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婺源
夢裡老家,婺源。
這樣一行字出現在腦海里,每每被誘惑著欲罷不能。於是再度前往。
正如那一年我將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裝滿行囊離開一樣,這次,我又將它的秋色盡數打包,裝下滿心。
上蒼如此眷顧婺源,肯定是有原因的。我穿山越嶺前來尋找答案。到達目的地,夜已深了。上一道糊豆腐,來一杯江西米釀,婺源的夜變得浪漫起來。七彩的燈光為高低錯落的馬頭牆畫上了溫柔的線條,護城河裡倒映的光彩,呼應著岸上的風情,迷離間,恍惚進入了夢境。婺女的塑像安詳寧靜,訴說著堯舜時期的遠古傳說。彼時天降大雨,大地一片汪洋。一位美麗的姑娘騎著一條大鱅魚逆水而來,把災民一一拉上魚背,逃出洪水的圍困。洪水消退,大鱅魚乾渴而死,化為了婺源東部的大鱅山,而美麗的女子,則飛上天,化為「婺女星」。唐玄宗欽定婺源,婺源成了傳說中的婺女之鄉。「婺」字分解開來解讀,分明是徵州女子能文能武的寫照。
靜靜的夜裡夢到的月影,在月亮灣尋到了。晨霧初起時,我們撩開了月亮灣神秘的面紗。岸芷汀蘭,一定有一位高明的書法家,醮著綠瑩瑩的墨,在溪水之上彎出了一個美美的月牙。溪上升起的霧氣,恰到好處地渲染著月亮灣尚未醒來的夢,嬌憨得猶如可愛的女孩。我悄悄離開她的睡塌,向篁嶺進發。
篁嶺的「篁」應該算是象形字吧?在去往篁嶺的路上,我們發現了農家門前造型十分獨特的竹製品。整個竹器宛若一個人的身軀,有腰身、有胸肌,頂上戴著竹笠,活脫脫一個「篁」字。有人稱篁嶺為「一個戴著竹帽的皇帝」,這是多麼鮮活的定位。也許在篁嶺人心目中,高山險阻,讓他們多了一道隱居的屏障。篁嶺人安居樂業,清新自在,過著比皇帝還快活的日子,而篁嶺便是他們自立的「皇宮」。如今 「皇宮」 的大門已經打開,世外桃源接納了諸多時尚的元素,又固守著自己傳統而古老的生活方式。掀開竹笠,迎面而來的是油菜籽熱氣騰騰的香味。農家人將豐收的果實,放進了篁嶺的身體里,烘烤出屬於篁嶺的氣息。在我第一眼與篁嶺對視的那一瞬間,一縷油香,溫潤中告訴了我篁嶺的熱度和希望。
走進篁嶺,楓樹列隊迎候著我們。紅的、黃的楓葉,冷不丁隨風落在發梢上,發出了輕輕的嘆息。俯身將它們裝進口袋,只為把篁嶺的秋色帶回家。我們來的這一天是12月12日農曆冬月初二,恰逢篁嶺舉辦曬豐收,百豬祭「犭回 神」活動。我有幸見證了一場屬於婺源的文化盛宴。「犭回 」是百獸之王,是婺源古山越人的神,每年春天這裡都要舉行敬「犭回 神」祭祀大禮,祈求平安、豐收。同時,在秋收農閑之後,還要舉行百豬祭「犭回 」之禮,答謝「犭回 神」。在這裡,人們深信「百茶不如白菜好,諸肉還是豬肉香」。百豬宴上,粉糟豬肉、粉蒸冬筍大腸、辣椒炒肉、爆炒豬腰等,讓人們品味舌尖上的幸福。上百隻用於祭祀的豬頭一溜兒排開,十分壯觀。人們只要交上10元錢,便可以像主人一般在沿街擺開的長長的流水席上隨便找個位子坐下來,大快朵頤,感受篁嶺人家的快樂與富足。
篁嶺是一個小村莊,懸掛于海拔600米的石耳山上,100多棟古民居高低錯落,沿山而建,一條「天街」串起了古村的韻致。越往高處走,篁嶺曬秋的視覺美感越發震憾著靈魂。它像一個驚嘆號,落在秋山深處,成了「中國最美符號」。篁嶺人家趁著陽光正好,家家戶戶將農作物裝在圓的、方的簸箕上,伸出曬樓去接納陽光的愛撫。紅的辣椒、黃的苞米、菊花、黃豆,還有豆角、茄子、油菜籽、番薯、白菜、芝麻,構成了色澤飽滿、讓人窒息的曬秋風情。每一堵土牆,每一戶農家院落,都有篁嶺人家曬不完的豐收成果。透過陽光形成的光與影,透過裊裊炊煙,我們彷彿能看到篁嶺人的笑臉,能聽到他們的笑聲。篁嶺的色彩太過飽和,它流淌在了大嬸們的頭巾上,織進了她們艷麗的服飾里。這樣大膽的色彩運用,不能不讓人佩服篁嶺女人真是相當懂得裝扮自己的時尚達人。
走走停停,「夢裡老家」的尋夢腳步落在了「三清媚」篁嶺寫作營里。這是「一個免費發獃的地方」,有一紙信箋、有棉麻布衣、有開在杯中的皇菊、有「情投驛盒」的郵驛、有傳統的甲路紙傘……我的心任性地留在這裡了。但我還是得出發,為了石城的楓香,為了中國最圓村莊菊徑,為了李坑的古意。
從 「夢裡老家」尋夢歸來,總時時想起婺源人家的表情。無論是在自家門前剝油茶籽的老婆婆,還是菊徑雨巷深處洗刷馬桶的婦人;無論是站在窗前對著遠山吹笛的老人,還是小店門口一把吉他一曲心情的男生。遇上了,便是一種緣。
也許,尋夢婺源,只緣慰藉一份遠去的鄉愁。即便,在他鄉。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0
推薦閱讀:
※婺源:遺落在深山的「土牆部落」——鄭公山
※秋天,容易被遺忘的季節
※婺源茶業局把「高山特供茶」作為主打產品進行宣傳推薦
※一場精彩的花田音樂會婺源上演,金聲玉振佳麗雲集沁人心脾(附視頻)
TAG:婺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