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有愛更有智慧的幼兒教師

今天,我們該怎麼做一名幼兒教師?

特別是,當虐童事件不斷發酵、幼兒安全問題依然嚴峻的情勢的時候,當面對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一名優秀的、有教育智慧的幼兒教師?這是2012年3月18日創刊以來,中國教育報《學前教育周刊·保教》版不斷進行的探詢和追問。

幼兒,是走到教師身邊的天使,他們總是會用孩童的方式告訴教師,要放下手中的「教鞭」,不要再教他們讀書寫字,不要再教他們唱歌跳舞,把一切都放下,學著「教育孩童」,學著和孩童一起歌唱、一起舞蹈,一起繪出生命和自然的色彩。是的,教育孩子,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這需要愛,需要智慧,教師要學著給孩子一支尋夢的長篙,讓他們「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學前教育周刊·保教》版走過的路,一起來關注孩子,關注那些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幼兒教師,探尋做一個更有愛更有智慧的優秀幼兒教師之途。

見習記者 李士彪

尋找問題中孩子的成長契機

孩子天性好玩、思維活躍、喜歡自由不受限制,又非常具有個性;還有一些孩子會表現出十分膽小不合群。面對這些孩子,很多教師感到既著急,又不知所措。事實上,真正的教育很少發生在按部就班的秩序中,它總是隱藏在突發的、或者持續的問題中,教師要在按部就班中找尋問題,在問題中靈活尋找教育的契機。

幫助孩子適應入園生活

《如何消除幼兒入園分離焦慮》、《如何幫助小班寶寶適應入園生活》(2012年8月26日、9月16日)

【現象】「我不去幼兒園,回家!回家!」伴隨著哭鬧聲,潼潼被媽媽抱到了班級門口,只見他滿臉淚水,使勁摟著媽媽的脖子,嘴裡還不停地重複,「回家,不上幼兒園!」有的孩子即使入園不哭了,還會出現一些憋大小便、喝水少、不敢玩等不適應行為。

【分析】剛入園的幼兒,出現哭鬧聲或情緒低沉的現象,甚至大小便失禁的現象是可以理解的。其中有分離焦慮的原因,也有孩子的生活習慣的不適應,自理能力的有待提高和缺乏與同伴的交往經驗等有關。

【對策】教師通過家訪和孩子初步接觸,建立較為親密的關係。入園後結合幼兒特點和需求,科學合理地創設班級環境,注重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針對家長表現出的分離焦慮,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消除他們的顧慮。同時幫孩子建立有規律的作息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衛生習慣,鍛煉孩子吃飯、睡覺等生活自理能力,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引導孩子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

變不合群為「樂交往」

《如何變「不合群」為「樂交往」》(2012年5月6日)

【現象】冉冉4歲,自從班裡換了配班老師、生活老師,又來了近10名新孩子後,冉冉見了配班老師及生活老師就躲,老師組織活動,冉冉卻靜靜地坐著或站著,反應淡漠,偶爾動動而已。老師讓找好朋友,冉冉的回答出人意料:「嘟嘟一開始是我的朋友,但他和李天睿是好朋友。所以嘟嘟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分析】環境改變會引發幼兒心理產生陌生感、緊張感和焦慮感,造成孩子不合群。如果在新的環境中孩子感受到的教師的接納和喜愛很少,甚至因為在活動中表現不佳等受到過比較嚴厲的批評和否定,就容易產生挫折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集體。教師讓孩子參與不太感興趣的遊戲,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更不願意交往。

【對策】鼓勵孩子在本班找玩伴,增強孩子對班級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意識地增加孩子與小朋友交流和展現自我的機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提供展示的機會,並多鼓勵他、表揚他;組織家長邀請本班小朋友到家裡玩或創設機會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

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該不該沒收孩子玩具》(2012年4月15日)

【現象】男孩子特別愛玩小賽車,為了不影響其他活動,教師和孩子達成班級公約:玩具可以帶,但只能在指定時間玩,否則沒收。可剛兩天小麥子就沒忍住,教師嚴格執行了班規:沒收。放學時小麥子來找老師,老師沒有馬上歸還。他臉憋得通紅,還掉了兩滴眼淚:「你是一個大壞蛋!」然後轉身走了。

