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首辯 一觸即發

今年美國總統選舉的首場電視辯論將於9月26日晚在紐約州亨普斯特德的霍夫斯特拉大學舉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將展開首次面對面交鋒。

政治經驗豐富的希拉里對陣「離經叛道」的特朗普,為這場辯論增添更多潛在的戲劇性和不可預測性,它也有望成為美國政治史上觀眾規模最大的電視辯論,觀看人數可能接近一億。

特朗普

隨著美國總統選舉拉票競爭逐漸白熱化,希拉里與特朗普之間的「互黑」也逐漸升級,雙方團隊深扒對手的「黑歷史」,互相攻訐。

希拉里

希拉里政治生涯的黑點「郵件門」持續發酵,她就任國務卿期間通過柯林頓基金會與世界各地的金主進行利益交換的醜聞也遭到曝光,特朗普陣營對此揪著不放,呼籲希拉里關閉柯林頓基金會,要求美國司法部對它展開調查。緊接著,特朗普基金會「黑幕」也遭到曝光,特朗普被指挪用他人捐贈的善款為己謀利,希拉里陣營也立刻抓住這一把柄,對特朗普冷嘲熱諷。

總統辯論前的各種隔空交火已火藥味十足,恍如一出現實版的紙牌屋,人們更是對兩人的面對面交手充滿期待。預計全美所有的廣播網路、有線新聞網、公共電視台及「臉譜」、「推特」、「油管」等社交網路都會轉播這場辯論。

大戰在即,兩名候選人的民調支持率差距不明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3日報道,民調機構麥克萊契-馬瑞斯特的民調結果顯示,希拉里的支持率為45%,僅比特朗普領先6%。雙方陣營都力求通過這場辯論拿下一局。

話題預測:

有望聚焦外交、移民等話題

辯論主持人日前已公布了這場辯論的三個話題為美國的方向、實現繁榮和保障美國安全。雖然具體議題尚未可知,但一般來說,電視辯論會聚焦工作、恐怖主義、外交政策、醫療、貿易和種族主義。

本次辯論的重點將是重申執政方針,同時對對方的執政方針進行質疑和反擊。其中,外交政策無疑是兩人的辯論焦點。老牌政客希拉里將憑藉自己擔任國務卿的經歷,強調經驗、強調延續性和可靠性,主張美國積极參与國際事務會給美國國內帶來經濟和安全上的益處。商人思維濃厚、真人秀經驗豐富的特朗普則會強調自己是在國際事務上的談判專家,主張「透過美國利益的鏡頭看世界」,緩和美俄關係,利用經濟槓桿影響他國事務,重塑美國軍事力量,並讓美國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費用乃至自己保護自己。

移民問題也是雙方此前「互掐」的焦點。特朗普最知名的論調無疑是他決定入主白宮後將在墨西哥邊界建一堵牆,以阻止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而造牆的錢將由墨西哥人出。這一口號一直遭到希拉里批評。希拉里諷刺特朗普為「談判專家」,暗指該提議為無稽之談,在本次辯論上特朗普這一點將繼續受到攻擊。

特朗普預計在辯論上會就「郵件門」問題和柯林頓基金會獻金醜聞繼續發難希拉里。另外,首場辯論將持續90分鐘,此前身陷「健康門」的希拉里是否能堅持整場辯論也引起了外界擔憂。

此外,兩名候選人必定會借這次辯論重塑形象。一貫立場飄忽、言行出格的特朗普要向選民證明他可以是一個掌握各項事務的踏實指揮官。而希拉里除了要接受對手挑戰,還得轉變美國民眾對其「不可信」的印象。

「考前」準備:

認真備考VS 裸考上陣

面對這次「大考」,希拉里可以說是模範的「備考生」。希拉里已推掉了日程安排,專心準備辯論。她研讀大量政策和對手資料,聽取辯論顧問們的意見,還請人扮演特朗普來模擬辯論,反覆演練以掌握辯論時演講的節奏。

