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是進步還是反動?

http://wangxiaoyang1.blog.sohu.com/115596001.html[核心提示:「五四」是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但是,作為一個群/體/性/事/件,難以掌控的「五四運動」也造成了很多誤傷,尤其是它使得「新文化運動」硬著陸。再加上某些無良心歷史學家的歪曲,五四精神終於被閹割、被扭曲。] 「五四」的重要性,是被中國御用歷史學家隆重誇讚的,甚至將這1919年這一天,作為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的分界線。 「五四」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那些人要將「五四」如此誇張?五四運動最大的遺憾是什麼?愛國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誤傷釀惡果,五四憾終生。1,「五四運動」到底因何偉大? 事件本身,大家都熟悉,簡單敘述: 1919年春夏之交發端於北京的學生運動,於5月4日達到高潮。起因是:一戰結束,巴黎和會,21條,青島從德國轉給日本,簽字否…… 通過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愛國學生讓當時的政府看到了民眾的力量,也讓民眾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這是五四運動的歷史功績。 「五四運動」最偉大的意義在於,它不是奉旨遊行,而是抗旨示威。這一點,許多人是要刻意迴避的。2,「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與五四一樣,新文化運動具體起始與結束時間,也不能嚴格確定。 19世紀以後,出現了許多覺醒的中國人,比如魏源、徐繼畬、梁廷枏,王韜、鄭觀應等,他們著書介紹西方的民主制度,一些洋務知識分子或早期維新思想家還主張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到戊戌維新時期,維新派主張「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不僅著力宣傳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民權思想,而且也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進行過提倡和介紹。 特別是嚴復的「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思想的提出,為新文化運動鋪好了最後一塊磚。 個人認為可以將1915年9 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創刊號(《青年》第1卷第1號)作為新文化運動起源。陳獨秀在該創刊號中提出「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 《新青年》從創刊之日起,一再發表文章,解釋國家、政府、個人三者的關係,歸結到一點,是要「堂堂正正以個人主義為前提」。 也就是說,新文化運動萌芽於嚴復的「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正式起始於陳獨秀的「人權和科學」,最終升華並定格為「民主與科學」。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地區,是上海,後來推廣到北京。 如果一定要確定時間的話,我個人將1919年5月4日定義為新文化運動的終結。 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在於,他使中國人第一次知道應該走出中世紀。如果沿用我朝歷史方針,按近代、現代來劃分中國歷史,我認為應當以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的《新青年》創刊號為界限,而不是五四。3,惡劣辭彙:「五四新文化運動」 御用學者們創造了這個詞,有意將兩個運動混為一談,從而使得「新文化運動」無疾而終,達到了偷梁換柱的目的。 於是,「新文化運動」成了植物人,御用學者利用「五四運動」抽去了民主與科學的精髓,戴著「愛國」的面具上場表演。 「五四」與「新文化」是有區別的。比如孫中山,他就欣賞五四,卻對新文化運動多次質疑。其實,國共兩黨與孫中山的態度基本一樣,但是他們並不想直接反對,而是曲解。這也是導致「五四新文化」這個惡劣辭彙出現的原因。4,為什麼要將「五四」那麼誇張? 如果僅僅因為是愛國學生運動,就要把五四抬那麼高,是站不住腳的。隨便舉個例子,比如12·9,其愛國意義不亞於五四。 為什麼有些人要將五四那麼誇張?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五四精神」之前,俄國剛剛進行了十月革命(其實叫十一月革命更準確)。 也就是說,1950年代以後,深受蘇聯影響的中國所謂歷史學家們,將「五四」視為對俄國十月革命的響應,所以將其提高到了本來沒有的高度。 每年一到「五四」,我就想看看那些御用文人是怎麼忽悠所謂「五四精神」的。這兩年好象少有人忽悠了。5,「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從兩個運動的核心思想說起。 「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是什麼?