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基督各宗教及其與猶太教、伊斯蘭教的關係
許多人總是問我同樣的問題: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都是十字架?看到天主教徒老說「聖母馬利亞」,是不是他們信的是耶穌母親,而你們基督教信耶穌?甚至有一個天主教徒知道了我信基督以後直接質問我:你為什麼不信天主教?天主教比你們基督教「正規」多了。 這些問題,說穿了並不難理解,但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卻比較複雜,並且提出這些個問題本身就意味著已經對天主教、基督教兩者的區別產生了誤解。而這又涉及到了與之密切相關的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問題。在此,有必要簡單作一闡述: 一、基督教的涵義: 實際上,這三者同屬一個宗教的不同分支,這個宗教的名字就叫「基督教」。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個教派(另外還有馬龍派、景教、摩門教等一些小的分支),其中在中國新教就被稱為「基督教」。因此,這裡的「基督教」就有了廣義(所有教派)和狹義(專指新教)的區別。在這裡,以下所稱「基督教」特指廣義上的概念。
天主教上海徐家匯「聖母為天主之母堂」,亦為上海天主教會所在地
基督新教上海人民廣場的沐恩堂,亦為上海基督教會所在地
上海東正教聖母大堂,現土耳其餐廳(東正教現在中國大陸無專門教會)
大秦寺,景教(即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在中國西安的遺址。傳教士阿羅本因當時的女皇武則天好佛而將景教從教義到形式都予以佛教化,故大秦寺有明顯的佛寺痕迹,也可以說這第一個傳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是與佛教相融合的,因而至今一些保守派基督徒仍視景教為「異端」。 二、猶太教和基督教: 之所以要先提猶太教,是因為此乃基督教在公元前(即耶穌誕生前)的發端。許多人都知道基督教的《聖經》有《舊約》和《新約》上下兩冊,而猶太教則只信上冊的《舊約》,也就是在耶穌誕生前的事。包括上帝創世、亞當夏娃偷吃禁果、挪亞方舟大洪水、亞伯拉罕獻祭以及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等等故事。由於舊約聖經中上帝(即耶和華,但猶太教稱為「亞威」)從萬民中挑選了猶太人,因此在篤信猶太教的猶太人心中(並非所有猶太人都信教,比如愛因斯坦便是個泛神論的支持者),他們就是上帝的選民,耶和華神只是屬於他們民族的,而不是普世的。這也是猶太人與基督徒們互相敵視的源頭之一。
猶太教標誌「大衛王之星」,亦是以色列國旗
《舊約》中上帝對待人類是相當苛刻的,因為人類(在猶太教看來僅指猶太人)幾次違背上帝的誡命,因此神往往降下許多可怕的懲罰,最有名的就是「史前大洪水」(這個故事在全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有不同形式表達的記載,包括中國的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相爭導致大洪水也是在講同一事件,顯然很可能確有其事)。因此,《舊約全書》也被稱為「律法書」。也就是以律法誡命來約束人的行為,一旦違背了,就要受到嚴厲懲罰。 然而,人類畢竟是軟弱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強調了原始慾望「力比多」的強大,所以對上帝訂下相當苛刻的律法總是難以遵守,真要完全照著律法行事恐怕得讓人類全部毀滅了才罷。所以,在《舊約》中也有記載上帝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後採取了變通的辦法,也就是預言「彌賽亞」降世。在猶太人的希伯來文原意中,「彌賽亞」譯為「受膏者」,意即被神任命派下來拯救世人的,在基督教看來這也就是對後來耶穌降生並開啟新約時代的印證。 耶穌.基督,出生於古猶太拿撒勒的一個木匠家中,按照當時社會等級屬於「奴隸」,但後來行神跡、傳福音的經歷卻告訴所有人他的不平凡,到最後他提出自己就是《舊約》中的「彌賽亞」降世,並且以人子(即上帝的獨生子)身份來救贖世人。而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是以他一己之力去完成《舊約》中的全部律法,代替全人類因違背《舊約》而受到的懲罰,這也正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為什麼基督徒們相信遠在兩千多年的耶穌是拯救自己的最大恩典的源頭。 但是,從耶穌開始至今,猶太教就從不相信他便是「彌賽亞」,堅持認定他是一個招搖過市的騙子。