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大小盪穢儀軌細說+道教法器細說(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道教大小盪穢儀軌細說+道教法器細說(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大小盪穢科儀盪穢科儀功白龍虎山前煉大丹,六天魔王心膽寒。自從跨鶴歸玄表,清風明月繞絳壇。舉三清三境天尊弔掛天宮赫奕位玄都,賜福權尊握化樞。上斡權衡司憲令,下提綱紀典謨謀。停愆盡消三生籍,受度應標萬古圖。惟願慈仁推有道,形神無復墮三途。香供養三清三境天尊(或用《灑凈韻》亦可)。功說文伏以,道氣殊名,必貫通之有術;神人異處,可感召以無方。故聚精微,達誠沖漠。夫香者,飛雲結篆,明德維馨。陽氣升騰,丹鼎運元神之火;迴風混合,玄關靄太素之煙。非草木臭穢之彝倫,迎天地神祗而降格。傳香有偈,寶號稱揚。舉香雲達信天尊提綱子午分明方是火,神氣交煉即維馨。假此真香爇真火,大如法界細微塵。功說文伏以,仙境難通,以香為信;塵凡混濁,非水弗清。試將一滴之功,肅清十方之界。夫此水者,北方正氣,天乙真源。玉液內潮,甘露薫蒸于丹谷;金精上涌,醴泉溶泄於華池。內施則吐故納新,外用則盪瑕滌垢。是謂乾坤之正氣,能除天地之厭穢。教有真科,再吟聖號。舉法雨流潤天尊。大啟請韻玉井光騰不夜天,柳枝灑出雨長春。今將遍布法筵中,五濁六塵俱潔凈。風去鼓舞列仙班,龍吟虎嘯鎮寶壇。臣今默運先天氣,千妖萬怪心膽寒。舉五龍盪穢天尊。功接說文伏以,清靜道德,本無一點之塵埃;上下神祗,請破五方之厭穢。凡遇迎真請聖,必先清凈壇場,然後依科敷揚妙道。以今混元宗壇,本壇都爐焚香,奉請天德君、地德君,日精月華君,天罡大聖、魁罡星君,三元唐葛周、三位真君,五方生氣、旺氣、道氣神君,五方五帝,解穢星君,黃華玉女、浣濯夫人,五方五龍、主水使者,南方丹天世界、九鳳玉華司、破穢大將軍,流精火鈴大神,西方大素童子,金剛滅跡神王,乾羅答那、洞罡太玄使者、斬妖縛邪神吏,沫若東井大神,石鏡水母天君,銅頭鐵額騎吏,吞魔食鬼大神軍,滄水繡衣使者,華池文渃夫人,北方風雷、盪鬼周元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君,九天運穢、解穢、收穢、卻穢神君,九天除穢、斷穢、滅穢、洗穢神君,九天滌穢、盪穢神君,解穢司、盪穢司、合干一行官軍將吏,天仙、地仙、水仙兵馬,凈天、凈地、凈八方大力威神,值年太歲,至德尊神,本境城隍土地,里域尊神。悉仗真香,普同供養。奉請個個執斧掌劍,擲火流金。降真氣於水中,放祥光於瑤壇。光明赫奕,從九鳳破穢而來;對答真仙,自五雲浮空而至。禳災而何災不滅(擊令)祈福何福不臻(擊令)上帝敕令,萬聖拱聽。肅清厭穢,掃蕩妖氛。具有盪穢牒文,謹當宣讀。表白宣牒畢說向伸牒文,宣白雲周。提科接就於瑤壇,用憑火化。志心皈命禮,三天門下,統御萬靈。身降七凡,為道祖而說法;躬居寶笈,代斗姥以演真。心存三教,志憫四生。大悲大願,大孝大仁,三天門下,掌教天師,度世救劫,靈寶龍虎真人,永保劫運,廣濟無量天尊。舉神威遠鎮天尊。功說文伏以,塵居為濁界,穢氣紛葩;凡世升仙都,妖氛混起。不憑激濁以揚清,安可迎真而駐蹕?以今開壇之際,闡事之初。切慮壇場內外,人物往來,穢雜之氣,難以降格高真。先請降五龍之法水,灑凈壇場,然後依科,敷揚妙道。夫水者,稟五方之正氣,合九鳳之光華,故能激濁以揚清,亦可除塵而解穢,一灑天無氛穢,二灑地無妖塵,三灑人間長壽,四灑精鬼亡形、靈魂超升,壇有清凈靈章,清眾宣揚。功起澄清韻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赦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邪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吾軒。凶穢消散,道氣常存,急急如律令。功拈香默念九鳳翱翔,破穢十方,金童接引,玉女侍旁,拜謁尊帝,朝禮玉皇,百邪斷絕,卻除不祥,急急如律令。步畢,告令,取水盂香上三度,放簡背上,(名金橋拱內月)雙手玉文高舉,以天目書「金光篆」。默念:「九鳳破穢君,即速現真形,秉吾身中氣,化作六丁神,掃除諸厭穢,邪魔永不侵,眾神稽首,邪魔歸正,敢有不順,化作微塵,急急如紫微大帝律令」。放下,取令默念:「天下萬神,無不聽令,令牌非妄動,動即不留情,一擊天門開、二擊地戶裂、三擊萬神降、邪魔無處行,急急如律令。」令於水盂上書「三清諱」、「金光篆」,默念:「唵味弗羅弗薩利娑(省口旁)。」畢,步「八卦罡」畢,剎板,舉常清常靜天尊。功起清靜之水。日月華蓋,中藏北斗,內隱三台,神水灑處,厭穢速開,神水一灑,禍去福來。功步五常罡灑壇,以上「小盪穢」。大盪穢科儀「大盪穢」則於起澄清韻後,功執簡運「三清諱」拈香三枝。放簡,雙手白鶴訣請令,香上三度,燃表左右繞令三次,執令拈香三枝,左手掐玉紋,令於爐上書「香雲篆」,擊令放玉紋。拈香一枝左手香上一度掐玉紋,令於案上書「通天柱諱」加。擊令放玉紋於爐上,於虛空書一「紫微諱」,畢,拈香一枝,掐劍訣於令頭書「欽(省雨頭)」字,令下書令「授(省雨頭)」,背書「敕召萬神」,左書「太陽諱」,右書「太陰諱」,令前陽日書天師諱「潁(省雨頭)」,陰日書雷祖諱。亦可通書「真武諱」、「紫微諱」,蓋以「金光篆」。雙手玉紋舉令向乾,天目書「三清諱」、「玉帝諱」、「金光篆」,默念:「玉帝所賜,敕召萬神,敢有違令,化作微塵,道香一炷,十方肅清,發鼓三通,萬神咸聽,諸師帥將,速現真形,急急如律令。」拈香三枝,令於案上書「三十六部雷總諱」。畢,左手掐玉紋,香上三度三擊令三放玉紋於爐,默念:「令牌非妄動,動即不留情,一擊天門開,二擊地戶裂,三擊萬神將,聞召速來臨。」畢,令於袖口書「霍(帶金剛圈)」字,左手執令,右手劍訣叉腰步「八卦罡」,至乾向巽書「天皇諱」,至巽向乾書「三清、紫微、玉帝、金光」等諱。三躬至案(接取「三氣」)。取太陽氣,拈香三枝,左掐卯紋默念:「謹諸日宮太陽帝君,降布九芒真氣,入吾水中,助令解穢。」步「南斗罡」向東咒曰:「榮日之光,赫赫煌煌,消除邪穢,保守吉祥,急急如律令」。左目默運太陽諱畢,默咒一字一圈,「唵縛日羅軍吒唎娑呵」共九圈,存左目角一日輪九芒飛射,以口吸入,默念:「太(卯)陽(寅)洞(丑)照(玉)廖(離)陽(午)境(出)」噓入水中,令加書。取太陰氣:拈香三枝,左手掐酉紋默念:「謹請月府太陰星君,降布十芒真氣,入吾水中,助令解穢」,步「北斗罡」向西咒曰:「皓月生明,至清至靈,添精保魄,邪滅正生,急急如律令。」右目默運太陰諱畢,默咒一字一圈,「唵縛日羅軍發奴唎娑呵」共十圈,存右目角有一月輪十芒飛射,以口吸入,默念:「太(酉)陰(申)光(未)華,(坤)宇(兌)宙(子)攝(出)」入水中令加書。取天罡氣:拈香三枝,閉目默書 「斗」(雨頭省),默念咒曰:「天罡天罡,上帝真王。波羅天尊,統鎮北方。身長萬丈,著紫羅裳。披髮赤足,手執神芒。朝呼北斗,夜觀不祥。