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感悟 | 在做事的過程中慢慢增長智慧

僧人(圖:摘自龍泉論壇 攝影:龍泉視界)

作者不詳

  師父派我和另外一個師兄去南方辦事,小和尚久沒有出遠門,跟剛出家的時候不太一樣,多少能攝住一點心了。在動靜之間揣摩如何用心。對外在的這個花花世界不如以前那樣玩命,眼帘一耷拉,視而不見。但是師父又教我們對外境不能麻木。

  記得有一次,寺里的圖書館採購了一批柜子,卸車的時候,師父忽然問我,多少柜子?搞的我很暈。我就一卸車的小和尚,這個跟我有什麼關係,我怎麼能知道有多少柜子呢?

  不對外境執著,又不能對外境麻木,這個就不好把握了。

  還有,教理上講,沒有內外。這個就更那個什麼了。

  這幾年,大家對寺院燒大香有很多的批評。出家前,我也是不明就裡,常常到廟裡燒大香,一燒也是挑大個的燒,凡夫嗎,心裡就是有分別,大小高低,那時候燒香,因為香太大,頭上要先蘸上煤油,再點,不然點不著。

  我覺得,那時候要是有人批評我,也不公平,因為,我也不懂,就覺得這樣更顯得虔誠。當然,我是有所求的,想求佛菩薩保佑我生活好一點,事業順一點,帳上的錢多一點,車子開好一點,房子再大一點什麼的。。。。。

  批評寺院就更不公平了,群眾有這種需求,不讓燒香,那還不得惹出大麻煩。當然一邊滿足,一邊引導。就比較好。

  在佛前供香有功德,經論里有講。但是,沒有說燒那麼高的香,更沒有說燒那些低質量的化學香,污染環境。

  南方的很多寺院,都盛行燒高香,越燒越離譜,網上看到的,很驚人。還有什麼頭香之類的。至少我沒有看到有經論依據,基本上都是民俗。以前在師父的文章里讀到過,民俗附加在佛法上,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其實,也不是佛教的本意。

  但是,民俗以及文化也不能一杆子都打下水,沒有民俗和文化,佛法也沒辦法傳承下來。

  出家以後,才知道,要從自己的內心上用功、下手,改變自己的命運要從改變自己的心開始。外在的這些儀軌、形式,有它必要的功能和作用,但不是佛法的本身。

  佛門裡的緣分真的很神奇,想見誰,就真的見到誰,南方一個大廟的知客,在北京開會,偶然坐在一起,認識了。這次去南方,那樣一個大廟,不去拜一拜,覺得不合適,也沒有約,竟然就見到了。

  很神奇。

  知客師告訴我很多事情,比如燒高香,廟裡一直就是很反感,而且有的法師因為這個都熏傷了肺。但是,群眾有需求,逢年過節,就帶著大把大把的香來了,如果不讓燒,那肯定不行。這麼多人燒,煙熏火燎地。

  有求的,就有燒的,有燒的就有賣的,有賣的就有生產的。一個產業鏈就形成了。

  經濟綁架了佛法。

  看來還是要用智慧來疏導,知客師說,正在醞釀,漸漸地取消燒香這個事情,一點一點地來,大廟帶頭,然後小廟就跟上了。

  我覺得這個很了不起,如果能做成的話那就太好了。時代發展了,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虔誠,不一定要用這麼粗俗的,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的方式來表達,還有燒紙,就更不好了,寺院大多在風景區,還有火災隱患。

  這幾年,我們寺院採取的方式就是供花,特別是清明節,大家祭奠祖先時,一人一枝。供香也可以,很細小的一枝,我們的那個香爐大概也就一米長,四十公分寬,大概三十公分厚,石頭的,大家把細香點燃了插進去,或者橫放在裡面,都是免費的,節假日,香客很多,但,都應付的過來。

