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狗血」的一場飯局

今天,楊照老師要來跟我們說說飯局。

這場飯局於公元前206年、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發生,主演是項羽、范增、張良、樊噲以及項伯、項莊,劉邦友情參演,跑了個龍套。

鴻門宴出現的地方很多,成語、典故、電視,電影,誰都聽過、看過一些。今天再跟著楊照一起讀,聽他像解讀偵探小說一樣,一路抽絲剝繭下來,竟感覺從前錯過了這場大戲的許多細節。鴻門宴,一環連著一環,由死到生,劉邦在鬼門關走了三四回;幕後高手,范增與張良的較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本次聽課筆記,我們跟著楊照,從精心布局的宴會座次開始,再次重溫這場劇情「狗血」的生死大戲。

聽 理 想聲 音 的 教 養楊 照

史記百講

聽課筆記 V O L . 5

鴻門宴

節選自《古今:楊照史記百講》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完整節目

雖然《史記》是一部52萬字的大書,但它當中許多篇章的細節,都表現出司馬遷超乎想像的細膩。

在許多關鍵的歷史場景寫作上面,司馬遷不只是一個史家,還是一個戲劇作家,有著接近於莎士比亞一般的文學之筆。這個文學之筆把那樣一個戲劇性的場景一一鋪陳,讓我們不只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還因此看到了人性。

這些場景越過兩千年的時間傳遞到今天,仍然可以在現實裡面,讓我們感受到感動與衝擊,乃至於反省我們與身邊人之間的關係。

第一回

項羽完勝/劉邦完敗

via:

《 古今:楊照史記百講》

第二十七期

鴻門宴前的暗流涌動

項羽(馮紹峰飾),《鴻門宴傳奇》(2011)官方劇照

1.

鴻門宴座次表中有玄機

鴻門宴一開頭,司馬遷就是這樣說的: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而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鴻門宴一開頭竟然先寫的是座位。鴻門宴就是請客,而且這個鴻門宴上所發生的事情,驚心動魄,中間有多少緊張的環節跟緊張的情節,為什麼司馬遷需要把鴻門宴的座位表,在一開頭的時候,就講給所有的讀者聽?

應該這樣說,如果是漢代的讀者,當他們看到座位的安排,他們就會非常清楚地發現,這裡面不太對勁。到底這個座位怎麼個安排法,很多人一路看過去,沒有感覺到這個座位表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現在讓我們走慢一步,這座位表裡有需要我們稍微討論的東西。

鴻門宴座次表

在那個座位表上,項羽跟項伯坐在西邊,劉邦坐在南邊,范增坐在北邊,張良坐在東邊。這有什麼樣奇怪的地方?現代史學家余英時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點出了這個座位表安排上的精巧之處。

在漢代,宴會有兩種不同的安排座位的原則,第一種原則是賓主位,東西面。意思是說,如果這是請客,坐在西邊才是大位。請客有主人,客人。客人應該要坐在西邊,主人坐在東邊。這是請客的禮貌。

按照這個原則來看,鴻門宴的座位安排不對。這場宴會是在項羽的營帳里發生,當然項羽是主人,劉邦是客人。如果依照賓主位,東西面,那劉邦應該要坐在西邊,項羽應該坐在東邊,這才是主客之位。但《史記》卻告訴我們,不,項羽坐的是西邊。那這也就說,項羽沒把劉邦當客人,如果他沒把劉邦當客人,那他把劉邦當什麼了?