吾今取氣,萬邪滅亡,急急如律令。」接念:「唵(卯)吽(寅)吽(丑)軍(玉)達(離)吒(午)唎婆訶(出),伏清降布七芒真氣,入吾水中,助令解穢。」呵氣入水,加書「斗」(省雨頭)。三光氣畢,將令斜放天門,雙手白鶴訣,請水盂香上三薰,默念:「天地自然,萬邪歸正,敕煞攝。」薰畢放簡背上,名「金橋拱月」,以天目虛空書「金光篆」。放簡執令,左手掐玉紋,令書水盂:「三清諱」,陽日「天師諱」,陰日書「真武諱」,加蓋「金光篆」。畢咒曰:「味弗羅弗薩利婆訶」。運畢,執柳枝於左手心點三點,含水一口,噀向月厭方。左手掌令,右手劍訣叉腰,轉向外於「月厭方」書一老龍諱。畢,左手執令,右手劍訣,陽日斬雨頭,陰日斬鬼腳。執令默念《凈天地解穢咒》:「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玄。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魔,赦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鬼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手,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氣長存。急急如律令。」一句一筆書一穢字真形。至「道氣常存」畫「金剛圈」(此即斬灘破穢說)畢,一躬至案,拈香三枝,退後一步,令於左袖口書離卦及「五雷諱」、「金光篆」,左手掌令,右手劍訣叉腰步「禁壇罡」(即封戶罡),步罡默念:「吾領眾神下坤宮,循震與離雷火轟。巽戶下令召萬靈,離步交乾登陽明。坎方捕捉邪妖精,西方兌宮八卦分。敕向艮宮封鬼路,中請諸將護玄宗。」念至「敕向艮宮封鬼路」,站兌向艮破一鬼字,默念「敕封鬼路」,令書「開天門,閉地戶,留人行,封鬼路,穿鬼心,破鬼肚,斬鬼腳,急急如律令」,轉身踏艮至中宮,一躬至案,拈香三枝,令於水盂中書「哈明天帝日」(皆省雨頭),默念:「玉樞青華境,元始上帝敕。九鳳真氣降,合明天帝日。吾以日洗心,以月鍊形。真人扶我,玉女助行。千妖萬怪,隨水而清,急急如律令。」左手掐子紋,令於盂中書一坎卦,默念:「唵(子)臘(丑)啼(玉)奴(離)攝(午)。」削下盂中,令於香上繞一轉,放令,左手三山訣托水盂,右手柳枝向正壇書個「心」字咒曰:「一灑天朗清,二灑地起寧,三灑人長壽,四灑鬼超升。天圓地方,律令九章,法水到壇,萬邪滅藏。」步五常罡繞壇灑凈畢,仗劍步九鳳罡敕四隅畢,轉身歸中位,向上柳枝書一圈「s」,默念:「謹敕壇存八卦」,圈內加兩點:「內藏玄機」。清事書「紫微諱」,二十八宿分布四維。又書:「鬼」字,一句一筆破之:「上開天門,下閉地戶,先留人行,次塞鬼路,妖氣絕滅,道氣分布,一切厭穢,速令消除,急急如九鳳破穢先師律令。」幽事書:「靈」字,二十八宿分布四維,默念:「靈寶金光,洞照長夜。敕赦亡魂,臨壇受度。(提氣上升太微)急急奉青玄九陽開度律令。」落劍盂。高功起:「清凈之水,日月華蓋。中藏北斗,內隱三台。神水灑處,厭穢速開。神水一灑,禍去福來。」舉:「神水解穢天尊」。功說文:「凡遇朝真請聖,先須解穢身心,俾魔試以潛消,值諸真而降鑒。今敕道眾人等,身中秉元氣,頂上靈光至,六甲內真人,侍從降福利,千妖不敢當,魍魎皆迴避,身中此法水,長生得永視,急急如南極長生大帝律令。」舉:「長生保命天尊」。功說文:「伏以,行三光之法水,天地無塵;焚百合之真香,祥雲結篆。凡境化為仙境,誠心可格天心。欲達忱悃,默運一誠。先吟三禮,稱揚聖號。法主真君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道教法器細說道教法器種類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凡舉行齋蘸法會,修眞護身,通靈達神,驅邪伏魔,鍊度濟人等道教科儀與宗教活動中,都必須使用,故歷來為道教中人所重視。一些道門中人在回憶昔日大型法事活動時,常常談到名目繁多的法器,尤其是法印名目眾多,數量也最大,多到需要使用籮筐來放置。就道教法器而言,通常所使用者,不出劍、印、尺、令,是行法時之必要道具之一。《洞玄靈寳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三云:「凡法具,供養在先。道士女冠,唯一之本,不可闕也,並備諸經。但在觀中及私房內,供養之者,緫名法具。」這裡所說的法具,明確區分為兩類:一類屬於道士供養使用之類,如殿堂內外經常看見的鐘磬、帳座、香爐、靈幡、寳蓋、燈台、燭台、旌節、香花、燈水、壇纂、門榜等,也包括道士常用的個人之物,如如意、塵拂、蒲團、木杖等物。另一類是專門用於各類科儀法事中,稱為「威儀之本」,業就是科儀中不可缺少的,包括令旗、法劍、法尺、銅鏡、令牌、帝鍾、水盅,以及鈴、鼓、鐃、鈸、磬、木魚等等。在道教儀式上使用法器,主要是為了使儀式具有法力的效能,從而呈現出強烈的節奏感與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氛。因此,當道士在執行儀式時,除了要注重壇場的設置如香爐、供品等的擺設和本身的服飾外,還要因應儀式所需而使用各種法器。此等法器,或有用以辟邪驅魔的,或有用以召神遣將的,或有用以靖綏壇場的,或有用以節制經頌的……。黃信陽道長在《全眞必讀 ·論全眞教徒》中有雲水隨身七寳卽:一蒲團,方外煉魔;二衲衣,攝伏心性;三為簞瓢,用來訪賢飲食;四為棕笠,御風避雨;五為棕扇,可拂開塵事,一般道士多用五明降魔扇;六為青囊秘藏,卽道經道書;七為楄拐,用以彰大道。以上為全眞教徒出外游訪時必不可缺少地隨身之物,眞可謂:出家得受百衲衣,靜坐丹台凝神氣。舉杖遨遊神仙地,一笠江湖任風雨。另外,道場中還有伴奏所用的笙、管、 笛、二胡等,稱為「樂器」,不屬法器之列。宋代道士王契眞在《上清靈寳大法》卷三十一《齋法壇圖門·威儀章》中稱:「太上三尊,居玄都玉京之山,七寳玄台紫微上宮,十方世界上聖高尊,一日於寅午戌三時,旋行朝謁,執符把籙,建節持幢,吟詠洞章,燒香散花,奏鈞天廣樂,鸞唱鳳舞,萬眞稱慶,三界齊歡。今之齋法,登壇朝奏,步虛旋繞,蓋取於玄都玉京也。威儀法式,莫不備焉。」由此看見,道教宮觀中科儀使用的法器,都是取法於天界神仙。供養殿堂上神靈使用的法器,務必精雕細刻、金碧輝煌。明代朱權在《太清玉冊·天樂儀仗章》中稱:「 仙仗用朱竿、寳蓋、珠網、綿帛、繒彩為之,務在裝畫整肅,列於外壇四面,每朝奏步虛旋行之際,則道童各執仙仗,和華夏吟隨班,旋繞皇壇之上,非登壇朝奏不用,則列於壇之四面架之。」而道士自身使用的法器則要求素樸簡潔、講究實用。《洞玄靈寳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一稱:「凡出家之人,務存清素,遠棄驕奢,須從儉省。所居之處,皆不得華麗靡曼,床席器玩,並須敦樸,不得同俗,使內外開通,表裡無擁,不得以簾幔帷幌而自隱藏。其繩床、幾拂、如意、香爐法具,常安左右。凡諸非法器服玩弄,皆不得畜。此道士之重戒。」

