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欣賞》講稿(專題一:李白與李白的詩歌1)
南山區教師繼續教育《閱讀與欣賞》講稿
專題一:李白與李白的詩歌劉耀娟
一、課題導入:把李白請來《把李白請來》(見本博客三月十日)二、《靜夜思》和李白的故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1、中國詩第一。「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妙絕古今」。
——明月夜,夜深人靜時候,自會是萬般感慨心頭湧起。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白天倒還罷了,到了思鄉夜晚,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明月如霜,庭院寂寥,秋宵意寒,夜不能成眠。孤寂清冷凝重情懷。——明月,「千里寄相思」,「千里共嬋娟」,月是思念、團圓的意象,盡顯遠客思鄉之情。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疑,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短夢初回,迷離恍惚的,不知今夕何夕,不知他鄉故鄉,不知明月秋霜。——望,月在遠方,永遠可望而不可即;故鄉在遠方,永遠不能到達不能回歸。2、遊子與故鄉,人在途中所謂李白的客寓意識,被歸納為: 1 、生來氣質獨特,雄豪,超乎常人; 2、因系異族,移民之子而培植的疏外感; 3、因「謫仙人」的稱呼而加大自由放縱性。此三者相融而形成的「人生如旅」的客寓意識,即:旅人= 流寓者李客之子 =客寓者。因此,由於個人資質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客寓意識,而以其雄豪個性博取歷史上進取成為顯著的人物典實以及祖國山川之雄的意象進入詩歌的藝術創作,使李白的詩歌風格獨特而典型化,達到極致。
3、「明月」一詞在小詩里兼容了友情、親情、國情。
李白全部的一千多首詩,竟然沒有發現一首是悼念妻子和女兒的;相反,在《哭紀叟》詩中,他可以為一個賣酒老頭的病逝而抱頭痛哭;在《哭晁衡》中,他可以為這個日本人在釣魚島附近遇「海難」而淚雨滂沱,在《靜夜思》中,既沒有說明寫作地點,也沒有留下寫作日期,一切的一切就用一個「故鄉」來代替了。 (新解:床即胡床,為椅子;明月:愛子「伯禽」,乳名「明月兒」。)
4、余言的《李白的故鄉》 在我和大多數讀者的印象中,李白絕對不是一個熱愛故鄉的人。更多的情形是,他彷彿一個天涯浪子,時時在「為帝王師」的理想路途中顛沛流離,並不時痛苦著、憤慨著,又天真虛幻地自我安慰著。 李白是一個天才詩人,但絕對不是一個理性的智者。李白的詩酣暢淋漓,痛快異常,很容易勾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得志時,李白張狂得不加掩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失意時,李白痛苦得真切動人:「舉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回顧心茫然。」但李白天真了一輩子,卻決不會效小兒女形狀。由於對自身才華的堅定自信,他總能找到寬慰自己的理由:「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在李白的生命里,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一是酒,一是朋友。酒是李白心靈的慰藉:「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酒是李白創作的源泉,杜甫稱「李白斗酒詩百篇」。酒是李白高標出世、狂放不羈的人格魅力:「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相伴於酒,朋友則是李白情感的依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在李白的詩集里,詩題為「贈」、「別」、「留別」、「餞別」、「送」、「寄」、「答」以及「哭」(友人)的佔據了一個很大的比例。還有許多詩作雖未題明,然實寫友情。 相比於李白與友人的深情厚誼,他對家人似乎顯得感情淡薄。他常常是離家數載,回去時,孩子竟不識是乃父歸來。放在現代,肯定算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不稱職的父親。再訪其作品,寫到兒女的我僅讀過三首(也許還有一些我沒讀過,但數量上絕對不可能與友情詩相比)。一為《南陵別兒童入京》,寫其奉詔入京時之得意情緒,根本不能算親情詩。剩下的一為《寄東魯二稚子》,一為《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寫到妻子的僅一首,即《久別離》。