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狂扇女學生五耳光,打疼多少人不堪回首的青春

管束學生本是老師的職責所在,但侮辱和懲罰分別不明,就讓人難以接受。

最近,陝西某中學教師體罰學生的視頻在傳開了,視頻中一名初中女生在教室里,被老師當著同學的面連續掌摑。

25秒內,女生被連著扇了5個耳光。女老師嘴裡不停地罵,頻頻說出髒話。

事後,中學的校長向記者解釋:因為女孩成績下滑,又背了一個與學生身份不符的時尚包包,老師在教育時就有點「過於衝動」。

被問及學生和家長對這名老師的評價時,校長說:「好著呢,確實是好,她還是縣上、市裡的講師團成員。」

視頻曝光後,老師立刻被停職,也受到了記過的處分。學校委派了各級領導和老師本人到學生家中賠禮道歉,也已獲得學生家長的諒解。

有人說,成績不能成為衡量好壞的標準。因為成績不好還背了好看的書包,就要被當眾侮辱,實在不妥。

還有更多的人回憶起自己學生時代的不堪經歷。因為穿著打扮上的問題被老師惡語相向,至今仍走不出陰影。

大多數人的學生時代都經歷過這樣的管束。嘗試打扮自己的時候,如果恰好成績有波動,就一定會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干預。

多少人,因為學生時代的這種壓抑,直到長大成人都久久不能釋懷。

「灰頭土臉才能好好學習」

在「學習大過天」這一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下,大多中國的學校和家長害怕任何能夠影響到孩子成績的事物。

應該在成長期發生的青春情愫,早戀,化妝,打扮,網路……都被視為洪水猛獸,防了又防。

只有灰頭土臉,心如止水的學生,才能稱得上是「好學生」。

南京一所學校在2007年曾試圖把校服換成韓式的西裝短裙,遭到家長的一致反對。理由很簡單:這樣好看的校服,會影響孩子學習,讓他們早戀、分心。

2014年,一名女學生在網上寫下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因為想要變得更好看些,有幾個女生私自將校服的褲腳進行了改動。

學校的領導發現後,當著眾人的面,剪了多名學生的校褲,有的女生的褲子甚至從褲腳被剪開至大腿處,讓她們不敢走動。

有人被嚇哭,有的甚至因為自尊心受傷害而轉學。

鬆鬆垮垮的校服,遏制青春期男女對美的探索。青春期的女生第二性徵發育明顯,而不能通過服裝配飾突出這一變化,會極大程度地影響自信心。

「穿上校服就能安分守己」,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同樣的,對學生髮型的過分要求,也是「只堵不疏」的激進表現。

2016年,一中學頒布新規定:開學時,男生統一剪為寸頭,女生必須全部剪成齊耳學生頭,否則不讓進校門。

這樣無視孩子個性、強制實施的行為,讓不少學生家長拍手叫好:剪短了好,清爽,也不用花心思在其他上。

「學生就應該有個學生樣」,而這個所謂的「學生樣」,對於很多家長和老師來說,就是強行附加在青春期孩子身上的「難看」。

2012年,一個14歲的女孩從自家五樓的窗戶跳下,因搶救無效死亡。原因就是家長和老師反覆地施加壓力,讓她剪掉一頭長髮。

她在一篇作文里寫道:「因為一中校規,學生必須運動頭,但我卻不想服從這條校規,因為頭髮是我最重要的東西……老師非讓我理髮,在我的奮力抵抗下還是不能如願。」

因為「唯成績論」,所以其他的各方面發展都可以不要甚至抹殺。

有一點苗頭就如臨大敵,這樣的教育模式,往往會以過激的形式體現,懲罰變體罰,體罰變侮辱。

它們對一個人正常天性發展的迫害,遠遠比想像中嚴重得多。

心理陰影難以抹平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兒童時期經歷過10次以上體罰的學生,相較於沒有經歷過的孩子,出現強迫癥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等問題的概率更高。

