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電視才是把特朗普送上總統寶座的神助攻
文 | 羅世宏
美國大選結束至今進入第三周,計票作業已近尾聲。雖然已經無關勝負,但根據最新計票結果(2016年11月23日),希拉里·柯林頓的得票數比唐納德·特朗普足足多了200萬票以上,敗選者的選票超過勝選這麼多,咸認是1876年以來從未發生的情況。上一次類似情況是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但敗選的戈爾只比總統當選人小布希多得50多萬選票。特朗普從無出任公職的資歷,並且集所有「政治不正確」於一身,按正常標準是一位完全不適格的總統候選人。他的競選廣告花費遠少於希拉里,競選戰術與操作稱不上細緻,三次電視辯論表現也不太理想,何以卻能一路過關斬將,先在共和黨內初選多達17位候選人的擁擠擂台上勝出,並且最終PK希拉里成功而取得總統大位?這是許多人至今百思不解的疑惑。當然,美國特殊的選舉人團制度,世界各地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反撲,未見改善的貧富差距問題,中下階層白種男性對既有政治體制和技術菁英的不滿,「讓這個國家再度偉大」的國族主義召喚,以及就業機會和工資前景黯淡導致保護主義與排外心理,都是造成特朗普「意外」勝選的原因。然而,這些原因存在已久,為何現在才發酵?更重要的是,為何這些綜合因素恰好是作用在特朗普身上?要適當地予以解釋,不能忽略電視媒體扮演的角色,因為美國過度商業化的電視媒體生態,或許才是原本不可能當選總統的特朗普最終卻當選總統的關鍵所在。社交群體形成的「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和「回聲室」(echo chamber),以及通過它們而獲得病毒式傳播的假新聞,可能對這次大選結果有所影響,特別是對少數在選前幾天才決定投票給誰的選民,但影響程度有多大尚待科學驗證。不過,社交媒體有影響力的這個事實,並不代表傳統報刊和廣電媒體失效了,因為它們的內容同樣也在社交媒體上被轉發和流通。讓我們為特朗普和電視新聞媒體算算賬。在選後的11月21日,他鑽了事先約定不公開會面情況的空子,在會見時當面痛罵數十位電視新聞主播和電視台高層主管。但,他對電視媒體發飆到底有道理沒有?我的看法是,特朗普不僅不應對電視媒體發飆,反而應該大力感謝電視媒體才對;當然,電視媒體也應感謝特朗普。這是因為,特朗普的最佳助選員正是電視媒體,而電視媒體也從中獲得豐厚的收視率和廣告收益,例如這次大選辯論,由於特朗普捲動的選舉激情,CNN每30秒的廣告單價即達到20萬美元,相當於平日黃金檔節目廣告單價的40倍!這背後的意義在明顯不過:特朗普需要電視新聞媒體,電視新聞媒體也需要特朗普,兩者之間有著特殊的共生關係。但電視的作用還不只如此而已。首先, 24小時播出美國商業電視新聞的運作邏輯已將政治與娛樂、信息與營銷、真實與虛構都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被媒體化的政治」(mediatized politics),並且根本性地改變了美國的選舉與媒體的文化政治。而傳統報刊和社交媒體只是商業廣播電視邏輯的鏡像,只是進一步延伸並放大而已。這種媒體化的政治,必然朝向「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的時代。包括傳統報刊和商業廣電媒體在這場激越的選戰中,並非沒有報導真相,並非沒有零星、但堪稱紮實的調查報導,也不是沒有善用信息圖表和數據新聞。然而,對於各擁其主的選民來說,有沒有真相併不重要,因為他們已不在乎真相,因為只有他們願意看的、願意信的才是真的。在這種情境底下,催生了一種美國CBS電視節目主持人兼喜劇演員史提芬·科拜爾(Stephen Colbert)所謂的「感覺上是真實」(truthiness),意指一種從個人直覺或觀點看來是真實、但不必然與事實吻合的常民感覺結構。在這種常民感覺結構下,各種陰謀論也就有了野蠻生長的溫床,比如「美國人的工作被中國人搶走」、「奧巴馬總統並非出生在美國」、 「奧巴馬和希拉里共同創建了IS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等不一定是屬實,甚至已經被證偽的說法,卻有很多美國民眾認定是真實的,至少「感覺上是真實的」,從而墜入一種幾乎無解的「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惡性循環。而這種反智與民粹的國民心理和意見氣候,恰好為這位善於表演、吸引眼球的特朗普,打造了一個專屬的真人秀舞台。無怪乎,根據一項美國新聞核實的研究結果,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朗普在選戰期間針對自己過往、美國現況及競選対手的公開說詞中,十分之七都被證明是子虛烏有或至少是部分不實,但特朗普的支持者似乎完全不在意。比如,特朗普宣稱實際失業數字是官方統計數字的8倍,把奧巴馬計劃收容的敘利亞難民人數硬是加乘了25倍!他說得越錯越假越誇張,他所得到的媒體關注也就越多。