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百何和《人民的名義》開八:有了孩子也挽救不了失敗的婚姻
最近,我們被《人民的名義》和白百何事件刷屏了,這兩件事看起來不沾邊,但其中對婚姻、對子女的態度卻值得我們反思:好的婚姻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為了孩子,就必須維持名存實亡的婚姻嗎?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答案。
全文6623字,文章很有料,值得慢慢讀,八妹讀了大概6分鐘~
文:子非魚
來源:家長進化論(ID:parentsup)
公號簡介:高冷、嚴肅、名校控。
與你一起,成長自己,成就孩子。
最近,難得好劇《人民的名義》大火,為了不讓自己落伍,我也斷斷續續看了幾集。
不得不說,男性世界的權力較量,的確十分精彩。演技高超的老戲骨們,將叱吒政壇數載的政客演繹得血肉豐滿,看得人直呼爽快,年輕人也能從中學到許多職場話術、情商要領和處世之道。
不過,從最近幾集中,我還是憑著女性敏銳的雷達,探測到一絲老舊女性觀的意味。
其實,關於《人民的名義》中對女性形象的刻板詮釋,這些方面已經有自媒體做過分析了。
比如,高小琴即使是成功女企業家,也需要有高官和權力傍身,才能在商界如魚得水;再比如,哪怕優秀、正直、性格豐滿如陸亦可,依舊會因為三十未嫁而成為父母心中的老大難。
我只說我觀察到的一點,是關於祁同偉家庭的。
祁同偉與妻子梁璐,一個曾經的寒門子弟、學生明星,現在的公安廳長,一個從前的高官之後、學校校花,今天的大學教授。
大家都知道,他們的結合,要歸因於祁同偉對權力巔峰的深切嚮往、與初戀之間的陰差陽錯,以及梁璐之父盛權在握的巨大推動。
而這一段婚姻,看似萬事俱備,然而唯獨缺乏的,就是婚姻中最重要的要素——兩情相悅。
所以,他們的婚姻名存實亡、分道揚鑣,是不言自喻的一件事。
祁同偉勾搭了女企業家高小琴,梁璐則在追憶過往中,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產生了懷疑。不過,這樁本來就由政治權力促成的聯姻,也註定要繼續為了權力而犧牲感情。
所以,就有了吳老師勸梁璐繼續隱忍,等到祁同偉榮升副省長,再享受隨之而來的夫榮妻貴。
也有了梁璐對多年無子的再三遺憾,認為有了孩子就能拴住丈夫的心,殊不知,只有利益、沒有愛情的婚姻,即便有個孩子,也終究無法進入侯亮平夫婦那種其樂融融的狀態。
回歸現實生活,你我的身邊,其實根本不乏這樣的人。
他們以為生個孩子就能拯救婚姻,而且在面對婚姻危機時,也不從夫妻雙方分析問題,反而希望用孩子牽制對方。
他們的核心觀念,也是「孩子就能讓婚姻幸福,孩子可以拴住對方的心」。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兩天爆發的「白百何出軌事件」,就詮釋了答案。
對此,有的人概嘆,名存實亡、利益捆綁的婚姻,如果不能一拍而散,就只有各自尋歡作樂。
有的人則笑言,白百何那根本不算出軌,反而是女權之極大體現的嫖娼,就連那個還算不上「小鮮肉」的男主角,也得了一個「小家禽」的美名。
總之,白百何與陳羽凡夫婦,縱使雙雙事業成功、人設完美,兒子又聰明可愛,也終究逃不過如今的尷尬局面。
孩子,並沒有拴住夫妻二人的心,成為幸福家庭的粘合劑,反而會因為父母的婚姻問題,而備受傷害。
今天這篇文章,就將《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梁璐夫婦,和被群嘲的白百何事件作為引子,來探查一下,孩子究竟是不是婚姻幸福的催化劑。
有研究說,孩子是婚姻幸福的掠奪者
