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人都有相似的機會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個社會也是如此。倘若沒有社會流動,一切固化,社會也就窒息了。社會學家曾用流動性來概括現代社會的特點,揭示其變動不居、永續不停、充滿活力的發展特質。
社會流動,指的是個人或群體的社會位置、社會地位的變化。嚴格地說,社會流動分為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兩種,前者指人們地位高低的變化,後者指「平級調動」或在不同區域間地理位置的變化。兩者常常密不可分。
人類歷史上還從沒有一個國家像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這樣,經歷了如此巨大的社會流動和社會變遷。社會成員從一個階層轉到另一個階層、從一種社會地位邁向另一種社會地位、從一個區域奔向另一個區域的過程大大縮短,節奏大大加快,變化日益頻繁,規模也不斷擴大。可以說,改革開放史,也是一部社會流動史,它改變了億萬普通中國人的命運,也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活力。
今天,社會流動的宏大進程仍在繼續。在有序、開放的主流趨勢下,社會流動中存在的阻隔和難題也日益凸顯。戶籍制度的分割,使廣大農民群眾和城市居民之間存在較大的發展機會不平等;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大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間及其不同人群之間的分配不均,也造成青年人發展起點的不平等;行業管理領域存在的用人制度的僵化,產生了種種「玻璃門」、「土圍子」;一些腐敗現象助長了任人唯親、拉幫結派等不良風氣,薦賢舉能的通道不暢,優秀人才成長的機會還遠不充分。諸如蟻族、窮二代、夾心層、高校農村子弟減少、「拼爹就業」等社會現象,表明一些領域和地方,社會流動受阻甚至出現停滯的苗頭。這些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如何認識我國社會流動的現狀和深層問題?社會流動如何更自由、更公平、更有效率?怎樣為社會流動和公民發展創造更多可能和渠道?本期時事觀察,將在這些方面進行探討。
創造條件使更多人實現上升流動
一個和諧的社會,應該給社會成員公平競爭機會,提供多元化發展機會,並為地位下降者提供緩衝機制。要通過改革,不斷構建和完善與和諧社會目標相一致的社會流動機制,為更多的人創造上升流動的機會。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 強
社會學研究證明,工業化和城市化是造成現代社會「高流動率」的兩大動力。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大加快了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速度,由此帶來了社會流動率的明顯提升。中國社會是超過13億人口的巨型社會,據統計,目前僅從農村流入城鎮的農民工就超過2.2億人。但另一方面,流動率越高並不等於社會就越和諧,關鍵還要看是什麼樣的社會流動以及社會流動是在什麼條件下發生的。
社會流動中,人們更為關注的還是社會地位高低的變化。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一個人當然都希望上升的社會流動,收入的增加,職務、職稱的晉陞,知名度的提高,這些都是上升流動。但是,事物總是相比較而言的,有上升就有下降,某一個人的一夜暴富也會改變其與周圍人的關係,在其暴富面前別人會感到自己的地位相對下降。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和諧的社會流動呢?這就涉及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社會流動?
在影響上升流動方面,教育歷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於世界各國的研究發現,教育是上升流動的主要渠道。對於我國教育影響社會流動的研究也發現,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教育影響社會地位上升的作用在逐年提高。在研究教育影響地位上升方面,有一種測量指標叫做「教育收益率」,也就是說平均算起來,一個人每多上一年學,將來工作以後可以比少上一年學的人多獲得多少收入。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1990年我國的教育收益率為2.43%,即每多上一年學將來可以多獲得2.43%的收入;1992年為2.91%,1995年4.81%, 1999年8.10%,2003年9.3%,目前已經超過了10%的水平。教育收益率的不斷上升,推動了上升流動,對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在教育成為上升流動的主渠道和教育收益率不斷攀升的背景下,更為嚴峻的問題也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教育本身是否公平?我們都很感慨於溫家寶總理的一段話:「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裡農村的孩子幾乎佔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就涉及社會流動中最為根本的問題,即上升流動的機會是否公平。
一個和諧的社會應該給社會成員以公平的競爭機會。在我國,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流動機會的制度障礙,在這裡,人們批評最為頻繁的當數戶籍制度了。確實,在教育公平方面,高考與戶籍掛鉤,各地區配置的高考名額比例不同,這樣,大城市既擁有最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又得到了高比例的名額配置,顯然與農村戶籍的考生在機會上是不一樣的。前不久《人民日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學者的研究成果,指出戶籍、出身是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實,戶籍制度也是農村人口上升流動的主要障礙之一。
所以,從制度建設的角度看,戶籍制度的改革方嚮應該是公民的平等權利,即不管一個人出生在哪裡,不管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戶籍,他們享有包括教育資源、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等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的機會應該是平等的。換言之,我們做不到讓每個人都實現地位上升流動的最終結果,但是,在最初競爭的時候,我們應該讓每一個人都有相似的機會。
上升機會的多元化也很關鍵。教育是上升流動的主渠道,但這絕不是說,教育是社會流動的唯一渠道。如果千軍萬馬擠一個獨木橋,上升的渠道太窄小,當然就會把很多人屏蔽在外,使得很多人失去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一個巨大進步就是社會流動的機會多元化了,農民可以自由到城市裡去打工或經商,人們可以自由調動單位,老百姓的致富成為合法合理的事情,市場是開放的,允許每一個競爭者參與。一個和諧的社會,應該是充滿機會的社會,上升的階梯不是一處,而應該比比皆是。