江蘇一小學的音樂教師,因為學生不遵守紀律,要求他們互扇耳光。

有孩子照做了,回家之後一直哭,家長哄也哄不好。

家長朋友圈截圖 / 現代快報

經調查才知道,女老師家中接連出現了較大變故,所以情緒失控。

2014年10月29日,湖南某幼兒園的年輕女老師讓孩子排隊,按照順序一個接一個地狠狠打孩子的手心。

小女孩挨了打,就立刻哭了起來,可是老師非但沒有心慈手軟,還厲聲呵斥讓孩子去靠牆罰站。

小男孩在挨打的時候並沒有哭,可是表情卻非常的無助和無辜,只能盯著老師。也不知道反抗。

別的小朋友挨打的時候,旁觀的孩子表情也十分害怕,右邊的女孩子甚至嚇懵了。

身上的傷痛也許還會癒合,可心理上的傷痛卻是永久的。當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孩子的自尊心會越來越低,悲劇就因此發生。

哥倫比亞大學全國貧困兒童中心的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蓋爾說,體罰可能會造成成人後的十種不良行為,例如反社會和對子女配偶濫用暴力等。

加拿大學者也曾就體罰對孩子的身心影響做了全球的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有被體罰經歷的人,成年後吸毒與酗酒的可能性更大。

帶著侮辱性質的體罰,不僅會帶來身體上的傷害,也會在心理層面影響孩子的一生。

再也不懂接納自己

中學時候莫名其妙的「恥辱感」,是多少人一輩子的噩夢。

老師家長用暴力的方式說,「這樣做是可恥的」,而非引導學生「你需要接納自己」,是只堵不疏。

被打罵羞辱,讓學生的人格審美被暴力塑造,更可怕的是,學生只是在「犯錯」,而從沒有被正確引導認知什麼是美,什麼是自由。

規定統一的校服,剪掉孩子的頭髮,認為只有灰頭土臉才是一個正確的學生的行為,則是毀滅孩子的審美認知。

思想家麥克盧漢認為,衣服作為皮膚的延伸,是社會生活中自我界定的手段。

得體的服飾,適當的修飾,是人追求美的自由。青春期孩子通過外在彌補內在的自卑,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

復旦大學教授侯楊方曾在微博說,「在國外看見無論多麼閉塞、貧困的村落,中小學生也總穿著體面、癥結的校服。

相比較之下,難免讓人想起國內大、中城市的街上晃蕩著麻袋一樣廉價化纖校服的中小學生。

審美觀,必須從小培養。」

導演王潮歌認為,「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缺乏另外一種熏陶或者一種教育,它就是美學的教育……更忽略了一個人在青春的時候,他們正在建立自己的世界觀,正在培養自己的審美意識,可能因為這個校服,小刀殺人不見血,一點一點的掩埋掉了。

將來我們要看見我們的孩子,穿著非常漂亮的校服,甚至這個校服是他們的榮耀,他們走在街上會想挺起腰板讓你看他,"你知道嗎,我是這個學校的』。

你看我們學校有這樣的衣服,你看我的腿好看,你看我的肩膀漂亮,培養他這樣的意識,我不認為對我們的學業會有傷害,反而建立了年輕人可以更多的開闊視野、建立美學觀點的作用。」

想通過阻止學生對美的追求換來好成績,不過是在愚昧教育觀念下,拒絕尊重人的天性。

媒體人黃晉章也說,「體面的校服是在培養孩子知道讀書人的體面。」

由於此類事件經歷過心理創傷的孩子,在面對錯誤時,會一遍又一遍的回憶起曾經的恥辱感,這種恥辱感,會一直伴隨他們。

為了避免錯誤,他們就會避免去創造,因為只有無所作為,才是最安全的。

多少中國的孩子,都是在這樣環境里成長起來,長大後依舊不懂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並且充滿奴性。

而是他們會在潛意識裡覺得,服從即是美德,醜陋即是崇高。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有篇小說叫《裝在套子里的人》,主角喜歡把自己包裹在一個無形的套子里,時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千萬不要惹出什麼亂子來」,全城的人都被他傳染,用墨守成規的方法來要求自己和他人。

小說里的套中人最後迅速的死去了,卻沒有帶走習慣性的壓抑和恐懼,城中的居民和以前一樣,不敢大聲說話,不敢交朋友,不敢吃葷,不敢搞任何娛樂活動,蜷縮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

對於那些在校園生活經歷過此般陰影的人而言,就如套子一般,這會是漫長的,一生忘不掉的心有餘悸。

推薦閱讀:

你對QQ有什麼情結?
秋冬甜美帆布鞋 青春時尚文藝范
年輕人該做什麼像年輕人的事?
海霧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TAG:青春 | 學生 | 女學生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