【分析】規則定位片面、培養方式偏差等都會出現「有了規矩,還不成方圓」的現象。教師輕視幼兒內在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會導致幼兒被動地執行規則。有些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表面上看,是規則問題,其背後可能還隱藏著深層次的其他問題,如幼兒缺乏社會交往與溝通能力。同時,如果不能把握不同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活動的特點,未能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也不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對策】每個孩子都有的獨特氣質,教師應該「順乎天性,導之有方」,在接受、理解和尊重孩子先天氣質特點的基礎上,規避不利刺激,引導他們揚長避短,讓幼兒從內在的、積極的自我活動中體現出遵守規則的願望,將守規則逐步培養成為幼兒主體的一種品質,激發他們的榮譽感,變被動接受常規為主動建構規則。

正確處理幼兒「打架」

《「打架」了就不來幼兒園了?》(2012年5月20日)

【問題】朵朵的媽媽反映:「朵朵不肯來幼兒園,說她和小朋友打架了,而且是兩三個小朋友一起打她。」原來是幾個孩子玩「抓壞蛋」的遊戲,朵朵個頭小,成了小夥伴們的攻擊對象。強烈的挫折感讓一向自信的朵朵不肯再來幼兒園。

【對策】要重視對孩子的心理疏導,經常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教師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耐心地引導孩子積極地看待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成人的理解、關愛,從而慢慢地冷靜下來。教師可以盡量從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出發,使用他們感興趣的語言方式,使之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接受教育。

做好孩子生活中的「小事」

很多人認為,飲食起居是瑣碎的小事,幼兒教師有時也被認為是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的「保姆」。事實上,這些生活中細微的「小事」可是孩子成長中的大事,它不僅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關係到孩子幸福的體驗,蘊含著許多教育價值與意義。生活的幸福是確信我們自己被愛著,讓孩子們確信自己被愛著,我們需要為孩子們做好生活中細小瑣碎的事情,為他們營造溫馨合適的環境,在生活的點滴中發現教育,進行教育。

解決幼兒「吃飯難」

《辦好孩子吃飯這件事》、《望聞問切,走進幼兒內心世界》(2012年6月3日、8月5日)

【現象】孩子挑食、偏食、厭食、畏食等諸如此類的「吃飯難」的現象越來越多,比如有的孩子堅決不吃麵食;有的孩子偷偷地把包子扔進垃圾桶;有的孩子不肯吃魚。老師問他,他不住地搖頭大聲說:「不想吃,我討厭吃,有魚刺!」

【分析】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性的,「吃飯難」問題產生的原因、發展的過程會相去甚遠,比如有的孩子因為被魚刺卡過,害怕吃魚,有的孩子不願嘗試新的食物,有的孩子因為家長太過溺愛,咀嚼能力發展不好,教師要找到孩子「吃飯難」的真正根源,尋求解決孩子「吃飯難」的突破口,「對症下藥」。

【對策】滿足幼兒對食物的好奇心。給幼兒提供接觸多種食物的機會,增加幼兒對食物的認知。進餐時可以播放一些輕快的音樂。採用「小步子走,逐步加量」的辦法,讓幼兒的身心慢慢適應食物、接受食物。讓幼兒參觀幼兒園食堂,了解師傅們如何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保教活動,適當讓孩子們嘗試製作簡單的食品。教師和家長要保持一致的要求,在幼兒園養成的飲食習慣要能夠在家庭得到鞏固。

化解幼兒午睡難題

《幼兒午睡難題如何化解》(2012年4月8日)

【現象】午睡時,有的在床上翻來覆去,遲遲不能入睡;有的必須要抱著自己的玩具才能入睡;有的不停地做一些小動作;有的到了該睡時不想睡,該起床時卻醒不來;還有些到了午睡時間不僅自己不睡,還會攪得別的孩子也無法入睡……

【反思】不同的孩子在睡眠習慣上也千差萬別:有的早睡晚起、一覺睡足;有的早睡早起,中午必須午睡。孩子身體不適常常也會反映在睡眠上。孩子在睡前過多的運動,容易引起幼兒興奮、也不容易入睡。幼兒比較貪玩,有的幼兒因睡前玩得太開心也會影響到他們睡眠的質量。

