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白居易筆下萬籟俱寂的雪世界 | 枕邊讀詩

第 285 期

今天的讀詩給大家讀一首關於雪的小詩。雖然前幾天很冷,連一些南方城市都下雪了,可是我們福州仍然與雪無緣。但是通過白居易的這首夜雪,希望小朋友們在詩中感受到大雪紛飛的場景,它們飄飄洒洒,悄無聲息地落滿山頭和屋頂,整個世界都變得一片雪白,好像一個美麗童話的世界一樣。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公元816年冬天,白居易45歲,當時因上書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官職是江州司馬。江州是指現在江西九江一帶。白居易在他的《琵琶行》中有很著名的一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正是這首膾炙人口的《琵琶行》讓這個「江州」特別出名。寫完《琵琶行》的第二年冬天,詩人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夜雪》。

這首詩很短,也很有意思,詩題雖然叫《夜雪》,但全篇似乎沒有一句正面描寫雪的字句,而是從觸覺、視覺、聽覺三個方面側面展現了雪的厚重和由此帶來的寒冷。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詩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枕頭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時,抬眼望去,又看到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訝:驚訝的意思。衾(qīn)枕:被子和枕頭。開篇兩句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一個「冷」字,說明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剛開始下時,氣溫不會驟降,等到雪下過一段時間或者化雪的時候,才是最冷的。所以民間就有諺語說:下雪不冷,化雪冷。

「訝」字,表面看,寫詩人的驚訝之情,但其實也是在寫雪。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時才忽然醒悟,那是因為下雪是沒有聲音的,這一點跟雨又不同,下小雨時,我們聽到的是「淅淅瀝瀝」的聲音,而大雨落在地上又是「嘩啦啦」的流水聲。但雪卻一不一樣,正如陶淵明有一首寫雪的名句:「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意思就是說,側耳傾聽,啥聲音都沒有,但放眼望去,已是潔白一片。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詩人用「訝」和「冷」,表明觸覺,用「明」字來寫視覺。半夜醒來,只見窗外泛出白光。這時候,天亮了嗎?當然不是。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簡單的兩句,讓我們知道了一個事實,昨夜一定是大雪紛飛,下了好久,才能造成「衾枕冷」和「窗戶明」。

接下來,詩人繼續側面描寫,「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時候才知道夜還正深,這場大雪堆積的那麼厚,那麼重,不時聽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

這兩句變換角度,轉而從聽覺寫雪之厚。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想想,深夜,隱約傳來竹子折斷的聲音,一方面表明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減,另一方面,是不是更加凸顯出雪夜的寧靜呢?正所謂:以有聲襯無聲,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凈世界就這樣完美地呈現出來。

文/小石頭媽媽

音/小石頭及媽媽

還記得我們讀過的詩嗎?

點擊下面的鏈接,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一)》

《行香子·過七里瀨》

《臨江仙·夜歸臨皋》

《有美堂暴雨》

推薦閱讀:

香艷詩詞秘聞之九--白居易
論名聲,白居易不及李杜;但是白居易有的風光,遠非李杜可比
[轉貼]憶江南:白居易骨子裡頭最憶的是什麼?
白居易詩選
長恨歌(唐)白居易

TAG:世界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