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咸陽清渭樓

|

咸陽古渡,以其雄渾壯美的自然風光和韻味深長的人文內涵,吸引著世人,可說是名播天下;而古渡的景色,除了渭河上有船有橋、 乃之聲徹夜不息之外,應該說還有渡口岸邊的樓,這便是曾被各代文人墨客反覆吟誦過的西北名樓——清渭樓。 清渭樓由宋代黃孝先始建。元朝末年,戰火頻仍,咸陽縣城被毀,清渭樓亦隨之無存。 明初洪武四年(1371),清渭樓又被重建。 清乾隆十四年(1749),清渭樓被遷建到東門外的咸陽古渡岸邊; 宋代始建的清渭樓,歷經近千年的風雨滄桑,迭有興廢,儘管樓址多次移位,後來的面目已非當初,但它卻一直跟隨著咸陽縣城走,跟隨著咸陽古渡走,始終矗立在渭河岸邊。 建國後,清渭樓一直為船業公會駐地;1954年曾為黃河水利委員會咸陽水文站辦公地。再後來,隨著渭河公路大橋的建成通車,咸陽古渡日見式微,清渭樓遂以公產作為住宅而得以保存下來。1992年2月,咸陽市政府將清渭樓列為歷史文化名城重點單位立碑保護。1998年渭陽東路拓寬之前,人們能在東明街口渭河岸邊看到的龍王廟西側的那座三間兩層樓,便是歷史上清渭樓的最後身影。 除了清渭樓外,咸陽歷史上還曾有過秦樓、城樓、齊雲樓、井 樓、寶釵樓、貞女樓、公子樓、顯茂樓、呂祖樓、北寺樓等等,正如唐崔顥詩中所描繪的「萬戶樓台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遺憾的是,這些樓都沒有留存下來。唯獨清渭樓特殊,不但有文字記載和詠詩,而且有建築遺迹,因之知名度最高。 幸喜的是,2001年2 月,咸陽市政府作出重建清渭樓的決定,委託西北建築設計院由該院工程建築設計大師張錦秋擔綱設計:樓高51米,主樓為8層,仿宋建築,斗拱飛檐,菱花隔扇,風格柔和而絢麗。該工程投資5500多萬元,2004年10月開工建設。如今,可以與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相媲美的清渭樓,已以它瑰偉絕特的雄姿重現於世,再次矗立於渭河岸邊。

樓因詩而名,詩因樓而傳;詩與樓相映成輝,相得益彰。清渭樓其所以能流傳千古,與歷朝歷代的文人對它的吟詠是分不開的。 宋代黃孝先建成清渭樓後,登臨一覽,南眺終南翠嶂,北望畢原列冢,渭水流經腳下,古渡近在眼前,於是便心潮難平地寫下了為後人反覆吟誦的名詩《留題清渭樓》:黃翁愛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樓。為官落得官下隱,愛山不得山中游。朝看暮看山更好,古人今人空自老。天生定分不可移,白雲悠悠寄懷抱。 歷代在咸為官者及文人學士,附麗風雅,迎來送往,常於清渭樓上賞景酬唱,留下了許多詠詩。清渭樓修成八十三年後,已是北宋末年的宣和元年(1119),官陝州儀曹掾的蘇轍之孫蘇籀(1091~1163),被陝西轉運副使任諒薦入漕幕,得以與好友咸陽縣令、詩人何子應(名麒)、陳叔易等遊覽清渭樓。蘇籀的母親黃氏,乃龍圖公黃 (字師是)之女、黃孝先之曾孫女。一聽說清渭樓為其母之先祖所建,蘇籀很是喜出望外。咸陽縣令請求他們為清渭樓寫詩,蘇籀便和何子應韻,寫了一首七言長詩,描寫登樓所見:咸陽宮殿無尺瓦,直抵南山是禾稼。山巔冠闕總成塵,清渭東流無晝夜。昔時此水貫宮垣,今日淪漣縣樓下。無復秦娥洗妝水,時有村童飲牛馬。秋波泠泠泛紅葉,春天波盪桃花節。 當時還不到30歲的蘇籀,正值倜儻風流之年,來到富庶的關中作官,公務比較輕閑,心情本該不錯;可是,此時的趙宋王朝因黨爭頻繁,元氣大喪,政權土崩瓦解之勢已顯,所以蘇籀也在詩中留下了「天下書生」對故國的哀思和對興亡的無限慨嘆:何侯精采如琳琅,攜詩揖我謂我臧。我今為子登樓賦,書版一諷悲興亡。 清順治十七年(1660),江蘇太興舉人黃中璜(字筠圃)任咸陽知縣,見邑中古迹「至今猶存」,遂「俯仰憑弔,不勝低徊,簿書之暇,按籍闋韻,率成數首」,其中很有名的便是《登清渭樓二首》:其一極目煙霞里,相迎樹色叢。漢宮春草茂,秦壘暮雲蒙。群峙 山秀,長流渭水雄。臨風頻悵悵,寄慨有餘衷。其二三秦多勝跡,一望眼難空。月冷孤遺冢,雲寒蔽舊酆。村連遠樹碧,雁帶落霞紅。俯首憐清渭,潺 水自東。 中璜博學多才,任職期間,省刑慎罰,崇儒蘇困,政聲蜚然,還著有《吾餘草詩集》二卷。 據咸陽縣誌所錄,清代詩人白綸至遲作於康熙年間的「渭陽十勝」詩,其中有一首《雪洲棲雁》:紛紛塞雁雪洲前,冷落高樓望遠天。夜靜不知明月上,紅顏錦字幾千篇。雪洲,指的是咸陽縣東門外渭河中的沙嶼。傍晚時分,登高能遠遠望見盤旋在雪洲上下的南飛雁群的,當是渡口旁的清渭樓了。 同治十二年(1873)的江蘇儀征舉人、官戶部主事的嚴玉森(1838~1901,字鹿溪,號虛閣),在咸陽也寫過一首《登清渭樓》的詩:天風海水一舷中,野服山蔬萬象空。涇渭雙流涵鏡閣,漢唐千樹送花驄。關西客淚霜堆鬢,笛里江南雪滿篷。更憶真州東去路,新城十里小桃紅。 清代還有一位葛裕文,生平不詳,曾寫過一首《咸陽古渡口占》:飛渡秦川一葉舟,鄉心感觸白烏頭。西風獵獵咸原草,暮雨瀟瀟清渭樓。九井橫當三輔路,六岡遙接五陵秋。幾回立馬空追想,煙樹迎人暫小留。歷史上歌詠清渭樓的詩篇有幸能流傳至今,自然是古都咸陽的一份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是值得珍視和利用的。
推薦閱讀:

咸陽新發現163座戰國時期秦墓 墓主人多為平民
咸陽這條美到窒息的天路,震撼你的感官!

TAG:咸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