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2015年02月13日

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20150112 廣州

請大家為了度化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的眾生髮無上殊勝的菩提心,並且如理如法地諦聽。今天宣講《上師瑜伽速賜加持》,也就是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修法。

上師瑜伽,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修持上師。上師功德比我們超勝很多,遠在我們之上,故稱為上師。瑜伽是指我們修持上師,也就是得到上師的加持。上師瑜伽速賜加持,法王如意寶在世的時候就講過,如果修持上師瑜伽,可以得到不同的加持。有何不同呢?因為這個加持會非常非常迅速,即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九乘之中,不管是菩薩乘、緣覺乘還是聲聞乘,或是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沒有一個修持者不是依靠上師而成就的。沒有上師,任何一個修行者都不可能成就,不可能獲得佛陀的果位,所以說任何一個修行者都要修持上師瑜伽。

麥彭仁波切開示過,金剛乘的阿底約嘎修行者——九乘之中最頂乘的修行者,即大圓滿的修行者,大家都說自己修持大圓滿,如何判斷一個修行者是不是大圓滿修行者?有些修行者文化非常高,或者聞思過諸多論典,是不是以此為標準進行判斷呢?判斷的標準不是一個修行人聞思了多少,他的文化知識有多高,也不是他的身份有多高或者是他的衣著、外形有多華麗,而是看他的內心。即便是一個每天都在守持八關齋戒的修行者,外表看上去嚴持戒律,也不能以此判斷他就是大圓滿的修行者。應如何來判斷呢?重點是看上師的加持有沒有融入到這個修行人的相續,這才能抉擇一個修行者是不是在修行大圓滿的教義。

因此我們修持上師瑜伽,是要真正得到上師的加持,讓上師的加持融入自相續,這才是真正修持上師瑜伽。所以我們看一個修行者有沒有真正地在修行時,主要不是從外在來評定,而是看上師的加持有沒有融入他的相續。因此對於任何一個修行者來講,一定要修持上師瑜伽。為什麼?我們要得到上師的加持,真正使加持快速融入自相續,就是修上師瑜伽。

持明無畏洲尊者講過,所有的修法,不管是顯乘還是密乘,所有修法都是針對我們內心的修法。法再多,形式再多,唯一所要真正修持的就是我們內心的證悟,生起內心的證悟是每一個法的終極修持。認識自己的覺性,獲得證悟,使上師的證悟融入弟子相續,這就是上師瑜伽的修法。

修持上師瑜伽要具備五點見解:

一、真正認識上師就是佛。

二、上師的一切言行都是佛菩薩的顯現,不管好壞,都只是顯現而已,都是佛菩薩大悲的顯現。

三、諸佛對我們的恩德和上師對我們的恩德是一樣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諸佛出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得到佛陀面對面的教化,而上師是佛的化身,上師就是佛,我們修持成就的整個過程依靠上師指點、指導。所以說上師與佛的功德一樣,但是上師對我們的恩德超勝於諸佛。

四、上師與過去、現在、未來佛無二無別。上師是過去佛的化現,是現在的佛,是未來佛的補處。所以說上師從過去、現在、未來三時來講,都是佛。

五、上師瑜伽這一法融合了諸多法要。祈禱上師就是祈禱諸佛,依靠這一修法,我們能快速獲得佛陀的果位。

以這五點攝持來修持上師瑜伽,非常如法。

第一,為什麼說上師是佛?

修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首先要把法王如意寶觀在自己的前方的虛空中。觀想的時候要了知法王如意寶就是佛,我們觀的就是佛。為什麼?因為上師法王如意寶的意和普賢王如來的意無二無別,和蓮花生大師、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的意無二無別。上師和諸佛菩薩的意本來就是一個,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上師法王如意寶是遍知的,上師已經證悟了萬法,遠離了四邊八戲。佛陀證悟了一切萬法在顯現的當下沒有任何實質,明空無二。佛陀如是證悟,上師也如是證悟,因此上師就是佛。

觀想上師時,不應將上師觀為血肉之軀,即便上師沒有圓寂,我們還能以肉眼看到他,我們也應將上師觀為如同影像一般,非實有,長相非常圓滿,身上具足班智達的一切服飾,以說法手印持著蓮花、經函和寶劍,以金剛跏趺坐的方式而安住