而且耶穌以恩典示人,往往以寬容對待違反律法者。在猶太教看來,這就是與他們在唱反調。因此,猶太教中的法利賽人(祭司)便策划了怎麼樣謀害耶穌,最終引發了猶大出賣、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及之後的三日復活升天等經歷。從此,《新約》時代開啟。 《新約全書》便是以記述耶穌生平並講述信主得救贖的恩典為主的,因此相對於《舊約》也被為「恩典書」。簡單地說,只要信仰耶穌的救恩,你的罪就可以由耶穌被釘十字架來承擔,而不像《舊約》中非要自己來承擔違反律法的結果,同時這正是「因信稱義」的出處。當然,對「信」的理解,基督教各派有不同的認識,但總體上這也造就了和猶太教的分水嶺。 在猶太教徒看來,他們的「彌賽亞」至今還沒有降世,所以他們仍然堅守《舊約》的律法條文。在猶太教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禁忌,比如男孩子出生就要受割禮(割包皮)、不可食豬肉、不可飲酒、不可姦淫、堅守安息日不做工(星期六),這些律法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更熟悉的是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這個問題可接下來再討論。如果和真正的猶太教徒打過交道,會發現他們其實相當虔誠。但是,法利賽祭司卻是耶穌在世時唯一痛斥的,因為耶穌看到他們表面上道貌黯然背後的不堪,帶著自命不凡和不可一視對待著平信徒,認為自己是高貴的而別人都是低賤的罪人。因此,耶穌再三強調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意即不要讓猶太教祭司們的壞習慣傳染過來。很遺憾的是,從後來基督教的發展歷史來看,顯然後世子孫們並沒有能守住這一點。 正因為這些不同,也使得猶太人背上了「釘死耶穌」的罵名,這就是為什麼源出於猶太民族的基督教卻發展到後來有很強烈「排猶」色彩的原因,至今仍無休止。古往今來,猶太人為此付出了承重的代價,有意思的是聖經上早已預言了他們的磨難。
現代的猶太教大祭司(拉比),手上所持的即為半本聖經《舊約全書》,內容與基督教的舊約基本一致,但順序上有不同。 三、基督教在猶太人以外的發展和第一次大分裂: 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基督教在猶太地區的發展遭遇了空前障礙。但一個原本並非耶穌嫡傳弟子的使徒做出了創舉——將基督信仰傳到了西方,這個就是使徒保羅(天主教稱保祿)。保羅原本甚至是一個法利賽人的後代,但《新約》記載耶穌在天上遴選他為自己向外邦人傳福音,由此開創了基督教變成普適信仰而不像猶太教僅局限於單一民族的新紀元。從這個時候,「外邦人」的概念從舊約時代只是區別猶太人以外的其他民族轉向了不信基督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現在許多國人稱為「洋教」的基督教對西方人而言其實也是一個外來宗教。之所以保羅能夠順利在西方傳教,主要原因就是他出生在羅馬帝國、擁有西方人的身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一張「綠卡」。因為當時猶太人雖然自視為優等民族,但事實上耶穌誕生的時代他們已經淪為古羅馬的屬國。而那時西方世界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小國家,基本只有統一的羅馬帝國。因此,能夠在羅馬帝國傳教,也就意味著把福音傳遍了整個西方世界。 雖然開始是基督徒在信仰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羅等多神教的羅馬帝國中不斷遭受迫害,但直到羅馬帝國分裂前的最後一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開始,基督徒們有了一個翻身的機會。但這也造就了基督教會走向分裂的開始。 狄奧多西去世前,為防止兒子們爭權而做了一個可能對中國皇帝來說絕對不可能的決定:將統一的羅馬帝國分割為兩部分,分別由兩個兒子統治東、西兩塊,這也造就了後來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分裂。東羅馬帝國首都也就是東正教派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即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西羅馬帝國首都也就是現在的羅馬城和梵蒂岡。
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聖索菲亞大教堂(已被回教徒改建成清真寺)
羅馬梵蒂岡的天主教聖彼得大教堂