這樣一個人,我們很難想像故鄉在他的意識里,究竟會佔到多大份量。 然而,李白詩作中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竟是一首與故鄉相關的小詩《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小詩明白如話,卻感情充沛。誦讀者每每為之動情,為之心酸,為之黯然。這不得不引發人們的思考,「故鄉」究竟是什麼?一段故事?一份隱秘?一盞孤燈?一方土地?一個港灣?一絲情意?為何「瀟洒」如李白,竟也會為故鄉動情如斯?執著如斯? 生活於故鄉者,自然不會感覺故鄉的特別。失去的故鄉才是真正的故鄉。考諸文學史,凡寫鄉愁的作家,都是寄居別處者,作家們是在「別處」發現了故鄉,或者說是「別處」照亮了故鄉。 故鄉是心靈的避難所,精神的棲居地。飛黃騰達者,往往會忽略故鄉的存在。只有在外面磕磕碰碰、命途多舛的人才會對故鄉黯然神傷,深切懷念,倍加禮讚。應該說,李白不是一個擅長懷鄉的人。甚至在他孤獨寂寞失意痛苦之時,他也能不靠思鄉而找到排解的方式。如《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本來只有自己,李白卻能對影邀月,幻化而成三人,且載歌載舞,似熱鬧無限。孤獨寂寞與痛苦,似被沖淡了,實被加深了。但李白仍獨自忍受,不提一字故鄉。李白並非不知故鄉有妻兒的牽掛,李白也並非鐵石心腸不思念妻兒。但他仍願把痛苦一肩承受,默默品嘗。可見,非至最失意之時,詩人不會抒發還鄉的願望,甚至也不願感受故鄉的溫暖。這裡面固然有功業未成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詩人尚未徹底絕望。李白的思鄉詩還有一首:「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宣城見杜鵑花》)其情甚凄,不見盛年氣象,估計此詩寫於作者晚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靜夜思》可以說是詩人由追求而絕望的見證,故鄉是詩人最後本不想退守但又無奈退守的港灣。 李白的故鄉,令人痛苦,令人神傷! 三、《將進酒》和李白精神1、李白的形象定位:五彩繽紛的李白,無法言說的李白,豐富博大的李白。歌者李白:「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青春李白、寂寞李白、浪漫李白、豪情李白、飄逸李白、狂人李白、詩人李白、酒仙李白、詩仙李白、飲者李白、隱者李白、仕者李白、俠者李白、英雄李白、行者李白、禪者李白……2、進酒的原因。將進酒,勸酒歌,誰勸誰酒?勸別人,亦在勸自己?他為什麼勸自己?為何喝酒?為誰而歌?為什麼飲酒:(1)人生苦短:……來,……回:大河之來勢不可擋,大河之去勢不可回,韶光易逝啊(空間的誇張感);朝,暮:人生一世,俯仰之間(王羲之),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人生短促啊(時間得誇張感)——巨人式的感傷,大開大闔。(2)人生失意:「須盡歡」,「且為樂」,不得歡,沒有樂,在製造快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3)懷才不遇:「古來聖賢皆寂寞」,被誰冷落?世人?朝廷。自己也如同他們一樣,(聯繫背景:26歲出遊以求仕,15年之後42歲入朝廷當個御用文人,儘管留下了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的故事,最終還是被權貴們擠出了朝廷,時間只有3年;再次開始漫遊,11年之後56歲時參加永王幕府以討伐安史之亂的叛賊,卻不料反被視為叛軍,獲罪流放。62歲死)(4)個性使然:狂(天生我材……)、傲(鐘鼓……)、豪(烹羊宰牛……)、(5)生命之需要:酒對李白來說意味著什麼?是生命、是朋友、是靈感、是依託、是推動器。是生命足以暢達恣意的要素。(須盡歡、恣歡謔)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生命放達,生命力充沛,他不是那種「未飲心先醉」,更不是那種「酒不醉人人自醉」、或者為陪客戶陪領導陪關係陪小姐。喝得坦蕩,喝得豪氣衝天。——為自己而歌,為人生而歌。(6)以醉解愁。一醉解千愁?什麼愁?他自己就寫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他的愁、他的飲,和我們、和別人不一樣,他乃大丈夫之愁,有別於小女子之愁。詩中大量運用什麼手法來表現?(誇張手法和放達個性的和諧統一。)壯闊:黃河之水天上來,比較秦觀「天邊絲雨細如愁」(纏綿悱惻、揮之不去)豪氣:「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比較李清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大氣:「與爾同銷萬古愁」,比較: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川煙雨,幾處閑愁」3、「萬古愁」的解讀。