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的20支強軍
06-10
第一名: 74軍 編製:3個整旅(師),3萬餘人 代表人物:王耀武,張靈甫 王耀武是74軍的精神核心,74軍則是王耀武物質力量的核心。 在淞滬會戰中,面對日軍海陸空三軍的聯合攻擊,王耀武指揮有方,沉著應戰,率57師(74軍前身一部)像鋼板一樣牢牢地頂住日軍,使其寸步難行、傷亡慘重。這是淞滬戰役中表現最好的部隊,超過當時的國軍德械部隊36師、87師和88師,一戰成名。 74軍在國共內戰開始時,戰鬥力排全國第一名。這個基本沒有什麼好解釋的。雖然有人提出74軍的種種問題,可是細究起來,沒有任何一隻軍隊在同樣處境中,表現會超出74軍。 74軍在八年抗戰中幾乎打遍華中戰場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戰功彪炳。 從淞滬會戰的開始,1937年的南京戰役,1938年蘭封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南昌會戰,長沙會戰,冬季攻勢,1940年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上高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1942年浙贛會戰,1943年鄂西會戰,幾乎是馬不停蹄,席不暇暖。 國民黨在抗戰時期有陸海空軍武功狀,作為對部隊團體之最高褒揚,該軍即獨得四軸。第74軍在1940年以最新裝備進行整編,改為所謂的攻擊軍,直屬軍事委員會,作為各大戰場的緊急預備隊。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 鏈水之戰重創共軍王必成部。雖然最早被共軍殲滅,可共軍上了五個第一流的主力縱隊圍攻,牙齒也蹦鬆了,雙方損失接近1:1。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後面重建的74軍,仍堪稱國軍精銳。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見的 第二名::18軍 編製:3個整旅(師),3萬餘人 18軍代表人物:陳誠,胡璉 18軍是陳誠的起家資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在軍閥混戰、抗日作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為蔣介石與陳誠所心愛之嫡系部隊。淞滬羅店拉鋸戰、石碑要塞保衛戰、湘西雪峰山會戰等均顯奮勇。解放戰爭中,整編第11師一直充當著救火隊,哪裡有難便投入哪個戰場,取得了輝煌戰績。大王莊一戰為淮海戰役最慘烈的戰鬥。18軍,就必須介紹一下國軍名將胡璉。胡璉,字伯玉,老黃埔出身,畢業後就在學長陳誠、羅卓英的十八軍手下服役。其人在戰場上的表現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絕對比黃百韜多。胡璉被譽為「虎性」與「狐性」的結合體(毛主席老人家便謂其「狡如狐,猛如虎」)還是恰如其分的。許多老三野認為,胡璉的整11師(18軍),綜合戰力僅略遜於整74師。從其幾次避免了被殲的命運,而且是「五大主力」中最後一支被殲滅的部隊來看,說胡璉「能戰」,不算是溢美之詞。1947年8月,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將整11師包圍于山東南麻,志在通吃,再獲圍殲整74師的輝煌。總攻發起後,天降暴雨,彈藥受潮,部隊於泥濘水窪中苦戰四日無果,敵增援部隊迫近,不得已撤出戰鬥,打了一次不划算的消耗仗。胡璉由此而聲名更噪。「南麻大捷」隨即被吹上了天,列為國民黨「十大武功之一」,後於台北圓山忠烈祠,以浮雕壁畫作紀。