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志紅:你真的是一個真誠的人嗎?

武志紅:你真的是一個真誠的人嗎? 2015-01-14 武志紅 武志紅

非營利性網路轉載請 署名作者

「武志紅,廣州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我發現,從長遠來看,自己表裡不一的行為是沒有益處的。在我生氣和不滿時,做出一副平靜和友善的樣子,這是沒有用的;不懂裝懂,是沒有用的;在某一時刻實際上充滿敵意,卻裝作一個仁慈的人,是沒有用的;如果實際上既害怕又缺乏信心,卻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樣子,是沒有用的……

  ———卡爾·羅傑斯

  「每個成年人都有程度不一的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如果它們比較一致,一個人就是和諧的。」廣州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的胡慎之諮詢師說,「但是,如果我們的主人格恐懼或仇視其他次人格,而將其壓抑得太厲害。那麼,一個人就面臨著分裂。」

  阿海是胡慎之在廣州認識的一個朋友,一個月前,他和女友小美分手了。這一段日子,他多次給我打電話。

  換了別人,打電話的內容肯定是訴苦。但胡慎之無法用訴苦來形容阿海,因為每次在電話里,他都對我說:

  「我沒事,這點小事算什麼。」

  「過去了,畢竟還沒真正開始,有什麼好痛苦的。」

  甚至,他會笑著在電話里描述讓女友離開他的那件事情,以及他們以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並且,每說幾句,他就會自責:「失去她沒什麼,只是我不該傷害她,不該說那些傷人的傻話。」

  但是,究竟說了些什麼傻話呢,阿海一句也不記得了,他只知道一天晚上在西餐廳里,他忽然情緒失控,對著小美說了一大通話。小美靜靜地聽著,一直到最後才問:

  「和我一起,你太痛苦了是嗎?」

  「是……是有一點。」

  「你想分手,是嗎?」

  「……是的。」阿海沉默了幾秒鐘說。

  「你太輕率了,半年的感情就讓你這樣結束。」小美說了這句話,站起來離開了他,沒有再多說一句話。

  胡慎之一直在傾聽,傾聽……但最後,他決定找個地方和阿海當面好好聊一聊,地點是一家咖啡廳。

  在咖啡廳里,阿海還是重複同一種的訴說方式:一會兒說「我沒事」、「都過去了」,一會兒拚命自責自己說了傻話,但那些傻話,還是記不起來……

  阿海終於靜下來,胡慎之有意等了約半分鐘,然後直視他的眼睛,問他:「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是一個真誠的人嗎?」

  聽到胡慎之這樣問,阿海非常驚訝,他反問說:「和我交往了這麼多年,難道你認為,我是一個不真誠的人!?」

  「你的意思是,我的內疚是騙人的?」

  「對別人,你真誠。」胡慎之繼續逼問阿海,「但是,對自己,你真誠嗎?」

  「對自己,我……我不……真誠嗎?」阿海陷入了沉思。

  在朋友圈裡,阿海以誠待人是有了名的。他會無條件地對你好,對朋友會比對自己都好。你找他幫忙,他從來都二話不說。你找他借錢,他也是你要多少給多少。並且,他從來都是有什麼說什麼,不害怕袒露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此外,他很少對親朋好友發脾氣,也從不指責。在和小美談戀愛這半年,他也一樣從不對小美生氣,只是到了最後才突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控制。

  「你只知道失去了控制,但完全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胡慎之問。

  「是的。」

  「等清醒過來後,你是什麼感覺?」

  「我覺得很難過,她離開我就離開我吧,那是她的自由。但是,我不該說那些話傷害她。」說到這裡,阿海的頭垂了下來。

  「你非常內疚?」

  「是的。」

  「她生你說的那些話的氣嗎?」

  「有一點,但她更生氣的,是我承認分手的那句話。不過,」阿海辯解說,「不管她怎麼看我那些話,我都認為自己不可原諒。」

  「我們認識很久了,你已經了解一點心理防禦機制的概念了。現在,我要再問你一句,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內疚就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什麼?」阿海有點急,「你的意思是,我的內疚是騙人的?」

