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家長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玩手機而煩惱:不管吧,擔心孩子玩物喪志,誤入歧途;管吧,往往又會遭遇孩子的反抗,甚至爆發嚴重的衝突——最近有中學生因為父親扔掉手機而跳樓,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參看《中學生因手機被扔而跳樓:到底該由誰負責》一文)。可以肯定的是,玩手機的問題,並不是表面上這麼簡單。那麼,面對此類問題,家長到底該如何應對呢?我們特邀幾位諮詢師,結合一個具體的案例展開了討論。
全文共1795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本文根據討論內容整合而成。感謝參與此次討論的諮詢師:懇談李、丹醫李醫生、螞蟻蜜蜂、君逸、天天、蓮花、簡單、小雨。
案例
小薇今年上高二,高一曾因身體原因休學一年。高一之前,父母給她玩手機有約定時間,她能遵循;但高一時,經常到約定時間不肯交還手機,還鬧脾氣。高二上半學期狀態挺好,下半學期開始經常不去學校,近兩周不想上學的情況已經間斷出現兩三次。在家就要求父母給手機玩,父母擔心她鬧情緒出問題,只能妥協;但即便給她玩手機,她還是經常生氣,關上門,不和父母溝通。
怎麼理解這個孩子的表現?
愛玩手機應該與孩子的生活單調、沒有什麼業餘活動有關。
孩子躲在門內,是要保證自己小範圍內的自由;因為門外就是父母管著的。整個社會文化、家庭文化,都在迫使孩子儘可能縮小自己的自由,來滿足父母和社會的需要。孩子不關上門,就無法保有這一方自由的小天地。
對於孩子玩手機,要不要定規則?
一種觀點強調了建立規則的重要性,認為如果沒有相應的規則,遇到問題就無從處理。
而另一種觀點認為,規則並不重要;包括在這個案例里,其實也是有規則約定的,比如玩手機的時間;但問題在於無法讓規則更好地實施。
其實規則屬於自動化管理的程序,比較適宜機械化操作的領域;而人是有反饋的,感受不好時就不能夠落實規則、不能合作。而且重要的是,孩子關門是個問題,還是沒有辦法開她的門是個問題?孩子的情緒是個問題,還是因為什麼事情造成了孩子的情緒是這個問題?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才能談規則。
諮詢師們也分享了各自的做法,大體分為兩類:
1、不訂規則,信任孩子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例:孩子喜歡玩什麼、玩多久,都自由,信任他會根據自己的狀況進行調整。眼睛看累了、遊戲玩煩了,他自然會停下來。而且,除了玩手機,孩子還有其他很多愛好。並不需要針對玩手機的規則。
2、與孩子約定規則,共同遵守。
例:讓孩子自己提出來每天玩多長時間,形成約定;到時間提醒一下他,他就不玩了。孩子樂於遵從;這樣的方式也不會影響到他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為什麼家長普遍擔憂孩子玩手機?
到底是在擔憂孩子,還是擔憂自己?
與其說擔憂孩子出問題,還不如說,擔憂自己無力應對孩子發起的挑戰。而且根本沒有必要把玩手機跟其他的業餘愛好分別開來看,它們本身就是一體的。普遍地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其實要擔心的是自己:知識跟上來了沒有,技能掌握了沒有?「孩子衝到我們前面,我們管不住了,拚命擔心他;實際上我們要跟上去,比他發展得快,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據說,大陸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往往說的是,「孩子這麼不聽話,怎麼變得聽話,按我的意思來」;而台灣的家長去諮詢時,通常會說,「我怎麼這麼不會跟孩子溝通,我要怎麼改進?」立足點非常不一樣。
事實上,要求孩子聽話,就意味著不自覺地成了孩子發展的天花板或者絆腳石。
你要孩子聽話,永遠是你的下屬,沒有撥亂反正的過程,孩子的成就不會高過你。這樣的孩子是你真正想要的嗎?
根本的問題解決之道在哪裡?
孩子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社會環境、文化、家庭整個影響的系統問題;而其中,孩子和家庭的關係問題是更為重要的;孩子和主要監護人之間關係的問題,又是重中之重。解決之道,自然要從這裡著手。
1、淡化規則,讓家庭恢復正常秩序。
就這個案例而言,已經高二的學生,快成年了,規則越多只會導致逆反心理越厲害。反抗越大,關係越糟,家庭越混亂。另外,長期被壓制、被管制的孩子,一定要把以前失去的自由補回來;越管得嚴,孩子的這種補償心理更厲害。這時恰恰要淡化規則,才有可能讓家庭恢復秩序。現在不是實施國營制,集體制,而是股份制,孩子要參與進來;一切都需要基於平等、相互尊重的關係。
2、站定自己,迎接孩子探底行為帶來的挑戰。
孩子都有探底心理,這是孩子自我成長潛能的表現。他會不斷地去探索和大人之間的邊界到底在哪裡,他自己的自由度到底有多少;最終找到一個自己的自由度最大、又被環境所允許的那個點。我們需要做到又溫柔、又堅定地對這樣的挑戰做回應。在社會公德、人品、法律知識、生命危險的常識等方面,我們提供保護性的設置;在這一前提下,孩子愛怎麼探索就探索。這樣會不斷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由感,也會有更多自律。
3、支持孩子,鼓勵他們從經驗中學習。
父母做好孩子的後方基地,在孩子探索時,父母站在孩子的側後方;頂多跟孩子站在並排,而不是擋在孩子和探索的事情當中。父母信任、尊重孩子自己的探索;孩子拿不定主意時可以來請教父母,但父母不是決定者。孩子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調整;在直覺、本能的引導下,會讓他的生命變得豐富多彩。
封面圖:《不高興的長頸鹿》(小汪,8歲)
整理、編輯:左伊 霜晴
相關文章
中學生因手機就被而跳樓:到底該由誰負責?
關於青少年自殺的一些想法
一切為了孩子(好)
愛的教養
閱讀原文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華為手機的優點有哪些 ?
※2017全球十大智能手機品牌出爐,中國品牌佔七席
※女子摸黑玩手機患青光眼
※凈空法師:現代人業障最厲害的是手機