【對策】精心布置睡眠環境,配置合適的窗帘,保證寢室的光線適宜,睡覺前讓幼兒聽著和緩優雅的旋律、節奏舒緩寧靜的音樂。細心觀察孩子的睡眠狀態,在巡視中善於觀察發現幼兒是否有面帶潮紅、呼吸急促等預示著孩子發病的情況,孩子是否在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等。尊重孩子的睡眠差異,對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覺、精力還特別充沛的,可以把孩子午睡時間推遲幾分鐘,使周圍安靜的氣氛激起他的睡意,自然睡下。

做好幼兒衛生保健服務

《為幼兒提供高質量衛生保健服務》(6月10日)

【背景】1985年頒布的《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的相關內容已不符合當下衛生保健工作的新理念、新趨勢與新發展,其中的某些條款也違背了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精神,影響了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為更好規範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服務工作,出台了《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範》。

【建言】《規範》的頒布只是行政層面工作的第一步,如果要將《規範》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還需要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深入細緻地學習解讀,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加以貫徹落實。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對幼兒進行細緻地觀察研究,讓「保教結合」的理念貼地而行,貫徹預防為主、保教結合的工作方針,為兒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保障兒童的身心健康,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必須要做的事情。

創設好幼兒班級環境

《溫馨童趣的班級環境怎麼創設》(2012年4月29日)

【問題】什麼樣的環境能激起孩子的學習?什麼樣的環境孩子更容易分享合作?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點,怎樣根據孩子年齡的差異布置溫馨的、適合孩子的班級環境?我們在進行環境創設時怎麼能根據幼兒的需要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聯繫、與遊戲情景相結合,用生活化、情景化的環境與幼兒產生互動呢?

【對策】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就如同一位不說話的教師。環境布置不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其設計的依據不是教師的創作、發明,而是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學習發現。比如,剛入小班的幼兒離開關心、呵護他們的父母,情感特別脆弱,容易產生情感缺乏感,創設一種家庭式的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到了大班,可以在區域環境的布置中增加科學性、探索性方面的知識內容,讓孩子能獨立操作與使用。如果要激起孩子的分享合作的熱情,應該盡量從孩子中,從孩子的問題和矛盾衝突中,確定孩子分享合作能力培養的內容,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標來創設環境、投放材料。

在藝術中綻放童心

藝術是童年生命的律動,是兒童內在精神世界生動的外部表達,兒童用他熱衷的透著稚嫩的形式,演繹著一個個充滿了夢想色彩的靈動世界。杜威說:「對於兒童的生長來說,一切科目只是處於從屬的地位,它們是工具,它們以服務於生長的各種需要來衡量其價值。」藝術因其與兒童生命的相通性,自然地成為了服務於幼兒生長的重要內容。但藝術畢竟是工具,作為工具,藝術就應該成為兒童生長的從屬,應該為了兒童而使用藝術,而不是讓兒童為了藝術而學習藝術,放棄教孩子唱歌、跳舞、繪畫,去追隨孩子,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繪畫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保護幼兒愛藝術的天性

《保護孩子愛塗抹的天性》(2012年3月18日)

【現象】有的孩子三歲時自己就會畫人物了,大大的圓圈腦袋,裡面四個圓圈代表眼睛、鼻子和嘴,腦袋下面是長方形的身子,四根直線分別是胳膊和腿。有的孩子卻告訴老師:「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您幫我畫吧。」還有的孩子因為給粉色的小貓畫了條黃尾巴,被老師批評。

【分析】兒童繪畫是孩子們認識世界、表達自己對世界和生活的感悟的一種視覺語言符號,帶有兒童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從表面上看,兒童畫不講求技法,逾越了透視、解剖、構圖等一般的繪畫常規,但是繪畫過程也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兒童創作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展現了他們視覺思維的痕迹。

