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風情——黃名芊作品鑒賞

【人物介紹】

黃名芊,號藍田山人,吐納軒主,1935年生,江西南康人,大漠山水畫開拓者。教育部屬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創始人之一,中國(新余)傅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中國畫資深教授,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江蘇江海書畫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事藝歷程67年。196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曾於1960年參加傅抱石率團二萬三千里寫生。山水畫師從傅抱石、錢松嵒等先生,屬新金陵畫派名家、傳人。他諳熟傳統的山水畫,在傅先生「其命維新」的思想熏陶下,「溯古哲之精神,抒一己之懷抱」。

巴丹吉林湖

藝術上主張:師造化、求學術、克庸常、鄙權術、抒真情、立我法、樹大象、創自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先後10次走進大沙漠寫生、考察,獨創「沙漠皴」技法、理法,創作出系列大漠山水作品,被文化部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歐陽希君譽為「中國大漠山水第一人」其作品《黃山山水》被世界第42屆製糖技師年會(加拿大)收藏:《一覽眾山小》、《黃山雲海》被聯合國油脂會議收藏;《雲斷華山姿更雄》為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收藏;《沙海變通途》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共和國50年文學、藝術研討會》獲作品一等獎,並被該院收藏;《冥冥大漠》被阿聯酋逤迦國家藝術博物館收藏;《江南梅雨》被德國卡塞爾大學藝術系主任馬蒂亞斯教授收藏;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被推舉為《中國畫壇30位傑出人物》;《路漫漫》應邀隨「神州9號」飛船遨遊太空;《駝鈴聲裏笑聲揚》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月牙泉》被北京水立方展覽館收藏;《綠蔭草地》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岑參詩意》個人簡歷、題詞被鐫刻在北京八達嶺新長城景區永久展示。《駝鈴聲裏笑聲揚》獲第八屆中國山水畫展》金獎;《絲綢之路風光》獲第八屆海峽二岸書畫展》金獎;曾在北京、上海、南京、山東、安徽、江西、新疆、台灣以及德國、加拿大、阿聯酋等國家與地區舉辦個人畫展10餘次;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一黃名芊》等各種畫集15種。辛民,薛永年著《大漠追魂一一黃名芊學術研究》一書被全國高校教材出版審定編委會定為推薦教材。專著《筆墨江山一傅抱石率團二萬三千里寫生實錄》一書,被譽為填補了建國初美術史的一個空白。

遨遊大漠

瀚海奇觀遠古音,雄風吹塑見天心。

追魂廿載開生面,吹倒狂沙始到金。

文/薛永年(著名美術史學家、美術評論家、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山水畫歷史悠久,歷代高峰疊出。要有新的突破,除去基本功堅實、創作才能卓異外,必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對山水畫理的精深領會,二是對其淵源流變的系統了解,三是對時代審美的敏銳把握。近二十年,開創了大漠山水的黃名芊正是如此。黃名芊先生,五十年前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師從金陵名師,基礎訓練涵括中西,繪畫技能全面。畫史受教於俞劍華,對畫理幽微和古今之變,多有領會。山水畫師從兼長畫史畫理的中國畫大家傅抱石,既得其創新意識,又參加了傅氏為首的二萬三千里寫生,頗受教益。長安畫派的石魯借古開今,開拓黃土高原山水,更給他以寶貴的啟示。

塔里木清流

畫史之祖張彥遠,反對只知繼承不事創造,強調「述而不作,非畫所先」。傅抱石更主張知難而進,曾說「做畫要敢於冒險,畫家也是冒險家」。黃名芊對山水畫的創造性探索,既遵從師命勇於涉險,又符合山水畫論集大成者笪重光的論斷:「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他一直在師法造化中,尋找新的激動人心的境界和個人的筆墨方式。他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在風格的尋尋覓覓之中,忽然在絲綢之路發現大漠雄渾博大之美、靜穆之美,荒野之美,於是開始了沙漠作品的探索。」經過十餘年的反覆探索,終於推出了境象雄奇筆墨新穎的大漠山水。

明月初上

古代雖有謳歌戈壁神奇的邊塞詩人,但沒有為瀚海寫照的邊塞畫家。茫茫瀚海,大漠黃沙,荒城古壘,絲路滄桑,在畫史上一直是缺席的。這是因為,古代的畫家多出生活動於中原與江南,加以交通不便,難於身臨其境,更缺少明代畫家王履不畏艱險勇攀華山的精神。黃名芊自望六高齡探險西疆,進入「死亡之海」,發現大漠之美以後,便魂牽夢繞,先後九次從太湖之濱遠赴新疆、內蒙,甚至阿聯酋、埃及,不避嚴寒酷暑,為大漠寫照傳神,從大漠抒情興感,涵泳大漠神韻,胸羅大漠奇觀,畫出了一批展現大漠廣袤、肅穆、神奇、幽秘、生機無限和舊貌新顏的作品,填補了山水畫史上的空白。

岑參詩意

題材的開拓,往往聯繫著意境的刷新。古代山水畫的意境,宋代以前有「煙霞仙聖」和「名山臥遊」,前者與道家思想相關,後者寄予了個體精神在廣大空間中的逍遙。宋代以後,又增加了「林泉高致」,表現林泉之心,營造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園。新中國的前三十年,藝術觀念之變,導致山水畫新的開拓,出現了「江山新貌」、「革命聖地」、「領袖詩詞」和「祖國河山」四類山水,無一不旨在謳歌中國人民改變命運的歷史,著重表現了新時代人民留給大自然的印記,扭轉了晚清的八股山水無病呻吟,刷新了山水畫的面貌。

