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理|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與地球繞太陽公轉有著密切的關係。「節」的意思是「段落」,「氣」是指氣象物候。節氣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劃分的,並描述了由於地球在公轉軌道位置上的不同而呈現出來的自然現象。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年轉360°,將360°分為24等份,每份就是15°。因此,每15°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約15天,這就構成二十四個節氣了。最初劃分二十四節氣時,將正午時石圭上的最長日影和最短日影24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個節氣。猜一猜,「最長日影和最短日影」出現的節氣分別是什麼?

沒錯,「最長日影」是冬至,最短日影是夏至。

每個節氣的名稱均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點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等重要信息。二十四節氣依次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人們為了便於記憶,把二十四節氣按順序各取一個字,編成了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處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下圖所示:

小夥伴們現在明白為什麼兩個節氣的交節日期與公曆對應了吧?二十四節氣和公曆都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在軌道的不同位置劃分的,所以節氣交節日期與公曆日期基本對應,最多相差一兩天。例如,「清明」總在4月4日或5日。

「二十四節氣」的劃定是我國古代天文和氣候科學的偉大成就。兩千多年來,它在安排和指導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這也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推薦閱讀:

地球,仍在西方的手中轉動
既然都在地球村,就別拿"主義"揮來砍去的啦!多沒勁!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麼站在高山上的人最遠可以看到哪裡?
火星有沒有可能曾經和地球一樣有生命,後來全球變暖變成現存的火星?
為什麼北半球沒有企鵝?

TAG:地理 | 地球 | 運動 | 趣味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