18軍先後產生了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為各軍出產人才第一。 第三名: 5軍 編製:3個整旅(師),3萬餘人 5軍代表人物:杜聿明,邱清泉 杜聿明一度擔任東北的國軍保安司令長官,以少擊多,各個擊破,打得林彪狼狽不堪,望風而竄。一直佔據著東北的主動態勢。直到陳誠來搶功不成,共軍才在遠方和朝鮮的大力支援下逐步扭轉局勢。在遼瀋戰役中,杜聿明又成功地騙過林彪,將52軍等部順利轉出東北,將死棋子變成活棋子。 邱清泉則是留學於德國柏林陸軍大學的高才生,又是老蔣的小同鄉,對老蔣極其忠誠。邱性格狂妄,作戰指揮風格大膽,別號「邱瘋子」。5軍200師前身為國民ZF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杜聿明擔任該師首任師長,為我國第一個機械化師,經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這也是5軍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戰鬥。後再次作為遠征軍參加滇西反攻。華東作戰,大大小小無數戰鬥,敗仗很少。5軍在一年裡轉換指揮部就達300次以上,可見其轉戰的頻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戰」就來源於此。46年進攻蘇北JF區,參加徐州以西掃蕩作戰,重創豫皖蘇部隊,5軍主攻連續攻克濮陽、大名等重要城市,給JF軍根據地造成了重大損失。淮海戰役中,在陳官莊附近被JF軍包圍,困守40多天。5軍成軍以後,老杜便提出「訓練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求5軍具有「五除」(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誠、勤)。在39年軍事考核中被軍委會評選為全國第一。該軍戰術多變,最擅長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協同密切,攻擊時一般採用多梯隊縱深配備,以密集隊型波浪衝鋒,攻擊時間常常選擇拂曉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擊和迂迴(如豫東戰役戰役解黃百韜之圍),在平原和村落多採用正面攻擊,中央突破。 第一次印緬戰役同古保衛戰 「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的鏗鏘豪言最終流傳開來,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 點評:18軍和5軍實際差不多,按照粟裕的說法是,第5軍邱清泉,一直是華野尋殲的對象。5軍戰鬥力比74師稍差,與18軍不相上下,各有所長。由於邱清泉好打滑頭仗,跟友鄰關係不好,並考慮到粟裕曾高度評價胡璉狡猾(部隊的戰力和主管的戰役指揮相關)故18軍排到前面。 第四名::新6軍 編製:3個整旅(師),3.4萬人 新6軍代表人物:廖耀湘 印緬遠征駐印軍主力。新6軍的骨幹班底為新編22師,在編入新6軍之前還是5軍的主力,崑崙關的勝利也有新22師的汗馬功勞。42年底,5軍回國,新22師留印(當時隸屬於新1軍,軍長鄭洞國)換裝美式裝備,在蘭姆伽整軍經武,刻苦訓練。緬甸反攻戰役中,新22師給日軍的王牌18師團以毀滅性打擊,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鮮血遍染的滇緬公路。作為駐印軍的主力,新6軍異域揚威。第一次滇緬作戰失敗後,幾經曲折與磨難,在印度的藍姆伽重獲新生,打出了國威、軍威,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讚揚。新6軍成為首批進駐南京的部隊 。1946年遠赴東北,進東北後所向無敵,多次以一個團大敗東野一個軍,威遠堡門進攻擊敗3縱,沙嶺防守完勝4縱,沙後所大敗2縱4師。 