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圍棋論針灸腧穴及其運用

彭榮琛,男,教授,主任醫師,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針灸骨傷學院針灸系主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訪問學者。

萬文蓉,女,主任醫師,教授,針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福建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

我國對圍棋最早的記載有籍可考的可追溯到春秋時期,至今已有2700年歷史。當時諸子蜂起,百家爭鳴,文人墨客交往頻繁,學術交流異常活躍,醫學發展也十分迅速,標誌之一便是《黃帝內經》的成書,使得中醫理論體系由此確立。

圍棋棋盤呈正方形或略長方形的平面,古代的棋盤在平面上橫豎平行線的數目並不確定,後來逐漸被19條平行線橫豎交叉構成361個交叉點的棋盤所替代,其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棋子由少到多、著法由單一到多樣的發展變化過程。誠如針灸理論體系,經歷了從春秋、魏晉到明代3次飛躍,至清代日趨完善,腧穴數目也是由少到多,最終確立為361個,與圍棋的點驚人相同,二者是否有其必然性呢?

1

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理論,天有360日,穴位就應是360個,為什麼至今認可的腧穴是361個呢?這可能與圍棋所述以中心天元為天極,也就是北天極或北極星君為坐標原點,以此來計算點位相同。圍棋棋盤中,以天元中極向北為180個點,向南也是180個點,加上天元中極點為361點。從腧穴來說,北天極或北極星君的位置應在大椎穴,從七星台(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中俞、肩外俞)的組成位置來看,七星台組成北極星的圖形,星柄就指向大椎。大椎以上(包括頭頸76、上肢64、腹部建里穴以上40)為180個穴位,大椎以下(包括背部59、腹部建里穴以下40,下肢81)也是180個穴位,加上大椎穴為361穴。因有此相關,所以後世所發現的奇穴雖然還有很多,但都沒有進入十四經穴的範疇,這應該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北斗七星 七星台(手太陽小腸經在肩胛部的穴位)

圍棋361子是奇數,應該是為最終勝負的需要而設。當然實際不需要將361格子填滿後才決定勝負。即使是棋逢對手,勝負也往往取決於局部的格殺或協調。針灸的361個穴位,在治療運用的時候也是在全局觀念指導下,強調局部的勝負或協調,很多局部的勝負對全局的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也不是每次的治療都需要動用361個穴位。

四肢是左右對稱的,在左側上下肢和頭頸、胸腹、背部形成1個圍棋格局的圖形下,右側的上下肢和頭頸、胸腹、背部也可以視為1個圍棋格局,也就是人體形成左右陰陽兩個圍棋格局,在任脈、督脈處重疊著,針灸治療就是在兩個重疊著的圍棋棋盤裡下著「圍棋」,既有黑白子的陰陽,又有左右棋盤的陰陽。作為高明的醫生,其技巧應該比高明的圍棋手要高很多,否則面對人體這種雙棋盤交錯似的複雜棋局,將會一籌莫展。所以醫生的治療與圍棋手的對局既有相同的地方,又要深奧得多。

2

圍棋有很多流派,如中國棋手代表人物常昊的「面面流」,日本棋手武宮正樹的「宇宙流」等等,都是因流派的特色而名聲鵲起。中醫或者說針灸的治療也是一樣,切入點可以很多,所以也形成了不同的學派,治療上各有千秋。局外人往往很奇怪,為什麼同樣一個病,不同的醫生開的處方並不一樣,治療的變化也不盡相同,會有效嗎?這就和下圍棋一樣,棋子雖然一樣,棋盤雖然一樣,棋局卻在千變萬化中,對於一位圍棋高手來說,可以針對當時的黑白格局,因不同的流派而下出不同的棋局,揮灑自如而搶佔先機。高明的醫生全局在胸,所以能目標如一,有常規而無常法,終能曲徑通幽。治療看似不同,但理在其中,所以不用為此擔心,疾病往往都能向愈。

圍棋是以黑白子為呼應的雙方。過去較多人認為,黑白子以互相格殺,爭鬥,或曰搶佔地盤為主,是博弈的競爭對手。而現在有人認為,競爭僅僅是一種特殊形勢下的表現,更多時候,則可表現為互相和諧,互為共存。圍棋手吳清源大師曾說:「其實圍棋之道就像中國的陰陽五行,做得不好就會相剋,做得好就相生相容,21世紀的圍棋就是要相生相容。」作眼的時候,完全可以出現「公活」,「公活」就是一種相對和諧、相容的狀態(如下圖所示)。

