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第186期| 不再5毛錢!國產片特效現狀調查

《捉妖記》和《大聖歸來》兩部電影都有一場令人動容的流淚戲:前者是胡巴被關在貼了符咒的鐵籠里,看著「爸爸媽媽」離開,放聲大哭;後者則是孫悟空眼睜睜看到江流兒被亂石活埋,老淚縱橫。

這一次,沒人笑場,出色的特效充當了劇情的催化劑。胡巴被符咒擊痛,記者身邊的妹子抹了眼淚,順勢躺到旁邊男友的懷裡;看完《大聖歸來》,同場觀影的漢子邊如廁邊感嘆:牛逼啊,這不是中國人做的吧?!

如假包換,兩部影片的特效均出自國內公司之手。像是約好的,國產電影特效在這個暑期檔上演了一出群體式的突飛猛進。至少在普通觀眾看來,他們已經不輸、或正在接近好萊塢特效大片。

當然,這一切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為了獲得觀眾認可,這兩部電影的特效人在幕後付出了數年的努力,即便成果出眾,他們仍能冷靜地發現不足。本期《貴圈》,騰訊娛樂採訪了《捉妖記》導演許誠毅、特效製作公司Base FX製片人楊月娟、特效主管王紹帥、動畫主管高遠,《大聖歸來》監製金少勇、《大鬧天宮》製片人劉曉光、特效公司天工異彩副總經理申遠,從他們的口中記者得知,中國電影特效正在孕育著一場大發展。【原文】

點擊添加焦點圖

胡巴大聖集體開掛 國產電影特效已亞洲領先

《捉妖記》中大批量、惟妙惟肖的「妖」,《大聖歸來》中流暢的動作、酷炫的環境設計最是令觀眾興奮。同樣是備受好評的特效,卻出自兩間背景、從業經歷完全不同的公司。他們的成功,至少說明國內特效製作公司在通往探尋特效奧秘的道路上,已經掌握了部分通關密碼。

許誠毅親自上陣當模特,小胡巴的表情全靠手繪

《捉妖記》的絕大多數特效是由Base FX製作的,這間成立於2006年的特效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三里屯,老闆是美國人,曾在好萊塢做過導演、編劇。除了一些從國外聘請過來的特效專家,公司內部超過80%的工作人員均為中國人。

由於老闆曾有過好萊塢工作的經歷,因此Base FX的發展路徑與其他國內特效公司截然不同。它從承接好萊塢影視劇特效的「外包」工作起家,到憑藉為HBO劇集《太平洋戰爭》、《海濱帝國》製作特效,先後於2010、2011年兩度獲得艾美獎最佳視覺特效獎,如今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好的特效公司之一。

《捉妖記》導演許誠毅最先接觸的是好萊塢著名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由於這是一部在中國拍攝、講述中國故事的電影,作為合作夥伴,工業光魔將Base FX推薦給了他。在看過作品後,許誠毅決定與Base FX合作。除了對其技術的認可,他另一層面的考慮是:「我在懷柔拍實景,不拍的時候我就可以去三里屯檢查特效進程。但如果選擇美國團隊,我根本沒有辦法隨時趕過去。」

獨家曝光《捉妖記》導演許誠毅手繪胡巴原稿

你也許會以為在《捉妖記》中,胡巴萌態可掬的面部表情運用了先進的動態捕捉技術,但事實上電影中所有CG角色均為電腦手繪,「因為我們的妖不像人,它的面部結構和人不一樣。」此外,許誠毅也認為很難在國內找到合適的演員能夠演出他想要的效果,通過表情捕捉並不能獲得精確數據,「如果還需要修修補補,倒不如全片採用手繪。」

從2014年1月份集中製作開始,直到2015年6月交片,《捉妖記》全片的特效製作耗時一年半。在這期間,許誠毅在三里屯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只要有空,他就和Base FX的員工一樣上下班,全程監督特效製作。為了讓團隊成員領會自己的要求,他甚至當起了「人體模特」,親自示範胡巴噘嘴時的嘴角高低、睡著時臉部抽動的表情,以供動畫師參考繪製。對此,工作人員開完笑地評價:「許導超愛演的!」。

