照邏輯步驟不緊不慢按部就班的思維,該批評批評,該支持就支持。他並不總是批評、質疑、批判,不是感性式的、跳躍式的聯想思維,不是色厲聲竭、暴風驟雨般的批判。

讓我難得地說一句感性評價吧:我對客觀評判思維是滿心喜歡,我對批判性思維是不寒而慄,我對審辯性思辨是欲說無語。

關於思維分類——給思維分類是件危險的事,道理就不用多說了,思維至今為止還是個黑箱。

不過,要推進認知,就得強不知為知,就得勉為其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再簡陋破敗的窩棚也比露宿好,範疇認知總要跨出第一步的。這不是說以前沒人做過思維分類工作。恰恰相反,做得太多,但一個普遍缺點是,沒做到很好的邏輯分類。

綜合圖 67和圖 68,可畫出一棵更豐富的雙分叉的思維分類樹。

圖 69. 思維方式雙叉分類樹

這個分類,不敢說完備,但至少做到分析性明晰,最重要的是做到邏輯自洽,而這符合構建一個形式系統的起點要求(完備性是終點要求),因而這也是認知的一個可累加、可改善的推進過程。順便加一句,在起點要求自洽性和終點要求完備性之間,便是上面提到的『美學理性』:簡明性和美感性。

結語最後再澄清兩個術語。本書書名中的副標題《中國邏輯:語言前提論中的推理程式和認知模式》,『推理程式』和『認知模式』有什麼區別?對照表 7和圖 68中的四種邏輯思維,第一種『演繹思維』是產自希臘的『推理程式』,其餘三種是產自西歐、各有運用場合的『認知模式』。在中國邏輯中,同構推演(第五章)和對比推演式(第六章)是我們原產的『推理程式』,本末同構觀(§§4.5~4.6)是我們的基本認知模式。

公眾號:語言中的文化


推薦閱讀:

邏緝思維訓練《思考的技術》讀書筆記(一)
書單丨讓你思維清晰、提升邏輯的書單!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為什麼?階級固化?
窮人變富人的10種思維!做到第6條的人都富了
從五臟病證治初探《輔行訣》思維方法

TAG: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