孩子的到來,會讓我們的婚姻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關於「孩子與婚姻質量」的研究,在過去三十年間層出不窮。而各種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婚姻專家的研究結論,也會因為數據選擇、社會背景和文化差異,而出現十分不同的結果。
現在,我們就簡要說說,關於這類研究,科學家都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
一大主流結論,就是「第一個孩子的到來,會使婚姻質量、生活滿意度出現下降」。
2009年,《紐約時報》就有一篇文章,對近20年關於「孩子如何影響婚姻」的研究做了總結,結論是,婚姻幸福感和滿意度的變化,並不是線性的,而是呈U型的曲線狀態。
也就是說,當人們第一次做了父母以後,婚姻質量會開始下降,而在孩子離家以後,如果兩夫妻還在一起,那麼婚姻質量就會慢慢上升。
其中,婚姻質量的最低點,都落在婚後的12-15年之間。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Gilbert的研究,就證明了這一點。
他發現,孩子並不能作為婚姻幸福的來源。第一個孩子的來臨,會直接拉低夫妻的婚姻滿意度,尤其是家中有年幼孩子的夫妻,幸福感最低。對於女性,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在幸福程度上,其實和打掃房間無異。
還有一項針對20000名澳大利亞人的研究說,婚姻最幸福的女性,結婚時間通常少於3年,而且沒有孩子,她們的伴侶至少比她們年輕五歲,身心健康、學歷較高。
婚姻最不幸福的女性,通常已經結婚10-19年,還有未成年的孩子,丈夫通常年長5歲以上,妻子願意嘗試新事物,而丈夫刻板老套、有煙酒習慣。
另一項持續了20年的英國研究,佐證了以上一點。這個研究告訴我們,擁有最美滿婚姻的夫妻,具有以下特點:
結婚5年以下;
沒有孩子;
都有大學學歷;
丈夫有工作。
2011年,美國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的調查也發現,有孩子的夫妻,要比沒有孩子的夫妻更容易抑鬱。
前者幸福感和滿足感下降的速率,要比後者高出兩倍,而假若成為父母起源於意外懷孕,那麼兩人的親密關係,則可能遭受更大的負面影響。
此外,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的研究,對5000名英國人和美國人的數據做了研究,他們發現,為人父母,會讓人經歷更多的情緒起伏的幸福感變化。
一方面,人們會因為孩子的到來而經歷更多興奮、愉悅的時刻,但另一方面,他們依然也會因為家庭結構的變動,而承受更多的生活壓力和消極情緒。
而這種壓力與幸福混雜的狀態,會讓父母們更容易對自己的婚姻感到不滿。
因此,在這個研究中,無孩子的夫妻,對婚姻關係和配偶一方更加滿意,對自己的親密關係也更加上心。
不過,對於婚姻和生活的滿意度,男性和女性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在開放大學的研究中,媽媽們對婚姻質量的滿意度最低,而她們對生活幸福感的評價,卻是所有樣本組中最高的,甚至也高於沒有孩子的女性。
這可能是因為,媽媽們會將孩子當做生命中的No.1,所以孩子帶來的愉悅感,能部分填補婚姻中凸顯出的空虛感、孤獨感。
所以,媽媽們是矛盾的綜合體,她們認為孩子讓家庭生活變得幸福,卻對自己的婚姻關係最不滿意,也認為丈夫處處存在毛病。
那麼,丈夫們的婚姻滿意度如何呢?