道教壇場法器-朝簡在道教的齋醮活動中,需要很多的法器組合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朝奏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有一樣非常重要的法器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朝簡。朝簡是道教徒做齋醮法事時用來朝謁祖師、天尊、地只、星宿、山川等聖真神靈的禮儀法器。道教運用朝簡的歷史久遠,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有它不同的名稱,在製作材料上也有一些變化,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試說之。一、朝簡的由來和稱謂道教徒在齋醮活動中對朝簡的運用沿襲於古代的朝覲制度。朝簡的運用在齋醮活動中起到一個整束威儀、莊嚴道場、心意上達、人神交通的作用。五代後晉張若海《玄壇刊誤論· 論凡修齋用樂品第七》:「雲光先生曰:『凡修齋行道,謂之朝禮,禮既行矣,樂亦備焉,夫樂奏之圜丘,天神降,奏之方澤地只升,鼓之以和八風,播之以正四序。行禮作樂,所以通天地而交神明也。」這說明人們通過齋醮活動可以達到「通天地」、「交神明」的作用,朝簡是這一活動中重要的禮器。朝簡又叫笏、手板、笏板、朝板等,在教內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稱呼。通常都叫朝簡,簡稱為「簡」。有簡明扼要之義!在等級森嚴的中國封建社會裡,不同的官員在朝板的製作材料上也有不同規定,在秦漢至唐時的朝板(笏)的規定中就說到:士和六品以下的官員的朝板均以竹製。於是亦稱朝板為簡。唐《太清宮玉石像》:「工役掘地,得玉石人,滌去泥壤,則簪裙端簡,如龍之象。」端簡之狀當類乎捧朝板。可見運用它的歷史很悠久了,據道教的典籍所載,道教科儀中,道士執簡行禮在南北朝時期就開始流行了,《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儀營始》卷二之《造像儀》稱:「塑天尊像時,左右二真,皆供獻,或持經執簡,把諸香華。」卷四之《誦經儀》稱:行儀道士「各恭敬,三上香,執簡平立」。卷五:「法服圖儀列示正一法師等法服圖十一幅,每幅道士均當心捧簡,簡身似微彎,簡頭作鈍角狀。」卷六之《常朝儀》稱:行儀道士「各長跪,執簡當心懺悔」。明《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六:「古者道士並執三皇內文一軸,後世方易以簡。」並稱道士誦經時「知磬舉,執簡當心,平座如法,此謂執簡,然後可誦經也」「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賦予了朝簡多種稱謂,雖然稱謂不同,但基本的意思沒有變化,運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泛了。道教沿用笏即朝簡還有莊嚴科範、威肅道場、人神感應的作用。二、朝簡的製作、使用方法及作用朝簡在齋醮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禮儀法器!簡身微彎,成長條狀梯形,長50~55厘米,厚0.3~0.5厘米,下端寬7厘米,上端寬5厘米。朝簡的製作材料種類比較多,有用玉、木、竹、骨(象牙)等材料,現在也有塑料製作的了。就拿木來說吧,在古代多用槿木而不用紋理不清的雜木製作。朝簡上不要有斑痕,最好是用與之相當大小的整塊木板(即紋理過心)製作,順著樹木的長勢,以根部為下端,梢部為上端,這樣紋理對稱勻整,條達順暢。竹用毛竹,最好是用一整節的,其他要求同木質的一樣。骨制的一般是用象牙等骨質細膩而條暢的。有的還在朝簡上刻有星圖、太極圖、雲篆等裝飾圖案,這些圖並不影響朝簡的功能。在運用它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秉朝簡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正握,一種是側握。正握時,右手平握朝簡大的一端(即下端),小指與端邊平齊,左手與右手平齊疊護在右手背上,兩手大拇指自然按壓在朝簡的裡面,指頭朝上,端抱在胸前,朝簡的另一端(即上端)邊沿與眉齊,正握行禮打躬時,兩手成劍訣式,左手劍指壓在右手劍指上,四指交叉按壓在朝簡的外面上五分之三處,兩大拇指自然垂直抵在朝簡的裡面微彎的部位,兩手心護在下丹田,兩手臂撐圓,若正握俯伏跪拜時,兩手四指伸直,左手四指背放在跪墊上,右手四指背放在左手四指上,簡身上部微彎處放在右手四指上,兩手大拇指自然伸直按在簡身上部裡面,簡的上端與額齊平。側握又分平側和斜側兩種,平側握多用於道友之間行禮或轉天尊或踏罡的行進中,用於道友之間的行禮時,一般朝簡不高於心,在行進中時,右手手心朝下俯握朝簡的下端,左手手心朝上五指仰握(虛握成端式)朝簡的上端,兩手心成俯仰式,左手略高於右手,雙臂圓撐,朝簡的上邊沿線與手臂合成一個圓形與肩平齊;斜側握也可用於行進中,但一般是在非正式的儀典活動中運用,這種握簡方式多用於端坐時,握簡的方式與正握略有不同,就是兩手大拇指與簡身成九十度,平行壓在簡面上,朝簡的另一端(即上端)斜靠在左肩前,兩手臂成圓形抱護在身前。以上的握簡形式是用於行禮的儀注中。還有是用朝簡敬香,教內有個規定,就是除方丈(方丈是人天教主,渡世宗師,無功不積,無善不為,天人共仰,一切咸欽)可用它把香運到朝簡的頂端外,其他的任何執事(包括監院和高功)是不能運到頂端的,運過的香要用手把它筆直的插入香爐內,此香由下往上燃燒,香煙也就由下往上徑直升騰上達神靈之前,傳送齋主或本人所要祈求或表達的心愿以得神靈的感應!這就是平常說的「心假香傳」,這個香「傳」的是我們的心意。再就是用朝簡踏罡步斗時,在行進中,不能正簡秉著,要側簡而步或踏。教內步罡有個「三不準」的規矩,其中的一個就是「不準秉簡步罡」,用朝簡給祖師、天尊等神靈行禮時正簡打躬,給人行禮時是側簡不打躬,執簡行進時,雙手側捧簡,簡的上端邊沿與肩同高,左右手執簡內側靠左胸前,簡的下端抵在下丹田與兩手自然抱護下丹田。三、與朝簡有關的禮儀法器圭,會意,從重土,本義為古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長方形。中國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以為禮器。依其大小,以別尊卑,又作珪。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也有的是上圓(或劍頭形)下方的形狀。道教的神像中就有手握圭的,如玉皇,三官,財神等就是手握圭。有「圭者,皈也,跪也」 的意思,神靈們手握圭有接受他們的信士朝拜、謁見皈依之意,所以在塑神像時要注意是手握圭而不是手持朝簡,圭與簡在外部形態上也不同,我們現在常見的圭都是上端作三角形的直板,如北京白雲觀的七真、玉皇塑像,都是手握圭。這兩種禮器的意義在道教中剛好是相反的,朝簡是用來向尊者朝拜的,而圭是接受信奉者或地位低下者的朝拜的。朝簡是微彎的瘦長的梯形狀,手握大頭,小頭朝上。在周代用五色圭禮五方,如「以青圭禮東方」(《周禮品券大宗伯》註:圭銳象春物初生。)跟現代用圭略有些不同。如意:道教禮儀法器。《太清玉冊》卷六:「黃帝制,戰勝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辟眾魔。」道教所用如意,長一尺至二尺不等,柄微曲,有用金、竹製作的,但多用木、玉雕制而成,有時用金、玉鑲在骨朵上以顯其珍貴,其端多作靈芝彩或雲案等朵形,天真高道執之,象徵錫賜祥瑞,有吉祥辟邪之作用。玉璧:道教科儀中鎮壇傳信用的禮儀法器。中國古代禮儀中,有以玉節(即瑞節)為信物者,北周武帝宇文邕《無上秘要》卷三四引《洞真青要紫書經》云:「凡受紫書者,依九真玄科,修行鍊度,案盟齋信,金魚玉龍各一枚」。《洞真黃素四十四方經》云:「凡受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盟,用玉札一枚,長一尺五寸,廣一寸四分,以饋四極上真之盟。」約成書於南宋的《靈寶玉鑒》卷一「古者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亦各有牲帛,皆仿其氣之色。齋壇之用鎮信,亦古之遺儀也。」明·《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五稱,玉璧「各徑二寸四分,厚二分。圓形,虛中」。法曰:「玉者,純陽之精,正潔之物,可以盟感上真,故以為信,國家用玉,士民無玉,以槿木代之。缺者,考屬地官九都曹。」法尺:道教鎮壇用工的禮儀法器。《道書援神契》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周禮》曰:「巫祝桃茢。」現在見到的有兩種,一種是圓柱形的,上刻有雲篆,叫杵,一種是長方體狀,根據不同的作用,在上面刻不同的雲篆。法尺有驅邪鎮壇的作用。令牌:道教鎮壇護壇用的禮儀法器。《道書援神契》云:「《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背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今召將用令牌,此法也。」現教內的令牌種類很多,規格也不一,多以「三清」、「玉皇」、「紫微」諱為正面主要內容,背面刻「天罡」、「天蓬」像,因作用不同而有變化。多用雷擊棗木或木質堅韌的優質木材雕刻而成。龍簡:道教齋醮圓滿,用於鎮信的禮儀法器。是一個複合體,由金龍、金鈕、玉璧、青絲等製成。《太上黃籙齋儀》卷五十五云:「龍者,雲氣,御陰陽,合則成體,散則成章,變化不測,人地升天。故三十六天極陽之境,可以驛傳信命,通達玄靈者,其惟龍乎?」金為堅剛之物,能通靈合神,所以用金鑄龍形,投之洞府山川,告盟三元。其龍所用金屬,視齋主而定,如朝廷用純金,公侯大臣用合金,士、庶人以銀銅塗或鍍金。金龍大小隨簡而定,其簡長一尺二寸,象十二辰,廣二寸四分,法二十四真氣,厚二分,象二儀,上下正方,法日之方景;簡的用材也是隨齋主而定,朝廷用玉板,公侯庶人則用潔白似玉的槿木板;簡分山簡、土簡、水簡三種,山簡封于山間絕岩之中,土簡埋於壇所土中,水簡投於江河湖泊之中。山簡用蒼玉做成圓璧,土簡用黃玉製成方璧,水簡用黑玉做成六角形,以五行成象。教內有專門的投龍簡科儀,在所投的場所前以酒果、肴饌、湯茶等醮獻。正式投前鬚髮願,念投簡頌、咒,讀簡文。據道書記載在唐宋時期比較盛行而隆重。現在已不做此科儀了。結  語朝簡是道教禮儀法器中重要的一種司儀法器。在道教的的禮儀法器中從功能上分有兩大類:一類是司儀用的,如上所說的朝簡、圭、如意等;一類是鎮信用的,如玉壁、法尺、令牌、龍簡等。這些禮儀法器為道教齋醮活動的圓滿或增添威儀庄肅道場,或增添功德福遺後人,是弘道闡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教法器-天篷尺天蓬尺是一種道教的法器,又稱法尺,外觀是一根四面刻有符咒的四棱方形短木棍。《道書援神契》有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長形刻度。法尺為桃木製或鐵制兩種,天蓬尺多為四棱,六面分別刻有二十八宿,日月,紫微諱(中極紫微大帝的名諱),天蓬諱(天蓬元帥的名諱),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即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在東晉的神話小說《搜神記》中,提出過「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觀點)。揮動法尺,意思是恭請天蓬元帥到壇驅邪。天蓬尺為道教儀式上面鎮壇辟邪的法器之一,不可以胡亂使用。通常用於設法壇、做科儀齋醮時陳列、使用。按照道教儀軌,法壇上通常至少應陳列寶劍、令旗、令箭、令牌、天蓬尺、鎮壇木這五大法器。在道教的正一派,例如龍虎山張天師府,在授籙時按《天壇玉格》,授予籙生法名、神職,並頒發職牒、符籙,同時也會發給這五件法器。