第五名::新1軍 編製:3個整旅(師),3.4萬人 新1軍代表人物:鄭洞國、孫立人 駐印軍主力「天下第一軍」。新1軍的前身為新38師,由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而來。41年入緬甸作戰,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了7000多名英軍和記者,由此聲名大振。第二次印度緬甸戰役,憑藉武器新穎精良,智取強攻,殲滅野人山敵寇,孟拱之戰,圍攻密支那、八莫,在整個反攻戰役中戰果輝煌。緬北與滇西的反(百度)攻戰,是八年抗戰中,國軍取得徹底勝利的一次殲滅戰。四平之戰在新6軍的配合下終於第一個攻進四平,重創東北民(百度)主聯軍。德惠守衛戰充分顯示了其不凡的戰鬥力。 此戰前,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發出的口號是「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此戰後,口號稍微修改了一下: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軍。 點評:新1軍、新6軍為何在五大主力中只能墊底?國軍接受美軍裝備後,雖號稱美式裝備,實際重武器卻不足美軍相同編製的1/3,而且美軍各部作戰都有飛機助戰。新6軍和新1軍在緬甸的表現,和美軍的參戰是分不開的。此外,新6軍和新1軍回國後,大批熱血青年退伍離隊,到東北的部隊成分已發生很大改變,悍不畏死的精神傳承不多。更主要的,部隊在東北作戰中被分拆,這對部隊的戰力影響太大 ,本來新1軍的底子和新6軍不相上下,可是新1軍分散使用,而新6軍基本集中使用,所以新6軍出動時對四野的威脅超過新1軍,將新6軍排在前面。 六名:第52軍 編製:3個師,3萬餘人 52軍代表人物:關麟征、劉玉章 湯恩伯的主力,關麟征在抗日戰爭中打造的英雄部隊,在抗戰前期大顯神威。被稱為國軍的第6大主力.1933年,52軍第一次施展其千里奔襲的本領,7天時間行軍900公里參加長城抗戰,和中央軍第2師、83師一起在長城古北口要塞和日寇血戰一個多月。52軍主力25師幾乎被打殘,但也給予了日軍重創。回到內地整編後,又參加了台兒庄戰役,長沙會戰等。「兵貴神速」,速度就是戰鬥力,52軍主力25師無論是增援還是奇襲都快捷迅速,甚至撤退都能很快擺脫敵人追擊。漸漸的,「千里駒師」叫響,52軍的名氣也跟著大了起來。坂垣征四郎評價說:「關麟征的1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軍10個軍。」蔣介石在武漢珞珈山軍官訓練團講話時說:「中國軍隊如都像52軍那樣戰鬥力強,打敗日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作為52軍主力的25師戰鬥力可見一斑。抗戰後期,「千里駒師」隨52軍南下駐防中越邊境,後又到越南受降,駐軍越南。於是,這匹「千里駒」在中國大地上南北馳騁,甚至跑到了國外.內戰時期,光頭將軍劉玉章任52軍軍長,這位出身黃埔四期的將領,說話粗魯,頗有點巴頓的風格。他率領52軍猛攻山海關,打開進入東北的大門,爾後又參加了打營口、四平的戰鬥,都有不俗的表現。劉喜歡大縱深、長驅直入的進攻,在東北戰場,象一隻奔騰的駿馬奔跑在遼闊的黑土地上,被共軍視國軍中少有的硬骨頭。東北戰場失利,在多數部隊被殲的情況下,52軍能成建制的撤出,已屬不易。後成為中原戰場的主力,也是為數不多成建制退回台灣的軍隊之一,52軍最後成為蔣在台灣的頭號王牌。 第七名::25軍 編製:3個整旅(師),約3萬人 25軍代表人物:黃百韜 黃百韜整理的老部隊,能攻善守。黃百韜接任軍長後,該軍在抗戰中先後參加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以及湘鄂贛邊區作戰、贛西追擊戰,是三戰區的主力部隊。論攻,在山東趕得許世友的華野9縱滿地跑,在豫東(據說把1縱和4縱打殘廢了)和淮海都讓粟裕難受。