既然研究中說,有了孩子的夫妻,婚姻滿意度普遍都不如沒有孩子的夫妻,那就說明,丈夫們的婚姻滿意度,也是不容樂觀。
開放大學的研究中,當被問到「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時,媽媽們會說「孩子」,而爸爸們會說「妻子」。
這一點,相信很多媽媽都有同感。
在孩子還年幼時,很多媽媽都忘記了「婚姻中的夫妻關係,應該始終重於親子關係」的道理,重視孩子多過了關心丈夫,因此丈夫們可能會普遍感覺自己受到了冷落。
於是,媽媽們一邊為孩子鞠躬盡瘁,一邊因為丈夫的若即若離和隱形功能,而牢騷滿腹;而爸爸們呢,既不是妻子的最愛,也可能不是孩子的最愛,繼而在妻子與孩子建立起的隱形屏障之外,就真的成為了隱形爸爸。
雙方都感到對婚姻不滿,也都對對方心存怨懟。因此,婚姻滿意度的下降,也是在所難免。
除了「孩子讓婚姻幸福感下降」的研究結論,當然還有研究發現,孩子並不會對婚姻造成威脅。
比如,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就曾對180萬名34-46歲的美國人做了調查。他們發現,有孩子和沒孩子的夫妻,如果將其他因素(收入、學歷、宗教、健康程度)剔除在外,兩者的生活滿意度差別很小。
而且,在這個研究中,家中有孩子的夫妻,可能收入更高、學歷更高、宗教傾向性更強,健康程度也更好,而這些因素,都能夠增加生活滿意度。
甚至還有一項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發現,如果將婚姻狀況、性別、年齡、收入和學歷等因素考慮在內,已婚之人,特別是已婚女性,生活滿意度會隨著孩子的增加而增加。
也就是說,對於媽媽們來說,孩子越多,她們對生活就越滿意。
不過,在這兩個研究中,考量的都是「生活滿意度」,而不是「婚姻滿意度」或者「婚姻幸福感」。
要知道,對生活滿意,並不代表著對婚姻滿意。
開放大學的研究也說明,媽媽們可能對婚姻質量嗤之以鼻,但因為有孩子的愛意和陪伴,她們對生活還是十分滿意的。
倘若物質充足、事業有成、家人健康,再加上配偶事業也不錯,那麼即便婚姻煩惱多多,可能也不會太影響生活滿意度。
看來,對於大多數女性,孩子來臨以後,丈夫的愛,就從必需品,貶值為了可有可無之物。這種變化中,既有媽媽們精力不足的主動忽略,也有身陷育兒壓力時,指望不上隱形丈夫的被動無奈。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這裡詮釋得剛剛好。
所以,如果將這部分的兩大主流研究結論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出:
第一個孩子的來臨,的確會讓婚姻面臨危機和考驗,致使夫妻雙方對婚姻的滿意度下降。
而假若生活其他方面條件不錯,有孩子的夫婦,尤其是媽媽們的生活滿意度,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為什麼孩子會變成婚姻殺手?
這一點,從各位家長的生活經歷來看的話,可能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只做簡要解釋。
首先,孩子的來臨,收走了大部分夫妻的生活自由。
二人世界時,可以隨時出去吃飯、看電影、旅行或者出差,而一生孩子,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提前計劃。如果長期有老人或者保姆幫助還好,而如果自己帶孩子,就必須做出犧牲。要麼用金錢換來自由,要麼用事業機會換來家庭時間。
其次,為人父母,會整體改變夫妻相處模式,以及家庭的動態關係。
隨著夫妻深入育兒的各種細節,兩個人會越來越像育兒工作夥伴,吃飯聊天都圍繞著孩子,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等其他家人的注意力,也會幾乎全然放在孩子身上。
這種「孩子密集型」的家庭生活,會讓夫妻之間漸漸有了距離,開始計較分工、責任、權利義務和付出回報,而育兒中各種耗費時間精力的瑣事,也會在消耗耐心、意志力的同時,逐漸消磨兩人的感情。
為了讓家庭良好運轉,夫妻會不斷討論孩子、商量分工,一邊還要為孩子的未來而擔憂。
我們會忘記談論孩子意外的話題,比如工作、八卦以及對社會事務的看法,也會在不經意中忽略掉對方的感情、需求和細微變化,更別說日常的性生活和情感調劑了。
有研究指出,即便是同性婚姻,孩子的到來,也會導致婚姻關係出現裂痕,對性生活的滿意度也會隨之下降。
於是,媽媽們(或同性婚姻中主要育兒者)承擔著超額的生活壓力和心理壓力,忍受著與社會隔離的孤立感,以及婚姻觸礁時的焦慮感,和事業放緩後的價值萎縮感。
而爸爸們,面臨著妻子的指責和忽略,擔負著更大的生活壓力和更長的工作時間,從而加重了心中的愧疚感,也被巨大的責任感壓得喘不過氣。
這種心理壓力,不僅僅會影響二人的夫妻關係,更可能帶來許多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問題,比如抑鬱、焦慮和其他精神疾病。
我們曾在《媽媽產後抑鬱,為什麼會傷害孩子大腦?》一文中說過,女性產後抑鬱的一大誘因,就是生活環境中的壓力,和家人支持不足的孤立感。
總之,這種從愛人到父母的身份變換,從夫妻到育兒夥伴的角色轉移,並非所有的夫妻都能安然應對。
為人父母這麼神聖的事情,讓我們漸漸忘記了浪漫愛情和身體需求,也忘記了婚姻需要持續的愛意表達,和最基本的理解與包容。
這樣看來,說「孩子是我們的債主」,其實還是有道理的。
孩子讓我們倍感幸福、充滿愉悅,卻收走了我們婚姻中關於愛情和自由的稅,讓我們成為了愛人的最佳差評師,背離了婚姻建立最初的希冀和憧憬,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和成本。
婚姻之中,最重要的是孩子嗎?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孩子讓我們的婚姻觸礁,那麼不生孩子,人生就會變得幸福嗎?