《大聖歸來》一個鏡頭能改幾十遍,逼瘋好幾家外包團隊

相較於數百人的Base FX,《大聖歸來》的製作團隊十月工作室就小了太多。與《捉妖記》的工業化流程相反,《大聖歸來》是作坊式的成功。

《大聖歸來》特效驚艷,引「自來水」熱捧

《大聖歸來》從策劃階段算起總共用了八年的時間,整個製作周期也耗去了四年。這期間,團隊中有人在2011年完成原畫階段離開,在2013年全面復工後又回到團隊中。包括導演田曉鵬,所有成員都為了完成這部電影而自願降薪。製作期間,每個鏡頭改5到10遍很正常,甚至會改幾十遍。為了趕上上映日期,在製作後期導演還找來了很多外包團隊幫忙製作。由於製作要求高,這些外包團隊吃盡苦頭:「干崩潰了好幾家,有時候我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導演田曉鵬說。

《黑客帝國》、《寂靜嶺》等片的製片人安德魯·梅森在上海電影節期間看過《大聖歸來》後,認為該片的製作水準已經接近甚至可以比肩好萊塢。但田曉鵬團隊卻認為,在技術上還是有許多不足,是視覺設計的洋氣提升了觀看體驗。

國產特效水平亞洲領先,技術不輸韓國、日本

以Base FX為例,前後總共有468人參與了《捉妖記》的特效鏡頭製作,整個團隊包括模型、動畫、燈光、特效、美術、合成、剪輯、渲染和視效協調等15個部門,涵蓋了特效製作的全部流程。像這樣能夠主控項目、並高水準完成的特效案例足已經證明國產特效公司的實力。

那麼放眼國際,國產特效如今又是怎樣的水平級呢?電影《大鬧天宮》的製片人劉曉光自信地說道:「就特效的技術手段而言,雖然與好萊塢仍然沒法相提並論,但在亞洲絕對領先,不會輸給韓國、日本。」

提到劉曉光,他還有另一個更讓人熟知的身份——導演阿甘。此前曾執導過《天黑請閉眼》、《閃靈兇猛》等恐怖片的他,於2010年拍攝了亞洲首部全3D電影《魔俠傳之唐吉可德》,此後又擔任了《大鬧天宮》的製片人,並為此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在內地一眾導演中,算是徹底的技術派。據他介紹,目前國產片中涉及的特效鏡頭,國內的特效公司基本都能製作完成。至於為何諸多大導演仍熱衷將特效交給韓國或好萊塢團隊,多是出於對國內特效水準的不了解和不自信。

華語片特效預算遠低好萊塢 要效果必須肯出錢

隨著電影市場的繁榮,近幾年,國產特效電影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多。即便是國內特效團隊的技術實力仍不能和好萊塢媲美,但那些掛著「卡梅隆御用團隊操刀」頭銜的電影所呈現出的視覺觀感,也並未讓觀眾感到滿意。這其中,錢——永遠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比起動輒被揶揄「五毛錢」的國產電視劇特效鏡頭,國產電影呈現出的特效水準已算良心出品。

要想特效做得好,花錢肯定少不了

縱觀目前效果較好的華語特效片,肯花錢是它們的共同原因。

《捉妖記》的總製作成本達3億,據特效製片人楊月娟介紹,Base FX為其製作了814個電影鏡頭,製作內容包括所有資產(特效電影領域中,特效角色、環境、道具都屬於資產)的設計製作、所有角色動畫鏡頭、部分大場景鏡頭、特效鏡頭、群組鏡頭等,當時提供給製片方安樂的總報價為9200萬,占電影總投資額的近3成。

《變形金剛4》的特效成本約為8億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魔幻大片《鍾馗伏魔》,片方邀請了紐西蘭頂尖特效公司維塔開發了黑鍾馗、雪妖、蜥蜴等人物資產,再由韓國特效公司Macrograph進行其他特效鏡頭的製作,全片在特效上的投資達5000萬元,佔總投資2.3億元的19.2%。而2014年上映的《大鬧天宮》,更是花費了近2000萬美元製作特效,幾乎是電影總投資額的一半。

至於網友熱捧的《大聖歸來》,在採訪過程中,從製片人、監製到導演本人,全部對該片的特效成本三緘其口。但通過相關媒體報道獲知,該片總製作成本約為6000萬元。相對於一部沒有演員、不用實景搭建,全靠電腦特效完成的3D動畫片來說,其特效佔比只會更高。

儘管這些數字在國產電影中已足夠駭人,但比起好萊塢特效電影的製作費用仍差距甚遠。據報道,《變形金剛4》總投資2億美元,其2/3用於特效製作,其費用摺合人民幣為8億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變4》的特效成果,是基於前3部影片特效研發的基礎上。

