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業何去何從(兩岸聚焦)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25日 20 版)

陸客減少,鵝鑾鼻公園冷清了很多。本報記者 王 堯攝

桃園中壢殯儀館,「7·19」遊覽車事故大陸遇難者家屬在親人遺像前哀悼。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近日,由台灣《旺報》主辦的兩岸高峰論壇以「沒有『九二共識』下的台灣旅遊業」為主題,邀請諸多專家一同探討「陸客大減誰之過」。曾幾何時,「寶島游」是大陸的熱門辭彙,年邁的訴諸情懷、年輕的抒發文藝,去台灣玩一趟是不少人旅遊計劃中的一項。不料,今年5月就職的台灣新當局對於「九二共識」大打模糊牌,一些極端分子的「反中」情緒在少數政客煽動下暴漲,加之以「7·19」火燒車事件為代表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頻發,讓眾多大陸遊客望而卻步。雪中送炭的大陸遊客台灣旅遊業也曾彷徨。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08年3月4日公布的《2008年旅遊及觀光競爭力報告》,台灣在13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由原來的第二十二名下滑到第五十二名;在亞洲則被韓國、馬來西亞及泰國超越,由原來的第四名退至第七名。一時間,從業界、學界到政界,對台灣旅遊業的前途都感到十分迷茫。敢問路在何方?彼時存在一個共識,台灣需要一個新的市場才能重振旅遊經濟。窮則思變,目光向西,這個現成的契機就在身邊:開放大陸民眾到台灣的旅遊。2008年5月,國民黨當局上台執政;不久,兩岸即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達成共識,開放大陸同胞到台灣旅遊觀光。對於叫苦不迭的台灣旅遊業者來說,2008年是喜從天降的一年,龐大的大陸市場成為他們心中不言自明的「救命稻草」。眾所周知,現代旅遊經濟不僅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其對相關產業的帶動、經濟結構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陸客赴台旅遊不僅帶動了台灣旅遊業,還帶動了一系列與旅遊相關的產業。比如,由於陸客赴台人數大量增加,很多新的旅館建設起來。儘管大陸遊客是「救命稻草」,可台灣一小撮「反中」人士仍然「吃飯不認賬,飲水不思源」。事實硬不硬,數據來說話:2008年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觀光至今,來台大陸旅客逾2000萬人次,2015年更是達到史無前例的418萬人次。以台「觀光局」的統計,每名大陸遊客每天在台灣平均消費227美元,帶來的直接經濟收益以及拉動的周邊效益都十分龐大。落木蕭蕭的台灣旅遊7月19日,來自大陸遼寧的觀光團在台灣桃園機場附近的高速公路遭遇火燒車,車上24名陸客全數罹難,是近年來最嚴重的陸客意外事件。面對家屬的悲痛欲絕,台當局調查部門擠牙膏式地釋放消息,調查方向反轉如大片劇情。大陸民間情緒發酵,不滿情緒越來越濃。「在新聞中看到台灣一些極端『反中分子』的激烈言行,如今又發生了這麼嚴重的『火燒車』事件,嚇得我都不敢去了。」詹琨在大陸一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工作,剛剛新婚,他把台灣從蜜月度假的目標名單中劃掉了。「有那麼多地方可以度假,不如選一個自己放心的,近期是肯定不會去台灣了。」2008年以後,許多大陸遊客蜂擁而至,只為一睹寶島的風情民俗,讓自己對於日月潭、阿里山等標誌性景點的認知不僅僅停留於書本與網路。「旅遊本身就是身心的放鬆、心情的愉悅、見識的豐富,而如今政治環境的狀況堪憂,處處有對陸客如何抵制、如何不歡迎的負面信息,加上頻發的旅遊事故,試問還有誰願意踏足台灣呢?」無錫中旅信程旅遊公司台灣部經理黃頤說道。陸客不來了,毫無疑問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台灣的旅遊業者。新北市觀光局局長陳國君直言:「比如野柳、海洋世界,這些地方主要以陸客為主,陸客一下子少很多,這對他們生計的影響當然十分大。」台灣旅館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徐銀樹說:「有人潮,就有錢潮。旅館業十分脆弱,如果沒有客人,那就守空房。陸客是我們從業者的大客源,他們不來,我們的生活就十分辛苦。」「一些同業一輩子心血可能就白費了。不僅台灣的旅館賣潮來臨,遊覽車的賣潮也來臨了。」台灣遊覽車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說。今年61歲的傅文忠做導遊已經7年多,他指著鵝鑾鼻公園的停車場說:「這裡以前停的都是大客車,一排接著一排。現在光景差多了,大客車就幾輛,停的都是小汽車。」花蓮縣是台灣著名的觀光縣。以前,花蓮是農業立縣。2008年兩岸直航後,花蓮探索觀光產業十分成功,確定以觀光產業立縣的政策,經濟產值迅速提高。但是,「旅遊熱」的好時光也在今年打住了。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徐榛蔚告訴記者:「今年『5·20』後,花蓮旅遊業受到重創。往年7、8月是旺季,今年十分冷清,花蓮的民宿甚至掉了三成,連街邊養雞養鴨的老伯都抱怨生意不好。」杯水車薪的「轉向朝南」窮則思變,2008年台灣新當局「思變」之路是向西看。時隔8年,這一次台灣新當局的「思變」卻是轉向朝南——大力推動東南亞人來台旅遊。台「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表示,為降低陸客銳減衝擊,將推動「觀光南向政策」,以開放免簽等措施爭取東盟客源。為了印證觀光客多元化的成效,他舉例說,前半年日、韓、歐、美,以及東南亞、中東客人都有增加。方法已列在了紙上,思路也不能不說清晰:以南補西。那麼問題來了,補得過來嗎?同樣用數據說話:2015年,台灣入境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其中大陸遊客佔了418萬人次。超過四成的大陸市場不要,相當於丟掉西瓜撿芝麻。台灣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秘書長陳怡全說,「陸客不來台灣,對他們也有很大傷害?別搞笑了,大陸遊客有的是地方去,對台灣的衝擊絕對大得多。」陳怡全所言不虛,根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5年大陸出境旅客達1.2億人次,其中只有418萬去往台灣地區,佔大陸出境遊人次比例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杯水車薪,台灣新當局的「新南向」近乎於紙上談兵。解鈴還須繫鈴人,台灣新當局一有事情就搬出民意當擋箭牌,可真相到底如何呢?對此,台北市議員王鴻薇一針見血:「每次說民意,我們民意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不反映,恐怕我們的兩岸政策註定是失敗的,台灣旅遊業要持續發展,少了大陸絕對不行。」
推薦閱讀:

從「寶島」到「鬼島」,一名背包客打消台灣旅的心路歷程
中國台灣玫琳凱首席——高聖芬的四大秘訣六大心態
[轉載]台灣的歷史課本(中華民國的建立)
海底撈進入台灣可免費自帶食材,海底撈這樣瘋狂為什麼?
資本市場及創新性產品的台灣經驗(下)

TAG:台灣 | 旅遊 | 台灣旅遊 | 旅遊業 |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