換句話說,孩子,是我們婚姻危機的唯一罪魁禍首嗎?
回到《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夫婦,他們沒有孩子,婚姻就幸福了嗎?有了孩子,他們婚姻就能幸福嗎?
想必你已經知道答案。
他們之間沒有愛,所以無論有沒有孩子,婚姻都難以幸福。
孩子是父母人性的照妖鏡,也是婚姻問題的顯像儀。
在本來就暗瘡遍布的婚姻中,即使沒有孩子帶來的真實考驗和壓力,人們也會因為某次意外、某場大病或者某場爭吵,而徹底撕破表面的和諧。
從這一點說,相信你已經明白,婚姻幸福,其實孩子並不是最大的決定要素。
只有處於好的婚姻,人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讓已婚人士的幸福感,高於未婚人群。而如果婚姻很糟糕,孩子的到來,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壓力、消極情緒,只會讓婚姻比糟糕更糟糕。
還有研究發現,如果婚姻幸福,那麼有了孩子以後,夫妻雙方,尤其是媽媽們,會認為生活更有意義,也有了更重要的奮鬥目標。比如,有57%的已婚媽媽,認為自己有明確、高度的生活目標,而只有40%沒有孩子的妻子,認為自己有重要的生活目標。
所以,好的婚姻中,孩子的到來,才會讓夫妻雙方更加幸福。
壞的婚姻里,孩子只帶來的壓力和問題,能夠讓潛藏在冰山下的矛盾一併激化,加速婚姻覆滅的進程。
那麼,什麼是好的婚姻?
總而言之,一段健康的婚姻,是滿足的、穩定的、性感的婚姻。
借鑒一個研究中的定義,好的婚姻有三個方面:
A、歷史因素:
在一個完整的、運行的家庭中成長;
父母是很好的(並非完美的)婚姻、兩性關係榜樣;
父母心理都比較健康。
B、婚前考慮因素:
至少21歲結婚,且之前沒有懷孕;
為了積極原因而結婚,或為了愛情而結婚,而不是因為想儘早結束孤獨,或迫於父母、同齡人壓力、擺脫糟糕生活而結婚;
了解伴侶至少長達一年以上;
在社會經濟地位、種族、宗教、學歷方面有更多契合點;
有身體上的吸引,能夠自然而然形成一段親密的兩性關係;
可以自如談論生活中的大事:工作、金錢、孩子、居住地等;
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
同時把伴侶當作值得尊敬的、值得信任的摯友;
如果同居,至少以婚姻為目的,而不是得過且過、看情況而定。
C、初婚後考慮因素:
在初婚的兩年內,婚姻關係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而且親密感是逐漸增強、更加堅韌的;
在處理分歧和矛盾時,兩人能夠發展出互利的、相互認同的相處模式;
至少在結婚兩年後才開始考慮生育計劃;
兩人能發展出一段舒適的、有效的,且包含了親密感、愉悅感和情色感(eroticism)的性關係;
將可解決的分歧、矛盾維持在30%以內,50%-60%的問題是可改變的,10%-20%是可妥協或可以協商讓步解決的;
對於自己和婚姻,保持積極的、現實的期待。
除了好的婚姻,還有什麼樣的婚姻中,孩子的到來會讓婚姻更令人滿意?