投資回報比太低,片方賺錢才是大事

特效公司天工異彩副總經理申遠向記者透露,目前,國產電影的後期製作費用多數只有幾百萬,2000萬-3000萬的項目也存在。但如《捉妖記》、《鍾馗》等這類大面積使用特效、高預算投入的電影,在國內屈指可數。

巨額的投入就一定能換來高回報嗎?在此前的國產片戰績中,很難將兩者划上等號。以2014年國產片票房前十來看,第一名《心花路放》除去宣發費用,製作成本只有3500萬,最終票房超11億,票房投資比為33:1;第二名《大鬧天宮》累積票房10.67億,但製作費用高達3億,比例為3.5:1;第三名《智取威虎山》總票房8.83億,投資2億,佔比為4.4:1。再看第4-7名《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分手大師》、《後會無期》、《匆匆那年》全是中等成本電影,票房卻幾乎都在6億以上。而排在第十位的《一步之遙》,總票房為5.15億,製作成本為3億,註定虧本。總投資4億的《太平輪》分為上下兩集上映,上集票房為1.95億,可稱是血本無歸。

2014年國產片票房前十的票房投資比

特效電影在投入產出比上的無力表現,使得多數電影公司更熱衷於青春、愛情、喜劇等低投入高產出的類型片。技術上的欠缺,也使得國內片方普遍不自信,特效電影在國內的發展一直未成氣候。

除了錢的問題,國內特效行業還尚在起步階段

如果從1977年的《星球大戰》算起,好萊塢的電影特效技術已經發展了近40年。而相對於只有10幾年歷史的中國特效來說,一切才剛剛起步而已。「如果對比中、韓兩國的特效團隊,技術層面基本沒有什麼差別,但對於大項目的統籌協調經驗,韓國要比我們強得多。」劉曉光客觀地評價現狀。此外,國內導演普遍不懂特效技術,特效工作者缺乏創造意識,都制約著特效技術的發展水平。

國內導演普遍不懂特效,工作人員很抓狂

曾經,一位圈內著名攝影師對楊月娟闡述了自己對於特效的理解:「特效就是我給你一滴水,你就能給做出一片海。」這讓她感到十分無語。在她接觸過的電影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導演對特效完成的效果沒有概念,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清楚該修改什麼;好不容易碰到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導演了,但他的要求根本沒法完成或者遠遠超出他給的預算,這中間的溝通成本實在太大。」

在特效製作之前,導演要清楚能實現的效果

比如,如果一部電影要用電腦特效製作一座城池,製作公司需要知道城池的具體細節才能對要進展的工作進行考量。「不知道城池的大小比例,不知道色彩、風格,我們連預算報價都無法預估。」

反觀好萊塢,四大特效公司中的三家都是由導演創立,最為著名的工業光魔創始人是拍攝了《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維塔數字的創始人是《指環王》導演彼得·傑克遜、數字領域的創始人是詹姆斯·卡梅隆。這些基於懂行導演的拍攝需求而建立的特效公司,早已磨合出了一套適合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的特效製作流程。而在他們的帶動下,好萊塢特效電影導演普遍都是技術和藝術的行家,如斯皮爾伯格、克里斯托弗·諾蘭、邁克爾·貝等。

而在國內,中國影視行業對特效存在的普遍性誤解卻制約了特效電影的發展,劉曉光也表示,國內不尊重特效製作流程的導演「十個里有十一個!」

特效≠後期,《捉妖記》在開拍前用一年時間做測試

在特效人看來,特效應該先於實拍啟動,正所謂「攝影機未動,特效先行。」《捉妖記》的拍攝就是如此。許誠毅在確定與Base FX合作後,用了一年的時間進行特效的測試。其做法是找三個不知名的演員將劇本中的場景演一遍,再通過與特效角色的配合,測試所有預設的場景能否實現。

特效人員跟組指導,有利於後期場景合成

儘管在CG的世界裡無所不能,但特效的製作並非一定要知難而上。特效團隊在拍攝前期介入的意義在於:規避不必要的特效投入,能夠在實拍階段調整好的,就盡量避免通過特效修補。這樣除了可以節省成本,在技術的實現上,也能夠使後期和前期更好的結合,使特效的製作能夠通過高效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效果。

楊月娟介紹,在《捉妖記》拍攝中,Base FX就派了三個有跟組經驗的員工全程記錄。他們的基本工作是為CG燈光組還原拍攝現場,幫助特效模擬光源,記錄所有攝影機的參數、鏡頭使用情況,幫助特效參數統一。「如果前期拍攝中需要把某棵樹撞倒,跟組人員就要將這棵樹拍攝下來,幫助後期特效團隊對這棵樹進行模擬。」

