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細數西方政黨政治的「四大亂象」

摘 要

英國脫歐、特朗普勝選、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歐美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暴露出西方標榜的民主模式中黨派紛爭、內亂不止、相互傾軋、社會撕裂等種種弊端。以選舉政治和多黨競爭政治為核心的西式民主,已經無法協調社會各種力量,日益喪失為國家未來發展提供保障的功能。

主張槍支自由的利益團體在美國選舉政治中舉足輕重,特朗普政府依舊囿於利益對控槍態度曖昧引發民眾不滿。圖為2018年3月14日,美國學生在華盛頓遊行呼籲加強對槍支管控。

由於當地政府行政效率長期低下難解,經常讓義大利首都羅馬等地因大雪等突髮狀況陷入「癱瘓」。圖為2018年2月26日,一名清潔工在羅馬市政府外清除積雪。

希臘債務危機於2015年大選後急劇惡化,引發國內擠兌「狂潮」。圖為2015年7月2日,雅典民眾在取款機前排隊取錢。

英國脫歐、特朗普勝選、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歐美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暴露出西方標榜的民主模式中黨派紛爭、內亂不止、相互傾軋、社會撕裂等種種弊端。以選舉政治和多黨競爭政治為核心的西式民主,已經無法協調社會各種力量,日益喪失為國家未來發展提供保障的功能。正如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所說:「西方民主制度並不是在退縮,而是在崩潰,且已經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黨爭不斷——爭權奪利,脫離群眾淪為利益集團工具

西方政黨政治以多黨競爭為主要特點。在西方政黨政治中,政黨就是圍繞奪取政權、維護政權和參與政權而開展活動的政治組織。政黨之間圍繞權力進行博弈是西方政黨政治的常態,隨著西方政黨日益脫離群眾,成為少數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工具,這種博弈往往以損害國家利益為代價。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為贏得選舉不擇手段,毫不顧忌地互相攻訐,老百姓真正關心的議題反而成為陪襯。希拉里罵特朗普是「瘋子」,特朗普則威脅:「如果我當選,我將命令總檢察長任命特別檢察官調查你,送你進監獄!」

美國北星民意調查研究機構主席威特·艾爾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希拉里和特朗普相互攻擊「主要集中在個性、醜聞等方面,政策方面則缺乏深度」。兩人的這種針鋒相對並非出自正義,也非源自相互間的仇恨,只是為代表各自黨派競選而服務。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民眾早已對兩黨輪流坐莊失去信任,「選舉秀」旨在吸引更多民眾眼球。果然,特朗普勝選後就立刻否認將起訴希拉里。

2018年1月19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未能通過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從1月20日零時起被迫關閉。不到一個月時間政府兩次「關門」,成為「驢象之爭」引發的又一鬧劇。據美國媒體分析,此次聯邦政府機構關門將對社會、經濟造成廣泛影響,每天損失約65億美元。

民主黨與共和黨拒不相讓的原因卻並非撥款問題本身,而是夾帶在撥款法案中的私貨——「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法案等問題。「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法案由前總統奧巴馬於2012年簽署實施,但被特朗普於2017年9月廢除。

據統計,自1977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部門部分關閉10次以上,時間短至1天,長至數周,平均每屆總統任期內都要發生1次。

德國大選後5個多月才組閣成功,背後也是黨派利益作祟。2017年9月,聯合執政的聯盟黨和社民黨在德國大選中得票率分居第一、第二位,但各自距前一次大選得票大幅下滑。社民黨認為,同聯盟黨聯合執政是導致其得票率下跌的主要原因,因此堅決拒絕再次聯合組閣。聯盟黨曾試圖與自民黨和綠黨組閣,終因利益分配不均告吹。

最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出面斡旋,讓聯盟黨與社民黨重新開展談判。雙方在進行了新的討價還價後終於達成協議聯合組閣,但兩黨的信譽均受到重創。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主席博羅特曼公開表示,德國組閣是「各懷心思,無精打采,毫無靈感」。《柏林日報》總編輯尤亨·昂茲指出,組閣僵局顯出黨派間無比狹小的共識空間,對德國這樣一個工業大國、歐洲強國而言,「這次組閣過程真是一個歷時漫長的笑話」。