四、黑暗中世紀和伊斯蘭教興起: 從此,基督教在地上的獨一教會被拆成了東西兩部分,而且彼此矛盾越積越深。掌握著豐富資源和兵力優勢的西羅馬帝國天主教會宣稱自己才是耶穌親傳的教會,並且建立了教皇制度(天主教一般稱為「教宗」)。在天主教內,神職人員擁有高於平信徒的權力,從神父、主教、紅衣主教到教皇都享有特權。為了征服東邊的土地,梵蒂岡教皇曾興起九次十字軍東征,其中有兩次就是專門針對東正教會的。而在整個西方世界,從此便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 可能很多人包括現代的天主教徒難以想像,當時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泛宗教化,甚至很少有娛樂活動。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天主教會禁止普通信徒看聖經,聲稱只有教會才有解釋聖經的唯一權威,要了解聖經內容只有找神父講解。而在看似一片聖潔的教會內部卻充斥著淫亂和不堪,幾任教皇都有自己的情人、並且出現大量和修女私通的醜事。但在當時,任何人敢對此質疑就要遭受火刑等可怕的處罰。至今許多人對基督教的誤解均是源自天主教會當時所行這些不堪之事。
天主教玫瑰念珠
東正教念珠
與此同時,在公元570年一個叫穆罕默德的阿拉伯人出生了,他的出現也改變了阿拉伯人的命運。他宣稱自己接受真主的啟示而傳播伊斯蘭教,但同時他也承認猶太教的《舊約》和基督教的《新約》也是先知所傳神的話語。也就是說,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基督徒一樣,共同信奉獨一的上帝。只是,在他們那裡稱為真主安拉。 與基督教不同,穆斯林雖然相信在他們《古蘭經》中稱為「爾薩」的耶穌是一位先知,卻不承認他是上帝之子,因此在伊斯蘭教中也就沒有了「三位一體」之說。在他們看來,真主派下多位先知,而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他所傳《古蘭經》也是繼《舊約》和《新約》等多種經書以後的最後一部經典。所以,對真正的穆斯林來說,其實對《新舊約》聖經是應當抱以尊重的態度的。當然,穆斯林認為《新約》中過分抬高耶穌的地位而抹煞了真神本身,因此是持批判地接受。因為三者都相信獨一真神和自認為是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的子孫,有人稱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為「天啟三大教」或「亞伯拉罕三大教」。 同樣,因為這些緣故在穆斯林口中穆罕默德只是一位「復興者」而不是「伊斯蘭教創始人」,他們堅信舊約、新約時代也是他們的一部分,只是被基督教給「歪曲」了。而恰恰由於這一點不同,導致了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的爭戰。最後的結果,是覬覦已久的東正教派中心「君士坦丁堡」落入了他們手中,成為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市。 不過,伊斯蘭教相對於基督教而言有很強的民族性。而且伊斯蘭教由於強調「復興」被基督教「歪曲」的時代,因而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舊約時代所強調的律法。因此,這就是為什麼穆斯林所遵守的誡命往往和猶太教相同的原因,相當一段時間兩者同時來到中國以後因國人無法正確分辨而乾脆統稱為「回回」。 當然,伊斯蘭教內部也有教派之爭,主要是信穆罕默德堂弟阿里為其唯一繼承人(穆斯林稱「哈里發」)的什葉派(伊朗國教),以及更追求原教旨主義的遜尼派(薩達姆即為該派代表,中國各民族的穆斯林亦多為遜尼派,同時亦為土耳其國教)。
遜尼派信徒高舉薩達姆畫像示威
伊朗最高領袖、什葉派大阿訇哈梅內伊,旁邊畫像上為伊朗國父霍梅尼
五、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 漫長的一千多年禁錮導致了整個歐洲世界處於極度封閉的狀態,到了16世紀,隨著大航海時代的興起,人們的眼界也開始開放。隨著一場席捲歐亞大陸的黑死病,也帶來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上帝終於決心要打破天主教會獨裁恐怖統治的歷史,便使得一個叫馬丁.路德的神父第一次捅破了羅馬教會那層掩蓋自己丑惡一面的窗戶紙。