當然,有上升的,就會有不上升的甚至下降的。一個和諧的社會要為地位下降者提供緩衝機制,關注那些沒有上升、甚至地位下降的社會群體的生活,為他們提供社會保障,讓他們也看到希望。在社會流動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社會絕望」,即完全失去了上升流動的機會,特別是某些社會群體由於受到制度障礙的約束而喪失了上升流動的機會,成為「沒有機會」的群體。這是造成很多社會衝突和極端事件的重要原因,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目前,我國處在產業升級迅猛發展的時期,體現在社會群體流動上,就是農業勞動力大規模轉化為工業勞動力,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又會逐漸演變為白領群體為主體的社會。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現象,即眾多社會群體的社會地位出現整體上升流動,也有人稱之為「職業結構趨高級化」。當然,目前的整體上升主要發生在大城市裡。
職業地位是人們的首要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漸趨高級化是非常有利的上升流動。我國處在這樣一個很好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應有信心通過改革不斷完善與和諧社會目標相一致的社會流動機制,為更多的人創造上升流動的機會。
用社會公正促進人力資源流動
在社會公正形成的機制中,最要緊的是人民群眾發展機會的平等,而保障機會平等的關鍵是社會有序地自由流動。建立相對完善的社會流動體制,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決定的系統工程,需要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才能得以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黨國英
一個社會有了效率,就有了活力;有了平等,就有了安定。單講效率,會犧牲能力弱小成員,從長遠看會影響社會共同體的生存。單講平等,不僅犧牲了效率,也有失正義。只有把效率和平等恰當地結合起來才構成社會公正。
經驗表明,將效率和平等統一起來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資源的流動,特別是促進人力資源的流動。因此,在許多競爭性領域,必須以市場機制決定資源價格,同時把保護弱者、促進基本生存條件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平等作為公共領域的事務,由政府部門承擔起責任。在這種社會公正形成的機制中,最要緊的是人民群眾發展機會的平等,而保障機會平等的關鍵是社會有序地自由流動。
在健全的社會流動機制下,一般來說,農村人口會流向城市社會,收入低的人群會流向高收入社會,就業不足的人群會流向就業機會多的領域,處於公共服務落後領域的人們會流向公共服務更好的社會領域;而社會精英會利用社會選拔機制,通過不斷努力獲得地位的提升。這種全方位的流動會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社會活力。對於競爭力弱的人群,一個好的社會也會為他們提供基本就業條件和底線社會保障,特別會為他們的子女提供正常的受教育條件。資料表明,美國人一生平均搬家至少8次。流動性不僅沒有成為美國社會的難題,反而有利於保持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流動性顯著增強,公民發展機會的平等程度總體上提升。我國農民負重奮進,勇敢地闖市場、闖城市,既以所謂「人口紅利」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率,又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我國恢復高考制度,給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體平等的機會。一大批無背景、起點低的創業者成為新興產業的生力軍,那些風險偏好型人才在民營經濟領域有了用武之地。沒有跨城鄉、跨地區、跨行業、跨階層和跨所有制的人力資源流動,就沒有今天中國經濟的繁榮。
但是,我國人力資源流動的體制機制仍很不完善,還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公平正義的要求。由於舊體制遺留因素和某些改革的缺位,導致一些發展機會不平等現象。
建立相對完善的社會有序流動體制,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決定的系統工程,需要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才能得以實現。筆者認為,為促進我國社會流動,今後改革的重點應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理順勞資關係,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利。由筆者領銜的課題組的農戶調查(10個省份的約1000個農戶)表明,80%的農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時間每周在50小時以上,超出標準20%以上。在業職工的過度勞動對勞動崗位的供應有影響,通過調整勞資關係,使在業勞動者減少加班時間,有利於農村勞動力更多更快地轉移到城市經濟部門,也有利於提升工資水平,增強城市的吸引力。
二是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使勞動就業市場更具有競爭性。大興教育和職業培訓,儘可能使每一位公民在進入勞動力市場前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消除各種就業歧視,保障就業機會的平等。
三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簡化人口登記管理辦法。建議先使各類城市中一部分有住房條件的異籍人口自願轉登記為本地戶籍人口,待條件成熟以後建立完全自由的人口登記制度。
四是凸顯住房保障的公共性,調節住房水平的過大差異,堅決抑制住房投機需求和高房價,使得房價不再成為社會流動的重大障礙。
五是逐步改革公共管理部門的運行體制,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形成多元化人才選拔機制。
六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降低人員流動的各種隱形門檻。比如,大力推行勞動合同制,實行「陽光工資」制度,健全社會保障系統,使每個公民的社會保障賬戶終生跟隨勞動者自由轉移。
推薦閱讀:
※屬雞人:準備鹹魚大翻身,十年才有一次,機會錯過就不會有了
※暴跌1000多點 賺大錢的機會又來了?
※漢末三國最有機會做皇帝的人,司馬懿諸葛亮上榜,第一名實至名歸
※女人最容易寂寞的6個時刻,男人要好好把握機會哦
※你並非老實,只是沒機會不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