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問鼎奧斯卡:永遠有多遠
如果說,奧斯卡是中國電影人心中永遠的情結,那麼這個永遠到底有多遠?華語電影在奧斯卡並非悄無聲息,華語電影的最好成績當屬2001年獲得4項大獎的武俠片《卧虎藏龍》。5年後,曾導演了《卧虎藏龍》的李安憑《斷背山》捧得第7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奪取該獎的首位華人。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山說,李安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好萊塢和中國電影市場不一樣,想躋身那個圈子,僅僅靠電影是行不通的。就像李安自己說的:「你必須要懂得如何運作一部電影」「在好萊塢生存,角色之外的背後功課更重要。」
有人說,中國大片姓「武」,名「俠」,字「功夫」,號「舞刀弄棒生」。也許是《卧虎藏龍》和李安的成功給中國電影人指出了方向,隨後幾年國內「大片」風起雲湧。《英雄》《十面埋伏》《無極》《夜宴》以及《滿城盡帶黃金甲》走了同樣的路。這些「大片」雖然讓觀眾看到了中國電影前所未有的「壯觀」,但在問鼎奧斯卡的道路上卻總是失之交臂。
即使是在商業化色彩濃厚的美國,電影創作也並沒有完全唯「大片」是圖。在美國電影市場,一年拍攝的電影在600部左右,其中只有1/4出自好萊塢的幾大電影廠商。因此,無論是商業巨片,還是比較小眾比較藝術的電影,或者獨立製作電影,都有展示空間。
從威尼斯、柏林、戛納等幾大電影節近幾年的獲獎作品來看,關注現實社會問題,在寫實題材中展現豐富的人性,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創作的主導價值取向之一。相比之下,近幾年中國導演拍攝的商業片偏離現實題材,雖然票房成績不錯,但從導演到影片都「落了一身的不是」。
近年來,王小帥、賈樟柯、王超等的作品頻頻在國外電影節獎項,但在國內公映時卻幾乎都受到「冷遇」,票房並不理想。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說,電影發展了100多年,藝術電影一直在擔負著探索新的電影語言、打破禁錮的重任,在推動著電影的發展。但由於市場定位不同,藝術電影不可能獲得大眾的積極認可。
世界電影藝術百花齊放,中國電影雖然不必以奧斯卡獎為自己的唯一標杆,但奧斯卡獎作為世界電影最有影響的獎項之一,頗能揭示世界電影潮流的趨勢。奧斯卡獎的標準也在變化之中,中國電影人大可不必只盯著那一兩個獎項。中國電影,不需要將奧斯卡視為永遠。或許,永遠也並不遙遠。
推薦閱讀:
※《金陵十三釵》:紙板人電影
※世事兩茫茫——《萬箭穿心》
※張慧瑜:中國電影體制的瓦解與重組
※如何評價電影《2012》?
※上映十六年後,《雙瞳》依然是我心中最好的華語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