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和作為一種人設的陳凱歌

一個還處在上升期的導演,風雲際會之下,過早拍出一部偉大的作品。然後他就輕率地相信了這部作品賦予他本人的人設,開始變得神神叨叨了。

美國最好的體育記者Bill Simmons寫活躍在90年代的馬刺球星大衛·羅賓遜,在分析為什麼天賦如此高的籃球員,最終離成為偉大籃球巨星還差一口氣時,打過一個比方:因為羅賓遜在大學時就強到了一定程度,並且他自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當他進入NBA,每到關鍵時刻,就會不自覺地想:我將來可是要進歷史教科書的人啊!我今天髮型有沒有亂?有沒有發表名言警句?有沒有表現出君子風度?以至於,沒有一次關鍵比賽他的發揮是正常的。這就是傳說中的「自己被自己的人設坑了」。

凱歌就是這個問題。

自打《霸王別姬》成了,大家就給他立了個人設:你和老謀子那個玩兒色彩、玩兒意象的土鱉不一樣,你是被法國人高度認可的知識分子導演。

《霸王別姬》(1993)

有個著名的段子是這麼講的,1988年,張藝謀的《紅高梁》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陳凱歌聽到該消息時正在廁所,他坐在馬桶上冷笑:「丫不就是我一攝影師么」。

2005年《無極》獲得群嘲之前,凱歌的江湖地位很多年輕人都體會不到:他當年走得也是戛納電影節路線,跟我們今天的賈樟柯一樣。

凱歌拍出《孩子王》的時候才30歲,僅過3年,是《邊走邊唱》,這兩部片子都被戛納主競賽提名。兩年後,有了《霸王別姬》,這回終於拿到了金棕櫚(直到現在還沒有第二個中國導演拿到過這個大獎)。1986-1998這十二年時間裡,他拍了5部長篇,部部入圍戛納主競賽,這個數量和質量,現在回頭去看真是了不得。

《孩子王》(1987)

40歲,凱歌功成名就,上了神壇。人設算是架在那兒了。人民群眾對他的期待成了他對自己的期待:我拍個片,總得教群眾點什麼不是。我會英語,我走國際路線的啊,所以還得挖掘挖掘東方精神不是…他在他在頂峰時期說自己「十年憂憤,四載攻讀,然後一泄而出,能不令六宮粉黛無顏色」,這句話算是疊加了睥睨眾生和眾生對他的期許,然後這位電影導演就算是完了。

他和老謀子的區別在於,張藝謀可能真的是到了08年之後才將信將疑地接受了自己的「國師」人設。包括在拍《英雄》那會兒,張藝謀對自己的弱點還是有譜的。但凱歌不,90年代《霸王別姬》後的陳凱歌40歲,提前為自己寫好了墓志銘。

實際上他們第五代這票人,基本上都一個毛病,不會講故事。

《英雄》(2002)

所以他們的作品,高度依賴於小說底稿和人物設定,依賴原著作者。包括《霸王別姬》的李碧華+蘆葦,馮小剛喜歡的王朔、劉震雲,張藝謀的余華和莫言。而這一批中國小說家和這一批導演的毛病其實是一樣的,即,他們是時代塑造的個體,在那個時代里掙扎頹唐幻滅,因為那個時代他們有體驗,比如文革,比如大院子弟,比如民國末期。

近幾年,他們又依賴上了嚴歌苓。

對吧,嚴歌苓。張藝謀後來的《金陵十三釵》和《歸來》,馮小剛這回的《芳華》都是這位旅美女作家原著。而嚴歌苓是lite版莫言和女版劉震雲。又因為莫言劉震雲王朔這批作家的東西用得都差不多了,與此同時,第五代們也感受到時代對某種夾雜青春回憶和愛國熱情這樣一劑票房良藥的渴求。

《金陵十三釵》(2011)

於是馮小剛就弄了一個《芳華》。

《芳華》,一個大型文工團presentation。美工精緻,一頁和一頁之間有漂亮過渡,喲,還配著樂呢!旁白雖然是穗子的聲音,但你能說這不是馮小剛舉著話筒站在PPT旁講解演示?他通知你,這一頁PPT的主旨是「告別」,文工團都要解散了,趕快哭起來!最後一頁又該點題了,旁白又起,「他們話不多,可是過得富足」。這個PPT雖然貴了點,但客戶滿意啊,畢竟票房奔10億去了。

《芳華》

那這種回憶文革和大院情懷這些東西,他們又是真正有感覺的,但自由思考和發揮想像力他們不在行。比如中國古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比如奇幻題材,很隔膜。讓他們去駕馭那種題材,會非常奇怪。所以陳凱歌拍《無極》、拍《道士下山》和《妖貓》,張藝謀拍《長城》,一定失敗。包括《英雄》在票房上是成功了,但主要人物的設定和行事邏輯沒有說服力。

這也是劉慈欣在中國的偉大和悲哀,因為中國導演拍不了需要天才想像力的《三體》。

再看凱歌。1998年的《荊軻刺秦王》算是凱歌最後一點幸福的餘波。《妖貓傳》則依然是個空洞的東西,那些影評再怎麼用「回勇」這些字眼,都沒辦法洗白這部電影。但真正獨立的媒體寫的陳凱歌的人物稿,你看他們有通過自己的話說這片子一句好了嗎?所有辯白的東西都放在引號里,讓陳凱歌自己說。

《妖貓傳》

《妖貓傳》當然有好的部分。演員選得不錯,劉昊然少年痴情,張榕容性感但又一身正氣,張雨綺演被貓妖附身的侍女竟然跟張榕容做出了差異化的美,阿部寬也很可愛對嗎(但沒把黃軒用好)。視聽語言的部分糾不出錯來,畢竟他們都在吹「為了一部電影建了一座城」,「陳凱歌把服裝和道具都逼成了處女座」,服化道這些方面總歸是有自信的咯。

但問題還是同樣的問題:不會講故事。你們發現了嗎,《芳華》依靠旁白,《妖貓傳》就更誇張了,重要情節都讓旁白給佔了。楊玉環是怎麼死的,這是該片最大的敘述動力,可它是怎麼解開的你還記得嗎?

空海和白居易二人輪番上陣,像是倆導遊,帶著你在長安城瞎轉悠,順便你一言我一語地把情節和反轉甩出來給了遊客朋友們。我看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吃這些,頭腦里還浮現出快手流行的「大胃王」系列直播。

凱歌在畫面上或許有他的堅持,如夢如幻?氣象不凡?要這麼說我也不反對,畢竟這樣更加突出故事的薄弱。一涉及講故事,《妖貓傳》竟然像一場在快手的直播,靠沒有技術含量、直給式的、填充式的動作完成了最重要的講述。


推薦閱讀:

賈樟柯宣傳新片出狂言 暗諷張藝謀陳凱歌沒才華
陳凱歌任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評審團主席
陳凱歌為什麼容易招黑
當陳凱歌與張藝謀走到一起,這段兄妹戀要比《大紅燈籠》還要深刻
妖貓傳:天長地久有時盡,扁鵲難醫裝逼病!

TAG:陳凱歌 | 人設 | 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