論守,碾庄被圍後,堅強的防守使粟裕部下的進攻幾乎要堅持不下去了。排第7不算過分。黃百韜是個將才,打出來的國軍主力,配備快速縱隊後火力更為強大、兇猛。第25軍在解放戰爭中表現異常突出。研究國軍歷史的資深網友公認,在國軍的兵團司令中,黃百韜指揮能力屈指一數。 第八名:第7軍 編製:2個師,3萬餘人 名鼎鼎的桂系王牌,號稱「鋼7軍」,比鐵四軍還牛。第7軍是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隊,也是國軍中的精銳。 擅長山地作戰,以近戰夜戰出名,戰鬥力相當強,戰術也很靈活。龍潭之役一戰解決孫傳芳,是北伐戰爭中戰功最高的部隊。跟華東粟軍作戰時就是不好對付的,到大別山後更是趕得劉鄧滿地走。到JF戰爭後期,仍能教四野主力牙蹦。廣西戰役結束後,因為我國大陸上再也沒有一支像桂系軍這樣驃悍的反動武裝了,它也就成為由JF軍評定的國M黨軍七大主力之一,即五大主力和「雜牌軍」中桂軍的第7軍以及「青(海)馬」軍的第82軍。抗戰中第7軍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後長期駐守大別山地區。淞滬會戰中第7軍和大名鼎鼎的日軍第6師團死磕八九天,掩護了主力部隊的撤退。JF戰爭中與共軍多次交手互有勝負,1946年7月泗縣戰役,華野山東部隊將第7軍的172師(1937年該部一個團參加出桂抗日閱兵儀式,號稱「桂軍之花」)包圍在泗縣城裡,打了兩天,華野損失慘重。第7軍的171師也突破阻擊逼近泗縣,內外夾攻,華野不得不撤圍。其中華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魯南第8師遭受重大損失,22團(原為鼎鼎大名的鐵道游擊隊)傷亡過半。從此第7軍中便流傳著「鋼軍硬,共軍不敢碰一碰」。 第九名:8軍 編製:3個整旅/師,4萬餘人(成立兵團後2萬餘人) 8軍代表人物:李彌 抗戰中表現優秀的部隊,遠征軍的主力,榮譽1師更是老兵不死。松山血戰57日,將日軍56師團所屬一個精銳聯隊大部(1200人)消滅,打通我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JF戰爭中,第8軍因是半美械裝備,軍部有榴炮營,師部有山炮營,團部有戰防炮連、迫擊炮排,每戰鬥單位都配備火焰放射器。裝備火力,遠比其它部隊為佳。李彌善於養兵練兵,第8軍後來發展到一個兵團,戰鬥力強大。山東的老人們對其印象極其深刻。萊蕪戰役後,第8軍也東征西援,馬不停蹄,成了機動的生力軍。於是共軍便有「打垮73軍,拖死第8軍」之口號。不久,有名的臨朐戰役中第8軍打出了威風。在後來的內戰中,第8軍在山東和河北基本上是趕著共軍跑,直到淮海戰役才被打垮。建國後逃出境的少許殘部仍能打得緬甸國找不著北,在西南邊境禍害中共多年 第十名:第2軍 編製:前期3個整旅/師,後期2個整旅/師 2軍代表人物:陳克非 第2軍(整編第九師)是老蔣的嫡系中的嫡系,比18軍還要正牌。1948年整編第九師改稱第2軍, 全部為美式裝備,以善於攻擊馳名(一般來說,國軍大多守強於攻,像第2軍這樣的罕見)。 其前身是北伐時期蔣介石親自兼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兵員充足,特種兵齊全。譚延闓、蔣鼎文、李延年、王凌雲、陳克非等前後擔任該軍軍長。抗戰中策應台兒庄會戰,守衛鄂東門戶田家鎮,重創日軍。克服崑崙關,奪得首功。 1942年編入遠征軍左翼兵團戰鬥序列,佔領芒友,獲打通中印公路的大功。遠征滇緬,揚威西陲。該部治軍有方,官兵擁護,樂於效命。1949年11月初仍能擊潰JF軍第11軍先遣團,取得大陸上國軍的最後一場勝利 第十一名: 第35軍 編製:3個師,3萬餘人 35軍代表人物:傅作義 35軍軍紀優良,建軍思想先進,戰鬥力強悍。抗戰中打出來的名將名軍,傅作義起家的本錢,打得聶帥找不到牙,毛主席發誓要洗「奇恥大辱」,結果其三線四城計劃變成笑料。導致聶帥在JF戰爭中前期,對傅的正規軍就是一個詞:「避戰」。 