  胡慎之重新給阿海闡述了一遍心理防禦機制。最後,他強調,「一種體驗不會因為我們將它壓抑到潛意識之後就不再發揮作用。如果類似的體驗壓抑得太多,終有一天,這種體驗會來一次大爆發。」

  像阿海就是這種情況。談戀愛時,兩人難免會產生一些不愉快。但阿海不接受這些不愉快的體驗,一旦產生他會第一時間將它們壓下去。結果,在半年之後,他再也壓不住了,這些情緒最終來了一次大爆發。

  很多人有過類似經歷,而阿海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他完全不記得自己當時說過什麼話了。之所以如此,是他的意識和潛意識分裂得太厲害。意識上,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憤怒、懊惱等情緒。所以,當潛意識大爆發時,意識乾脆就徹底失去作用,以至於他完全不記得當時說過的那些話了。

  分析:父親要他絕對不能生氣

  阿海的分裂植根於童年。他的父親,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醫生,在當地小有名氣。他不僅要求自己絕對不能對別人發脾氣、對別人產生敵意,他也嚴格要求阿海這樣做。如果阿海產生了這些消極情緒,父親會嚴厲地訓斥他。最終,阿海就形成了「絕對不能對別人生氣」這種要求,從而對憤怒、懊惱等體驗一直持有敵視的態度。

  父親這樣做尚有一定的道理,他是成年人,對人性有更深的理解,能化解大量的不良情緒。但是,這種要求不適合幼小的阿海,因為小孩子是沒有力量去化解這些不良情緒的。並且,這些情緒現在在阿海的潛意識中積攢得太多,導致他的潛意識與意識明顯分裂,嚴重影響了他的心理健康。

  最後,胡慎之建議阿海去做一次EMDR(眼動脫敏與再加工技術),它可以幫助來訪者宣洩潛意識中積攢得太多的不良情緒。因心理醫生不適合給朋友做諮詢,胡慎之建議阿海去找其他的心理醫生。

  快樂有罪:抑鬱的心理機制

  阿海是壓抑了憤怒、懊惱等敵意情緒,他的第一反應是「憤怒有罪」。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壓抑。此外,比較常見的被壓抑情緒還有喜悅、慾望等。

  「很多有抑鬱氣質的人,他們之所以會抑鬱,就是因為童年經歷讓他們形成了『快樂有罪』的心理基礎。」

  小雪彷彿是天生憂鬱的人,朋友們戲稱她是現代林妹妹。不過,小雪的身體很健康,她之所以形成抑鬱氣質,與她的媽媽關係很大。在小雪小時候,媽媽一直體弱多病,家裡總是愁雲密布。在這種氛圍下,如果小雪快樂,那好像是對媽媽的背叛。並且,她非常懂事,很會照顧和體貼媽媽,就自然而然地與媽媽一起苦,一起愁,對媽媽的體驗要感同身受。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她最終形成了「快樂有罪」的心理基礎。

  慾望是最容易被判有罪的對象,也最容易不被我們的意識所接受。

  35歲的梁石,看上去老實憨厚,是有了名的模範丈夫。但有一天,梁太太忽然接到警察的電話,要她帶5000元罰款去接丈夫。原來,梁石去嫖娼了。

  梁太太把丈夫接回來後,和丈夫鬧得翻天覆地。鄰居們無法相信梁石會做這種事,他們都說「肯定是搞錯了,他這麼戀家的人怎麼可能去做這種事情。」

  對此,胡慎之說:「我們一般只看到一個人的部分自我,對另一部分我們會視而不見。好丈夫好爸爸是他的一個我,內心的慾望是他的另一個我。這兩個我都是真實的,如果它們方向一致,就可以合而為一;如果方向相反,就會發生分裂。這邊他是好丈夫,那邊卻嫖娼。」

  在諮詢中,他們的問題很快暴露了出來,原來梁太太非常保守,認為導致生育的性愛才是對的,歡愉的性愛就是骯髒的,於是在生了孩子後不願意和丈夫做愛。梁先生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最後就去外面找女人。