競選活動車輛的車身上有希拉里競選口號「在一起更強大」。/網路圖片

希拉里的競選團隊人才濟濟。其中,負責辯論技巧方面事宜的是喬治敦大學的辯論專家羅納德·克萊恩和華盛頓律師克倫·唐恩。資深政策顧問傑克·沙利文、資深律師羅伯特·巴尼特、媒體顧問曼迪·格倫沃爾德、競選活動主席約翰·波德斯塔、策略專家喬爾·本尼森和通信主管珍妮弗·帕爾米耶里也參與了希拉里的備考。希拉里團隊甚至還聯絡了曾與特朗普合寫《交易的藝術》的施瓦茨,向他了解特朗普的心理弱點,並仔細研究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辯論中的表現。

因為抓不準特朗普辯論時會態度嚴肅還是繼續口無遮攔,希拉里團隊已為「不同的特朗普」作準備。雖然準備充分,他們還是表示了擔憂:最怕特朗普不按理出牌。

跟希拉里相比,特朗普可謂是「裸考」。他的團隊給他準備希拉里以往辯論的視頻資料,不過也不知道他看進去多少。特朗普沒有鑽研政策,拒絕找辯論教練,也沒有開展模擬辯論以鍛煉臨場反應。特朗普表示不想過度準備,因為那樣會令他顯得不自然。

他的智囊團似乎也不如希拉里團隊那麼專業,主要由顧問、家人和老友組成,他們包括了福克斯新聞前主席艾爾斯、電台主持人勞拉·英格拉姆、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紐約市前市長朱利安尼和特朗普大女兒伊萬卡等人。

首場辯論形式

首場總統辯論將被分為六個時間段,每段約15分鐘,總共90分鐘,其間無廣告。

話題由主持人選擇,並至少提前一周公布。辯論主持人、全國廣播公司夜間新聞主播萊斯特·霍爾特已宣布其選擇的三個話題:美國的方向、實現繁榮和保障美國安全。

萊斯特·霍爾特

每個話題將佔用兩個時間段,主持人將在每個時間段的開頭提出一個問題,每位候選人有兩分鐘的時間回答。之後,候選人可就對方的回答作出反應。

電視辯論必修課

直觀比較 政治觀點

1980年美國大選時,卡特陣營的競選策劃人在一份備忘錄里提到:「電視辯論的目的不在於言語爭執,而是讓美國的公民在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應對中有所比較。」

電視辯論可以讓群眾更直觀地了解和比較總統候選人的政治觀點。同時,候選人在鏡頭前向選民們展示自己在領導氣質、人格魅力、個人形象等各方面的優勢。在參選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候選人在辯論中的表現往往能夠對選舉的結果起決定性的作用。

候選人的「腦容量」有限,所以無論準備得多充分,也難免會出現錯漏。除了要接受對手的「逼問」,候選人也要面對群眾和媒體五花八門的問題,令他們疲於應對。辯論後媒體更是會專門抓出候選人在辯論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和事實錯誤。

時至今日,選前辯論已成為美國兩大政黨候選人的「必修課」。為了征服「以貌取人」的選民,總統候選人對自身在辯論中的形象愈發重視。曾為前副總統戈爾助選的克里斯·勒翰也表示:「第一場電視公開辯論就像百老匯的首演之夜。」

經典案例

尼克松「栽」在鏡頭前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舉行以來,不少總統候選人利用辯論的機會成功擴大影響力、最終問鼎總統寶座;而也有人在辯論中失利,無法挽回頹勢。辯論的輸贏,是總統候選人能否勝券在握的重要因素之一。

肯尼迪和尼克松的口舌之爭被視為美國電視傳媒史上最經典的場面之一。這場辯論讓後來者意識到,要在選民前秀出領袖氣質和魅力,才能贏得更多人氣。

當時的政治評論家都更看好尼克松,因為他比肯尼迪有經驗。但在電視辯論現場,事情發展截然相反。時年43歲的肯尼迪靠著高顏值迷倒大批觀眾; 穿著灰色西裝、臉色衰老蒼白的尼克松「幾乎融入黑白電視背景中」。一個光彩照人,一個年邁不堪。觀看直播的美國群眾幾乎一邊倒地把選票投給了肯尼迪,通過廣播聽辯論的人更傾向尼克松。

最終,懂得駕馭鏡頭的肯尼迪贏得大選,尼克松雖然經驗老道,卻因「形象不佳」失利。

(佛山日報記者莫麗儀編譯)

推薦閱讀:

新聞反轉,我該相信誰?
恐襲陰霾籠罩美國大選首場辯論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lets set the record straight.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希拉里緣何成輸家?

TAG:美國 | 美國大選 | 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