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百位皇帝的判詞(3)

中國百位皇帝的判詞(3)歷史為中國百位皇帝寫下的判詞趙開雷繪《中國帝王圖》  41、北魏宣武帝元恪——功過參半的皇帝北魏在元恪統治時期國勢達到了頂峰,他趁南朝政治昏暴之時,大舉進攻南朝,並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延續了父親的漢化改革,鞏固了元宏的漢化成果,擴建洛陽,使之更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他躊躇滿志,渴望做出一番成績,但是他姑息污官,寵信外戚,最後將北魏又推向了深淵。在其統治後期,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雖然他採取了一定的辦法來鎮壓,這也耗費了他太多的精力,使他過早病逝  42、隋文帝楊堅——亂世走出的明君隋文帝以外戚身份專權,逼迫外孫宇文闡讓位,取代北周,建立起大隋。和每個開國的皇帝一樣,隋文帝用非常的手段取得了政權。有人說他狠毒,有人說隋朝沒有一個皇帝得到善終就是他應得的報應。但是,評價皇帝,我們不能僅僅用普通的道德觀點來衡量這些,一個政權取代另一個政權必有其進步的一面。無論從社會發展,還是社會更迭來看,楊堅能登上龍庭,都是一種必然。況且,他勤儉自律,善待百姓,能在街上給百姓讓路,能只娶一個獨孤皇后,這是一般的皇帝所無法做到的。至於殘暴,作為一個政權的統治者,他完全有必要或者有理由維護自己的地位,這在所有的皇帝中是幾乎都存在的現象。總體來說,他還是個優秀的明君。  43、隋煬帝楊廣——千古唾棄的君王楊廣的父親楊堅,北征突厥,南平陳國,結束了從東漢滅亡以來長達四個世紀的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在他當政的二十幾年中,隋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為他兒子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卻是一個荒淫無度,統治殘暴,堪與胡亥齊名的昏君。他恃才傲物,但卻缺少高尚的靈魂,所以,他用「聰明」的狠辣手段,在短短的十數年間,就斷送了自己的王朝。可謂善惡到頭終有恨,當宇文化及的長中勒在他脖頸的那一刻,他是否為自己的所做感到過一點後悔?他是否會對明天的陽光有些許留戀?然而,往事已矣  44、唐高祖李淵——唐朝開國君主縱觀唐高祖李淵的一生,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顯赫的人物,在當時也是如此。李淵7歲就當了唐國公,此後平步青雲,最終成了唐朝的開國皇帝。他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表現出來的老練沉穩及他一些手腕,都是當時和他爭天下的很多人所不及的。李淵也很有才智,雖然唐初政局未穩,但是他照樣開疆拓土,修明改治。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們相信他會有更大的作為,無奈的卻是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深刻地明白了作為皇帝的悲哀。原來人們可以為了權力不顧一切的,就如同當初自己的種種。李淵本可以光芒照人,但更加耀眼的則是他的兒子李世民。有子若此,李淵不知是該高興,還是嘆息……  45、唐太宗李世民——貞觀聖主,一代明君「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因此而成為一代明君。他一直被尊奉為「真命天子」,是因為他有著遠大的志向和堅韌的毅力;有著遠見卓識;有果敢狠辣之心;有容忍納賢之德;有知人善用之術。這樣的人放在如今,也會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人,而作為皇帝的他,這樣的德行也可以說是萬民之福。他勵精圖治,重用賢才,善於納諫,改革政治制度,發展社會經濟,提倡學術文化,創造了歷史上少見的盛世現象。  46、唐高宗李治——強光之下的黯淡提起高宗李治,可能略微了解歷史的人,都很熟悉他。但是他所為人所知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昏庸,或是自己賢能,而是他找了父親的妃子做了自己的皇后,這個皇后又自立為帝——武則天。在唐朝建立政權後,因為在李淵、李世民以及武則天的掩映下,李治一直被人們所遺忘,他所做出的功績也不為人所知,甚至有點成績也被歸到了武則天的名下。他為人淳樸、善良、重情,或許正是他表露出了人性中太多的善,才會被世人認為軟弱。如果他是個普通人,他一定是個好人。然而遺憾的是:他是皇帝,他需要有作為皇帝所必須的政治素養與干政權謀。  47、唐中宗李顯——被妻兒毒殺的皇權殉葬者李顯的整個人生都是悲哀的。因為他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在做著別人手中的棋子。