我們要知道,修持的時候並不只是觀想上師的形象。我們所說的真正的上師不是指上師的形象,究竟而言修持上師瑜伽,祈禱上師,是祈禱我們心中的上師,也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就是上師的心,我們祈禱上師的心,就是要認識我們自己的心。所以說我們祈禱上師的時候,無論觀想的是哪一位上師,比如這個修法觀想的是法王如意寶,我們觀想的是他的形象,但真正而言,是要得到上師的意之加持。因此,我們如是觀想,就可以得到上師意的加持。

平常我們觀想領受四灌頂,最後第四個灌頂領受完之後,要觀想上師融入自己,並且自己獲證與上師無二無別,在這種境界之中安住。每一個上師瑜伽修法里,都有得到上師的加持並無二融入的觀想部分。這時我們要了知,我們得到的加持,並不是由血肉之軀的上師給我們的加持,而是上師相續中各種各樣的證悟,上師內心的加持。我們所要融入的也是上師一切意的證悟。

我們一直在學習佛法,我們的上師有很多位。我們要了知,不管我有多少上師,一百位或者兩百位上師,我修持上師瑜伽的時候,我所觀想的這一位上師,他代表了所有上師。因為無論有多少位上師,上師的修證與慈悲都是無二無別的,所以說上師無論有多少,他們的本體就是一個。我們不能認為,我們觀想法王如意寶的時候,上師阿秋法王跟法王如意寶是分開的,別別的他體。因為一位具相上師就代表了所有的上師,因此我們觀想一位上師的時候,其實已經觀想了所有的上師;祈禱一位上師的時候,其實已經是祈禱了所有的上師。

我們平常看到外界的一切,不論是房屋、山川還是河流,它在顯現的當下,沒有任何實質性。為什麼?如果有實質性,便是常有的,恆常不變,而只要有變動,就有來、去、住。萬法沒有實質性,是因為萬法找不到來處,找不到住處,找不到去處。在此之中,我們稱為在祈禱根本上師,這是我們所祈禱的,也就是我們真正修持的上師。

第二,上師的一切行為都是佛的顯現。

為什麼上師的一切行為都是佛的顯現?比如上師顯現為屠夫每天殺生,或者顯現為商人,我們一般人看到他時,可能會覺得:噢,他是一個殺生的人,佛說不能殺生,他卻殺生;或者我們說不能做生意,他做生意了,他肯定不是真正的上師,如是我們會生起邪見。但是哪怕是世間法中不好的事情,上師去做了,我們應該知道,上師這樣做有特殊的密義,並不是非法的行為。我們要了知,上師的一切言行都是佛菩薩的顯現。有些上師顯現為一輩子度化眾生,做行善弘法、轉法輪的事情,這是上師;有些沒有轉法輪、沒有行持善法、沒有守持戒律,我們不能認為這就不是真正的上師。

比如瑪爾巴尊者給密勒日巴安排的很多事情是與修法無關的,一會讓他去偷東西,一會讓他去建房子等等,但是瑪爾巴尊者是一位真正的上師,最終可以使密勒日巴獲得成就。帝洛巴對那若巴也有諸多摧殘和折磨,哪怕要他去殺人,那若巴因為真正了知上師是佛,真正了知上師的一切言行都是佛陀的顯現,所以沒有任何懷疑地遵從上師的教導。這是一類上師,顯現上比較負面。

還有一類上師每天給弟子傳法,比如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弟子啊,你要遵循因果規律等等。如是教化弟子,也可以使弟子獲得成就。

上師是顯現殺生、偷盜,還是顯現給弟子傳道次第,讓弟子如是修行,這都是不一定的。但是要知道,上師的一切行為全部都是大悲的顯現。

比如阿秋法王會把自己的壇城給弟子看,額頭上的壇城、舌頭上的壇城以及胸口的壇城等,他會以這種方式來啟示自己的弟子。或者有一些上師,會對著自己的弟子再三地讚歎,「哦,您真是一位仁波切,您真是了不起」,專門以這種讚歎的話語去激勵自己的弟子前進,直到弟子獲得佛陀的果位之間,都是以讚歎的方式。還有一些上師是以辱罵弟子的方式。不論讚歎、辱罵或是命令弟子做一些非常不如法的事情,這都是上師的大悲顯現。

