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愛的器局

  為什麼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父愛被重新提了出來,或者被單獨提出來,而不是跟母愛並列?難道父愛比母愛重要,或者父親天然應該對孩子發揮更大的作用?事實應該不是這樣。一般來說,要成就一個孩子,需要父母雙方的智慧,反過來說,要「壞」掉一個孩子,只要父母一方發揮一些不良影響就夠了。所以,父愛和母愛同樣重要。

  在過去的年代,父親對孩子的影響,跟父權一樣大。魯迅只寫了《今天我們怎樣做父親》,怎樣做母親似乎不是問題。那時,對孩子的日常管理,對孩子有明顯影響的重要事件,孩子關鍵時刻的人生選擇,都由父親決斷。今天早已男女平權,某些母親對孩子有控制欲,也不認為是過分的事情。

  當然,在家庭教育上,父親主導還是母親主導,都不是問題。事實上也並非一定要由一方作為主導。父母都不主導,而是順其自然、潤物無聲、言傳身教,也足夠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談父愛?在這個社會轉型時期,一半以上的父親在外奔走謀生。另外一部分父親雖不在外地,但為了工作,不回家吃晚飯或者吃完飯也不回家,許多家庭處於「完整的缺損」中。不少人未必覺得這是問題,甚至以為是社會繁榮的象徵,但這不是正常現象。也許社會再進步,會使親人更多地和親人在一起。

  就這樣,「我們今天怎樣做父親」的問題又回來了。

  但我們並非討論缺失的愛。愛是偉大而神奇的,可以補足父親不在家的缺憾。讓孩子感覺到一個令他驕傲的父親在外努力工作,並且是愛他的,比一個醉漢每天回家胡言亂語可能還好一點,甚至比專橫的和溺愛的父親守著孩子要好。

  100年前也是一個社會轉型期,那批天才很多是由母親培養的。胡適、魯迅等對社會有過重大貢獻的人物都深情緬懷母親,留下足以流傳後世的著名的文字,但他們都沒有寫過「我們如何做母親」,而只是記住了母親的愛。

  到底怎樣做父親?誰都可以訓練成好父親嗎?這一點差不多已經被誤會了。有一類父母,每天在孩子面前只做這麼幾件事:講社會和單位的醜惡和不公,情不自禁地怨自己「沒出息」,佩服和羨慕其中強勢的一方;拿著遙控板尋找惡俗不堪的電視節目,發表不靠譜的議論;要不就是雙雙爭搶麻將席位,當孩子湊過來看電視觀麻將時,一巴掌甩過去,絲毫不考慮自己看電視和打麻將對孩子的感染力。最後,感嘆孩子怎麼沒有長成希望中的天才。

  當我們討論如何做父親的時候,要注意到,一般的家庭教育很難是民主主導的,通常由最自以為是的一方主導。而男人們特別不乏自以為是,或者特別有理想,是不是這麼回事可以另說,但不需要選舉就可以獲得的權威角色,父親是一個。所以,即便總體看來今天的「男人指數」也許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好,也有人感嘆「到處都是小男人」,但是,男人們卻也是勇於做父親的。

  父愛的前提是有愛,沒有愛是不行的,但僅有愛是不夠的。

  全民奶爸林志穎在《爸爸去哪兒》中對4歲兒子Kimi表現出無盡的耐心;演員劉燁感嘆,「如果我有所改變,那是愛情結晶的緣故」;輕度自閉的鄭淵潔在兒子18歲前,幾乎拿出寫作之外的全部時間和兒子玩;學者周濂做父親剛滿9個月,可「現在在路上看到四五歲的小女孩,直到二十多歲的姑娘,我都會想像布穀長大會是什麼樣子。我會在別人的眉目之間,尋找布穀的痕迹」。

  每個人都按自己理想的方式愛孩子。有人對自己感到滿意,希望孩子長成自己。有人覺得自己人生失敗,就想按照否定自己的方式要求孩子。還有一種愛叫溺愛,它以「妨礙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為特徵,包括用愛要挾孩子做不正確的事。百度百科在注釋這個詞時加了一個括弧,註明「通常是母親」這樣庇護孩子。如果這是真的,那父愛的責任就更重了。

  得知兒子喜禾被確診自閉症時,「自閉症之父」蔡春豬告訴好友:我將來的人生可能會改變了,不能再去為理想做事情了。3年過去,身邊朋友勸他要第二個孩子,他的回答是,怕第二個孩子懂事後會懷疑,你們把我生下來就是為了照顧哥哥嗎?或者當孩子長大後找男女朋友,人家發現有這樣一個哥哥,怎麼辦?

  在愛中,每個人都表現了自己的器局。愛可以是淺薄、粗俗甚至粗暴、專橫、自私的。有時看上去很像在愛別人,其實是在刻骨地愛自己。父愛,也難免被父親們搞成這樣。父親首先要是一個男人,才可以談父愛。所謂男子漢,不僅是一種氣概,更是一種胸懷、一種智慧。偉大的父愛出自偉大的男人。一個時代沒有偉大的男人便沒有偉大的父親,更沒有偉大的父愛。在這個意義上,父愛是一種時代精神。

  父愛應該是博大的,「仁者愛人」。當一個父親萬事刻薄,不肯把愛施與無關的人,這樣的父愛是受局限甚至可疑的。父愛既是親子之愛,也應該在仁愛的天空下與愛人共存。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我們這個時代的父親和父愛及格嗎?

  至少看上去今天父愛燎原。父愛已經成為公共話題,我們在公共傳播上看別人怎樣做父親,看明星表現父愛。大眾也就從這樣的文化傳播中傳習做父親的本事。不過,我們相信這只是一種文化設置。用國外的某一種觀點來評價,中國的親子之愛更容易流於自私,或者不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人們往往忘記了,孩子還沒有獨立意志,孩子不僅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獨立的人,而公共傳播很容易出現把孩子當私有財產來秀,把孩子的乖巧伶俐當成一種取悅成年人的工具。

  孩子是透過成年世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不正確的評價很容易讓孩子迷失。鼓勵孩子向成年人展示,應該考慮是否有利孩子的心智。如果愛不以自私為目的,那麼,父母之愛尤其應該是利他的,即有利於孩子作為獨立個體成長的、啟發孩子心智的關愛。也許有一天,國家會立法規定公共娛樂中如何保護孩子。

  到底我們應該怎麼做父親,應該有怎樣的父愛?如前所述,在今天的社會,父親和母親、父愛和母愛對孩子的影響不應有絕對的分工,分工的原則應該是家庭的具體情況。嚴父慈母一詞在今天寫作嚴母慈父也無妨。如果父親不能做孩子的鋼材,那就做潤滑劑也行,如果「父不父」,就應該絕對放權給孩子的母親。

  一位教育家說過,我們每一個父母每天都在犯錯誤。孩子原本是有無限可能的,但我們竭盡全力也不可能找到,並且每天都找到最好的那一種。任何一種教育都潛藏著風險,無論你是一個多麼智慧的人,把智慧全部投入到對孩子的關愛中,都是不夠的。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愛,並且讓孩子感受到。而做好愛孩子這個角色,也是一個人一生的最大成功,無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

  

  

推薦閱讀:

給你第二篇無「愛」文
父愛是造就天才的關鍵
補「鈣」的父愛如山勝水
我的心被父愛留下一道疤「有故事的人」
描寫父親、父愛的作文散文

TAG:父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