此前長達三十年的歲月里,特朗普也一直是美國電視寵兒,擁有絕大多數人(包括體制內的政治人物)未能擁有的電視曝光機會,自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而大約從2011年開始,特朗普已經不再只是昔日花花公子或地產大亨的形象,他已躍為奧巴馬出生地質疑者運動(the Birther Movement)的領導人物之一。再者,特朗普主導美國小姐選美盛會,時間長達約20年(1996年至2015年),而少不了特朗普的選美花邊新聞正是商業廣電熱衷聚焦的話題。尤其重要的是,特朗普投資並主持NBC收視率極高的《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真人秀節目,固定在全國觀眾面前演出自己,坐在總裁椅上、頭髮梳理特別有型的特朗普,面對節目參賽者可以口無遮攔,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乾綱獨斷,決定誰在每一集節目里該被淘汰,負責做不容任何人質疑的艱難決定,以不容挑戰的權威口吻對被淘汰的參賽者說出:「你被炒了!」《誰是接班人》這個電視真人秀節目塑造出來的特朗普形象非常重要,並且深入人心。曾擔任特朗普政治顧問的羅傑·史東(Roger Stone)即坦言,這是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最大一筆資產」,因為這個電視塑造的形象讓特朗普「看起來就像總統」。 特朗普十年磨一劍,早已非吳下阿蒙,至於是新聞或是娛樂,其實已無差別,能上電視就是王道。特朗普主持《誰是接班人》長達11年,連續十五季,一集平均吸引2000萬觀眾收看。在這種長年累月的觀看過程中,特朗普和普通觀眾之間形成了一種特別關係,比其他高高在上、不容易親近的兩黨體制內政治人物,特朗普可能多了一種親切感,有一種熟悉感,更有一種奇妙的信任感。這是電視的強項,不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媒體所能替代的。而特朗普的話術也扣合電視媒體的需要,雜揉著張揚的自信,不要命的自負,不負責任的控訴,把愛國當成自己專利的跋扈,以及逐漸令人習以為常的財大氣粗。比如,對他那時不時被人嘲諷的髮型,特朗普毫不在意,甚至曾在電視上自嘲地問現場觀眾:「濕浣熊和特朗普的頭髮有什麼差異?差異是……濕浣熊沒有70億美元在銀行里。」這種張狂跋扈的電視形象,因此更加根深柢固,而他也在這種形象上借力使力,並且似乎說服了許多美國民眾:美國已陷入困境多時,而美國的領導人太軟弱,不像他那麼帶種,可以讓美國「再度偉大」。特朗普與商業廣電媒體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共生關係。美國傳播學者皮卡德(Victor Pickard)即指出,特朗普是美國媒體例外主義的產物。越是辛辣的語言,越是出格的行徑,越能成為商業廣電媒體的話題焦點,而這些媒體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比方說,美國不少持極端右翼立場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如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福克斯新聞台的談話節目主持人比爾·奧雷利(Bill O』Reilly)和肖恩·漢尼提(Sean Hannity),都在每天的節目中極力撩撥中下階層白人的不滿情緒,並且惡毒詆毀奧巴馬總統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林博的廣播節目每周固定吸引1300多萬人收聽,並為自己賺進八年4億美元的主持人合約。比爾·奧雷利和肖恩·漢尼提各自主持的談話節目也不遑多讓,他們極端保守右翼、隨意抹黑與積非成是的節目風格,讓福克斯新聞台成為收視率居冠的有線電視新聞台。這些高度商業化與不負責任的時政脫口秀節目,為特朗普提供了最溫暖與最有力的加持。雖然不像這些時政脫口秀節目那麼挺特朗普,美國各電視網的晚間新聞也是依循類似的運作邏輯。一項針對三大電視網(CBS、NBC和ABC)晚間新聞的研究報告指出,光是2015年間,特朗普獲得全國電視晚間新聞的報道時間達327分鐘,而希拉里還不到他的一半(總計為121分鐘,其中包括88分鐘是有關電郵門的爭議),桑德斯只有20分鐘,特朗普的共和黨內對手泰德·克魯茲也只有21分鐘。從2015年特朗普宣布參選開始,到今年7月獲得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最後到11月8號的投票日,特朗普一路走來的一言一行,都獲得三大電視網、福克斯新聞台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大量報道。此外,特朗普還善用他每周電話連線參加福克斯新聞台新聞談話節目《福克斯與朋友們》的曝光機會。《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指出,特朗普在選舉期間獲得的免費曝光和報導,若換算成廣告費用,相當於20億美元之鉅!