國內特效師意識有待加強,技術宅也得懂藝術

許誠毅在接觸Base FX的初期經歷了一段痛苦期,他認可中國特效團隊有好的技術,但在理解力和自我創造力層面缺乏經驗,這尤其體現在動畫部門上:「基本上就是我怎麼說他們怎麼做,不會有自我創造,這讓剛開始合作時的進展很慢。」他認為,儘管統領全片的是導演,但技術人員也要有藝術上的修為,而不能只是把自己當作技術人員。在經過一段磨合之後,許誠毅和團隊的合作越來越順,「他們的進步真的非常大!」

《大聖歸來》的監製金少勇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導演或監製不可能守在每個團隊成員跟前,有時交待了要求,但是回頭再看時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他們的技術都沒有問題,但缺少一些意識,就比如孫悟空從高處跌落幾個翻滾後,爬起來會抖落塵土,如果不說到位,可能就不會想起加。」

在申遠看來,國內的特效團隊最缺乏項目磨練,「經驗和意識的累積都是要在實戰中獲取的,這方面我們比國外團隊還有很大差距。」

研發能力尚有欠缺,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此外,Base FX特效主管王紹帥透露,國內特效公司與國外頂尖特效公司使用的軟體其實都一樣,差距在於插件的開發上。

在王紹帥看來,雖然研發插件在國內特效公司已經非常普遍,但深度和廣度上還沒辦法和國際尖端比,而這並不是特效公司的主觀原因:「我覺得這是一個連鎖的反應,一定是這個產業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對特效製作的精度和品質有了更高需求,自然會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財力去進行研發。」

《大聖歸來》採用了自己開發的毛髮系統

《大聖歸來》監製金少勇的回應也可以對此做出解釋:如片中孫悟空、江流兒等角色的毛髮,就是用團隊自己開發的系統製作的,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效果卻並不成功。按照他們心中的標準,出色的特效毛髮應該有茸毛和普通毛髮,細節到位才能足夠逼真。此外,片中的毛髮是固定的,無法隨著角色的移動而飄動,這也是製作團隊的一大遺憾。然而現實條件是,如果達到團隊的最高標準,在資金和製作周期上都將產生巨大缺口,而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並不會在意這些十足精細的細節。因此,特效師們只好「戰略性放棄。」

Base FX特效主管高遠認為,這是整個特效行業發展的過程,「處在10年的時候,就應該做10年應該做的事情,這時候做20年的事,不可能。那樣的話就會在資源上形成浪費。」

既然特效公司收費那麼貴,為什麼還會倒閉?

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特效公司R&H榮獲了最佳視覺特效獎。在頒獎直播中,當得獎的R&H團隊提及他們面臨的破產困境時,得獎感言竟然在全國轉播的情況下被硬生生截斷。不久後,R&H宣告倒閉,此前曾表示「希望特效便宜一點」的李安也遭受了業界的口誅筆伐。

「特效公司的利潤非常薄!」楊月娟表示,外界只是看見特效公司的高報價,但鮮有人了解特效公司的高支出。

買設備、做研發,全是靠錢堆起來的

如你所見,一部特效電影動輒幾百人的團隊、上千萬的投入、數月或數年的工作周期,在已經集約型的現代社會裡,仍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難道特效製作非得搞錢海、人海和時間海的戰術嗎?

答案肯定!CG的實現必須靠大量藝術家、技術人員通過時間製作出來,這其中包括大量的程序開發時間、大量的圖像計算時間,如果想要提升時間成本,只能依賴於科技的提高、計算機運算速度的提升,拿小鞭子抽特效人員是沒有用的。

記者試戴的面部表情捕捉設備價值300萬

在造訪天工異彩辦公室時,記者就見到了巨大的處理器機房和數量驚人的蘋果電腦、兩間影院級別的特效預覽室。這些不過是家規模200人以內的特效公司最基本的配備。還有沒看到的各種特效器材、需要不段升級、迭代的正版軟體費用,一切都是靠錢堆砌而來。而在劉曉光的特效公司GSVFX里,記者試戴了用於面部表情捕捉的頭盔,這套看似不太起眼的設備,就價值300萬。