2.項羽與劉邦的「君臣之會」

據漢代史料的記載,宴會還有另外一個安排座次的方法——君臣位,南北面。如果這不是請客,而是君臣(包括君王跟大臣,或是上司跟部署)之會——只要在宴會之上,出席的人之間存在地位差別的話——那麼就不用賓主的那一套,而是遵從上司坐北邊、下屬坐南邊的規則。

按照這樣的規則,我們再去看這場宴會,就會發現,劉邦坐在南邊,這意味著他是個部屬。可是又怪了,項羽卻也並不坐在北邊,如果項羽坐在北邊,那他們之間就擺明了上司與部屬的關係。

因此在余英時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得出結論說,司馬遷如此描繪鴻門宴之上的座位表,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座次表是一個破格的安排,它的破格之處,就在於項羽在宴會之上所處的位置。項羽坐在賓客位上最貴重的位置,而劉邦卻處在所有座位安排中,最卑微的位置。可見,從一開始,這個座位的安排就擺明了項羽跟劉邦在鴻門宴上,地位的不相稱與不對等。

第二回

張良完勝/范增完敗

via:

《 古今:楊照史記百講》

第二十八期

一場眾所周知的謀殺計劃

范增(黃秋生飾),《鴻門宴傳奇》(2011)官方劇照

1.范增舉珏,項羽為何不應?

《史記》中,座次表一講完,後頭緊跟著的就是,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項羽為什麼不應?這個時候范增在幹什麼?

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

雖然司馬遷前面沒寫,但看這個時候的反應就知道,在宴會之前,范增已經跟項羽約好了,他想在這個宴會上,藉機把劉邦殺了。

當然我們不知道他們原來約好的動手,是怎麼個動手法,但我們看之前《項羽本紀》里呈現出來的項羽的個性,可以推測,最有可能的方法是由項羽自己動手。所以這個時候,范增舉了一次,再舉一次,再再舉一次,項羽始終不理。項羽為什麼不理?不是之前就講好了嗎?我們看之前項羽是怎麼殺宋義的?他闖進帳營裡面,啪,就把宋義給殺了嗎?為什麼這個時候,項羽不應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把它與座次表放在一起看。余英時先生在他的文章,把兩件事放在了一起看,就看出了一件絕妙的事情。

余先生推斷,從宴席上三舉玉玦這件事來看,范增不會是安排座次的人。這個座次最大的作用,是讓劉邦變成最卑屈的客人,好用這種方式告訴項羽,我劉邦對你沒有任何的威脅,我是如此的崇拜你。按照項羽的性格,在那樣的情勢底下,他是不忍心下手的。於是,他藉由坐在那個最卑屈的位置,達到了讓范增跳腳、挫折的目的。

范增的暗號是跟項羽事先約定的,但是范增萬萬沒有料到,他的殺人計劃會被以這樣的方式不落痕迹的化解。既然這個座次是拿來化解范增計劃的,那當然不會是范增所安排的。還有誰有可能安排這個座次呢?不可能是劉邦,不可能是張良,他們是客人,他們無法決定座次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坐,也不太可能是項羽本身。所以用消除法,我們就只剩下了一個可能,那就是項伯。

當然如果是項伯,那後面就應該有張良的意見。他們經過事先周密的考量,料定了這是場生死之宴,他們清楚地了解范增可能有什麼樣的計謀,於是便採取了這個方法,來把范增的計謀消解掉。

項莊舞劍

2.范增的二次挫敗

可以說,范增的A計劃失敗了,於是緊接著他便啟用了B計劃。

他的B計劃是什麼呢?他的B計劃就是,把項莊招來,讓項莊舞劍,好逮到機會就把劉邦殺了。接下來,項莊就進場了:

「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羽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項伯知道範增在打什麼主意,所以他也說,一個人舞劍不夠好看,我們兩個人一起來。兩個人各懷鬼胎,項莊想要刺殺沛公,項伯就想盡一切辦法,一面配合雙人劍舞,一面又要保護沛公。就這樣,范增的B計劃又失敗了。

B計劃的失敗,是范增所遭遇的最大挫折。他想了A計劃,想了B計劃,可是顯然他的A計劃、B計劃,都在項伯、張良的盤算當中。他們知道範增一個什麼樣的人,知道範增可能會做一些什麼樣的安排,相應的他們就採取了辦法,細膩地把他的安排通通化解掉。

看到這裡,再回來看,我們就會有一個感慨。前面說「亞父者范增也」,這或許是司馬遷不落痕迹的評論。范增在項羽身邊的地位,無人可及,他是最能夠跟項羽說上話的。然而即便是他,給項羽做了這些安排,這些打算,項羽也仍然不為所動。這就是項羽的性格,也是《項羽本紀》跟《高祖本紀》在雙線敘事中一直要凸顯的。

第三回

樊噲完勝/項羽完敗

via:

《 古今:楊照史記百講》

第二十九期

項羽,不足與謀的豎子?