▲ 特朗普參加談話節目《福克斯與朋友們》
特朗普和新聞媒體的關係雖然緊張,也曾威脅若當選要修改誹謗相關法令對付媒體,並且經常拒絕某些媒體或記者採訪,但他卻還是電視新聞媒體的寵兒,比任何人有更多機會上電視。同樣地,特朗普是集所有「政治不正確」於一身沒錯,有著強烈的性別和種族偏見的公開話語,別人若說同樣的話可能早已被判出局,但特朗普越是張狂,越是成為電視媒體的焦點人物。這恐怕只有過度商業化的美國廣電媒體才會發生這種情況,雖然先被當成「笑話」、後被看成「異類」,但這部由特朗普擔綱演出的競選真人秀,可說是完全符合了電視媒體的收視率和獲利需要。總是行事出格、充滿爭議的特朗普,正好是受收視率驅動的電視新聞最喜歡追逐的對象。其中這種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的經濟互賴關係,以CBS電視網執行長萊斯利·莫文維斯(Les Moonves)的話最具代表性。談及特朗普參選一事,他說:「這或許對美國不好,但對本公司卻特別好……抱歉,這樣說很糟糕,但接著干,唐納德,加油!」美國商業電視和特朗普的關係,就像弗蘭肯斯坦和他創造的怪物一樣。毫無疑問地,在美國商業電視史上,最常被節目主持人或新聞記者當面探問未來會不會考慮競選總統的,大概是特朗普,不只因為他喜歡對任何事說三道四,更因為知名度高的特朗普一向是有問必答,樂於配合媒體內容生產與廣告銷售的邏輯。等到電視弗蘭肯斯坦發現自己犯了錯誤,才開始全力追殺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怪物(或許「怪咖」更貼切)。和故事原型不同的是,這個名叫特朗普的怪物沒有被毀滅,反而最終被加冕為王,而最初創造他的電視弗蘭肯斯坦則已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雖然可能過度簡化,但從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荒唐劇碼和令人驚奇的結局來看,美國商業電視新聞確實需要負相當大的責任。商業電視汲汲於謀財,幾乎害了美國民主與團結的卿卿性命,目前雖然一息尚存,但已元氣大傷。誰還能說傳統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對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已經沒有影響力了呢?這樣說來,特朗普不僅不該當面發飆痛責電視新聞媒體對他有太多負面報導,反而應該頒發感謝狀給它們才對,因為正是後者把它推上了總統大位。
題圖圖註:特朗普主持真人秀節目《誰是接班人》
(本文原標題:《「看起來就像總統」 ——特朗普該對電視新聞媒體發飆嗎?》)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2016美國總統大選:「瘋子」與女人的對決?
※美副總統曾欲賣房救兒
※美民眾: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並未解決種族問題|奧巴馬|種族歧視
※美國為什麼死命支持以色列?副總統最新演講,道出其中玄機
※馬克龍為什麼能當選成為法國年紀最輕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