抗日戰爭中曾被稱為「七路半」軍。同樣在偏僻貧瘠的地區,傅部的戰鬥力強於該地區的中共軍隊。可見,部隊的戰鬥力和黨派性質關係不大,關鍵還在於訓練、打仗和給養。由於35軍是混械裝備,確實給軍需供給帶來很大的困難,這是現代後勤工作難以想像的。克服這種困難完全依靠軍需供給的精細、勤奮、可靠。傅作義的軍需供給幾乎清一色使用山西人,山西人的性格能力得到充分施展。48年底重建的35軍和104軍,是美械裝備,但沒有重裝備。 傅作義手下硬將如雲,頗似三國遊戲里的馬騰。後者不但有馬超、龐德、馬岱等虎將,還有馬鐵、馬休、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等沖將。傅作義手下有名的將領有董其武、陳長捷、孫蘭峰、陳炳謙、袁慶曾/袁慶榮/袁慶和三兄弟等。 第十二名:第100軍 編製:前期3個整旅,後期2個整旅/師(1萬6千餘人) 第100軍代表人物:施中誠/李天霞 第100軍是王耀武的基本部隊之一,全部美式裝備,所參加的雪峰山戰役讓日軍成了「案板上的肥肉」。粟的華中主力1師和6師(這是共軍在華中抗戰保存的老兵,身經百戰,可謂原始股)以六比一的兵力圍攻100軍的兩個團,雖然吃掉了大部,可咬得牙都快鬆了。 毛主席還親擬電文詢問:「打的是否即整編第83師(100軍)?該師被消滅了多少,尚有多少?言語透露著激動心情。」 以後歷次作戰中,第100軍都相當頑強,表現非常突出。作戰精細,不冒進。各戰役中基本上不是JF軍能殲滅的,直到淮海戰役。當年駐守宣家堡泰興的部隊宣稱,新四軍要是能打掉第100軍,就可以倒著抗槍進南京城。這個預言還是很準的。整編第19旅的戰鬥力在當時的國軍師級部隊中,穩居前8名,與五大主力的主力師不相上下,還是抗戰中全國唯一一個師團兩級均獲得武功狀的部隊。該軍於1938年9月由第75師、第80師在福建合編,成立後也在福建地區與日軍作戰。1939年7月該軍第75師在詔安、東山島與日軍作戰。1941年4月該軍第75師策應第80師收復福州。9月,策應第9戰區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並一度進擊到南昌近郊。浙贛會戰中,該軍負責鷹潭地區的守備任務。8月,負責資溪、上清宮、金溪地區防務,確保浙、贛入閩之隘路。8月20日,該軍第75師收復鷹潭。1943年11月該軍參加常德會戰,在常德以西地區與日軍作戰。12月3日收復桃源。1944年5月該軍參加長衡會戰。6月,該軍第19師在益陽與日軍交戰。不久收復益陽,並尾隨日軍南下寧鄉,成功與友軍第58師會合。第63師則相繼收復南縣、安鄉。1945年3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4月月底,成功阻擊日軍第116師團109聯隊,使該股日軍遭受重創。1946年5月整編為第83師。7月參加泰興戰役。此後該軍長期在山東與JF軍作戰,歷經蘇中、萊蕪、孟良崮諸役。1948年8月該師整編第19旅空運濟南,9月整19旅被殲滅。同月該師恢復第100軍番號,參加淮海戰役。 第十三名:48軍 編製:前期3個整旅,後期2個整旅/師 ,3萬餘人 前期國/日械 第48軍代表人物:蘇祖馨/莫敵 桂系兩大看家王牌主力之一,被稱為「加鋼黃鱔」,喻其戰鬥力強悍,且打仗很刁滑。實際戰鬥力其不在鋼7軍之下,但人的名樹的影,軍隊的聲譽也是戰鬥力,顯然鋼7軍的名聲更大一些。這在將更利於發揮自己的戰鬥力,有效地威懾敵方。故此只能將48軍排在後面。48軍跟華東粟軍作戰時也只能是消耗的對象,到大別山後跟大哥7軍一起趕鴨子。在抗戰期間的戰績甚至超過鋼7軍。1942年,第48軍高射炮隊在太湖縣彌陀寺演練時擊斃華中派遣軍指揮官冢田攻大將。老兵老槍,善於山地野戰。解放戰爭中桂系的基本力量就是第7軍、第48軍、第46軍。 第十四名:第64軍 編製:前期3個整旅/師,後期2個整旅/師 第64軍代表人物:李漢魂/陳章(後者抗戰勛臣,有「獨臂將軍」之稱) 獲「銅軍」稱號,是粵軍的王牌代表,由原粵軍64軍及桂軍131師(原桂軍31軍的主力,31軍在抗戰中戰果大,消耗也大)整編,其前身的兩個軍都是抗戰功勛卓著的部隊。