道教壇場法器-令牌令牌是道教齋醮科儀中常用法器。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國古代軍隊發號施令用的虎符。《道書援神契》有「令牌」項稱,「《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狀。背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近召將用令牌,此法也」。道教的令牌多以木材或金屬製作,長方形,塊狀,六面均雕有或鑄有圖形和文字。明代《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中有五雷號令牌的圖文。其圖之正面雕有龍蟠劍身,背面有雷令符文云:右令牌,取雷擊棗木造成,長五寸五分,闊二寸四分,厚五分。選擇吉日,依式造之,四側周圍刊二十八宿名,以錦囊盛之。道士在科儀行法時,常於儀壇上猛擊令牌,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師,發布號令,呼風喚雨,召神遣將,或降臨法壇,或護送亡魂,或驅邪鎮魔.道教修道,召神請將,一定要用「令牌」,這「令牌」是一切法均要施用的。「令牌」相當於開車的「匙鎖」,等於是法旨一般,請神召將時,將「令牌」拱起,雙手結斗印或雙白鶴訣,將「令牌」夾住,或供在法案之上,或神將未至,可將令牌擊法案三聲,一般的神將就得喼喼前來聽令。自古以來,「令牌」屬於機密之一,一向是不公開的,有「令牌」的一定是受籙的大法師,而「令牌」又分等級,要看屬那一天宮,那一派的令牌,這其中的差別甚大。據仙師言,曾有一位修道有年,道行深高的老法師,他看中了一位年輕的弟子,認定是衣缽傳人,於是,他依法製作「令牌」,共祭了二十餘年,準備將「法簡」於弟子出道之日,付於弟子。但是,這位弟子,最初表現很好,後來卻乖行逆施,令老法師深為傷心,老法師最後卻將「令牌」轉送了仙師,可見令牌視為衣缽傳承的法寶。(濟惠道人語)在道教文獻中,較早且比較全面記載道教令牌的是《道法會元》,該書卷五七有「論令牌」一節,是講授使用令牌的原因,怎樣製造令牌,祭令牌的方法。其雲∶凡行五雷大法,申發表章,祈晴請雨,止風禱雪,驅役神鬼,掃除妖氣,行符治病,差使符吏,若不申明號令,則將帥不行,吏兵不肅。五雷大法中,若不師受法令,何以驅使鬼神、祈晴禱雪。上則誤太上之法,下則誤生靈之望。這就是說,在道教思想意識中,於施行五雷大法的法事活動中,無論是向神界申發表文章奏等道教文書,還是祈晴請雨、止風禱雪,或者是驅役神鬼、掃蕩妖怪邪氣、發符治病、差遺符吏,法師都必須使用令牌來發號施令。若不如此,就無法申明號令,諸神將帥不會依科行事,有關吏兵也不會整肅聽命。因此,該文強調,如五雷大法中沒有法師施法發令,就不能驅役神鬼、祈晴請雨,上則違背太上之法,下則失生靈之望。由此可明《道法會元》所述施行五雷大法,令牌是不可或缺之法器。此處所說的令牌實際就是雷法中施用的五雷令牌。該文述及製造令牌方法,雲∶凡欲造令牌,先選吉日,齋沐身心,奏聞上帝,申牒雷霆所屬去處訖。用棗木節,或石榴木,或柏木,餘木不可用,長三寸,闊二寸九分,上圓像天,下方像地。於甲乙日采木,庚辛日造,壬癸日黑書、丙丁日朱書上面五雷號令四字,逢丁日命工齋戒開之,用皂紗袋之。這裡講的是造令牌的程序。第一∶選擇吉日齋戒沐浴,使身心雙凈,然後向上帝奏聞造令牌之事,並說明所役雷霆部屬和其去處。第二∶選擇製造令牌的木材,限定為棗木節、石榴木、柏木三種,其它則不能用,規定令牌長三寸、寬二寸九分,牌形為上圓下方,以像征天地。第三∶限定從采木到開木刻制的日期,甲乙日采木,庚辛日製造令牌形制,壬癸、丙丁日分別在牌上面書寫「五雷號令」四字,前者為墨書,後者為朱書。以上為道士設計程序,刻工則要在逢丁之日齋戒開刻,刻好用皂紗袋裝盛。製造完成後,還要祭令牌,其雲∶取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乃六龍會日,於高原或罕人行處祭之。用大雞一雙,先擇凈地,用竹五竿,雲五方插之。如無竹,用木亦可。以皂錢,不以多少,掛於五方竹上。安凈盞五雙、凈盤五面,列於五方。用烏蛇一條,如無蛇,以皂紙造蛇一條,以手裂為五段,安在五方皂錢下,卻用劍刺雞冠血,滴五方盞內和酒。法師與雷神為誓,請五方蠻雷,上香酌酒訖,將祭物埋於祭所太歲方下,焚化皂錢,祝遣雷神訖,收牌袋之,勿令一切人見,頓於法壇中供養。這是現知最早的有關道教令牌祭祀的完整記錄,其可以分為四點。第一∶祭牌時間和地點的選擇。需選用六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因為它們是六龍會日,祭地要在高原或罕見人跡之處。第二∶祭祀用物。有大雄雞、竹竿五根或木竿五根、皂錢、凈盞五雙、凈盤五面、烏蛇或皂紙蛇一條、劍、酒等。第三∶祭祀方法。擇凈地,把竹或木竿及盞、盤置於五方,將皂錢掛竿上,把烏蛇或皂紙蛇裂為五段,安皂錢下,用劍刺破雄雞雞冠,將血滴在盛酒的五方盞內。第四∶溝通鬼神。法師與雷神為誓,請五方蠻雷,上香酌酒畢,然後將祭物埋在祭所的太歲方下,接著焚燒皂錢,祝遣雷神訖,收起令牌,裝在袋中,不能讓他人看見,將令牌安於法壇中供養。在《道法會元》卷五七《論令牌》之後,還記載有《行持下令》、《開道咒》,是講使用令牌的程序和咒語。其雲∶先存自身為五雷使,次呼青龍孟章居吾左,白虎監兵居吾右,朱雀靈光居吾前,玄武執明居吾後,存四神各執火輪,隨方服色,降立左右前後,默咒曰∶摧山倒岳,覆地翻天。萬神齊諾,呼聖集仙。敢有妖魔奉命不虔,滅以黃鉞,斬以钁天。令持在手,永鎮吾權。急急如上帝律令敕(隨敕字下令一聲)。這段話的意思,法師在使用令牌發號施令時,要先在腦海中存想自已身為五雷使,接著要召呼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居自已左右前後,存想四神各執火輪。然後默念咒語,咒文大意是表示自已的神力,如果妖魔不聽號令,將被斬滅。令持在手、永鎮吾權,即是表示自己手持令牌,永遠擁有發號施令之權。注文「隨敕字下令一聲」的意思是,在默念咒語結句「急急如上帝律令敕」時,隨著最後的「敕令」念出,法師同時要用手中令牌,猛擊法案發出聲響,即所謂下令一聲。誦《開道咒》,法師要先存「 火大神」在前作為法中開道神,其雲∶火晶飛鳥,鳳嘴龍鱗。飛符前路,剪除妖氛。敢有妖孽,斷宗滅形。神威到處,食鬼吞精。急急如律令。次厲聲雲∶出吾身中罡風騎置吏、驛馬上章使、飛龍騎吏各二人。出合居前者居吾前,合居後者居吾後,合居左者居吾左,合居右者居吾右五雷院中掌執傳令功曹使者,為吾傳香,召院中某神及某處城隍土地正神,各各居吾壇下,聽吾指揮。次念戒神令雲∶咨爾神眾,歸聽予誓,粵自中古,皇天照鑒於我下土,魑魅魍魎,敢有肆威以亂常曲,書不掩跡,流滿川源,妄生疫癘,妖孽病民。上清震悼,啟佑下民,假我真人,肇播道法,夷厥妖氛,乃人乃物,乃蕃乃息,惟予鮮德,厥法是岸。凡予所告,不敢以私,惟恐違天之命。凡予所指,不敢以私,惟恐致天之罰。秪畏明威,實始自予,矧爾有眾,咸雷霆選中之神,被敕佐予,疇敢荒怠。惟爾堅忠正直,耀厥威靈,乃敷摧山嶽,乃變布風雲,仗法以行,乃無前旁疇,或援戈以抗,遇敵勉哉以行,上聽命令,爾毋妄行,毋苟止,毋私忿,毋侵擾,毋遵邪志,毋泄陰機,毋敢不肅爾躬,毋敢不善爾器,僅是其爾躬有戮。嗚呼,豈不勉哉!爾眾用命則功不爾蔽,不用命則罪不汝赦,故誥以陳,汝宜聽之毋怠。上引這段文字,在《道法會元》雖名為「開道咒」,但其實際是三項內容。第一∶是開道咒語,即飛符前路、剪除妖氛。第二∶是出神、召神命令,所出者為法師身中之神,所招者為五雷院中神及城隍、土地之神,是命令這些神來到雷壇之下,聽命於法師。第三∶是法師的戒神令,帶有與所使之神盟誓的性質,即所謂「咨爾神眾,明聽予誓」。令中一方面告誡諸神,必須聽從法師的命令,即所謂「被敕佐予」,「上聽命令,爾毋妄行」;另一方面是法師向諸神表示自己在執行天之所命,沒有私心,即所謂「凡予所告,不敢從私」,「凡予所指,不敢從私」。要知「令牌」之應用,極是莊嚴,正是:面天罡,取正炁,握斗訣,上瑤台。香焚才熱於爐中,瑞氣高飄在象外,揮起百鍊七星劍,灑銀河萬派之泉,掌都天大法之權,行天條禁戒之律,密運則山川鼎沸,呼吸則雷霆炎上。法言鬼懼神欽,令下則兵隨印轉。磬是道教宮觀和科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中國古代就以磬作為樂器。磬以石、玉或金屬為質,矩形,懸掛於架上,以木石擊之,能發出清脆的撞擊聲。《說文》稱,「磬,樂石也」。中國古代禮儀均須擊磬。《初學記》引《五經要義》云:「磬,立秋之樂也」。《周禮》的《春官》稱,「磬師掌教擊磬」孟子稱「金聲玉振」,形容奏樂時以鍾始,以磬終。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單,並無擊磬的記載。魏晉南北朝以後,道教宮觀和科儀中開始用磬配合鐘行儀,形成鐘磬交鳴的莊嚴場面。《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稱,磬有六種質地,「一者玉,二者金,三者銀,四者銅,五者鐵,六者石。或兩角、四角,或九角、無角,若狀若鉤,並題所識,永為供養。凡鐘磬,皆須作虛懸之」。今道教宮觀和儀壇上,已經用缽盂狀銅質磬代替矩形懸掛用石玉質磬,並且有體積較小的碗狀銅磬,稱碗磬;還有附在木柄頂端的,可以持之以行走的手磬,或稱引磬。道教宮觀和科儀中用磬的作用有二。一是為了感動神靈,溝通人神;二是為了警戒人眾,「節度威儀,容止所要」。《洞玄靈寶道學科儀》雲,「治舍左前台上,有懸鐘磬,依時鳴之,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神」。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稱,「壇場將肅,鐘磬交鳴。韻奏鈞天,彷彿神遊於帝所;高音梵唱,依稀境類於玄都」。王契真的《上清靈寶大法》也稱,「鍾之形,上圓而勢俯,其聲清遠,其頂蟠龍,其從金鐘,曰陽。磬之形,下圓而勢仰,其聲重濁,其座虎伏,其從磬,曰陰」。因此鐘磬和鳴,猶陰陽交和,能召十方陽德之靈,能集九地陰冥之宰,普臨法會,共證齋功。宋元以後,道教對宮觀和科儀中用磬的時間和程式,還有許多規定。