索達吉上師,比如我們要修他的上師瑜伽的話,我們就要知道索達吉上師與法王如意寶是無二無別的。或者我們祈禱慈誠羅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我們也要知道他們與法王如意寶無二無別,他們與諸佛沒有任何差別。哪怕上師罵我的時候,不能有「今天上師罵我了,為什麼他不罵別人他只罵我?為什麼有脾氣」等等念頭。或者其他的上師,比如慈誠羅珠堪布今天瞪我了、罵我了,我們不能對上師生起種種不好的分別念。

我們要真正地知道,上師的一切言行都是大悲的顯現,都是因為我們眾生不同的根機而顯現的。

第三,上師對我們的恩德超勝於諸佛。

如果弟子了知上師就是佛,了知上師對我們的恩德非常非常大,對我們的恩德比佛陀還大,如果能如是了知,那這個弟子可以稱為具備善緣的修行人,也就是與密乘非常有緣的弟子。麥彭仁波切說,一個人一輩子精進地持咒,他不一定會獲得成就;一個人一輩子數數聽聞各位上師的法,反覆背誦法義等等,也不一定會獲得成就;但是一個人如果能夠了知上師是佛、上師對我們的恩德是非常非常大,那他就堪為修行法器,是可以修行成就的弟子。

第四上師是一切功德源泉的總集。

上師的身現為僧相,是三寶之中的僧寶;上師所講的一切語都是法義,是三寶之中的法寶;上師的意、上師的證悟與諸佛的意、諸佛的證悟無二無別,因此上師的意是佛寶。

從三身的角度來講,上師的身是化身,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這種化身;上師的語是報身;上師的意是萬法,本性是法身。

從上師、本尊、空行的角度來講,上師的身是上師;上師的語是本尊;上師的意是空行之意,無二無別。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佛也和我們的上師沒有任何差別。不論是觀音菩薩還是文殊菩薩,與我們的上師本體就是一個。因此我們祈禱上師的時候,祈禱的就是佛菩薩。

因此我們要知道,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上師就是所有功德的攝一。上師如同太陽一般,光芒萬丈。因此我們祈禱上師,我們的事業自然而然會得到諸多護法神的護持;祈禱上師,我們自己的功德也會增上。如果從商,我們祈禱上師,自己的生意會非常順利。修持上師瑜伽,祈禱上師,我們內心所想的事情都能得以成辦。我們遇到一些違緣,想要遣除道障,修持上師瑜伽也是最好的方法。

從攝一的角度來講,上師代表了所有的一切,佛法僧三寶,還代表三身之中的法報化三身,代表任何一位本尊,代表任何一位空行。上師不論化現為諸多位本尊,還是化現為一位,功德沒有任何的差別。因此就如同太陽具備光芒一般,本具功德。我們如是祈禱修持上師的話,我們所有的修法等等,一切都會不斷地增上。

第五,上師瑜伽這一法融合了諸多法要。祈禱上師就是祈禱諸佛,依靠這一修法,我們能夠快速獲得佛陀的果位。

了知了上師的諸多功德,再進行祈禱的話,我們就能獲得上師的證悟,可以達到與上師的證悟無二無別。這是我們修持上師瑜伽的功德利益。如是祈禱上師,我們絕對可以快速成佛,自相續可以快速獲得上師相續之中證悟的完全融入。但如果沒有了知上師的功德,或者了知功德但沒有修持的話,那我們相續之中得不到上師的加持,成就佛陀果位的速度會很慢。

有一個那若巴尊者考驗他的弟子瑪爾巴譯師的公案。那若巴尊者旁邊放著登巧(勝樂金剛)本尊的像(登巧本尊是噶舉派本尊),那洛巴在另一邊。這時,那若巴問弟子瑪爾巴:「我和這個登巧本尊哪一位更加殊勝?你對哪一個信心更大?」這時瑪爾巴沒有回答,但是心裡已經生起了念頭:「本尊加持更加大,我對本尊是真正地生起信心。上師那洛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那洛巴說:「因為你產生這種想法,在法上面,將來噶舉派的法義會源源不斷地一直存在,就如同河流一般」,(所以我們看到這麼多年噶舉派的法脈一直源源不斷),「但是因為你覺得我是一個血肉之軀的凡夫,所以你的後代就如同鮮花容易凋謝一般,不會有太長的子嗣」。