從他出生到死亡,命運就被捏在兩個女人手裡。在母親武則天的光環掩映之下,基本沒有他自主的機會;終於自由了,又被操縱在韋後與女兒手裡,甚至被害了性命。雖然他兩次稱帝,雖然他做了幾年的皇帝,但是,真正自己說了算的事,可謂屈指可數。他在吃了自己最愛的妻兒送來的膳食而遭毒死的時候,不知道他可曾想過:稱不稱帝到底哪個更幸運?  48、唐睿宗李旦——夾縫中的艱難行走李旦和哥哥李顯一樣,都是兩度做了皇帝的君王。而且他們的經歷也都差不多,都是第一次受制於他們的母親武則天。只是後來他是夾在了妹妹太平公主和兒子李隆基之間。所以,他這前後兩次登基都沒有感覺到作為帝王的尊嚴。嚴酷的宮延鬥爭,讓他覺得很厭倦,於是後來自己甘願退居為太上皇,將帝位傳給了兒子,而自己卻去潛心鑽研文字訓詁以及書法,逃離了政治鬥爭,又把帝位給了自己比較能幹的兒子,這大概也是他一生做出的最好選擇。  49、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千古一女皇她以不同的身份主持了初唐半個世紀的政局,其影響可堪與任何一個頗有成就的帝王相媲美。在其當權時期,生產發展、經濟發展、人口增加、疆土開拓,這都是她所做出的業績。可以說,無論是在人才儲備還是經濟整合方面,都應該承認在開元盛世里,有著武則天不可磨滅的功勞。在那個男權時代,作為一個女人要想坐到皇帝的位置,不可能一直的循規蹈矩、溫柔善良,她是做過一些超平「女人」角色以外的事,但是,如果不如此的話,那麼也不會有武周聖神皇帝的稱呼。如果男人都有追逐權力的慾望,那麼女人為什麼不可以?為什麼李世民殺兄逼父,卻能被人理解?為什麼武則天做了些「殘忍」的事,就一直被人們口誅筆伐?「無字碑」上,有人評價說她認為自己功勞大,無以表述;有人認為她的意思是任人評說。其實,任何評說或者都是正確的,也或許都是錯誤的,她在用沉默抗議!  50、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的開創與葬送者唐玄宗是個半明半昏的皇帝,他曾撥亂反正,救大唐於危難,開創了「開元盛世」,卻也在這中間滋生出驕奢的惡性。他重用的奸佞高力士、李林甫、楊國忠長期執掌朝綱;他生產奢侈放蕩,納兒媳楊玉環為自己的貴妃,朝不上朝,夜不罷宴,終於引發了安史之亂。從「開元盛世」到「天寶之亂」,唐玄宗走了一條由盛而衰的道路,在一些人的眼中,他就是個可悲的皇帝,因為開元盛世是承蒙了祖宗的先績,很有些借了大樹乘把涼的意思,而到後來的安史之亂以及寵幸楊貴妃等等都是他錯庸的表現。站在歷史的後來而評論先期,除卻個人的偏好,我們更多的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開元時期「糾之以典刑,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還是值得肯定的。社會是發展的,人也是會變的,當一個人做了幾十年的皇帝,有點驕傲自滿、自以為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走過的一生,正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51、唐肅宗李亨——戡亂有為,治國無方如果長期壓抑在一種氣氛中,大家想換個環境也是很自然的事。唐玄宗就是把皇帝當得太久了,才讓人覺得厭倦,再加上他執政後期也是不務正事,朝綱混亂,宦官、外戚擅自專權,百官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義者此起彼伏。在這個時期,能有人站出來,帶領官兵鎮壓起義,保證唐王朝的正常運行,他就是被人所擁護的皇帝。肅宗李亨就是在這樣的時候走上了歷史舞台。他在玄宗南逃的時候留了下來,帶領官兵收復了長安,給了唐朝軍民一個象徵和希望。他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別人物,事實上他也只是做了一次正確的選擇,然而,做了皇帝的他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幾乎沒有什麼政績可言,相反倒是在專權的宦官與皇后那裡受了很多窩囊氣。這樣做皇帝的體會如何,只有他能品味著箇中滋味吧。  52、唐德宗李適——一半清醒一半醉有時候皇帝為後人所熟悉,並不是因為這個皇帝怎麼樣,或者僅僅是那時期出了幾個有名的人、或者出了幾件有名的事,德宗李適為人所知,則是在他當權的時候,實施了著名的兩稅法。德宗是個有理想的人,但同時又是個行動上的小人。歸根到底是因為自己沒有毅力,本來自己想得好好的,但是一遇到別人的反對,就沒有勇氣堅持下去,結果一個本來很有出路的改革半途而廢,倒是他所實施的讓宦官掌握禁軍的制度被堅持了下來,結果卻成了宦官左右政權的禍患。  53、唐憲宗李純——創造中興的「小太宗」唐王朝後期的藩鎮割據現象已經非常嚴重,或者是長期相對安寧的生活,讓各地割據勢力也大有發展趨勢,而且朝廷長期不怎麼用兵,這些人也漸漸地不害怕朝廷的武力威脅。李純即位後,一改前期對潘鎮的妥協政策,審時度勢,連連用兵,取得了前朝所沒有的勝利,藩鎮割據在他在位期間再也沒有出現過什麼問題,然而,他在解決了這一問題的同時,又把軍權交給了宦官,致使宦官又開始作亂,甚至還掌握了後期朝政的大部分權力,就連這個親手將宦官權力做大的皇上也未能倖免於宦官的屠刀。  