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沙洋楚墓揭開歷史面紗

嚴倉古墓群位於沙洋縣後港鎮松林村境內,距後港集鎮約15公里,緊鄰長湖,與荊州交界,共有十三座古墓,屬於以紀南城為中心的高等級墓地組成部分之一,是楚國貴族墓群。1989年被確定為荊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南水北調工程中的引江濟漢工程流經此地,2009年7月,湖北省文物部門對嚴倉古墓群進行了勘探,勘探出該古墓群有鸛子冢、窯冢、塌冢3座墓葬和1座車馬坑。2009年10月對其發掘,2010年1月16日開棺。目前已完成獾子冢封土、填土及車馬坑的清理。從墓葬的規模看,與以往發掘的荊門包山二號墓、棗陽九連墩楚墓相當,均屬於大型楚墓。而窯冢和塌冢因不受南水北調工程影響,不在搶救性發掘之列。其中主墓獾子冢是嚴倉古墓群中最大的墓葬之一,封土高約8米,底徑50到60米,其南部殘存長約41米,寬5到6米。墓口長34米,寬32米,墓口距槨蓋板深10.5米,東側墓道長約19米,從墓口至槨蓋板共有15級台階,槨蓋板長6.4米、寬5.5米,由15塊木板東西排列而成。獾子冢墓室分為五室,分別為棺室、東室、南室、西室、北室,墓主人的棺材就放在正中間的棺室內。由於嚴倉古墓至少被盜三次,遭嚴重損毀,已發掘出成捆竹簡,以及兵器、鐵器、漆木竹器殘片、銅套飾、生活用具和甲片等,在槨室西廂還清理出來一個保存較為完整的頭蓋骨。車馬坑位於獾子冢的西側,由南北並列的一號坑(主坑)和二號坑組成,但北側的一號坑被現代取土破壞,殘長18.5米,寬4米,深1.4至1.9米。一號坑共清理出5車12馬,車衡西輿東,馬頭西尾東,均為禮車(主人生前生活用車),除了2號車屬於格軨式結構,一車四馬外,其餘四車均為格欄式結構,每車配兩馬。二號坑長3.16米,寬2.75米,深0.8米,保存較好,坑中有1車2馬,長5.6米的旗杆,此外,還發現了鐃、戟、戈等銅質兵器,這是首次在楚國車馬坑中出現兵器。據分析該車屬於典型的指揮戰車,該車車輿內的一件十二字銘文銅戈證明其製造年代是魏惠王26年(公元前344年),為判斷獾子冢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據,即獾子冢年代不早於344年,可能屬於戰國中期偏晚階段。據考證,沙洋縣嚴倉古墓主人為楚國大司馬(古代朝廷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悼滑。墓中出土的竹簡中有大量占卜內容,確定悼滑為病死。此外,棺槨出土時,上面發現一個清晰的紅色腳印,在紅色腳印下面發現一個較小的、不太清晰的紅色手印,專家推測為楚國喪葬習俗。楚人信巫,喪葬中有逝者後人在棺槨上踩腳印、貼手印、圍繞棺槨逆時針走三圈等習俗。多數專家據此認為,嚴倉古墓棺槨上的腳印應為悼滑長子的腳印,手印應為悼滑長孫的手印。嚴倉古墓群對研究戰國時期楚國的墓葬和葬制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恬不知恥的百家號「中華小神兵」
荊軻刺秦王怎麼翻譯?
揭秘塵封在歷史中的不凡女人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歷史(轉帖連載56)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