因此,我們要知道上師是佛,上師的一切言行都是佛陀的顯現,要真正了知上師的功德,了知上師的恩德,如是進行祈禱。這就是第五點。知道功德後進行修持,那是絕對可以成佛的。

上師瑜伽速賜加持儀軌釋義

啊」,念「啊」的時候,我們要了知: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也就是顯現的當下沒有任何實質性。

「輪涅諸法本凈覺性中」,輪迴和涅槃無論是哪一個法,本體都是空性的。本體空性是指覺性,即所有一切法的本意就是空性。輪迴中不論是天界還是地獄,顯現不論是好是壞,本體都是清凈的。我們覺得輪迴不好,涅槃非常好:我們在清凈的佛剎之中,在五方佛之中,我們是他的眷屬,這叫清凈;我在地獄道之中,這叫不清凈。這是分別,因為不論是輪迴還是涅槃的法,諸法本來清凈。

於此覺性中,「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這裡是從五方佛的角度來講。此上師瑜伽中顯現的形象是法王如意寶,本體是文殊菩薩,所以我們觀想法王如意寶形象的時候,要知道這就是文殊菩薩,但不是說文殊菩薩只是一位菩薩、不是佛。我們前面講過,上師就是一切佛的總集,上師就是一切菩薩的總集。知道這一點後,我們修持上師瑜伽時把上師的形象觀為法王如意寶的形象,但主要是祈禱法王如意寶的智慧,使我們獲得上師的證悟。所以上師的本體是文殊菩薩,本來就與諸佛的本體無有任何差別。「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五方佛中不論哪一尊都是智慧的顯現。這一句都是形容法王如意寶與文殊菩薩沒有任何的差別。

「本體具德文殊金剛尊」,法王如意寶的本體就是文殊菩薩,法王如意寶就是一切諸佛。因為有功德的顯現之故,他的身體自然散發出智慧的五種光芒,非常的璀璨。

「行相唯一怙主如意寶」,我們觀想法王如意寶的形象就可以,是所有眾生的怙主。那法王如意寶的形象是怎麼樣呢?

「白明美顏班智達之飾」,法王如意寶膚色非常潔白,慈顏善目歡喜慈悲地注視著我們每一位弟子。法王如意寶戴著班智達帽,意即法王如意寶對一切法義全部都通達無礙,所以稱為班智達,

「說法手印持執寶劍函」,法王如意寶的手印是是說法印,左手拿著法本經函,右手拿著斬斷一切煩惱無明的智慧寶劍。

「二足跏趺照射無邊光」,法王如意寶的坐姿是跏趺座。

「一切自現觀為凈明然」,一切任何萬法的顯現沒有任何實質性。我們觀想法王如意寶時,第一,不能將他觀想為血肉之軀;第二,不能觀想為如同金屬的立體的佛像;第三,不能把上師觀成自己面前的一張圖片。應該如何觀想?應觀想法王如意寶如同彩虹的聚集、光的總集一般呈現在自己的面前。

修持上師瑜伽,一定要具備信心。信心如果是發自內心的,會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淚,身體會情不自禁地顫抖,每一處每一根汗毛都會豎立起來,由於太感激上師會站也站不穩。華智仁波切如是形容這種極其強烈的信心。弟子真正地了知上師的功德並且非常感恩上師的時候,眼淚會止不住地流,身體會發抖,站也站不穩,每一處汗毛都會豎立起來。為什麼?一是因為上師的加持,二是因為弟子深刻地了知自己從無始輪迴一直流轉到現在,而輪迴之中沒有一個真正的安樂處,只有上師能夠救我脫離輪迴的怖畏!由於這種心情而產生如上的信心。