樊噲(陳小春飾),《鴻門宴傳奇》(2011)官方劇照

1.吃生豬肉的樊噲征服了項羽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張良從宴會走了出來,到了營門口,營門口早有樊噲在那裡等候。此時樊噲說:

「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樊噲說時間到了,我應該進去了。他說,項羽、項莊你們這些人要傷害我的主人,我跟你們拚命,用英文來講就是over my dead body。

於是樊噲「帶劍擁盾入軍門」,「側其盾以撞」,一路衝進去,一進去他就面對著項羽。樊噲的模樣,司馬遷寫得非常細膩,「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樊噲腎上腺素髮動,整個頭髮是往上站起來的,目眥盡裂,他把眼睛瞪得那麼大,大到讓人家感覺好像他的眼眶都要裂開來一般。

此刻項羽的反應是什麼?項羽馬上高跪起來,按著他的劍,這表示他在防衛,他問說,這是誰,幹什麼?張良有備而來,馬上就說,這是沛公的馬夫樊噲。

接下來就是項羽測試樊噲,項羽瞪著樊噲,說:

「壯士!賜之卮酒。」

給他喝酒。樊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這個時候樊噲放下了他的威脅,非常英豪地把酒喝了。項羽說那吃東西吧,給了樊噲一個生豬肩。樊噲拿起他手上的劍,把豬肩放在盾牌上,就著劍,就把豬肩切著吃了。這個舉動很打動項羽。

我們不知道這是原來安排好的,還是樊噲的脫節演出。但這是樊噲的個性,那麼衝動,毫無所懼,而這剛好打動項羽。項羽對這樣的人是有一種欣賞跟佩服的。所以接下來他又問樊噲說,壯士,能復飲乎?你還敢喝嗎?樊噲的回答很有趣。他說: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我連死都不怕,我還怕喝酒嗎?這話說出來非常的重。

秦始皇畫像

2.莽夫樊噲的指責

喝完酒,樊噲接下來又說了一段話。他說,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恐勝。他愛殺人,他愛刑人,他看到人就殺,稍微衝動就把人砍手砍腳。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殘暴,所以才有今天的局面,現在「天下皆叛之」,大家都不服從他了。而懷王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這一段話放這裡很有趣,與樊噲前面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當他要指責項羽時,他說出來的話很有條理。所以我們猜想,這搞不好是張良指使他背下來的。

樊噲話還沒講完,繼續質問項羽: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麼?這個人幫你打進關中,他應該要被封為關中王,你非但沒有要封他,還聽了別人亂七八糟的話,要殺他。接下來,出現了很關鍵的一句話,也是樊噲指責項羽的一句最重的話:

「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這樣跟秦始皇有什麼差別?我們之所以厭惡秦始皇,不就是因為秦始皇亂殺人嗎?現在有勞苦功高的人在你面前,你卻想要殺他。這句話太重了,像一把劍一樣,一劍射進去,揭穿了項羽原來跟范增兩個人商量好的、藏在心上的計謀。

項羽沒有辦法辯護這件事情,他既沒有辦法辯護,大家之所以反抗秦始皇是因為他的殘暴,他也沒辦法辯護,他心裏面沒有要殺劉邦的殘暴之心。

「項王未有以應。」

用這麼簡單幾個字,司馬遷告訴我們,項羽說不出話來了,沉默了。到最後,他也只勉強說了一個字,「坐」。

事實上,這個時候,在整個鴻門宴的緊張局勢中,項羽已經對樊噲氣勢投降了。他說你坐吧。坐了一會兒,這個鴻門宴的局勢也就大概定了。換句話說,項羽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任何可能在宴會上有所作為了。

第四回

漢完勝/楚完敗

via:

《 古今:楊照史記百講》

第二十九期

項羽,不足與謀的豎子?