道教法器-引磬引磬:又名「手磬」。形小如碗狀,銅製,器底隆起之頂端,附有木柄,以便攜持。木柄有繩,連一鐵杆或銅桿。道眾在醮壇朝拜或「轉天尊」時,持而鳴之,用以引導道眾,故名「引磬」。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雲磬。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磬體用銅鑄成,呈仰缽體,與鐵磬或碰鈴相似,磬口外徑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體下端鑽有小孔,仰口釘於磬柄上端。磬柄木製,柄長25厘米~30厘米、柄徑1.6厘米~2厘米,柄體外表旋有各種寬、窄、圓、尖環狀條紋為飾。磬棰又稱磬釺,用細銅棍或鐵棍製成,上圓下扁,直徑0.6厘米,長度與磬柄相同。演奏時,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舉過胸部與口相齊,右手執金屬磬釺敲擊磬體而發音。音色清脆明亮。

上清九老仙都印靈圖符篆。上清派使用法印之一。據《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載﹕上清九老仙都印者,佩之入山,狼虎精怪自伏,遇江河風雨順濟可管天下洞府仙官。若佩其印,兵不能害,虎不能傷,水不能溺,臨大危難,必有善生。常人佩之,壽命延長,伏諸邪鬼,百惡不侵。及治小兒夜啼,驚風及大人諸般疾患,並燒灰用乳湯調下立效,催生下死胎,此印佩之安胎。婦人無子,佩之有孕。及解咒詛、冤枉,令人聰明,用之皆應。印式參見《道教法印令牌探奧》一書。