蓮花生大師說,如果無有懷疑並且一心祈禱上師,絕對可以快速地獲得成就。真正了知上師就是佛,一輩子就修這一個法,隨時隨地祈禱上師,並且是發自內心地祈禱,一是沒有懷疑,二是再再地祈禱。如果有懷疑,必定沒有辦法真實無礙地獲得上師的加持;或是沒有懷疑,但沒有精進地祈禱,同樣也得不到上師圓滿的加持。

我們在念「上師加持我,上師加持我」,是不是真正地發自內心在念?我們念「上師加持我,上師知,上師知,我的事情每一件他都知道。上師一定加持我,請您一定加持我」,如果念的時候,發自內心地想:除了上師這個依怙處外,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依怙處了,我的所有身語意三門全部交給上師,上師來加持。如果如是祈禱,並且沒有懷疑的話,絕對可以快速修得與上師無二無別的果位。如果我們懷疑:上師到底有沒有加持啊?我說上師知上師知,上師到底知不知道我?上師加持我,到底能不能加持到我啊?如果有這些懷疑的話,那就得不到上師圓滿的加持。

觀想上師時還有一些要注意的細節:

法王如意寶已經圓寂,阿秋法王也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在修這些已圓寂上師的上師瑜伽時,觀想他的坐墊為蓮花墊。如果我們修還未圓寂上師的上師瑜伽時,我們觀想他坐在墊子之上即可,有些教派是這樣講的。

龍欽巴尊者的《心性休息》裡面講,修上師瑜伽應把上師觀想為蓮花生大師,這是一種觀點。噶瑪巴二世巴希尊者說,觀想上師時,一定要把上師觀為上師的形象,不用觀成蓮花生大師。這是另一種觀點。為什麼會有這不同的兩種觀點呢?

巴希尊者說一定要觀想上師,他是從非常嚴格的角度來講。如果弟子心中真正了知上師的一切功德,對上師真正生起上師就是佛的信心,那他觀想的上師本來就是佛,他觀想上師的時候得到的加持就是諸佛的加持。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觀想上師本來的形象。

但如果我們認為上師是普通人,只是比其他的人厲害一些,對上師沒有生起上師是佛、上師的一切顯現都是佛的顯現的這種穩固信心的話,我們可以觀想上師是蓮花生大師或者文殊菩薩的形象。這樣觀想,得到的就是蓮花生大師的加持、文殊菩薩的加持。

這主要是根據弟子不同的信心而安立的。

有些人修上師瑜伽,觀想的是蓮花生大師或者其他本尊的形象,還有一些人是觀想上師的形象,有這兩種情況。大家不要覺得,他觀想的是上師本來的樣子,他對上師的信心很大,我沒有達到,我也一定要轉成觀想上師的形象,這麼觀想功德更大。其實不論觀的是本尊的形象,還是現在上師的形象,都是根據我們的信心而定。不論觀想觀想本尊的形象,或是觀想上師的形象,祈禱形成的功德是一模一樣的。如果對上師沒有生起他就是佛的信心的時候,如果我觀想的是本尊的形象,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此時上師的功德已經圓融於我所觀想的本尊之中,以此可以迴避一些不好之處。所以兩種方式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視自己的信心而定。

「自大聖境五台山,文殊加持入心者,祈禱晉美彭措足,證悟意傳求加持」

這四句是我們修持上師瑜伽的過程中,要反覆念誦的四句。五台山一是指喇榮的小五台山,有晉美彭措法王;二是指的是法王如意寶五十歲左右去了漢地五台山,親見文殊,並且得到文殊菩薩的傳法和加持。因此這裡說「文殊加持入心者」。

我們祈禱與文殊菩薩無二無別的晉美彭措法王,祈禱我們能夠獲得與晉美彭措法王無二無別的證悟,祈禱能夠得到如是的加持。文殊菩薩代表一切諸佛、一切菩薩,祈禱晉美彭措法王就是祈禱文殊菩薩、祈禱一切佛陀。