內鬥不止——政客之間勾心鬥角,民眾利益拋之腦後

西方政壇上經常出現「棄政從商、由商入政」現象,給人感覺似乎是政治更加平民化了,其實前者往往是政客在台上給自己謀了後路,走「旋轉門」,而後者則是權錢交易下給予商人的政治報答,核心都是各自的利益。一旦利益受損,政客們將不惜撕破臉皮。如果說黨派鬥爭中還存在著些許理念之爭的色彩,黨派內的鬥爭背後只有赤裸裸的利益。

2014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雖不支持英國脫歐,但為履行競選諾言而發起「脫歐公投」。然而,他的老同事、倫敦前市長約翰遜卻選擇「反水」,與養老大臣伊恩·鄧肯·史密斯等拉攏100多位議員,組成保守黨「脫歐派」,在執政黨內鬧起了分裂。

一位支持脫歐的英國保守黨議員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採訪時,竟然做出露骨表態:「我並不想從背後給卡梅倫一刀,因為我想從正面給他一刀,這樣我可以看到他挨刺時臉上的表情……」一次關乎國家未來命運的公投,竟然成為私人恩怨的泄憤工具。

英國輿論廣泛猜測,約翰遜掀起內鬥「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奪取首相寶座。公投後,雖然約翰遜出任外交大臣一職,但在英國如何脫歐的問題上,他依然強硬地與首相特雷莎·梅唱反調,大有繼續逼宮之勢。

無獨有偶,2016年12月,時任義大利總理、民主黨總書記倫齊在其主導的修憲公投失敗後宣布辭職,不僅反對黨高奏凱歌,前總理達萊瑪和前總書記貝爾薩尼領導的黨內「少數派」也「載歌載舞」。據統計,民主黨「少數派」在公投中至少為反對黨「貢獻」了10%的選票,否則修憲公投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少數派」這麼做,主要源自對倫齊個人的不滿,以及擔心失去既得利益。倫齊在2013年12月就任民主黨總書記後,大力提拔黨內年輕人,貝爾薩尼等黨內元老的話語權遭到削弱,而他在擔任總理後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也觸動了黨內眾多元老的「乳酪」,修改《勞動法》更讓雙方在議會中「兵戎相見」,使民主黨內出現事實性分裂。

據媒體報道,2014年歐盟委員會改選期間,恰逢義大利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達萊瑪當時曾積極運作,希望出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但倫齊卻堅持提名時任義大利外長莫蓋里尼,致使未能如願的達萊瑪重新「殺」回政壇與其為敵。

義大利《晚郵報》對民主黨分裂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評,直言「這種分裂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當事雙方在內鬥過程中都在逃避責任,就連倫齊也曾有機會避免分裂。執政黨分裂給義大利政壇帶來的不確定性等問題,「毫無疑問將使民主黨的支持者們感到痛苦和迷茫」。

政治極化——西方治理體制衰敗,導致極端勢力抬頭

真正的民主模式應該讓社會各種力量進行協商,以便達成妥協和平衡,而不是進行零和博弈,以壓倒和戰勝對方為目標。西方政黨政治不斷極化,讓妥協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以至於不同力量的協商變成了非此即彼的惡鬥。傳統政黨深陷這種惡鬥之中難以自拔,無暇顧及國家的未來發展,讓民眾對其深惡痛絕的同時,也給極端主義和民粹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018年3月5日,義大利大選結果公布,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成為最大贏家,以近33%的得票率成為議會第一大黨。極右翼政黨聯盟黨,則以超過17%的得票率戰勝了中右聯盟領導人貝盧斯科尼的義大利前進黨。一時間,「『五星運動』和聯盟黨聯合執政讓歐盟徹底走向分裂」的擔憂,蔓延至整個歐洲。

為什麼「五星運動」能在選舉中大勝?分析人士指出,義大利當前經濟增長乏力、貧富差距懸殊、年輕人失業情況嚴重,現有政黨除了搞鬥爭「在行」,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不出什麼有效對策。「五星運動」瞄準傳統政治勢力開足火力猛攻,獲得了大量選民特別是年輕選民的青睞。聯盟黨反歐反移民,更在大選中效仿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了「義大利優先」的口號,也成功奪走了中右聯盟的話語權。