道教法器之令旗令旗是一種發令工具,同樣也是一種權利的象徵。令旗有東南西北中五方令旗。東方的是青色令旗,南方的是紅色令旗,西方的是白色令旗,北方的是黑色令旗,中央的是黃色令旗。令旗有敕召萬聖赴壇場的功能,也有驅邪招魂和發陰兵的功能。也可用於重大的神靈慶典活動中,迎接諸神的降臨。本道法令旗主用於設壇時招神將兵馬。在設壇時,神像經開光點像後,有神靈降臨。令旗可把眾多的天兵天將,陰兵陰將招在壇前聽用。令旗可招東南西北中五方的兵馬,在揮動令旗時念招兵催神咒,五方兵馬迅速招在壇前聽候調令。對一個設的新神壇,開光點像完後一定要用令旗招兵將。具體做法是在給神像開光點像前,將五面令旗插在壇外的五個方位。青色令旗插在東方,紅色的令旗插在南方,白色的令旗插在西方,黑色的令插在北方,中央插黃色的令旗。東方招兵咒:南方招兵咒:西方招兵咒:北方招兵咒:中央招兵咒:在一方念完咒後,手持令旗進入壇中,招來的兵將會跟著令旗進入壇中,將令旗插在壇上。對一個老神壇,要定期招兵。半年或一年招一次。因我們經常在用法中要調兵遣將,外出辦事,兵將有外出不歸的或者陰兵陰將有和其它對立的陰兵陰將互相打鬥,會有損傷的。所以神壇中的兵將會越來越少。應定期用令旗招兵將儘快補充自己壇上的兵馬,在修法用法中才能更好的請神靈幫助我們。

道教法器之法劍古之學道者,都有好劍隨身。因為寶劍難於鑄造,劍身如流矢,故傳有神異。作大劍之法,要「齋戒百日,乃使鍛人用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用好鋌若快鐵,作精利劍。鐶圓二寸六分,柄長一尺一寸七分,劍刃長二尺四寸七分,合長三尺九寸」。劍身左右面和鐶背上均以金銀鏤字,要求「此劍恆置所卧床頭上櫛被褥之間,使身以自遠也」。眠卧之時,要祝呼劍之名字,則「神金暉靈,使役百精,令我長生,百邪不害,天地相傾」。道教科儀中常用法劍召遣神將。