54、唐武宗李炎——晚唐少有的清明皇帝唐朝從中期開始,就有國力日衰的跡象。或許一個朝代維持了太久,讓這些皇子皇孫們生活得過於優越,所以皇帝的能力也是每況愈下,是一個不如一個。到了武宗這裡,能做到網羅賢能之士,革除弊習,打擊宦官、外擋邊患、內平藩鎮的皇帝還真不在多數。雖然武宗並不是個能幹的人,但他敢於納諫,聽取能人的意見,就是他的聰明之處。  55、唐僖宗李儇——不知「愁」滋味中死去的皇帝李儇從小長在深宮,不諳世事,父親的昏聵無能,讓這個小皇子也是無所建樹。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沒有正確的指引,讓這個皇帝雖然擁有著無上的權力,卻不能發出最有用的威力。他有著很高的天分,騎射、算術、音樂等,都是精通得有如專業,然而他這份天分,卻沒有一點用於治理朝政上,李儇把所有的權力都下放給了宦官田令孜,然而這個宦官是除了貪污腐敗、獨擅專權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李儇也註定了就是個悲哀的皇帝。  56、唐哀帝李祝——無可奈何花落去李祝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他生不逢時,唐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他卻偏偏生於沒落的時代,他小小的年紀,卻嘗不到半點人生的快樂,他被軍閥和權臣擁立為帝,實際上就成了他們任意擺布的一顆棋子。在三年的皇帝生涯中,沒有一點實權。他不過是朱溫為了篡位的需要而推上台的應景人物。他坐看父母被殺,兄弟遭戮;卻無能為力。他在百般屈辱中過著壓抑的日子。他無法抗爭;他只能用自己鮮紅的血,祭奠曾經輝煌的王朝,用自己的血來:為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57、後梁太祖李溫——兩面三刀面三刀將,淫亂無恥君「王候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很有力度的質問,讓後來人感受到了希望之所在。朱溫出身草莽,有一種極端的冒險精神。毛澤東曾經評價他說:「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就是憑了這狡猾的心計,他才一步步走上了帝王的位置。他先是在黃巢起義軍中當上將領,後來起義要失敗的時候又賣主求榮,投降朝廷,不久又殺唐帝自立,建立梁朝。他嗜殺成性,荒淫無比。然而上天畢竟是公平的,這個惡魔皇帝最終死在了自己的兒子手裡。  58、後唐庄宗李存勖——寵信伶人而亡國的帝王李存勖是個很有心計的皇帝,他先是於內憂,等到實力增強後又解外患,統一了北方。但在他將國都遷到洛陽後,卻志驕意滿,終日沉湎於郊遊聲樂之中。李存勖非常寵信伶人,他們可以隨時出入宮廷,還將其不知是真是假的見聞講給李存勖,李存勖皆信之。因此,有些伶人也就得以干預朝政,氣焰薰天,將相大臣也怕他們幾分。李存勖聽信伶官讒言,殺戮功臣,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59、後晉高祖石敬瑭——甘當「兒皇帝」能建立一個新政權的皇帝,歸根到底是有些手段的。石敬瑭應該也算是其中一個,他在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時,便以驍勇善戰聞名。所以才得到了重用。在戰亂頻繁之際,他又借重契丹援助得以問鼎,建立後晉王朝。由於割讓燕雲十六州以及歲輸布帛30萬給契丹,並甘當百依百順的「兒皇帝」,以換取契丹對自己的支持,使中原門戶大開,將北方百姓置於契丹鐵蹄之下,遂民心盡失。因此,他為人們所提起的時候,基本上是為人所不齒的。  60、後漢高祖劉知遠——壯志未酬,空懷劍氣在五代十國那個藩鎮割據的時期,各地擁兵自立的此起彼伏。劉知遠正是在這戰亂中利用軍事實力和政治權術獲得了統治地位。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唐朝後期藩鎮進一步發展的階段。人民內受著封建軍閥的殘暴統治,外受著契丹不斷的侵擾。生在其時,當為不幸之至。但是,就是這一亂局,卻給了很多人爬上來的機會。比如劉知遠等人。可能因為他在位時間很短、也沒什麼過於大的成績,倒是因為戰爭引發了無數的災難,所以歷史學家們對他多持反面態度。不過,在當時對於某一個人,如果想給社會帶來安寧的話,那真是太難了。不過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對恢復和發展中原地區的生產起到某種積極的作用。
推薦閱讀:

正裝,中國男人永遠的硬傷
中國這個鄰國美女很多,結婚不需要房車,可以一夫多妻
中東這國要賣天然氣給中國,和美俄搶市場!中國為何十分歡迎?
中國各少數民族喪葬習俗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

TAG:中國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