此前,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在法國議會選舉中獲得8個席位,其領導人勒龐首次當選議員。在德國大選中,傳統大黨聯盟黨和社民黨都創下歷史新低,而以反歐盟、反難民等為口號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卻一躍以13%的得票率成為聯邦議會第三大黨。在奧地利,極右翼政黨自由黨和中右翼的人民黨結盟組閣,被法國《解放報》看作「右翼勢力在歐洲擴張的最新收穫」。比利時《標準報》也直言,超過1/4的選民被自由黨的政治綱領所吸引,足以證明右翼民粹主義又回到了奧地利「主流社會」。

當前西方民主的最大威脅在於,民主制度未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因此催生出「去道德化」的政治趨勢。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大多數選民認為政府中沒有人為他們而戰,使得投票意願不斷下降,即使投票也更傾向於以反建制的抗議型思維做出選擇。」

選舉異化——一切為了選舉上台,信口許諾任性決策

西方民主理論宣稱,只有實行競爭性政黨制度,通過民意選擇和政黨博弈,才能產生比較理想的執政黨及領導人。然而,今天的西方政黨已被選票綁架。為了多拉選票,候選人使盡招數討好選民,一旦當選,承諾就變成一紙空文。執政的領導人往往通過提前選舉或公投,為自己的權力遊戲「下注」。

卡梅倫當初決定舉行英國脫歐公投的如意算盤是:反正公投通不過,他可借公投打擊反對黨、鞏固自己的權力,還可趁機要挾歐盟。但將一個涉及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議題,交給信息獲取並不充分、不平衡且易於被眼前利益迷惑的普通選民來決斷,無疑是輕率的政治賭博。隨著「脫歐派」出人意料地勝出,卡梅倫這個缺乏責任和擔當的政客也不得不告別政壇。

以史密斯為代表的保守黨政客,為了贏得脫歐公投的勝利,炮製了諸如「英國每周向歐盟付出3.5億英鎊,離開歐盟可以將這些錢用到國民醫療體系上」的不實言論。在脫歐已成定局後,人們才發現脫歐的代價遠遠高出預料。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對脫歐感到後悔,希望能扭轉脫歐進程。政客們這種不顧國家利益的做法,把英國帶入一個混亂迷茫的時期。

倫齊發起義大利修憲公投,也是想擴大政府權力,為接下來的政治經濟改革掃清道路。計劃裁撤的義大利省級行政區劃、義大利經濟和工作委員會,更是長久以來飽受民眾詬病。反對黨卻老謀深算,用一句「倫齊修憲是想要獨裁」,成功轉移了選民的注意力。

倫齊在辭職講話中表示,義大利政壇本來就是風水輪流轉的舞台,無所謂輸贏,「每次選舉後都會一切照舊」。但他還是要大聲疾呼,因為自己本想為義大利的未來有所作為,由於改革想要撤掉的椅子太多,結果「被撤掉的只有我的椅子」。

西方國家的反對黨利用民眾不滿情緒,為了反對而反對,短時間內就可集聚大量人氣。當他們從反對黨變為執政黨時,民眾才會發現,一切都不過是空中樓閣。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曾作為反對黨,在議會中不斷攻擊前總理薩馬拉斯領導的政府,並承諾上台後就將結束緊縮。現在希臘實施的緊縮政策卻較以往更甚——當然,如果齊普拉斯重蹈往屆政府的覆轍,不顧實際開出空頭支票、擴大福利,希臘民眾將來的日子會更難過。

在2016年義大利地方選舉中,「五星運動」候選人拉吉以反腐反黑的口號贏得勝利,但入主市政府不久後,由她任命的多名官員都被查出涉嫌貪腐,甚至連她本人也遭到檢方傳喚調查。

「如今,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老百姓對傳統政黨感到失望,新的政黨又沒有執政經驗,大多數只能靠喊口號、煽動民粹主義情緒來獲得支持,不能實際解決問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洛馬諾夫認為,對比西方社會的現狀,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報記者韓秉宸、章念生、張朋輝、胡澤曦、許立群、強薇、馮雪珺、張磊)

【察網www.cwzg.cn摘自《人民日報》2018年04月02日23版。原標題《西方政黨政治四大亂象》】


推薦閱讀:

包剛升:極端主義的興起與西方世界的挑戰 | 文化縱橫
加拿大華人:撕開「皇帝」的新裝,去揭穿那個本就不存在的西方神話
西方音樂發展史(一)
中國人的溝通能力是否不如西方人強?
西方社交場合怎麼穿?你必須get的Dress Code

TAG:政治 | 西方 | 黨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