一些社會學家的研究發現,和年齡大的父母相比,17-25歲時做父母的人,生活滿意度、婚姻幸福感要更低。
而晚婚晚育的夫妻,會隨著育兒的深入,而獲得更多的生活滿意度和婚姻幸福感,而更多年輕父母,則會因為育兒瑣事而耐心耗盡、婚姻遇險。
所以,如果從婚姻幸福度的方面考慮,推遲生育,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婚姻裂痕。
這一點,從我們的《年輕女孩如何做出生育規劃?》一文中也有所體現。
裡面的研究證實,34歲左右選擇生孩子,心理狀態更加成熟,物質條件和事業前景也更加從容,人們對於孩子的期待程度也會跟高,因此成為父母的準備更加充足,從而會在有了孩子以後,壓力更小、情緒更加積極。
而媽媽的情緒積極、心態穩定,被證明可以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自控能力,減少情感問題,又豈會增強0-3歲的認知能力發展。這種好處,還相當於增加50000美元的家庭收入。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得出結論:
要想讓自己在有了孩子以後依然婚姻幸福、生活美滿,首先需要從外在條件到內在價值觀,進行謹慎擇偶,然後在生育之前,做好心理、生理、物質等方面的充分準備,對生育以後的家庭變化、角色轉換有足夠的預期,從而避免過度的失望情緒。
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就是partner happiness = children,而不要企圖實現partner children =happiness。
結語現在我們知道了,孩子既可以是幸福婚姻的催化劑,也可以成為糟糕婚姻的替罪羊,婚姻質量是最關鍵的前提。
雖然研究事實已經擺明,孩子的到來,可能會讓夫妻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和壓力,從而影響婚姻滿意度。但這些問題和壓力,其實都可以通過主動努力去避免的。
如果擔心孩子成為生活全部中心,而讓妻子精神緊張、丈夫備受忽略,那麼就可以嘗試尋求外界幫助,留出空間給二人世界,無論是外出用餐還是看場電影,都可以暫時緩解壓力、加固愛情。
此外,媽媽們務必隨時提醒自己,親子關係只是緣分一場,需要鍛煉孩子脫離母體的能力,而夫妻二人,才能相伴到老。
所以,愛護孩子之餘,請別忽略了丈夫。
爸爸們,也需要在妻子產後,以及孩子尚年幼的階段,多多理解妻子的孤立感、無助感和價值缺失感,用細節中的愛意悄悄溫暖她。
而上文中開放大學的研究也發現,當問到「你對親密關係中的哪一方面最珍視」時,很多人都會首先說,他們最難忘的,就是生活細節中不經意的愛意表達。
比如,勞累時刻的一個擁抱、一杯熱茶,也可能是失意時刻的一句「我愛你」、「我懂你」。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說過一句讓我感慨萬千的話,「也許婚姻到了最後,真的都變成了親情,而支撐雙方走過漫長婚姻荒原的,正是一個個你可能甚至都記不住的小細節」。
如果不想讓孩子打敗愛情,不妨用心經營生活中的愛意小細節吧。
------我是八妹有話說的分割線------
如果婚姻本身就有問題,孩子的到來只是讓問題更加凸顯。好的婚姻關係離不開日常的精心呵護,結婚需謹慎,生子更需謹慎。結婚生子,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讀完這篇文章的你,又有什麼收穫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家長進化論(ID:parentsup)公號簡介:高冷、嚴肅、名校控。與你一起,成長自己,成就孩子。
推薦閱讀:
※導致人生失敗的根源
※來給大家展示一下國內985創新學院的教育成果:成果=失敗
※《中國新歌聲第二季》總決賽未排名冠軍就代表著失敗嗎?
※大學沒考好,戀愛遇渣男,工作不順,是什麼支撐著你度過這麼失敗的人生?
※孫子兵法智慧:不要聽成功者的忽悠,去找失敗者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