連特效師的工資,都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來看一下好萊塢大片的特效工作人員數量:《阿凡達》特效參與者1855人、《復仇者聯盟》1453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1180人、《變形金剛3》1178人……這些影片的成功,是諸多特效公司協同合作的結果。據申遠稱,《阿凡達》的後期階段,幾乎動用了整個洛杉磯的渲染機房。

招聘網站上,一家普通特效公司的待遇單

可以舉個例子感受一下:在美國,一個中等水準特效人員的年薪在4萬美元左右,高級人員大約6萬美元,頂級人員則是15萬美元左右。假設一家規模1000人的特效公司,中、高、尖人才比例按6:3:1分配,其一年的工資成本就要有5700萬美元。

在國內,初入行的特效技術人員年薪大概4萬左右,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員工大約年薪20萬。一家100人的特效公司,按人均年薪10萬元計算,一年的工資支出也在千萬以上。而這種規模的團隊,很難接到超大型項目。

即便是好萊塢特效公司,也無法單純依靠製作電影維生。據業內人士透露,電影製作其實是培養特效團隊技術的手段,真正賺錢的是幾十秒的廣告。多年來,好萊塢的特效公司就在廣告——電影——廣告的利潤循環中實現了技術的不斷突破。

胡巴大聖這麼厲害,能看做華語特效標杆么?

電腦特效,簡單來說就是用數字重構世間萬物的過程。這就首先需要對萬物進行了解,進而用數字將其解構,最後通過數字將其重新組合。從《捉妖記》和《大聖歸來》的成功來看,它們都佔了角色是動畫特效的便宜。

製作精度國內難尋,技術難度沒那麼可怕

徐克導演作品《智取威虎山》中的那隻老虎曾被視作國內電影特效的里程碑,但只要將這隻老虎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理查·帕克對比,就能看出明顯的差距。

由於老虎在現實中真實存在,其特效製作就必須遵從色彩、燈光照明、解剖、仿生、流體力學等一系列自然科學準則,其骨骼的運動軌跡,肌肉塊如何聯動,風對毛髮的影響等細節都決定了這隻「老虎」逼真與否。

儘管《捉妖記》特效已經算是國產特效的扛鼎之作,但由於特效角色為虛構,使得其難度係數小了許多。不過,這也是許誠毅與片方的聰明和務實之處,在現階段的技術條件下,選擇的合適的表現方式,正是國產特效獲得成功的必經階段。之所以,讓觀眾對其視效呈現感到驚艷,主要還是取決於導演對於影片特效精度的超高要求。

然並卵的是,《末日崩塌》國內目前仍做不出來

這種災難片特效,國內目前仍無法實現

劉曉光認為,國內特效公司在一般特效製作方面的技術手段已趨成熟,但在物理模擬特效層面缺口巨大。他以《末日崩塌》舉例,片中大量建築物倒塌的鏡頭,需要物理模擬特效的開發達到相當的水平。目前國內還沒有公司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或許能夠通過努力做出幾組鏡頭,但是沒辦法做出整部影片,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大,國內還沒有這樣的設備條件。」

不過,申遠和許誠毅並未給出關閉式的回答,申遠認為,如果有充足的預算和時間,國內公司如果能做到合理的分工協作,並非不能嘗試。許誠毅想了想,曾經為《捉妖記》的技術實現做了一整年測試的他,保持了自己的嚴謹態度:「我還需要做個測試。」

總結陳詞:

在本次《貴圈》的採訪中,作為《捉妖記》和《大聖歸來》競爭對手的其他特效團隊,均對這兩部影片表示了極大敬意。在他們看來,中國電影特效必將隨著電影市場的蓬勃迎來一場大發展,所有特效公司都將參與其中,他們之間一榮俱榮。

在這敬意中,又或許包含了一份羨慕之情:並不是每個團隊都能夠遇到像許誠毅這樣懂行又想做事的導演,也不是每個團隊的成員,都能夠像《大聖》這樣,為了理想不計成本,甘之如飴。成功者,除了堅持,也需要一點運氣。

但他們又都認同,不久後,就會有更多更好的特效電影出現,這需要整個電影工業體系的健康和前進。而特效人,已經準備好了。


推薦閱讀:

盤點八月必看影片 國產片三足鼎立激戰好萊塢
30部電影年底齊上映 國產片「欠收」賀歲壓力大
進口片狂攬33億票房 國產片卻是爛泥扶不上牆?
老是說國產片垃圾,只是,好片你都沒看!
對不起,我認為《路邊野餐》就是爛片。

TAG:國產片 | 國產 | 調查 | 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