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茶館為何難成氣候?

中國茶網資訊:與貴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京街頭的大碗茶頗受市民歡迎。貴陽茶館為何難成氣候?業內人士分析:與文化底蘊、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等密切相關。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貴州茶館業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發展十分迅猛。其總體規模、經濟效應及社會影響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位。其中,貴陽有近300家左右,按照經營模式大體可分為主題文化茶館、綜合性茶館,還有純休閑型茶館等。但很多茶館成了棋牌室甚至麻將館,使得貴陽茶館業長期處於不溫不火狀態。探尋貴陽茶館業經營,記者發現,要培養濃厚的茶文化消費氛圍,貴陽茶館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老百姓進不去

「在貴陽,如果四個人想去茶館休閑,費用一般大多在300—400元左右,這個價格與杭州、上海等國內大城市相比還是高了點。」貴陽市民楊林說起貴陽茶館業,表達了他的不滿意,要進貴陽茶館,不僅價格高,茶文化的那種氛圍遠不及成都。

楊林到成都出差,久慕成都的茶館文化,一連兩天晚上都泡在茶館裡,成都平民化的茶館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低檔都有,街頭五六張桌子也能開家茶館。男女老少都有,吃著小吃,品茶閑聊,顯得生活特別自在。說起成都茶館,楊林一臉的羨慕。

而相對來說,貴陽的茶館卻顯得「正式」了一些。大多數人去茶館,是目標明確的商務談事或打牌,很少出於只是喝茶、閑聊這種休閑心態。

貴陽茶館為什麼火不起來呢?長期從事茶館經營的韓浩告訴記者:「一個首要的原因就是城市的文化底蘊不同,貴陽人很有好奇心,接受外來事物也很快,但在傳統文化方面接受不強。」

記者了解到,貴陽的茶文化基礎幾乎是空白,現在到茶館除了部分是出於商務洽談外,主要的就是棋牌,其中打麻將的佔70%~80%左右,另外是打牌的,真正來喝茶、閑聊的少之又少。

貴陽茶館不火跟貴陽茶館價格高有關。記者在熙苑茶館曾碰到一位老茶客,他說:「貴陽城市節奏不快,貴陽人很會享受生活,但動不動幾百元的消費,很多人還是消費不起!」

服務業要有服務大眾的意識,而茶葉的大眾性質也是人所共知的。記者採訪了解到,貴陽茶館自始至終就沒「降格」的意思,大多數茶館認為,茶館不能輕易跟大眾「握手」。

價位緣何居高不下

開家茶館似乎沒什麼門檻,技術含量也不高,不少創業者看好這個行業。但貴陽沒有形成濃厚的喝茶、品茶氛圍,很多人貿然進入,沒有促進茶館業的良性發展,使得大多數經營者以茶的名義轉向「變臉式」經營。

「2006年大概是貴陽茶館經營的一個小高潮,這以後生意就很難做,到2010開始,已有一些茶館改行,現在貴陽的茶館,已經開始新一輪的洗牌。」韓浩表示。

這種洗牌實際上早已經在進行。很多老茶客知道,貴陽最早的茶樓養心齋茶藝坊是貴州首家茶藝館,以「若執有為,養心第一」的理念為人們提供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高雅場所。經過多年的發展,養心齋開設的養心齋扶風源茶藝坊、養心齋金壺春茗茶雅風坊等茶館在上世紀初成為很多茶客喜歡去的場所,由於種種原因,養心齋所有的連鎖店早在年前就先後關門。記者還清楚地記得,2006年在貴陽文昌南路開業的西湖春天茶樓,以其獨到的經營理念,引起業內驚呼「狼來了」,然而,僅僅只堅持不到5年就關門轉讓,引得業內唏噓不已。還有一家在師大附近堅持了近10年的留雲軒茶樓,也差不多同時期消失了。

長期開茶館的王倩前年轉到石板坡開了一家茶館,150平方米的茶館儘管面積並不大,但很別緻。「預算得挺好,茶館的利潤也應該挺高,一兩30元的茶算好茶了,能泡近20杯,一天來個五六桌,生意就有保障。」王倩說。

但開業之後,生意並不如期待的那樣好。店內的裝修、質量、服務都沒有問題,顧客也很滿意,但就是客流量上不去,新客源的補充一直很慢,但員工費、房租費卻在不斷地上漲。一直想堅守做純茶館的她,慎重考慮之後,只好走掛牌轉讓之路。王倩告訴記者,貴陽人到茶館消費的氛圍還沒形成,茶館在貴陽是項賺錢太慢的行業,要想堅持,除非房子是自已的。

這樣的例子在貴陽並不少,一家開辦多年的老茶館一直苦苦經營,終因忍不住寂寞增加了其他項目,這樣茶館不倫不類,新顧客沒來,老顧客卻走了,最後只得關門。

發展重在大眾與創新

茶館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投資?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曾對貴陽多家茶館作了一項調查,在投資者最關注的回收成本年限中,調查顯示,三年可以收回成本的佔20%,5年可以收回成本的佔40%,換句話說,茶館要賺錢,時間還很漫長。

茶館屬餐飲系列,正常的利潤率應與餐飲業相符,調查結果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單從一杯茶來看,利潤高得嚇人,但仔細分析下來,大部分茶館的利潤率在20%~30%之間,只有25%的茶館利潤率高於30%。

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貴陽茶館真正能盈利的幾乎沒有,很多開茶館的是出於對茶文化的熱愛,或是出於培養人脈關係考慮,只能做到收支相抵勉強經營著。

事實上,貴陽茶館企業形象清晰的較少,總給人霧裡看花的一種模糊印象,茶館能傳遞給客人的信息很少。一些經營者不從服務、文化、品質上做文章,結果使得很多消費者「望茶館生畏」,不敢邁進茶館的門檻。

在貴陽茶館,服務人員唯一的工作就是給客人添水,也無需技能,成了純粹的體力活。有的茶館的服務人員在服務技能上有一些訓練,但明顯感覺不專業,跟茶葉相關的知識知之甚少,更說不上很全面的茶文化知識了。

「開茶館就要有做文化的心態,它甚至是一種生活態度,現在僅抱著掙錢的目的是不行的,應該在開辦茶館的過程中使城市茶文化得到提升。」堅持開了13年的熙苑茶館總經理李玲告訴記者,熙苑的堅持來之不易,開茶館本是一項商業經營,但現階段的貴陽茶館還承擔了茶文化推廣的任務,這也是這一代茶館經營者面臨的考驗。

貴陽茶館正因為承載太多的功能,茶文化本身被忽視了。傳統的服務習慣在時代的發展中沒有與時俱進。茶館的興起,並沒有帶來茶文化的復興,如何讓貴陽茶館「茶味」濃起來。改變現有的經營方式,讓更多好茶館能讓消費者進得去,坐得住,喝得起,留得下,是茶館茶樓,行業主管部門亟需共同思考的問題。大家已意識到,黔茶的復興,茶館是重要的傳播窗口。


推薦閱讀:

這個地區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地中海式氣候無法比擬!
十三、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風雲突變--氣候變化對中國古代歷史的影響
申明三年中氣候相乖化疫之說

TAG:氣候 | 貴陽 | 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