一愁便是萬古而且要「與爾同銷」,這個「爾」包括你嗎?包括古來聖賢,包括陳王,包括岑夫子,丹丘生,包括魏晉名士,包括魯迅,包括你我……他的愁穿越時空,所以它也一定會到達我們的生命之中,它源自生命本體,(悲愁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方哲學、現代派)4、讀出人生的複雜。讀出酒的香冽、河的澎湃、天的遼遠、海的博大;可以讀出豪情萬丈、愁腸百結;讀出幾聲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幾行淚、幾分狂、幾分醉、幾分倜儻、幾分傷悲……5、讀出李白的矛盾。李白渴望被用、被接受、被理解、被尊重……而最終的結果是被棄,對於一個極具自我意識、極主動、極主觀的人來說,這一「被」一「主」構成了一對矛盾,李白喝酒還因為他內心充滿矛盾,這矛盾在原文中還有: 「必有用」—「不復醒」:用世和避世的矛盾 「且為樂」—「萬古愁」:樂的短暫和愁的久遠 「必有用」—「不足貴」:渴望仕途與鄙棄權貴 「皆寂寞」—「留其名」:有意不成與無心留名 「不足貴」—「不復醒」:憤慨與無奈
6、李白的精神實質。「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從這貴與不貴中讀到:「鐘鼓饌玉」貴不貴?我們面對「鐘鼓饌玉」當如何?大多數中國人面對「鐘鼓饌玉」當如何?「貴」是現實,「足貴」是面對權貴的彎腰屈膝,是魯迅所言的中國的奴才們;「不貴」,「不屈己,不幹人」。中國的傳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李白不委曲求全。是傲氣,是傲骨,是憤激,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是「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偉人氣魄,英雄氣概,帝王風範,李白是自己精神家園的帝王,他一心想做官,想出仕,但他絕不因此丟失本心,所以他活得高尚、活得純粹,活得張揚,活得浪漫,活得有底氣,活得頂天立地。他是一個大寫的人。花就該這麼怒放,樹就應該這麼蓊鬱,「零落成泥」仍可芳香四溢。大寫的人感言:庸人的孤獨是可恥的,所以我們彎腰在地面,如蝸如蟻;天才的孤獨是偉大的,所以李白昂首在雲間,如鷹如鵬。
登臨頂峰,要付出巨大代價,守護一片寧靜致遠的良田,別人的高大巍峨又奈我何?笑傲王侯,蔑視世俗,縱論人生。李白詩歌集中體現了盛唐巔峰知識分子的無所拘束的心態,達到了中國古代浪漫文學交響詩的頂峰。
四、幾首現代詩歌
學會李白夏天還未結束的時候長安城裡的樹葉開始飄落這讓一個唐朝的詩人感到有抒情的必要 學會李白,就是學會用一種唐朝的心情去看一片夏天的樹葉然後開始作為詩歌,莊嚴的旅程 那是在長安在雪花,釀酒和王權的時代詩人有許多話要訴說他渴望被愛被一千年後作為讀者的你傾聽 我是一片唐朝的樹葉在夏日淙淙的溪水中漂流,感受著陽光李白將我拾起夾在他的詩集中我靜聽他的歌聲,無視一千年的和平與戰爭直到被你打開 你會愛上唐朝的那個夏天愛上綠水環繞的長安城在那個夏天裡,李白為一片樹葉歌唱 只有一個詩人才會讓你願意生活在古老的唐朝那裡午後有安靜的陽光 寫一封信給唐朝的詩人告訴他們,我學會了李白一千年里,沒有聲音能阻止我聽見那個夏天他在前面大聲唱歌 與李白共謀一醉這是你隨手揮出的盛唐之風西風瘦馬,殘陽斜照我看見古道那頭一個慵懶地淺笑著的書生長嘯而來剎時間風雲際會、詞句爆裂長天之上高映著那輝煌的詩篇而你,只是淺淺地拿著那杯酒劍還不曾出鞘隱隱地你踱著微步就這樣輕易地穿越了時空 如果要說到拔劍我看你註定了要四顧茫然你的鞋子可以由高某人脫下但你大可不必斜藐著媚態盈盈的貴妃你還是詠詩吧別人不懂沒關係至少岑夫子懂丹丘生懂夜郎的無盡荒涼長安的遍地繁華 我也懂我分明看到一壺陳釀的葡萄美酒你微眯的雙眼激情四溢口啟處韻律鏗鏘、平仄飛舞唱畢,酒盡杯碎整個高曠的天空下餘音繚繞千百年來經久不散 那時節你一襲白衣腰懸長劍而手握狼毫那一襲白衣你穿著正和體那一襲白衣到現在仍看不見一絲塵埃翰林的紙張也白但如何放得下你天授的文字當年你大醉的時候那才叫口吐龍鳳呵氣如蘭沒有你怎麼湊得齊唐詩三百首是以,來來來何故與玄宗昏論於金鑾殿何不你我痛飲它三百杯杯盡你嘯詠成詩而這蒼茫的大地作記錄記下你我這千古的一聚呵!今晚的月亦為我們這一聚而圓而亮了我要乘著月華之時為你伴一曲零亂的舞聖賢不聖賢寂寞不寂寞且不去管它我只想在這皓月當空之時與你隔著時空共謀一醉
參考論題:1、析李白之愁,品浪漫之風2、酒中窺李白3、李白的狂放與寂寞4、與李白共謀一醉5、「不足貴」「不願醒」的背後6、「百」「千」「萬」中窺李白7、由「黃河之水天上來」看李白的悲而不傷、悲而有壯8、「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乎?狂妄乎?憤激乎?9、從《將進酒》中看李白的浪漫氣質。10、中國詩人與酒11、李白詩歌中誇張手法的運用12、李白浪漫主義詩風形成原因初探13、簡評李白的豪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