在被圍的黑五子和白五子中間有兩氣,這兩氣就叫「公氣」,任何一方若先在公氣落子,都將被對方殺死吃掉,雙方都只能維持現狀,共存求生,形成「公活」。

被圍的黑白雙方都各有一個「眼」,中間有一口公氣,誰先在公氣中落子就將被對方吃掉,所以也只能共存求生,形成「公活」。

圍棋以黑白二子為棋子,應是受到當時陰陽學說的影響。從常理上來說,黑子代表陰,白子代表陽,每次都是黑子先手,白子應對。是以先手者往往佔有先機,所以圍棋中在收官算目的時候,往往會對白子給予照顧。圍棋的黑白雙方在下到一定的步數時,整個棋局就會出現不平衡。圍棋高手往往不需要數子,只要觀看圍棋圖形就能判斷出大概的勝虧。出現對某一方不利的情形時,若有精妙布局或高手指點,或可挽回萬一。這些圍棋的規則,雖然是人為的,但這些規則的產生,是與黑白子對立統一的關係分不開的,是與陰陽理論相關的,強調了天地之理,否則就出現不了千變萬化的變化,圍棋也就會失去其中的高深和奧妙,而落入俗套。

陰陽學說同樣影響到中醫,成為中醫認知疾病的主要工具。人出生以後,在正常生理情況之下,就已經開始了陰陽之間的變化,以達到陰平陽秘的結果。但在不斷的生活工作中,人體對陰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陰陽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出現不同程度的消長,就會有陰陽之間的不協調。當這種不協調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產生疾病,或外邪入侵,正氣一時不能抗邪,從人體來說,這時就進入了病理階段,就需要醫生的介入。和圍棋所展示的環境一樣,我們可認為邪氣代表黑子,正氣代表白子,棋局在黑子佔優勢時,醫生持白子介入,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圍棋中的很多道理和方法,以完善和充實中醫針灸的治法。持白子的醫生應該比持黑子的邪氣水平要更高,否則不可能挽救危局。

3

北宋數學家沈括曾指出,圍棋總共最多可能下出768位數的棋局,768位數是什麼概念呢?若按平均1分鐘擺(下)完1個棋局來算,圍棋手們一直擺(下)到世界末日(約200億年)也不可能將這些棋局擺(下)完。實際上,圍棋手只能按照自己的智力和理解來完成和創造棋局,以自認為最完美的棋局與對手對弈,就和針灸醫生使用穴位一樣,穴位的組合不可計數,穴位處方也數以萬計,而治療時只可能按照醫生的水平和對疾病的認知能力予以使用。所以實際的圍棋對弈有一定的規則卻沒有完全相同的棋局,也無需考慮如何從數以億計的棋局中選擇某一特定棋局來完成對弈。實際的針灸治療也是有一定的治療要求而沒有完全相同的過程。雖然治療上有一定的針灸處方,但都很少依瓠畫瓢,而是在加減變化之中進行使用。因此我們無需對記憶數以萬計的治療方法(處方)而發愁,只需要依據辨證論治的要求而在有代表性的穴位組合(處方)之間進行變化即可。

圍棋的要點是「圍」,一般來說每粒子有四口氣,將這四口氣圍住,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將被剔除。從治療學上來看,就是被圍的局部宣告死亡。針灸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和圍棋一樣,「圍」住疾病所犯的部位,是一個主要的、也是普遍的手段。在世界針灸聯合會成立的時候,郭效忠老大夫演說的針灸治療甲狀腺腫的方法就是「圍」,後來郭老大夫還為「圍」的方法著書立說。針灸在臨床上直接使用「圍」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治療皮膚病更為明確。諸如帶狀皰疹、濕疹等多是直接在病患周圍進行針刺。由於病變部位大小不一,那麼需要在病變周圍針灸多少點位才能將病邪圍死呢?這可以參照圍棋規則「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針灸時,可看病變部位延伸到幾個皮部範圍,每條皮部相當於圍棋的一橫(豎)條,有兩口氣,每1個皮部範圍可以使用上下各1個針灸點,比如帶狀皰疹,從背部沿脅下到胸骨旁,就涉及到足太陽經、足少陽經、足陽明經、足太陰經等,那麼在病變的兩頭各1點,每經上下各2點,共計10點即可。假若是局部包塊,這就有如圍棋的1個子,只要針灸上下左右各1點即可圍住。這裡說的是最少針數,若在病變周圍多使用一些點也未嘗不可。

除皮膚病之外,其它疾病的針灸治療也是以「圍」為主。這種「圍」,不一定是四點圍,可以是三點圍、兩點圍,甚至是五點圍、六點圍或更多點圍。局部和遠端的配合、左右的配合、前後的配合、上下的配合等都屬於兩點圍,左右上下前後的配合,則可能是三點圍或四點圍或多點圍。如上牙痛選合谷配下關,下牙痛選合谷配大迎,風火牙痛選頰車配內庭等,以及俞募配伍、原絡配伍等就屬於不同的兩點圍;腹瀉選雙側足三里配中脘就是三點圍;選雙側足三里、合谷配中脘,就是四點圍;再配氣海則為五點圍;再配膻中為六點圍等。