是「民主,科學」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麼?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注意兩組詞之間的區別。實際上,五四精神的8字方針,被某些別有用心的所謂歷史學家給閹割成了只剩「愛國」2字,或者說是讓「愛國」2字統領了表面上的8字。 其次,從形成過程來看。 新文化運動經歷了國家的苦難、思想者的覺醒,具有相當豐厚的鋪墊。 「五四」的興起,則有相當程度的偶然性。馬哲分子如果楞要習慣性地從偶然中找必然,我們也不阻攔。 第三,從方式書看。 「五四」是街頭運動。「新文化」則是思想運動,以傳媒為主要活動地點。 構成新文化運動主體的報刊很多。影響比較大期刊的有《新青年》、《太平洋》、《每周評論》、《新潮》、《國民》、《新教育》、《星期評論》、《少年中國》、《建設》、《解放與改造》、《少年世界》等11種。影響比較大的報紙有《晨報》和《晨報副刊》、《時事新報》及其副刊《學燈》、《民國日報》的副刊《覺悟》等等。 第四,從參與主體來看: 「五四」是有熱情、無思想的青年學生。一腔熱血,一心愛國。 「新文化」則是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陳獨秀、胡適是兩個最核心的人物,其他還有,魯迅,蔡元培,汪兆銘,宋教仁,等等。 第五,從思想高度來看。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司法獨立、教育獨立、輿論獨立、少數人的權利、公民權利的憲法保障,等等,遠非「五四」所能比。 第六,從兩個運動的結果來看。見下一段落。6,惡果:「五四暴雨」澆滅 「新文化火炬」 「五四精神」在新文化核心前面加了「愛國,進步」四個字。所謂「進步」是虛的,不值得深究。其真正的指向是「愛國」。 也就是說,用民族主義情緒的所謂「愛國」,覆蓋、閹割、抹殺了新文化運動的「民主,科學」。 我懷疑陳獨秀髮現了「五四」的危險傾向,所以他在「五四」運動期間,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的五項要求之一,是「市民須有絕對集會言/論/自/由權。」但他無法扭轉「五四」參與者的膚淺與狂熱。 胡適對愛國賊的警惕,最為清醒。他說:有人告訴你「犧牲你個人的自由去爭取國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訴你「為個人爭自由就是為國家爭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為社會爭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來的! ——胡適這番話,是對五四最有力的挽救,也是那些閹割五四的人最痛恨的,所以,胡適的作用,是最被當代御用文人抹殺的。 抹殺了胡適,五四還有什麼? 從這個意義上講,「五四」是中國歷史、中國思想史上的一次大倒退。中國近代剛剛亮起的現代文明火種被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狂躁給抹殺了。 愛國,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愛國賊是阻擋中國進步的最大幫凶。7,「五四」與秦始皇:故意謀殺與過失謀殺 數千年(有人說是5000年)中國歷史,只有3次思想大繁榮。 第一次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終止於暴君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第2次是20世紀的新文化運動。終止,或者說消融於「五四運動」。 第3次是黃金的1980年代……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走出中世紀的一次努力,可惜被五四給毀了。誰說好心辦不了壞事?8,如果沒有「五四」,新文化運動會死於暴力革命 當然,必然會有人問:沒有「五四」,新文化運動就能帶領中國人走出中世紀嗎? 我的回答是:即便「新文化運動」不死於「五四」,也很可能會死於其他。苦難中的思想啟蒙,很難一次成功。中國註定無法在20世紀走出中世紀。 如果沒有「五四」,新文化運動會死於暴力革命。也就是說,本來是「兵殺秀才」,現在卻是「秀才殺秀才」,內訌。 你不殺人,別人也會殺,但是現在,畢竟是你殺了人。 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中負此良友。 我並不想譴責「五四」,因為20世紀的中國充滿災難、愚昧、卑鄙、欺騙、倒退,如果連五四這個珍貴的小火花都否定,那中國真是太可憐了。我只想表達遺憾。9,總結:愛國賊的勝利,人民的苦難 說輕鬆一點,「五四」是「新文化運動」的硬著陸。 說嚴重一點,「五四」以狂風暴雨的形式,將新文化運動點亮的「民主與科學」的火炬給澆滅了。幾千年苦難的中華民族,終於葬送了迄今最後一次復興的希望。尤其後來一些無良心歷史學家利用了「五四」,曲解了「五四」,至今還在欺騙、誤導國民。 「五四」之後,中國人就在自卑與極端民族主義的泥潭中難以自由地呼吸,直到今天。 直到今天,我們居然還要做90年前就已經做過的,有關「走出中世紀」的啟蒙!!! 天不佑中華,我能奈何?!
推薦閱讀:

五四運動:引領中國走上歧途
中國官方歷史講述所隱瞞的關於巴黎和會的關鍵信息:西原貸款
他們穿越到百年前的今天,用說唱講述那天發生了什麼
高石墓成紅色游新熱點,我們重回敬佩英雄的時代
今天,再次致敬「五四」風雲人物,致敬青春

TAG:運動 | 進步 | 五四運動 | 反動 | 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