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寶寶睡著了出汗多害處大,熱汗還是涼汗?一劑良方解除盜汗的煩惱!
寶寶睡著了出的汗就叫盜汗,白天不正常的出汗那叫自汗!夏天來了,寶寶出汗、盜汗的情況越來越多,很多寶媽總是認為是天氣太熱,更不用說還要去摸一摸寶寶身上流的汗是熱的還是涼的了。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怎麼處理?
盜汗在《黃帝內經》里稱為「寢汗」,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的用盜汗一詞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從此以後歷代醫家都延用此名!因此後來的許多中醫書籍包括大學的專業書籍都將盜汗的病機定為陰虛。
孩子是純陽之體,陽盛。如何讓陽進入身體,必須以出汗的方式泄一點熱,但這種出熱汗在臨床上大多數並非是陰虛。而是陽郁所致,因為現在的孩子吃的好(肥甘厚膩)。長期累積腸道的功能就會出現淤積、緩慢!現在好多便秘的小孩腸道不利就會導致六腑氣機不暢。所以晚上睡覺以後要陽入陰,可是陽氣在體內又運行受阻,那麼這個熱就會淤積化熱熏蒸體內的津液。最後以汗的形式來瀉熱!如果出的少一點孩子會很舒服,但如果出的多一點,反而會傷了孩子的陽氣。
熱汗可以考慮小兒推拿穴位:清天河水,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
滋陰清熱
還有一種是涼汗,說明孩子體內的寒濕重。需要排汗來保護陽氣!有些人體內寒氣重(尤其是夏天),喝了太多的飲料、冷飲、冰啤酒後晚上也會盜汗。這時候孩子的汗量很多摸起來是冰涼的。這是因為入睡後陽要入陰!陽氣進去以後要將體內的寒濕逼出來,這樣一來身體也會得到新的平衡、新的格局。這不一定是壞事,但如果我們按照陰虛盜汗來治療,那結果就南轅北轍了,這也就是我們講的辨證的重要性!
涼汗可以考慮小兒推拿穴位:外勞宮,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兩大特效止汗穴位:不管哪種汗,自汗還是盜汗,都可以揉二馬穴,掐或揉腎頂穴。用指甲掐腎頂十下左右,有痛感為度; 腎頂揉法可以三分鐘。
腎頂
陰陽雙補
《本草綱目》有一種主治: 小兒自汗,盜汗的敷臍法處方
用法: 五倍子適量。將五倍子煅黃後研細末,用1克左右葯末填入臍孔,用膠布封貼。每晚1次,連用l一3次。
《百病外治3000方》有一種主治: 小兒自汗,盜汗的敷臍法處方
用法:牡蠣、龍骨各30克,大麥芽50克。 將上藥共研細末,每次取葯末5克,調和,敷於臍部,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2次。
當然,「小兒盜汗」並不一定是病態,很多是生理性盜汗,大都是由於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過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這類出汗都是屬於機體調節體溫所致,常在剛睡著時出汗較多,以後就逐漸減少。也有的父母喜歡在寶寶臨睡時喂一瓶牛奶,餵奶後小兒安靜睡著了,但這時正碰上小兒吃奶後的產熱階段,因此,常常滿頭大汗,尤其是在睡覺後2小時內。西醫則認為這與寶寶新陳代謝旺盛,皮膚含水量較高,微血管分布較多,植物性神經發育不成熟有關。一個健康、活潑的寶寶,睡覺時出汗較多,可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用過分著急。
小兒推拿的核心是中醫辯證,還要結合寶寶的體質情況配穴,每個寶寶會有所差別,有時候不是幾個穴位能夠完全解決問題的,大家也不要操之過急。但以上穴位是安全、確實有效的,希望寶媽能多學點,多懂點養護知識,孩子就會少受點罪,少受點苦!張家綱願與大家一起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樂的明天,一起研討小兒推拿和育兒知識,每天進步一點點,未來生活更美妙!
推薦閱讀:
※寶寶入園 父母在開學前有堂必修課
※您家的寶寶需要補充DHA和ARA嗎?
※關心寶寶的腳
※霧霾天教你怎麼拍出美麗霧景
※寶寶巴士大全來支招,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