道家壇場法器-法印法印是道教齋醮科儀中常用法器的一種。中國古代很早就開始使用印。《釋名》稱,「印,信也,所以封物以為驗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印信當是驗付的一種標記。古時,印信還有等級規定。戰國時,君王之印信稱為璽,臣下的稱為印。《漢舊儀》稱,諸侯王印,黃金橐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印龜鈕,文曰印;丞相、將軍,黃金印龜鈕,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鈕,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銅印鼻鈕,文曰印。宋以後,印又有金印、鍍金印、銀印等區別。晉傅玄有《印銘》稱,印能「作信萬國,取象晷度,是銘是刻,文明慎密」。早期道教之一的五斗米道區分巴蜀為二十四治時,相傳祖天師張陵就使用「陽賓士都功印」,其功用相當於衙門公章。齋醮科儀中使用印信大約是從南北朝開始的。隨著科儀名目的繁衍,印信的品類和內容也逐步增多。明代《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的「靈寶印令品」就收有科儀常用印信四十六種,如「靈寶大法師印」,「靈寶玄壇印」等等。道教科儀用法印,有二種作用。一是為洞達杳冥,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稱,「隆古盛時,人鬼各安其所,陰陽不雜其倫,故道之用,唯見於修真煉本,以致輕舉飛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偽交馳,上下返覆,於是出法以救其弊,表章以達其忱,付降印篆以為信志。故用印之義近同世俗,亦道運因時損益者也」。例如,「靈寶大法師印」就在建壇前,在科儀所用一行文書上加蓋,以使文書上達天界,下通幽冥。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稱通章印用「以此印通誠祖師也」。神虎總印,「七玉女之名也,用以印招魂幡而已」。二是為修道人檢束身心,《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稱,「行法以印,因以檢束身心。後世無知,故心勞力屈。蓋古人印心,今人印木,立之法印,以統法職,庶執印而有所皈依,下印而有所屬隸」。「未悟之前,須假木印;既悟之後,惟在心印。故曰:天有印,則三光皎然;人有印,則神室清明」。

道教壇場法器-法杖法杖是道教齋醮科儀常用法器的一種,亦稱策杖或九節杖。杖,原是老人幫助起立或行走的工具。中國古代亦以杖作為王位或軍權的象徵,或者作為懲罰犯人的刑具。東漢以後的神仙傳記中,杖還作為人屍解後軀體的化身。南北朝時,道教也以杖作為權力的象徵。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無上秘要》中有「策杖品」稱,元始天尊有神杖,「用靈山太陽之竹七節」,上空一節,下空一節,以應天象地。但是,其後多數道書都稱法杖有九節。《太平御覽》引《龜山元籙》稱,「冬三月,三天玉童,化為老人,手把九節金杖」。道教齋醮科儀中使用法杖大約是南朝劉宋以後之事。《洞玄靈寶道學科儀》稱,「凡是道學,當知九節杖,輔老救危,各有名字,不可不知」。杖之九節,各以星為名,依次為太皇星、熒惑星、角星、衡星、張星、營室星、鎮星、東井星、拘星等等。道士製作法杖,「須擇名山福地,凈域靈墟,用吉日取向南凈竹長五尺五分,通有九節者,奉安凈所,選甲午、丙午、丁卯或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將竹第一節左微曲一曲,右微曲一曲,於第一節下四面開四竅,納以四岳內名。於頂中開一元,安中嶽內名。又實以靈書中篇,各以蠟封固,或專意佩持修用者,則用五帝符入杖中。以黃紋之繒作袋用,長短小大僅可容杖」。在齋醮科儀中,道士使用這樣製作的法杖可以召請神靈或天將,可以按法勘破幽獄。「以杖指天,天神設禮;以杖指地,地衹侍迎;指東北方,萬鬼束形」。法師在行儀時,常在九節杖的第二節下懸掛一小黃幡,長七寸,上書有十方救苦天尊號及十方玄化符。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稱,法師在破獄時,注目於杖,「化策杖為芝幢,龍頭虎尾之狀。龍身光耀,口含華幡,靈風慶雲,盤結於上,光煥無極」。

道教壇場法器-鍾道教齋醮用鐘的由來:鍾是道教齋醮科儀以及宮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中國古代很早就能製作銅質鍾,以為樂器。古代禮儀,在宴會或祭祀中都要使用鍾。《太平御覽》引《易通卦驗》稱,「人主,冬至日,縱八能之士,擊黃鐘之宮,則人主敬善,公卿大夫誠信」;引《漢書》稱,「高祖廟有十鍾,受千石,撞之,聲聞百里」。早期道教並無以鍾為法器的記載,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文獻中才有鐘聲之樂曲為仙樂的說法。齊梁高道陶弘景的《真誥》有句稱「忽聞天上有金石鐘鼓之音」,「鈞籟昆庭響,金笙唱神鍾」等。隋唐以後,道教宮觀中以及在齋醮科儀裡面就有大量用鐘的記載。南北朝時期成書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中說到鐘的製作,「凡有五種造,一者金鐘,二者銀鍾,三者五金合鑄成鍾,四者銅鐘,五者鐵鐘。或九角、八角,或四角、兩角,復有無角。或大則萬石,小則一斗,各在時耳。既造成已,皆須鐫勒銘記,國號、年歲、郡縣、觀名,所為之意,使萬代有歸,六時不替矣」。道教宮觀和科儀之中使用鍾,其目的有二,一是感動神靈,二是警戒住觀和行儀的道士。《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稱,「凡鍾者,四眾所會,六時急務,此器若闕,則法席乖軌。經曰:長齋會玄都,鳴玉扣瓊鍾,又法鼓會群仙,靈唱靡不同是也」。唐代道士朱法滿的《要修科儀戒律鈔》引《太真科》雲,「齋堂之前,經台之上,皆懸金鐘玉磬,依時鳴行。道上講悉先扣擊,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靈。神人相聞,同時集會,弘道濟物,盛德交歸」。宮觀和科儀中,道士鳴鐘有一定的程式,其鳴鐘的次數也有一定的意義。

道教壇場法器-如意如意是道教宮觀和齋醮科儀壇場常用的法器之一。人稱如意為佛教法具,但據印度佛教的記載或現存圖象均未見如意,或類似於如意者。中國大約在南北朝時就有如意的記載。據史稱晉溫矯讀曹孟德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壯心未已」以鐵如意擊唾壺盡缺。」又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稱:「齊高祖賜隱士明僧紹竹根如意,梁武帝賜昭明太子木犀如意,石季倫、王敦皆執鐵如意,三者以竹木鐵為之,蓋爪杖也。故《音義指歸》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背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大扺如意一物為魏晉時清談之士執手中作談佐物,為當時及後代用作指揮之器,不是道家所專有發明者。如意,當是如人之意的意思,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生活用品。道教宮觀和齋醮科儀使用如意,大約自南北朝時開始。南北朝時期,道教經籍中就有如意的記載。《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稱,如意「雖非天尊左右急需,亦道士女冠供養切要,並隨時造備,不得闕替」。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如意」為「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戰群魔」。道門中人或有以如意之形比照漢字「心」字,稱「如意,心之表也」,如意之造型有三點,首尾兩點作雲形,或靈芝形。中央一點作圓形,取三位一體之義,即一心尊三寶也。故道教宮觀神靈造象中有天尊手捧如意象。齋醮科儀中高功法師代天說教時,也手執如意。

道教壇場法器-雲鐺雲鐺、樂器名,《元史》說:雲鐺以銅為小鑼形,有一外架,連有長柄,左手持,右手以小竹根鑲象牙珠擊之,跟隨念經節拍敲打,亦名雲鑼,又稱雲璈。《道書援神契》說:「古者祭祀有樂,此仿之也,手執者象天樂,可遊行而奏也,故道士用之。」

道教壇場法器-木魚道教法器之一,用於誦經敲打之用,形圓如魚,故諱木魚。又一種說法,木魚造形,類似人的頭形。誦經的磬和木魚配用,磬敲響若「醒」的聲音,木魚打下去若「覺」的聲音。《無上秘要》說:「木魚清磬,振醒塵寰。」