邊寨牧邨

新時期以來,文化的交流,時代的呼喚,視野的開闊,藝術的反思,都極大地拓開了山水畫領域,出現了歌頌民族精神的「豐碑山水」、「尋源山水」,凸現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冰雪山水」、「西部山水」和「宇宙山水」,還有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山水」。而黃名芊的「大漠山水」,雖與西部山水相關,但不是畫廣義的絲路,而是以塔克拉馬乾大沙漠神奇的景觀為主,廣搜博取,集中概括,胸藏廣宇大漠,復加遷想妙得,注入深厚的感情,從而形成了浩瀚、壯闊、神奇、奧秘、悠久、靜穆、莊嚴,變化萬千又激蕩人心的動人意境。

大漠晨曲

20世紀以來,畫家對山水的描繪,偏重於人類實踐的印記,特別是改造自然的成就,對山水畫功能的認識,側重於通過「怡悅情性」的審美作用,以「寓教於樂」地實現其教育功能,很少去描繪大自然未被認知的神秘偉力,表現其令人敬畏的一面,殊少發揮山水畫「窮神變,測幽微」的認識功能。黃名芊的大漠山水,既畫大自然不可方物難於駕馭不可褻瀆的無言大美,又畫荒漠甘泉駝鈴紅柳的內在生機,不但畫大漠天風殘垣古城歷史滄桑的遠古回聲,而且畫西部大開發沙漠綠化的生機和迎接奧運聖火的喜悅。他以新時代的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統一的觀念,把山水畫的認識、審美與教育功能統一起來,這在新時期的山水畫中是十分難得的。

大漠行旅圖

新意境的表現,既離不開被古人稱為丘壑的空間景觀,又離不開中國畫語言的核心筆墨。對此,黃名芊都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按形求法,觸目會心」,「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大膽探索。為描繪沙海的恢宏而多變,他追索沙丘跌宕節奏的成因,把握地形地貌之別與風向風力之異,把西方古典藝術寫實的造型與中國畫的意象思維結合起來,演繹出風勢風力吹塑出來的沙丘結構,展現其向背起伏明暗變滅的金色旋律。在空間位置上,他大多採取平遠法,以橫向沙丘線面交接處的起伏變幻與層疊交錯,表現光照下遠處大漠的遼闊無際與瞬息萬變。用積墨覆蓋近處逆光的沙丘、沙壟,使之在有無隱現之間,造成似乎夜行所見的神秘感。

大漠奇雲

古人不曾描繪沙丘戈壁,也沒有留下適用於瀚海的筆墨皴法,黃名芊以石濤「筆之於皴,開生面也」的認識,把西方印象派的點彩、外光、現代的構成意識與中國畫的筆墨結合起來,開掘出沈宗騫所謂的「山川自具之皴」,在掌握「五筆七墨」後,根據描繪大漠的需要,創造了筆墨獨特的「沙漠皴」。如眾所知,中國畫素稱以線造型,石濤甚至提出「一畫」之法,但黃名芊別出心裁地意識到,線條由點連成,從而創造了「積點成線,擴線為面」,用不同的點法、積染輔以擦染,表現沙丘、沙壟的走勢和質感,在強烈的視覺衝擊中,成功地再現了天風吹塑瀚海造型的神奇與肌理的美妙,為筆墨的探奇,開了新生面。

大漠無言

黃名芊大漠山水,窮大漠之神變,測瀚海之幽微,不是陶情於南方的山明水秀,而是沉醉於戈壁流沙的震撼。他以宏大的氣勢,神奇的韻律、流沙的質感、歷史的回聲、荒漠的生機、時代的審美,表現了天地的大美,傾注了謳歌敬畏自然、追思歷史,讚頌開發大西北的激情。他以傳統為根,但向大漠追魂,以求新帶動求好,以當代群體的認知和感受,賦予山川以新的審美經驗,形成了語彙新穎單純、藝術風格強烈的自家面目,贏得了業內外的稱讚。雖然他已年過古稀,我相信他還會更加精益求精地豐富構圖的式樣和筆墨語彙的詞藻,在樹木、駝隊和人物的描繪上再求簡括精純。不久的將來,他在大漠山水上取得更新的成就,是可以想見的。

瀚海樂途

路漫漫(應邀隨《神州9號》飛船遨遊太空)

綠色的期望

綠色的期望

漠野駝鈴

暮雲

駝鈴聲里笑聲揚

走進大漠

辛民與我國美術院校五位博士生導師王伯敏、邵大箴、薛永年、林樹中、周積寅和著名評論家馬鴻增、左庄偉、丁濤、許祖良、吳起秀、台灣作家楊麗玲等合著的《大漠追魂一一黃名芊學術研究》一書已成為全國高校教材出版審定編委會定為推薦教材。


推薦閱讀:

古詩詞鑒賞試題
情感哲理美文鑒賞:《有一種情以心同行;有一種緣以誠取暖》【配樂】
《渭川田家》王維唐詩鑒賞
中華詩詞鑒賞(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唐詩鑒賞辭典 聞雁 韋應物

TAG:作品 | 鑒賞 | 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