全美械,士兵以客家人居多,參加過抗日戰爭中很多硬仗,如江西會戰、南潯路阻擊、長沙會戰等。隴海線戰績顯著。兩次粵北會戰把日軍精銳武器裝備的近衛師團打殘。內戰中跟共軍多次交手,64軍軍長劉鎮湘經常說:「我們連小日本都不怕,還怕共-黨?」碾庄戰役中,「雖是廣東軍,但極善防守,在這種戰術面前,JF軍傷亡極大」「黃百韜…陷入重圍,已抱必死之心,決心憑藉戰鬥力較強的25軍和64軍,死守到底」。 第十五名: 第26軍,整編為整26師 編製:3個整旅,2萬餘人 26軍代表人物:丁治盤 26軍在抗日戰爭中大有名聲,有說法是抗戰中期國軍攻擊軍之一。深得老蔣信任,配置第一快速縱隊(這是駐印軍的裝甲部隊和重型武器的絕大部分家當,號稱「金剛鑽」),其火力之強大,其他各軍難以比擬。在山東的初戰曾打得山東一號主力葉飛滿頭是包,抱頭而走。(損失之大,以致其華中黨委的老領導堅決要求山東軍區必須補充葉飛5000人) 26軍雖然過早覆滅,這隻能怪粟裕不遵守毛的軍事原則:先打弱敵,再打強敵。要是對手是林彪,26軍肯定堅持到最後。戰後被共軍繳獲的48門榴炮等成為華野的特縱基礎。 所謂攻擊軍,指抗戰中期在華中戰場精挑細選出來的幾個軍級單位,直屬於軍事委員會,充做總預備隊。如大名鼎鼎的第13軍、杜聿明第5軍、丁治盤第26軍、方天的第18軍等。第74軍則是個中翹楚。這些軍都以當時國軍最好的裝配重新整理過,並貫徹以軍級為戰略單位,配署龐大的軍直屬部隊,基本上都有炮兵團、工兵團、輜重兵團、騎兵搜索營、通信營、戰防炮營和防空連。軍部除完整的參謀單位外,本身還有強大的特種兵直屬部隊以及自行運補的能力,可以機動使用,獨當一面,在戰場上獨立應戰。此外最別緻之處是這些攻擊軍還附有自己的師管區,司令由副軍長兼任,以免徵兵上受官僚主義的局限。這幾個整編軍在抗戰歷史上,都能不負國家重膺,寫下輝煌的戰史 第十六名: 第54軍 編製:前期3整旅/師,後期2個整旅/師,約3萬人 54軍代表人物:霍揆章、闕漢騫 54軍(整編54師)下轄第8、36、198三個師,其中36師是原來的德式師,198師在葉佩高的率領下,在騰衝反攻後獲得「飛虎旗」。遠征軍作戰中換美械裝備。強渡怒江,連克大寨、茶房,苦戰擊退增援之敵56師團,與53軍協力攻克騰衝。1946年夏,國軍第54軍在青島登陸,進攻山東解放區,54師36旅在萊陽給華野13縱造成了很大損失。1947年增調東北戰場,輕鬆逼退兵力多倍於己的四野部隊。第54軍的真實戰鬥力實際不比美械王牌軍差多少,但現在的名氣不行,競爭對手又多,故此只好委屈第54軍了。這是唯一一支參加了三大戰役之二(遼瀋和淮海)的部隊。要是以征戰路途遠近論英雄,第54軍可比共軍包括四野部隊強多了, 四野部隊頂多不過是從江西北上到陝北、山東和東北再打回來,第54軍是從東北一直打到雲南,再到雲南到東北,然後又從東北到了上海。 第十七名:第10軍 編製: 3個旅/師,2萬餘 第10軍代表人物:李玉堂、方先覺 第10軍的前身為黃埔教導團,北伐時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3師(或稱老3師,老3師的將領有錢大鈞、李玉堂、蔣超雄、方先覺、葛先才、周慶祥等)。歷屆第10軍的軍師長也多是老3師的舊部。1943年4月方先覺實任軍長。該軍在抗戰期間,先後參加過1939年冬季攻勢,第二、三次長沙會戰,長衡會戰,浙贛會戰。其中長衡會戰中堅守衡陽47天,創造抗戰中中國軍隊守城時間最長記錄,予日軍以重創。1946年5月該軍被整編為第3師,師長趙錫田。第3次重建是以整編第11師第18旅為核心。第10軍堪稱抗戰中防禦戰最好的部隊。抗戰初期,屢次主動與日軍鏖戰,如預10師(師長蔣超雄、副師長方先覺、團長葛先才)於1939年江西西涼山和劍霞墟之役,都是以寡敵眾,出奇制勝,運用奇襲、夜襲、欺敵和迂迴等戰術,屢創日軍。1941年12月底,第10軍奉命守備長沙,次年1月1日,日軍發動對長沙的進攻,第10軍也抱定與城共存亡的決心,激戰直到第4天,日軍空軍配合連番轟炸,各部傷亡慘重。