  寺院里年輕人漸漸多起來,大家有很多更新的想法和辦法,舉辦夏令營,禪修營等等,讓更多的人獲得佛法的利益,更好地服務社會。而且,現在的社會需求非常的大,辦一個禪修營,消息一透露出去,好幾百人報名。

  一般情況下,寺院都招不下這麼多人。

  我們寺院里也是,一報名都是幾百人,但一次最多只能容納三百人。完全不收費,讓大家能在這裡遠離常見的緊張的買賣關係,都能在佛門聖地把心放到肚子里。我就見過有年輕人在禪修營里感慨地說,他從來不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免費的事情,還有人在無償地為別人服務。但是,在禪修營里,看到了。感覺到非常的溫暖。對這個世界重新樹立起信心來。

  我覺得,僅僅是這一點,就能點亮人內心善良的火種,就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光明。何況,在禪修營里還提供非常多的現實生活中調心的方法,讓大家有能力去應對複雜的現實境界。

  只是辦禪修營很辛苦,真的太累了。

  有一次,禪修營結束之後,有幾位女眾,哭著告訴我,在禪修期間,她們忽然領悟到,原來,自己過往的生活都是把最好的一面給了外在,每天早晨出門前要化妝,要穿上好看的衣服,但是,回家後卻把最醜陋的一面給了自己的親人,在家裡對老人發脾氣,對老公發脾氣,對孩子發脾氣。真的是很不對。真的是應該改正。

  她們痛哭流涕。

  我覺得這真的是了不起的覺悟,就沖這個,我就覺得再累都值得。

  但是,由於正信的佛教剛剛恢複發展不久,宗教又比較敏感,在運作的過程中,自然有很多很多的困難,幾百人的組織管理,住宿吃飯,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除了民俗,還有來自社會的各種附加的風氣。

  商業對寺院的衝擊是對寺院發展比較大傷害,直接表現在寺院的收門票,這個很複雜,每個寺院都有自己的苦水。

  佛門裡講往內用功,不向外在抱怨。有問題都歸結為自己的功夫不夠,我師父也是這麼教我們的,遇到問題他總是讓我們要想辦法去克服,去解決。

  南方的知客師告訴我一件事情,也是一個大廟的方丈,修行一輩子,是個很有功夫的禪師,多年來在當地德高望重,寺院發展的也很好。有關部門曾經讓他的寺院收門票。

  不收,人家提出來,駁了面子也不好,收吧,有違佛法普度眾生的初衷。老禪師很有智慧,就收一塊錢吧。

  大概是老禪師年高有功夫、有威望,也沒有人為難他,這事就過去了。

  五年以後,有關部門又說,物價都漲了,你收這一塊錢也太少了點,也該漲價了。老禪師就給漲成兩塊錢。然後上午收門票,下午就不收。

  這事就這麼著了。

  難怪我師父總說,要向內用功。有了功夫,就有智慧,才能承擔做事。

  看看,老禪師這智慧,上上下下都能抹圓。真是了不起。跟誰都不對立,還能解決問題。老禪師不愧是老禪師。值得大家仰望,給老禪師點贊。

  在杭州,管理者也很有智慧,把風景區的很多門票都給取消了,有居士向我介紹說,有人算了一筆賬,門票取消了,看起來是損失了一些收入,但是遊客停留在杭州的時間由以前的一天增加到三天。整體的旅遊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增長。

  過去我老是跟我師父較勁,覺得久坐必有禪,師父就告訴我說,久做必有禪,做事情的做,而且說,做事情可以開智慧。

  那時候聽不懂,現在也沒怎麼聽懂,但依稀覺得好像有那麼一點眉目了。

來源:新浪佛學

推薦閱讀:

必知!99個經濟學名詞解釋,轉發保存,留著慢慢看
晚清時,地方總督是如何慢慢坐大的?
中國歷史,用一個字能串起來(本文需要慢慢看)
20則名言:凄風苦雨讓我擋著,你慢慢說
慢慢品,方知其味(八)

TAG:感悟 | 智慧 | 做事 | 出家 | 慢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