【建議】教師要像孩子一樣無成見地「看」、泛靈化地「看」、創造性地「看」、充滿意義地「看」兒童繪畫。在兒童繪畫的過程中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鼓勵兒童表達個性化的情緒、體驗。同時,教師要營造寬鬆的繪畫環境,選擇創造空間大的繪畫活動,注重繪畫時和孩子平等和諧地交流。在評價孩子的繪畫時,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幼兒的每一幅作品,努力了解每一位幼兒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意義。

記錄幼兒藝術的足跡

《記錄幼兒成長中的音樂痕迹》(2012年4月1日)

【現象】幼兒的美術發展可以用美術作品記錄;語言發展可以用文字或聲音方式記錄;健康、科學、社會性發展可以用文字或照片記錄,目前唯一缺少的就是對幼兒音樂作品的收集及記錄,因為記錄起來太繁瑣。這種現狀在大多數幼兒園中都普遍存在。

【反思】在現實中之所以會忽視建立幼兒音樂檔案,一方面是認識上的誤區、價值的不確定性以及音樂自身的特點,使教育者缺乏建立幼兒音樂作品檔案的意識。另一方面,幼兒音樂作品收集的要求較高,不僅需要收集者有收集的意識,還要有相應的手段和工具,無形中也增加了建立檔案的難度。

【對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動態藝術作品的收集已不是一件難事,教師可以通過錄音機、照相機、攝像機或教育筆記,記錄幼兒傾聽音樂時即興創作的美術作品、幼兒對某個音樂片斷或音樂活動的感想等方式,來記錄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情緒狀態、投入程度、參與頻率、創作作品、成就感獲得等多方面的真實體驗。

發現幼兒的藝術創造

《「亂七八糟」的繪畫中創造力在萌芽》(2012年7月1日)

【問題】有些教師重視美術模仿,忽視幼兒的審美感受,把審美活動當作科學的認知活動,以「正確」和「錯誤」的標準來衡量藝術活動中的想像。也有些教師認為培養幼兒藝術活動中的想像力,就是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完成,從內容的選擇到活動的導入,再到幼兒的練習,全程放手讓他們自由決定,沒有任何鋪墊與輔導,組織形式單一,變化較少,多以集體活動為主。

【對策】教師應堅持在繪畫教學中把培養幼兒創造精神放在首位,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幼兒進行創造的過程,而不是一味追求創造的結果,教師要從孩子「亂七八糟」的繪畫中發現孩子的創造,充分肯定和保護幼兒的表現。教師可以讓孩子聽著音樂作畫、在欣賞中作畫,給幼兒提供形象的作品,還可以嘗試改變畫紙作畫。

在藝術中快樂地合作

《唱唱跳跳中如何培養合作能力》(2012年7月1日)

【問題】音樂活動能引發幼兒快樂的情感體驗,歌唱、演奏和舞蹈等活動蘊含許多相互合作的機會。怎樣在音樂活動中讓孩子與他人溝通和聯繫,怎樣在音樂遊戲中增強幼兒合作意識?在合唱中,有些幼兒會突然提高聲音,出現「搶唱」現象;在打擊樂中,有些幼兒自顧自地敲打;在舞蹈中,有的幼兒一窩蜂地擠在一起,發生爭吵,教師該怎麼辦?

【對策】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為孩子在各種活動中創設交往合作的環境。比如,讓孩子一起歌唱,注意傾聽同伴的歌聲和伴奏的聲音,仔細觀察幼兒調整聲音、主動和小夥伴配合的表現,並有針對性地表揚。讓孩子在打擊樂中體驗合奏樂趣,培養幼兒對聲部協調的敏感,讓每名幼兒知道自己是這個樂隊的一員,必須通過合作,演奏才能成功。讓孩子體驗集體舞蹈中蘊含的合作的快樂。多給幼兒充分討論的機會,讓幼兒在集體舞蹈中不斷地交流,產生協同效應。原文鏈接於中國教育報: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12/30/content_85386.htm


推薦閱讀:

新一輪教改的當頭炮——教案改革
老師是否應該從EdTech公司獲得報酬?
讓教師感受教學樂趣包光潛
具備哪些條件才能當好一名幼師?
輕鬆管理90後老師,您只需掌握8大技巧

TAG:教師 | 幼兒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