1月4日,守備南門城外的第10軍預10師第30團與敵展開短兵相接,肉搏戰血肉橫飛。長沙岌岌可危之際,團長葛先才上校見傷亡迅速激增,無法支持到黃昏,決定做孤注一擲,發動全團衝鋒。第30團的炊事兵、雜務兵、傳令兵等悉數投入了肉搏,衝鋒的行列,伴隨著十數支嘹亮衝鋒號音和士兵的衝殺聲,日軍因之驚慌潰退,來犯之敵終於被擊退,當晚葛先才團長奉委員長令晉陞少將,軍長李玉堂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第10軍也獲頒國軍最高榮譽的「飛虎旗」,並被命名為「泰山軍」 。 第十八名: 第13軍 編製:3個師,3萬餘人 第13軍的代表人物:張治中、湯恩伯、石覺 湯恩伯系統的主力部隊,抗戰中期國軍僅有的幾個攻擊軍之一。湯的起家部隊13軍的前身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學員為主組建的幾個團,這些部隊在張治中的帶領下投入到中原大戰中,為南京ZF的鞏固立下汗馬功勞。這些部隊歷經演變,成為抗戰時期駐守河南的第13軍,南口血戰,成為日寇大敵,抗戰時期駐守河南。兩次隆化之戰打得冀察熱遼慘不忍睹。1949年北平和平JF時,該軍除團級以上軍官開赴南京,其餘接受JF軍改編。 附:最開始把13軍排的還要靠前,主要是因為13軍在華北打冀察熱遼表現。現在來看冀察熱遼共軍戰鬥力有限,所以這種戰績必須減分。故此將13軍排名後移。 第十九名: 第20軍 編製:2個整旅/師 半美械 楊森的川軍看家王牌,白崇禧很看中的部隊。 第20軍代表人物:楊森、楊漢域、楊才幹 「內戰外行,外戰內行」是四川人對川軍的自詡。川軍在抗戰中奮勇作戰,不畏犧牲,值得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大書特寫。而第20軍是川軍中的佼佼者。第20軍是少有的打滿抗戰全場的部隊,淞滬、台兒庄、武漢、長沙、長衡、獨山各戰役20軍都參加了。(可以想一想,在世界盃奪冠的球隊中,打滿全部場次的那隊位員的地位如何)3次長沙會戰,20軍表現神勇,建有奇勛。在內戰中,20軍善於防守,又敢積極地尋求共軍與之作戰。先後挫敗華野和中野主力縱隊的進攻,是國軍主力部隊與華野和中野主力縱隊戰鬥力的標杆。(華野主力縱隊能與20軍持平,不會吃大虧;而中野主力縱隊則顯然不敵第20軍。) 確山、柳林、薛家集幾次反人民作戰中賣了些力氣(註:就是打了勝仗),得到過幾次嘉獎(註:表明戰鬥表現出色)」 ;「49年4月在蕪湖北岸使JF軍受到很大的傷亡,而且把俘虜的JF軍戰士,弄到蕪湖市去內遊行」;「因為這幾年來在同工黨部隊作戰中,都使工黨部隊受到損害,還有把自己的力量估計過高,以為在很多次同工黨軍隊的作戰中,自己沒有受到損失,助長了反動氣焰」。「渡江戰役……與JF軍發生遭遇戰,用猛打猛衝的辦法前進,幾個團輪番猛衝,雙方均採用炮戰,戰況更激烈。軍長楊才幹最後自殺」。 第20軍是渡江戰役中表現最為出色的國軍部隊。 第二十名: 第14軍, 編製:期3個師,2萬餘人 第14軍的代表人物:衛立煌、李默庵、羅廣文 衛立煌帶出的子弟兵,龍潭一戰成名,攻佔豫皖區軍政中心安徽金家寨,參加對紅軍的第5次圍剿。福建事變時順利撲滅戰鬥力很強的第19路軍。抗戰先後隸屬33軍團、14集團軍、軍委會、5集團軍、4集團軍、36集團軍、重慶衛戍司令部,參加1939年冬季攻勢、晉南會戰和豫中會戰。1947年3月參加過進攻延安的戰鬥,是西北整編29軍的核心力量,戰績還不錯。衛和老總、徐帥在抗戰中惺惺相惜,但其基本部隊在抗戰中一直被陳誠控制,成為中央軍的主力部隊。粟裕在淮海戰後的總結里說的是,18軍強,10軍、14軍和85軍也都不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求《強軍》觀後感?
※看了《強軍》有什麼觀後感?
※築夢強軍(軍旗飄揚)
※瞭望丨九十逢華誕,強軍正當時
TAG: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