「證悟意傳求加持」,不僅僅是得到晉美彭措法王的加持,而是從普賢王如來一直到晉美彭措法王之間所有傳承祖師、諸佛菩薩的意傳加持,我都能快速得到。

修持上師瑜伽時,有些教派要求弟子上師瑜伽的誦詞需要念誦一億遍。作為修持上師瑜伽的人,不論是哪一個教派的行者,肯定要祈禱自己的上師,特別是密乘,更加要重視祈禱上師。祈禱上師時,修誦上師瑜伽,中間不管是念誦一億遍或一千萬遍或一百萬遍,哪怕是十萬遍祈禱頌,我們也一定要具備信心、如理如法地念誦。

華智仁波切《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中講,我們弟子需要好好地修五加行,五加行中的皈依是趨入聖道的基石;發心是趨入大乘的道路;百字明凈除業障;修曼扎積累福報;講到上師瑜伽時候,華智仁波切說,祈禱上師能夠獲得與上師無二無別證悟的加持,就是說修持上師瑜伽的原因是:我要獲得與上師無二無別的證悟,並且獲得上師如是的加持。這是我們修持上師瑜伽的意義所在。所以,我們傳承的弟子要再再地、儘可能多地去念誦此中的祈禱文。

「後師已成五光之明點」,這是上師瑜伽的後行部分。下坐的方式各種各樣,我們獲得灌頂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放光加持,有水滴一般融入的加持,這裡是一滴一滴融入的這種加持。上師化成紅黃白綠藍五種光團的明點,從我自己的梵頂處融入到我的心間。

「當思諸佛智慧總集師」,諸佛的智慧,就是所有的佛陀的智慧都已經圓融於法王如意寶,他總集了所有一切佛的智慧。

「獲得與彼同份之加持」,此時我得到了法王如意寶融入的四種灌頂。獲得寶瓶灌頂的時候,我們的身已經與法王如意寶的身無二無別,與諸佛的身無二無別,遠離了一切障礙、過失等等。獲得秘密灌頂的時候,我們語的一切過失已經全部遠離。獲得智慧灌頂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意的一切障礙已經全部遠離,所有的一切過失也已經全部清凈。最後獲得句義灌頂的時候,我們同時獲得法王以及諸佛身語意的加持。得到了諸佛無二無別的加持之後,如果求過竅訣、有過空性覺受的話,我們就在空性的見解之中稍微安住片刻;如果沒有獲得過竅訣指引、沒有體悟過空性的話,我們就在寧靜的一念也不起的狀態之中,稍微相似地安住片刻。

為什麼此時獲得了「與彼同份之加持」?因為我們凡夫身語意三門時時刻刻都在造業,並且我們以前已經累積了無量無邊的惡業,但是我們獲得四種灌頂中最後一個灌頂——句義灌頂之後,我們已經同時獲得了諸佛身語意的一切加持,此時就能遠離身語意三門的一切業障,遣除一切過患,具備身語意三門的無量功德。

以上念完之後,我們還要念誦「華登匝威喇嘛仁波切」,就是具德根本上師寶,具備如是功德的上師,祈請您安住於我的心間,祈請上師時時刻刻加持我,使我身語意三門獲得自在,並且不違背任何法義,如是祈禱。這樣進行祈禱的時候,我們要再觀想一次上師。前面上師已經融入我們心間了。我們念誦這四句的時候,我們又觀想上師在自己前方的虛空,念誦這四句的時候,就觀想上師由我們的梵頂處融入我們的心間,我們身所造的一切殺生、偷盜、邪淫,語的粗語、妄語、綺語、離間語,以及內心的貪心、害心、邪見,這些惡業全部都已經遠離,再再地祈禱上師。祈禱上師一定要加持我們三門不違背一切的法義。

最後以「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迴向功德。

我們作為一個修上師瑜伽修法的修行者,平時應時時刻刻不忘上師,坐著的時候要把上師觀在自己的頭頂;享用食物的時候,要把上師觀在自己的喉間供養上師;行走的時候,要把上師觀在自己的右肩;睡覺的時候,應該把上師觀在自己的心間。

恆時修持上師瑜伽的道友,理應如是修持。

推薦閱讀:

[轉載]【
[轉載]宋·曾豐詩集(01
不要急著轉載《細品》
[轉載]原汗原味看古籍 命理奇書<五行精紀>(三)
[轉載]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與蘭德公司對中國現狀的分析

TAG:轉載 | 2015年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