  解決之道:接受不好的體驗

  胡慎之說,「如果分裂很厲害,我們必須學會寬恕被我們壓抑的那個『我』。」

  譬如,即便做了EMDR等心理治療後,阿海以後在產生憤怒等情緒時,他的超我仍然會在第一時間對他說「你怎麼能這樣,你怎麼能憤怒?!」以前,他會聽從這個指責,於是譴責自己的憤怒,通過這種自責將憤怒壓下去。但是,他內心中的憤怒積攢得太多了,終於有一天爆發了出來。

  但現在,如果再產生這些憤怒,胡慎之對阿海說,「第一時間,超我仍然會對你說,你怎麼能這樣。但第二時間,你就要告訴自己寬恕,寬恕你的憤怒。這樣慢慢地去和那個對自己太過於苛刻的超我作鬥爭。」

  體驗是一個人最紮實的人格基礎,如果一個人總是壓抑自己的體驗,他就會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一點在阿海的身上表現得很明顯,他說:「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沒有努力工作的動力,也沒有目標。」

  但是,如果阿海學會寬恕自己,接受原來認為的不好的體驗,他就會逐漸找回自己,感覺到自己人格的力量。最後,他就不再只是一個有點乏味的好人,而是一個豐富的、富有活力和魅力的好人。

  「我們必須學會接受我們的種種不好的體驗。」胡慎之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人。」

  真誠的兩個層次:不自欺與不欺人

  習慣上,真誠被看作是一個道德品質,與撒謊相對立。撒謊的人欺騙別人或者隱瞞自己的真正想法,而真誠的人會毫不猶豫地袒露自己的想法。

  但心理學家羅傑斯將真誠分成兩個層次,「我的意識與我的內心體驗相一致,我對人講述的又與我的意識相一致。」

  只有當這兩個一致都達成時,一個人才可以說是真誠的。第一個層次,可理解為不自欺,是對自己真誠;第二個層次,可理解為不欺人,是對別人真誠。顯然,按照羅傑斯的理論,我們常說的真誠只是對別人真誠。羅傑斯認為,自己的意識與自己的內心體驗一致,這種對自己的真誠才是最重要的。他曾宣稱:「對我來說,體驗就是最高的權威。」

  但是,他發現,儘管「以一種帶著面具的方式行事,維持一種與內心體驗不同的表面的東西,毫無幫助,毫無效果」,但很多人恐懼、仇視自己的體驗,將它「當作敵人,當作災難的信使」,從而導致人格的衝突,心理健康也無從談起。

  心理防禦機制:壓抑體驗的工具

  心理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發明的辭彙。他將一個人的人格分為三部分:超我、本我和自我。超我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是父母給孩子制定的行為規範。本我主要是一個人的慾望。自我則負責協調本我和超我。當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太強烈時,自我就會發明出各種各樣的心理防禦機制,其目的就是將本我的力量壓下去。心理防禦機制的種類非常多,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否認,即拒不承認自己的體驗;

  比較,即通過與別人比較緩解自己的消極體驗;

  合理化,即給自己的消極體驗尋找牽強附會的理由;

  反向形成,即本來是這種情緒,但表現出來的卻是相反的表情。譬如,本來是憤怒,但表情卻是傻笑。

  所有這些心理防禦機制都有同一個目的,就是壓抑,將自己恐懼或仇視的內心體驗壓到潛意識裡去。

武志紅博客:blog.sina.com.cn/wuzii

武志紅微博:weibo.com/wuzii

廣州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微信公眾號:wzhxlx

推薦閱讀:

張幼儀:心本善迎真誠歸
對自己保持一種徹底的坦誠,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別拿感情不當感情,別把在乎不當在乎,真心,要的是真誠;感情,要的是回應 !
如何在複雜的世界裡,真誠地活?
【佛子感言】求妻求子的請進來看,真誠感到佛力不可思議!

TAG:武志紅 | 真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