劉邦(黎明飾),《鴻門宴傳奇》(2011)官方劇照

1.劉邦遁走

樊噲剛坐下沒一會兒,劉邦就說要上廁所,打算跟著他一起去的陳平商量著要走。這時候,劉邦還有那麼一點猶豫,他說可是沒告辭,不辭而別,這很沒禮貌。

但樊噲就明白地說,這個時候你還管什麼禮節?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人家要殺你的,你還在那邊講究禮貌,快走吧!所以怎麼辦?就叫張良留在那裡,其他人護衛著劉邦趕快回到自己的軍隊裡面。

張良有膽識,個性沉穩,所以就留他斷後。張良如何斷後呢?他持白壁一雙,送給項羽,另持玉斗一雙,送給范增。這就表示,項羽跟范增對他們來說都是上司,都是主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良其實是在宴會上面拖延時間,好讓劉邦跟其他的人可以間道,也就是抄小路回到軍中。抄小路到什麼程度呢?其他人馬都不騎了,只有劉邦一個人騎在馬上,其他人步行。從這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個小路的艱險,甚至可以體味到,劉邦一行狂奔中的壓力。

張良(張涵予飾),《鴻門宴傳奇》(2011)官方劇照

2.

范增罵道:項羽,你這小鬼

當然項羽這個時候會問說,劉邦在哪?張良說,我的主人個性懦弱,他知道項王可能要指責他,所以他現在把我丟下,已經回到軍中了。最後鴻門宴是怎麼結束的,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項羽不知道怎麼辦,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想要做了,收了張良給他的玉壁,就放在位置上。可是亞父有不一樣的做法,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范增非常生氣,他發泄的很大一部分不是針對劉邦,而是針對項羽。他說這小鬼,沒有大氣的人,沒有辦法成大事。將來能夠把項羽的天下奪走的,一定是劉邦。所以對他來說,項羽到這個時候不殺劉邦,就已經證明了項羽是不足以謀的一個人。這是亞父最深刻,也是完全無可奈何,沒有辦法解決的挫折。

項羽一人敵萬人,他一個人打造他自己的天下,而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他身邊沒有人,並不是他不能夠拉攏人,項羽有項羽的好處,他能夠讓他的將士願意為他賣命,可是他缺乏的是什麼?

項羽缺乏的是聽別人建議的智慧與氣量。相對的,《高祖本紀》我們從頭看到尾會發現,劉邦是在以一個團隊打天下。一邊是了不起的雄霸四方的個人,另一邊是沒那麼英勇、沒那麼聰明、沒那麼有節操的、以及內在無賴的人。可這個無賴的人卻有一個團隊,他知道怎麼運用他的團隊,他知道如何集合團隊眾人的力量。

《史記》敘述宏大,五十二萬字要講透幾千年。但在對事件進行描述時,它又顯得細緻入微、不計言辭。其中最能體現這兩種特徵的特別一處,就在於它對鴻門宴的記述。

鴻門宴雖然字數不多,但字字珠璣,司馬遷一個字一個字,把這件事情,用這樣的方式呈現給我們。再三的讀,再三的讀,經過了2000多年之後,我們仍然對那場宴會當中所有人的表現而驚訝,他們如此不可思議。


推薦閱讀:

中國結算:證券統一賬戶十一期間上線 分兩個階段|平台系統|結算
1·中國20世紀政要人物200名【1900-1910】
2015年中國將保持多快增長?
中國沒有低端人口---------或許因為我們都是低端人口
票選中國20大頂級帥哥明星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狗血 | 飯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