棋局不利時,應該設法給自己留一口氣。圍棋有貼子「長氣」的方法,也有留空「作眼」的方法。從醫學上來說,疾病危急的時候,多使用「急則治其標」的方法。如呼吸困難,方劑用獨參湯或補元湯,針灸用氣海或膻中補元氣就與「長氣」的方法近似。若使用人中、承漿、天突、肺俞、中府等,就與「作眼」的方法近似。

如前所述,「圍」的含義包括兩方面,就是「對抗」和「共存」。將對手圍死屬於對抗。若是棋局膠著,很難分勝負,或處於被動時,還可以選擇「共存」的路子,比如使用圍棋中的「雙活」概念。醫學上所說的保守療法或所謂延長「存活期」,治療中,對一些局部病變,尤其是腫塊、淤斑(如瘤、痣等),多採取不直接刺激的方法,既要有治療內涵,又要離它遠點,保持相對的距離,多有「雙活」、「共存」的含義。針灸處方中,很多預防類方,如《扁鵲心書》中的保命延壽方中使用關元、氣海、命關、中脘,其中命關與中脘構成1個圍空(氣眼),命關與氣海、關元又構成1~2個圍空(氣眼),形成雙眼甚至是三眼,以此保住先、後天之根本,與疾患「雙活」、「共存」。這不僅是一般的保健方法,在一些慢性病纏身時,也可有效地減緩病情發展,或減輕癥狀,以延長壽命。

傳統圍棋戰略重視邊角地,因而有「金角銀邊草包肚」一說,這大概主要是因為圍棋棋盤中間(腹地)一般都有4口氣,因此長氣相對比較容易,而圍住它相對比較難,角上只有2口氣,邊上只有3口氣,在邊角上的布局佔位、作眼容易得手,技巧性也更強。針灸治療的時候多講究「遠端穴治遠端病」,從病變部位的遠端選取穴位,這種方法使用頻率較高,治療效果相對較好。所謂遠端穴,多指四肢部位的穴位,相當於圍棋的邊角地帶的點位,如分布在手肘、足膝關節以下部位的五輸穴。金元時期,在子午流注中使用五輸穴,在靈龜八法中使用八脈交會穴,其治療範圍幾乎可囊括一切疾病,其變化與時辰相結合更顯得十分神奇。

重視邊角地的布法可以使自己掌握主動權,所以歷來以中央「天元」為目標的布局為下策。但這也不是絕對的。1933年棋手吳清源大師同木谷實大師對局時就下第一黑子在天元,結果木谷實大受困擾,當時這種布局對國際棋界衝擊相當大。雖然該弈最終以吳清源敗局為果,但吳清源言:「天元絕非不利的布局,只是自己的實力尚不能將之巧妙活用。」針灸治療,在胸腹部、背部使用穴位,看似在圍棋棋盤上使用「草包肚」的部位,但使用的頻率並不少,諸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等,多為前後配伍,這些屬於兩點圍的方法。為什麼在「草包肚」可以運用兩點圍以取勝呢?從人體來說,這是因為胸腹部、背部為軀幹部,是臟腑所在之地,臟腑之氣分陰陽,陰陽之氣分別出於背、胸、腹不同部位,所以臟腑一般情況之下是兩口氣的通道,邪氣的進退也只能從此進行,就好像圍棋棋盤的角一樣,貼住它的兩側,就能使邪氣處於無氣狀態而被剔除。上述我們已經知道,從圍棋的棋盤結構來說,人體是左右兩個棋盤組成,中間以任、督脈為交界處,任、督脈就是棋盤的邊界,所以胸腹部看似圍棋棋盤的「草包肚」,實際上卻是邊角地帶,只有兩口氣,或三口氣,不是真正的具有四口氣的中間地帶,所以可以運用邊角地帶圍子的方法以取勝。針灸巧妙地將「草包肚」變化為「金角銀邊」,從而起到化「草包」為神奇的作用。借鑒圍棋的黑白子對弈規律,針灸治療選取穴位時確有奇思妙想,是否也值得推而廣之呢?

編者按:該文刊載於《中醫藥通報》2013年第5期。


推薦閱讀:

圍棋騙著連載:(87)變形雙飛燕後的沖斷
李昂論圍棋教學(一) 圍棋早教課題研究
中國圍棋二十九位九段棋手
下滿的圍棋
(8)圍棋術語大全圖解

TAG:圍棋 | 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