一切就源自這張看似破敗不堪的紙,天主教會稱為「贖罪券」的東西。時任教皇烏爾班二世為了興建聖彼得大教堂募集資金,便發行了這一張券。聲稱教會掌握了「功德庫」,儲存基督無限的恩功,和殉道聖徒的多餘有限善功,可以撥給信徒,以抵減他們犯罪應得的刑罰。凡購買這張券,便可贖罪。這一行為,也直接導致了天主教會的自掘墳墓。 以馬丁.路德為首的反對者不斷痛斥教皇和天主教會這一無恥行為,並開始自立門戶。教皇企圖逮捕反叛者,但馬丁.路德由於獲得德國地方貴族的庇護而倖免,並由此創立新教的第一個宗派信義宗(又稱路德宗),堅決主張「因信稱義」而不是靠什麼「善功」或者「贖罪券」,這也是新教在信仰上與天主教的最大區別。 與此同時,法國人加爾文也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宗派「加爾文宗」(又稱「歸正宗」),強調信徒需要不斷自省以回歸正統的基督信仰。有了這兩個前車之鑒,各個教派紛紛開始走向獨立。此外,英王亨利八世由於在自己的婚姻問題上與天主教會相左(當時天主教會強調權柄乃神所授,因此歐洲各國國王都要聽命於代表神的教皇領導),由此宣布脫離天主教,形成了「聖公會」(又稱「安立甘宗」)。
聖公會標誌
信義宗標誌:路德玫瑰
當然,就人格而言,路德、加爾文等新教倡導者也並非盡善盡美。例如路德為了堅持自己的信仰就使人將與自己相背的重浸禮派信徒推入河中淹死,加爾文也在自己的教區頻頻使用火刑處罰與自己持不同觀點者。 由此可見,與之前的東正教、天主教不同,「新教」不是單一教會的稱呼,而是一個統稱。除了信義宗、歸正宗和聖公會三大派以外,之後又形成了衛斯理派、福音派、靈恩派、再洗禮派等多個教會。從此,基督教在地上的教會便形成了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三大派的形勢。
天主教帶基督像的十字架
最簡單的新教十字架(上海國際禮拜堂)
東正教十字架,三個十字架上下相疊象徵基督救恩源源不斷
六、基督教天主、東正、新教三派區別: 要說三者的主要區分,其實應該說是新教和天主教的區別。因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在信仰觀念上、教義上和宗教儀式上幾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區別就是對教皇權威的認同。而對新教來說,在教義首先就是對「因信稱義」的理解。新教強調信念佔據第一位,天主教則認為除了信念還需要有行為。看起來,似乎天主教對「信」的理解更「人性化」,事實上新教認為正是由於不經意地誇大「行為」導致了忽略了「信」這個常人無法看得見的本體,在人前多做幾件善事能騙得了人、卻騙不了上帝,因為一個「信」的人自然會在行為上體現出「善」,這種行為不是刻意去標榜的。這一點,成了在教義上爭論的最大焦點。 其次在教會領導權威上,新教和東正教的觀念一致,所以在宗教改革運動之後,東正教曾經對新教持觀望態度,兩者也有過一定的接觸與合作,但最終因為沒能達成共識而仍然分道揚鑣。正因為過分誇大了教皇和其他神職人員的權威,為了讓平信徒在沒有神職人員在場的前提下能夠認識神、向神禱告,便把耶穌的生母瑪利亞作為除耶穌以外又一個「中保人」。這也是為什麼天主教徒平時總是向「聖母瑪利亞」祈求而非直接向神禱告的原因,因為他們規定世人離神甚遠,必須通過中保人或者神職人員代求方可。平時天主教徒手中的「玫瑰念珠」便是向聖母瑪利亞禱告的工具。但在新教看來,這顯然違背基督唯一救恩的原則。 另外,天主教聖經比新教在《舊約》部分多了七卷,裡面涉及到一些諸如「煉獄」之類的問題。天主教相信任何人死後都需要到「煉獄」接受刑罰,以換得新生,然後才有機會升入天堂。如果在世親人能夠為其作功德,便可使其得到救贖。但在新教徒看來,這顯然是翻版佛教的產物。更因為這七卷「聖經」非希伯來文所書、非神默示的經典,故而不予以承認。 最後則是一些形式上的問題。比如基層神職人員的稱謂(新教稱牧師、天主教稱神父、東正教則稱神甫)、衣著、儀式上的區別、是否可以在教堂內放置聖像等等。天主教的「聖事」有七件:包括聖洗、堅振、聖體(聖餐)、終傅(臨終儀式)、告解(懺悔)、神品、婚配等,而新教只有洗禮和聖餐兩件。其中天主教看來新教的「聖餐」只算「半件聖事」,因為天主教相信聖餐代表真的吃下耶穌身體得救,而新教認為這只是紀念耶穌的一種儀式。此外,新教徒可以領代表耶穌身體的聖餅(無酵餅)和寶血(葡萄汁)、而天主教內只有神職人員有資格領寶血。但個人認為,這些形式上問題並非關鍵,有些更是為了刻意體現出不同而人為加上去的。關鍵是對信仰本身的差異。
基督新教牧師
天主教神父,在衣著上更顯華麗
東正教俄羅斯大主教和普京
當然,由於都信仰著獨一真神和十字架上的耶穌。目前天主教和新教都在不同層面上強調「合一」,但天主教更趨向於試圖讓所有分裂出去的教會都重新併入自己的麾下,而新教則是站在「求同存異」的立場上。唯有東正教依然保持獨善其身,曾和中國境內的東正教徒接觸,大多顯得不十分友善,也不屑於和其他基督教派達成什麼共識,甚至認為其他教派信仰的並非和自己一樣的上帝,這本身亦導致了東正教在發展上的受限。
沈潔
2013年2月22日
推薦閱讀:
※猶太人的歷史(2-10)天塌地陷:可拉叛變與會幕之災
※美國遇到以色列:棒槌大哥與桀驁小弟的碰撞
※【天然酵種Challah哈拉】猶太教最傳統的麵包
※無數神秘學者反覆叨念的【卡巴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猶太教與佛教的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