道教法器之桃木劍桃木劍(鎮宅、納福、辟邪)取天然桃木,純手工雕 刻,收藏珍品。桃者:為五木之精,亦稱仙木,有鎮宅辟邪之神功,相傳古神話 中,有夸父逐日,乾渴而死,化為桃林,有神荼鬱壘,二神用桃劍擊殺妖魔,以保百姓安寧,商朝後期殷紂王被狐狸精迷惑,朝綱衰敗,後有雲中子特製一把桃木劍,懸掛朝閣,使狐狸精不敢近前,三國時期的曹操,因凝心太重,落下頭疼病,久治不愈,後經軍師提議,在中原精選優質桃木,製成一把桃木劍,懸掛室內,頭痛之症,不治痊癒,後來南征北戰,建立了霸業。桃木鎮宅辟邪在民間廣為流傳,凡蓋新房就用桃枝訂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寧,大吉大利,迎親嫁娶,也用桃枝,意為婚姻美滿,富貴平安,逢年過節,也要取桃枝掛門邊,用來鎮宅接福,節日祥和,桃木應用在我國和東南亞國家廣為流傳和使用。桃木以果實為主,它的樹榦,粗短彎曲,又易變形,所以取材極難,我公司在中原廣收民間優質大桃樹,後經泡、蒸、煮、捂、晾、乾燥等處理十八道工藝,處理後的桃木劍經久耐用,色如紫銅,清香亦人。位於泰山西麓的肥城具有世上最大的桃園,已有千年的栽培歷史,傳說東南方向的桃木枝具有鎮災避邪之功效.記載東南桃木枝避邪之說歷史久遠,辭源:古時選東南方向的桃木枝刻桃木人,立於戶中以避邪,漢時,刻桃印掛於門戶,稱為桃印懋,後漢書議志中[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如法,以施門戶,宋代刻桃符[古代大恩掛的兩塊書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意為壓邪.現在,東南亞國家民間以桃木劍置於戶中用於避邪.<太平御覽>引<典術>: 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壓伏邪氣者,此仙木也,桃木之精氣在鬼門,制百鬼,故今做桃木劍以壓邪, 此仙術也.桃木製鬼的傳說施豐富多彩的,<淮南子.詮言>說"異死於桃上"東漢許慎注:"口/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的傳說 ,羿以善射聞名,逢蒙拜師學藝 ,學成後恩將仇報,從老師身後下毒手,舉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後腦勺猛砸.羿死後,做了閱領百鬼的官.此外在古代神話里,夸父追日,乾渴而死,死後化為桃樹.將桃樹說成施追趕太陽的英雄所化,這大概也是相信桃木能制鬼避邪的一個原因吧.天下樹種萬千,桃樹直感色若暗紅,富有光澤,桃木結實而有彈性,用作打擊或防身,自是良器.這些特點,或許便是桃木神異傳說的初始依據.桃木辟邪的傳說據古籍載:桃者,個大而優,味甘而形美者產於肥子國而冠以肥桃之稱,亦稱佛桃,已有千年栽培歷史,為歷代皇室貢品,聲名遠播於海內外,肥城桃木,質密細膩,木體清香,為辟邪鎮災之神物,而深得道家方士之寵愛青睞。桃木辟邪,可能源於后羿的傳說,古書記載,后羿是被桃木棒擊殺,死後被封為宗布神,這種神經常在一顆桃樹下,牽著一隻老虎,每個鬼都要前去檢驗,宗布神一聞,如果是惡鬼的話,就會被虎吃掉,有一說是和夸父有關,相傳夸父追日饑渴而死,臨死前,將手中的杖一拋,化為一片鄧林,也就是桃林,是為了讓後世追日得人能夠吃到甘甜可口的桃子,因為夸父跟太陽有著緊密的聯繫,所以鬼會害怕桃木。桃木劍象徵著驅災辟邪的方士用劍,在中國得很多小說中,道家方士們用的都是。桃木劍,《封神演義》中雲中子用來幫助紂王消滅宮中妖氣的就是桃木劍,小小的一柄劍,差點讓得道千年的九尾妖狐妲姬顯形,在中國的民間,桃木一直是辟邪的重要法器。辟邪: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道教法器——幡道教「建齋之始,近齋壇空隙地,立長竿,預期揚幡,啟聞穹厚,普告萬靈」,使得「顯幽共睹,鬼神遙瞻」。幡的種類很多,據《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稱,有引魂明光之幡、接魂洞照之幡、威靈拔度之幡。玉皇赦罪之幡等二十四種。但據南宋道士金允中稱,古幡僅二種,即遷神和回耀。遷神寶幡以「絳繒七尺或四十九尺,造幡一首,以硃砂雌黃合研,書日月斗形於幡首,書幡名於幡身,左手書三天內諱,右手書三天隱諱。亡魂睹此則得罪障解脫,神遷南宮」。回耀靈幡以「白素黃繒,造幡長二十四尺或四十九尺,幡身書青玄全號。左足書太微回黃旗,無英命靈幡。右足書攝召長夜府,開度受生魂。左手書茫茫酆都中云云,右手書功德金色光云云。以長竿懸於壇下,任風吹揚,十方幽魂,睹此靈幡,一念皈依,則夙生罪障,應時消滅,以至塵勞大罪,皆得原除,上生南宮,地獄開泰,死魂更生」。但是明代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認為「世制之幡,皆以荷葉為頂,蓮花為墜,鄙亦甚矣」,因此,朱權「更其古制,幡頂用桐梓之木為之,上用日月星辰雲霞,內畫天尊於二,以表天也。幡腹書天帝之名,腳俱用龍鳳。兩邊帶取象於手,皆以雲龍飛鳳為副之,取象於人也。墜腳亦用桐梓之木,畫山河大地,五嶽四瀆,取象於地也 」。不過,此幡的製作並未流傳於後。

金錢劍金錢劍乃法師用於抓鬼降伏妖魔鬼怪之用,也可以掛在門前辟邪擋煞。用銅錢,紅線手工製作。都是在農曆五月五日午時、農曆午月午日午時、八節、三元日製作。60年一甲子中的午年農曆午月午日午時和申年月日時、酉年月日時最佳難得。民間有的道壇儺壇使用銅錢劍用來鎮煞斬煞用。是用一百零八枚銅錢串好成劍再經加持而成的法器。有許多恐怖電影,當遇到伏妖驅魔的時候,道士都會用一把古銅錢製成的劍(叫做銅錢劍)來收妖伏魔。曾有讀者認為古銅錢劍是可以用來辟邪的,所以任意選個方位掛在屋內,。但後來給一位略懂風水的朋友看過,說擺放古銅錢劍是不好的,因此他頓覺疑惑地來信詢問。其實屋裡是否適合擺放古銅錢劍呢?以下試來做個分析研究:一、古銅錢劍是用來辟邪的物品,若果屋裡沒有陰靈出現,是沒有需要掛起古銅錢劍;二、劍多少會帶點殺氣,所以隨便在屋裡擺放劍型的物品,家人的健康都會很差,容易受傷。所以古銅錢劍是不適宜掛在屋裡面,若擺放在流年殺位或者不吉利的位置家人健康會受損。但是,若果窗外到一些殺氣或屋尖沖射過來,不防掛一把古銅錢劍來化解,但要小心適當處理。首先要用羅盤量度吉位,然後才能擺放,以免傷及屋內或隔壁鄰舍的人。來源:道教之音http://www.daoisms.org/


推薦閱讀:

佛教修禪定的止觀法門與道教靜坐的方法有什麼區別?
武當道教醫藥與中華傳統醫學的關係
若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孫子/釋迦摩尼/耶穌/默罕默德被打了一巴掌,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中國歷代禁書題解(真誥)南朝道士.陶弘景著(道教洞玄部經書)
如果說大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那為什麼道教還講鬼神暗中掌管人間禍福呢?

TAG:道教 | 大小 | 日清 | 儀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